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萍;赖启娇;刘华萍;谢满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所致肝血异常CT表现,探讨其血流动力改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004年7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CT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病例中,对存在肝血异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常规进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结果:具有肝血异常CT表现者120例,全部病例见原发性肝细胞癌灶和肯定的门静脉癌栓,癌灶外肝血异常的增强扫描表现可分为三种:肝实质局部早期强化,门静脉提前显影,门静脉海绵样变.在同一病例中,可单独以一种表现,也可同时以两种表现(双重表现)或三种表现(三重表现).结论:肝细胞癌肝血异常由门静脉癌栓引起,其发生机理为肝动脉或门静脉对肝脏的灌注异常,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引流异常,肝动脉-门静脉异常分流,侧支循环的建立等.
作者:钟福兴;吴颋;廖庚进;许红雨;郭少华;刘少强;陈惠;许凡勇;谢春;李荣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与乳酸钠林格氏液以1:1的比例静脉输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采用GCS评分、GOS评分及HR、MAP、ICP和CVP对比评价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输液量(2 580±151) mL明显少于对照组(3 359±16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5、7天GCS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GO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CP在去骨瓣后10 min(T2)、止血完成(T3)、手术结束(T4)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胡朝晖;肖伟利;胡建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5例急性胸痛患者均进行一次性64排螺旋CT胸部增强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及容积再现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清晰显示肺野及胸壁情况.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心血管病变52例,其中冠状动脉病变3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9例;显示气胸5例,缩窄性心包炎2例,胸膜炎6例,胸椎压缩性骨折3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64排螺旋CT一次性胸部血管造影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其他疾病,是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优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俊;卢环;范影;钟福兴;刘少强;郭少华;许红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佳取出时间和减轻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的方法.方法:对2007年6月~2010年6年间173例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3例绝经后妇女,其中绝经后0.5 ~1年98例实施取出宫内节育器,全部成功取出,成功率100%,绝经后1~5年53例,成功取出37例,成功率69.8%.绝经5年以上22例,成功取出9例,成功率40.9%.结论: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佳时间为半年至一年内,绝经后2年以上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卵巢功能衰退,子宫及宫颈萎缩等原因,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明显增加.
作者:黄秀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口服酮替芬片,治疗组60例口服酮替芬片加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两组咳嗽症状消失后均停用酮替芬片,治疗组继续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总疗程2个月.停药后随访1年,观察咳嗽复发、哮喘转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咳嗽症状复发数、典型哮喘转化率和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酮替芬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蓝希堂;罗寿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1.1病历资料患者男,22岁,胸部隐痛3月,为间歇性,无向他处放射,无咳嗽、咳痰、胸闷气促,无心前区压榨感,无喘息、呼吸困难,无发热、寒战,无头昏、昏厥,无肢体活动障碍,无上肢和眼睑肿胀等.专科颈部淋巴结阴性,上肢和眼睑无充血水肿,气管略向右偏,胸郭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异常呼吸音和干湿性罗音.肝区无压痛,肝肋下未及.
作者:魏一飞;欧阳毅翔;李贻卓;唐斯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中Notch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n=30):正常对照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前不做任何处理;脑缺血预处理组(P组)于脑缺血前24h栓塞右大脑中动脉20 min后使血流再灌注一次.采用阻断单侧大脑中动脉120 min再灌注24h的方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24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右侧海马Notch细胞内片段(NICD)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右侧海马Notch通路信号分子的表达;再灌注24h时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评分完毕后测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与C组比较,缺血前P组大鼠海马NotchlmRNA、Notch4mRNA和NICD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缺血前比较,两组再灌注24h时NICD蛋白表达上调;与C组比较,P组再灌注24 h时NICD蛋白表达下调,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降低(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可能与脑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有关.
作者:陈丽;叶军明;彭道珍;钟茂林;王力峰;周树宝;郭锐;占丽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38例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性手术治愈37例,二次治愈1例,总治愈率100%.术后12~24月回访,无1例复发,无肛门失禁、肛门畸形和肛门移位等后遗症,患者肛门功能正常.结论:切开挂线术能明显缩短疗程,降低术后后遗症的发生率.
作者:郭文生;赖小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用于减轻PG肌肉注射时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注射PG,的患者50例,按常规法和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分别在每例患者两侧臀部各肌注PG1次,比较2种方法注射后15 min药液外溢情况及局部疼痛程度.结果: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PG发生药液外溢率为4%,产生疼痛率为10%.使用常规肌肉注射法,发生药液外溢率为16%,产生疼痛率为26%.2种方法在药液外溢和局部疼痛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法比较,Z径路法+留置气泡技术可以有效减轻PG肌肉注射时引起的疼痛.
