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冶春;刘宗亮;徐仙赟;范小娜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留置胃管中的效果.方法:将需要留置胃管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人.观察组插管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插管.以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出现憋气紧缩鼻孔,喉咙紧缩,恶心呕吐,紧握拳头,流泪,吞咽动作不协调等痛苦表情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插管过程中出现的憋气紧缩鼻孔、喉咙紧缩、恶心呕吐、紧握拳头、流泪、吞咽动作不协调等痛苦表情明显高于观察组;插管一次成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5).结论: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留置胃管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耐受力,提高置管质量,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林渭珍;曾志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用临床各科,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健.为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管理,现对我院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我院2010年内、外、儿及五官科全体住院病人共计538例次.其中男249例,女289例.年龄小3个月,大97岁,平均55.4岁.内科住院病人378例,外科129例,五官科11例,儿科20例.
作者:钟华清;严寒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断脐后3L手术黏贴巾在脐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8例剖宫产术后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各30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改良组则在常规护理上使用3L手术黏贴巾护理新生儿脐部.结果:应用后改良组在5~7天新生儿脐部干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脐部的渗血、渗液以及脐周的发红现象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组应用3L手术黏贴巾护理新生儿脐部能明显提高干洁率,有效减少了新生儿脐部的渗血、渗液及脐周发红的现象,能减少和预防脐部的感染率,防止新生儿脐炎和败血症的发生.
作者:邱青青;张小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为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减少受术者的痛苦,我院将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发挥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102例,年龄19 ~40岁,孕周6~8周.将102例受术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2组均要求术前B超检查宫内早孕、白带常规正常、体温正常、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无药物过敏史等手术禁忌症者.
作者:熊隆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与乳酸钠林格氏液以1:1的比例静脉输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采用GCS评分、GOS评分及HR、MAP、ICP和CVP对比评价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输液量(2 580±151) mL明显少于对照组(3 359±16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5、7天GCS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GO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CP在去骨瓣后10 min(T2)、止血完成(T3)、手术结束(T4)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胡朝晖;肖伟利;胡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赣州地区参与妇检女性的行业分布及参与率,为妇检网络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拟在我院进行妇检的12 679名女性的行业分布进行分析,并分别计算不同行业体检女性的参与率,利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行业参与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研究实际共检查各行业女性10 855人,实到人数与应到人数之比为85.61%.查体总人数位居前几位的是房地产管理、卫生、教育等相关行业.实到与应到人数百分比位居前几位的是房地产管理、教育、科学研究、金融保险等产业,排名后的是工业、农业、卫生等相关行业.结论:赣州市女性妇检参与率有明显的行业差别,其中事业单位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应以社区为依托加强妇检网络建设.
作者:孙玉萍;赖启娇;刘华萍;谢满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苏打水及雷夫诺尔溶液含漱在预防异位妊娠应用甲氨蝶呤致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应用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患者46例,使用4%苏打水及1%雷夫诺尔溶液交替含漱,观察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和发生程度.结果: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仅为4.35%,溃疡程度仅局限于Ⅱ级.结论:甲氨蝶呤保守治疗未破裂输卵管妊娠的患者使用4%的苏打水及1%的雷夫诺尔溶液交替含漱,能有效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作者:饶楚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所导致肺血管阻力增高,形成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功能不全、右心衰的心脏病.肺心病具有发病机理复杂、临床病情表现危重、治疗需要多方面综合进行且较为困难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如果治疗不全面不及时,病情将持续进展,后期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增加病死率.现就慢性肺心病的综合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刘建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高压氧医学应用临床以来取得了效好的疗效,特别是在临床急危重症抢救方面疗效显著,如空气栓塞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并发休克、气性坏疽、减压病、窒息、心脑复苏后脑功能障碍、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突发性耳聋、断肢(指)再植术、急性颅脑损伤等.现就其在急危重症抢救方面的临床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钟江;伍国华;李金玉;邱洁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基础用药同时,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 NaCl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12h1次,14 d为1疗程.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0.15PNAu加入0.9% NaCl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30 min,每日1次,使用14d;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0.25加入0.9% NaCl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使用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0.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林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确诊的403例乳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ER,PR,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情况.结果:全组47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病历的13.2%,中位发病年龄32岁.其中年轻患者76.6% (P =0.002),肿瘤分期Ⅲ期29.8% (P =0.022),42.6%伴腋窝淋巴结转移(P=0.036),其中绝经前病例74.5% (P =0.019),就诊时肿瘤大于5cm者有17.0% (P =0.014),组织学分级Ⅲ级48.9% (P =0.000),以浸润性导管癌居多,占74.5% (P =0.049),患者常伴有乳腺癌家族史,占8.5%(P=0.029),p53表达阳性占70.2% (P =0.000),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组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和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15.319,P=0.000).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病例的1/5,这些患者往往年轻,组织学分级高,多为浸润性导管癌,生存率低,多发于绝经前期,p53表达率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有乳腺家族史,临床分期晚,肿瘤体积大,发展快、生存期短、预后比非三阴性乳腺癌差的临床特点.
