周阳泱;韩萍;冯敢生
脂肪肝的发病率有不断增高趋势,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尤其是影像诊断设备的不断改进和涌现,脂肪肝的诊断正确率有了显著提高.就脂肪肝的影像诊断有关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贾春梅;康春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非典型肺转移的鉴别诊断是胸部放射学经常遇到的问题,总结了非典型肺转移的不同放射学表现及简明病理学基础.
作者:袁涛;于铁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央气道的异常通常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在胸片上却往往无明显的表现而造成漏诊或误诊.如进一步行CT检查,尤其是螺旋CT及三维重组,对发现病变、准确描述病变位置、范围及制定外科治疗计划尤其有用.综述了中央气道病变的CT检查技术及其局灶性和弥漫性疾病的CT诊断.
作者:程杰军;吴华伟;许建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铁的含量、分布变化反映了脑能量、生理代谢和脑老化及脑铁沉积相关疾病的过程.就MRI检测脑铁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影响因素以及近年来MRI对正常脑铁含量检测的研究结果及其意义予以综述.
作者:王劲;张雪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帕金森病是锥体外系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主要见于中老年人,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MRS临床上可用于评估帕金森综合征病人体内多巴胺受体及纹状体神经元的功能.结合临床就MRS在原发性帕金森病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以及MRS在原发性帕金森病和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朱珍;耿道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综述了影像学检查对电子耳蜗植入术前和术后的评价,分别介绍了CT、MRI和常规X线在其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及临床价值.
作者:马辉;韩萍;冯敢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外科(FESS)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与其相关的鼻腔鼻窦影像解剖学的发展.围绕FESS手术的需要进行综述.
作者:周阳泱;韩萍;冯敢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前脊髓病变的定性诊断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而CT和MRI对于脊髓病变的诊断较有价值,尤其是MRI已成为脊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对脊髓的非肿瘤性病变如多发性硬化、横断性脊髓炎、脊髓结核、脊髓脓肿、结节病和脊髓肿瘤的病理、临床及CT和MRI特征加以综述.
作者:许骅;耿道颖;王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胶质瘤的主要特征是弥漫浸润和具有复制合成肿瘤生长、增生所需要的血管网状结构的能力.血管增生程度不仅决定它的生物学侵袭性,还是病理分级的一个重要特征.MR灌注成像可通过静脉注入对比剂,动态扫描兴趣区,观察T2*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获得病变区及正常脑实质的血管结构特征,可为临床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信息.
作者:夏爽;郭文梅;祁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CT检查在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随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卵巢恶性肿瘤在CT表现上有一定特征性,因此CT检查常用于局部肿块的诊断、分期和发现转移.不论是局部浸润、腹膜种植、淋巴转移还是血源播散都可以产生相应的CT征象.CT检查有助于判断手术时机及预测手术结果,同时也是卵巢恶性肿瘤术后监测的重要方法.
作者:姚晋;闵鹏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MR扩散加权成像作为一种新的MR成像序列,能提供水分子微观运动的信息,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诊断价值已得到肯定,对颅内非缺血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在进一步研究之中.就MR扩散加权成像的技术原理、颅内非缺血性病变的扩散加权成像的表现予以综述,以提高该成像序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又成;田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前多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血管内皮进行肿瘤内微血管计数的方法进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通过动态增强MRI的信号特征来定量分析肿瘤内的血管生成情况,可同时获取解剖及某些生理资料.在检测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就免疫组化肿瘤内微血管测定技术及动态增强MRI检测活体内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以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邹煜;张敏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职业性肺病涉及行业范围广泛,病种复杂,表现各异.对职业性肺病的早期诊断,有利于病人的防护和治疗.高分辨力CT的应用可为职业性肺病提供详尽、准确的病变影像信息.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可对职业性肺病做出更加准确的评估.综述了各种不同职业性肺病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高分辨力CT的征象.
作者:陶艳清;曾庆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明显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MRI是一有效而无创的监测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像学方法,就目前MRI监测肿瘤血管生成的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亓连玉;刘士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利用多层面CT的快速螺旋数据采集,体部扫描范围增加,运动伪影减少,更好地利用对比剂及脏器多期扫描等优点,可在肝移植前后更准确地评价肝实质及其血管路径.
作者:赵虹;周康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如何直观、清晰、无创地显示臂丛神经及其病变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题,常规MRI检查只能粗略地显示臂丛的大体解剖形态,而难以显示神经的细微结构.近年来,MRI技术迅速发展,阵列线圈及神经成像术的联合使用使高分辨力显示神经纤维束成为现实.介绍了臂丛神经MRI技术进展、正常臂丛神经及臂丛常见病变的MRI表现.
作者:李新春;梁碧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近10年的时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以其空间和时间分辨力较高的优势,已逐渐成为人们对活体脑功能生理、病理活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综述了感觉刺激相关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技术、刺激模式、数据后处理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张皓;沈天真;陈星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磁共振波谱是对癫痫进行诊断与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就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技术与癫痫相关指标的表现及在癫痫中应用的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尹建忠;祁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化学位移反相位成像是特征性显示在细胞水平同时含有脂肪和水分的组织或病变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其简单易行,成像速度快,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在骨髓病变的诊断和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红军;刘松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年来发展的MRI新技术可在活体内无创地获得脑发育过程中结构、代谢和功能等多方面的信息.先进的MRI技术如3D MRI、扩散张量成像、fMRI和MRS等能够对小儿脑发育过程进行研究和监测.掌握正常脑发育的规律和影像学表现是理解和研究脑发育病理过程的基础.
作者:潘平;伍建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