作者:梁辉;黎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为寻找一种更加经济、方便及有效的难治性甲亢治疗手段.方法:甲状腺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甲巯咪唑治疗难治性甲亢组22例(甲组)与单用甲巯咪唑治疗组20例(乙组)比较,疗效优异.结果:甲亢临床控制时间(周)甲组为(5.10±1.52),乙组为(8.68±3.72) (P <0.001).甲组中明显突眼症状的12例均好转,乙组中11例中6例好转且时间延长.FT3、FT4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周)甲组为(4.61±1.23),乙组为(7.35±2.28)(P<0.001).治疗后8~10个月甲巯咪唑口服剂量(mg/d)甲组为(4.85±1.03),乙组为(11.63±1.96)(P<0.001).甲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乙组药疹2例,白细胞减少数2例.结论:甲状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联合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特别是复杂难治性甲亢,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胡建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80%以上的人一生中发生一次以上的严重腰腿痛,每年人口的15%~20%受到腰痛困扰,1%的人群因腰痛而永久致残.为此投入的医疗保健费用也颇为可观,如英国每年花费约120亿英镑用于诊治腰腿痛[1].在美国,每年约有1 300万人因下腰痛就医,花费约500亿美元.下腰痛是脊柱疾患中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中为常见的症状,我们目前能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的仅占15%[2].尽管大多数下腰痛原因不完全清楚,但腰椎间盘已被认为是下腰痛的主要起源部位.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腰痛发病率平行增高,提示椎间盘退变可能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3].根据椎间盘退变影像学、组织学及其临床病理联系研究,对椎间盘进行分级,有利于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法.
作者:卢和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习服疗法对突聋治疗后遗留严重耳鸣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26例突聋患者治疗后遗留严重耳鸣所产生焦虑症和抑郁症者,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比较心理护理后对患者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结果:实施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以后,突聋治疗后遗留耳鸣患者全部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对严重耳鸣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习服疗法,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反应和焦虑程度,达到了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作者:章红卫;颜会琴;魏国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赣州金融系统职工的健康状况,做出健康指导,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对部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及早做出干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方法:选取金融系统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本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1 450例职工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参加体检的1 450例职工中261例(18%)结果完全正常,1 189例有1项或1项以上检查结果异常,占82%;检出异常结果34种.结论:我市金融系统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提倡并重视健康体检,加强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给予健康指导和干预,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丽萍;戴龙华;钟久鸫;邱玲;肖芸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5例急性胸痛患者均进行一次性64排螺旋CT胸部增强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及容积再现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清晰显示肺野及胸壁情况.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心血管病变52例,其中冠状动脉病变3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9例;显示气胸5例,缩窄性心包炎2例,胸膜炎6例,胸椎压缩性骨折3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64排螺旋CT一次性胸部血管造影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其他疾病,是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优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俊;卢环;范影;钟福兴;刘少强;郭少华;许红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重置宫内节育器元宫Cu-365 IUD避孕效果的临床体会.方法:将曾有放置IUD史的,愿意继续使用IUD避孕的育龄妇女50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放置元宫Cu-365 IUD、MCu IUD两种IUD各250例.于放置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两种IUD 12个月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40%、0.8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脱落率分别为0.20%、8.4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因症取出率分别为0.80%、3.6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累积续用率分别是94.80%、73.2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元宫Cu-365IUD具有脱落率低、因症取出率低、累积续用率高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对于曾有置器失败的育龄妇女,元宫Cu-365 IUD具有可接受性.
作者:麦健容;邓晓燕;文凤群;杨晓凌;曾水莲;甘小霞;吴间冰;李丽玉;岑志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并发症的预防手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1年2月行腹腔镜治疗218例小儿斜疝临床资料.结果:218例小儿斜疝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每侧手术时间8~15 min,平均8min,术后1~2 d出院.术中1例内环口与大网膜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无阴囊血肿.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疝41例,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回访6~18个月,术后无复发.结论:腹腔镜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有效手段,但需要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细致的手术操作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平辉;刘海金;刘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口服酮替芬片,治疗组60例口服酮替芬片加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两组咳嗽症状消失后均停用酮替芬片,治疗组继续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总疗程2个月.停药后随访1年,观察咳嗽复发、哮喘转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咳嗽症状复发数、典型哮喘转化率和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蓝希堂;罗寿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中Notch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n=30):正常对照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前不做任何处理;脑缺血预处理组(P组)于脑缺血前24h栓塞右大脑中动脉20 min后使血流再灌注一次.采用阻断单侧大脑中动脉120 min再灌注24h的方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24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右侧海马Notch细胞内片段(NICD)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右侧海马Notch通路信号分子的表达;再灌注24h时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评分完毕后测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与C组比较,缺血前P组大鼠海马NotchlmRNA、Notch4mRNA和NICD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缺血前比较,两组再灌注24h时NICD蛋白表达上调;与C组比较,P组再灌注24 h时NICD蛋白表达下调,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降低(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可能与脑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有关.
作者:陈丽;叶军明;彭道珍;钟茂林;王力峰;周树宝;郭锐;占丽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