作者:黄丽群;黄菊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地西泮配伍丙泊酚应用于年轻未产孕妇无痛人流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年轻未产要求行无痛人流术终止妊娠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A组(实验组)与B组(对照组)各100例,A组孕妇先后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与丙泊酚,B组孕妇单纯静脉缓慢注射丙泊酚,观察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丙泊酚用量.结果:A组镇痛率100%,宫颈松弛有效率96%,丙泊酚用量2.0 mg/kg;B组镇痛率82%,宫颈松弛有效率61%,丙泊酚用量2.0~5.5 mg/kg.结论:地西洋配伍丙泊酚应用于年轻未产孕妇无痛人流术,操作方便,镇痛效果好,宫颈松弛作用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单纯应用丙泊酚进行无痛人流时的用量,从而减少丙泊酚对受术者呼吸循环系统的不良影响.
作者:陈锐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新生鼠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时AQP2表达的改变特点,探讨其在肾脏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时的病理生理中的意义.方法:选用生后7dSD大鼠行单侧肾结扎,对侧肾无创伤夹闭肾蒂30 min后,松夹恢复肾灌注复制新生鼠模型,复流6h处理,设立仅作假手术处理的对照组.取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肾脏超微结构变化,并测定血清肌酐Cr水平和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AQP2的表达.结果:新生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血清Cr明显升高,同时肾组织中AQP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对象肾缺血再灌注6h后出现严重的肾功能损伤,同时肾组织中的AQP2的表达下调,其可能与肾IRI代谢紊乱后肾小管产生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有关,同时也说明存在尿浓缩能力的破坏.
作者:蒋丰智;崔其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静脉复合麻醉下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护理的必要性.方法:将462例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方法221例;观察组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丙泊酚)下行肠镜检查241例.结果:检查成功率、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R、MAP短时间变化大于观察组(P<0.05),并有恶心、腹痛、躁动、难受的表现,SpO2变化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肠镜检查安全、可靠、操作时间短、检查成功率高、满意度高.
作者:梅华;张华;罗小贞;王妮;任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习服疗法对突聋治疗后遗留严重耳鸣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26例突聋患者治疗后遗留严重耳鸣所产生焦虑症和抑郁症者,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比较心理护理后对患者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结果:实施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以后,突聋治疗后遗留耳鸣患者全部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对严重耳鸣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习服疗法,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反应和焦虑程度,达到了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作者:章红卫;颜会琴;魏国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性调查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头颅B超诊断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新生儿科收治的200例早产儿应用B超诊断仪在生后3~7d内常规进行头颅B超检查.结果:66例早产儿存在颅内出血,胎龄为28~36周;出生体重990~2 500 g.总的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为49.5%(99/200).胎龄越小,体重越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越高.结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头颅B超对颅内出血的诊断能力强,故定期检查头颅B超,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后遗症,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钟世冰;陈丽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ICU患者病情复杂、进展快,需要随时监测脏器功能状态.而因为病情危重、接受器官支持治疗、留置各种管道等因素,很多患者离开ICU存在很大风险,不能耐受CT、MRI等检查.床旁超声作为一种方便、快捷、安全的检查,能为诊断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发现可能的致命性因素,为ICU医生所喜爱.不少ICU配备有B超,有的还甚至配备了彩色多普勒、经食道多普勒,为临床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ICU的发展与超声检查技术越来越紧密[1].
作者:许庆林;朱宏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先天愚型发病趋势与双亲关系及染色体核型.方法:对赣南遗传咨询门诊病史资料进行统计,先天愚型患者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测技术,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该类疾病年发生数有上升趋势;赣州市、南康县、上犹县是先天愚型患者的高发区域;农民是生育先天愚型患者的好发群体;妇女生育先天愚型患者的好发年龄在提前(20~30岁占60.86%).发现标准型86例(93.47%),易位型3例(3.26%),嵌合型2例(2.17%),标准型合并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例(1.09%);男女患者比例为3.84∶1.结论:赣州市环境污染在逐年提高,接触有害物理化学物质、吸烟、饮酒等机会的增加,影响了人们生殖细胞的质量或遗传物质;先天愚型染色体分型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另外发现2例罕见染色体核型.
作者:刘菲予;刘立平;吕军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确诊的403例乳腺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ER,PR,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情况.结果:全组47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病历的13.2%,中位发病年龄32岁.其中年轻患者76.6% (P =0.002),肿瘤分期Ⅲ期29.8% (P =0.022),42.6%伴腋窝淋巴结转移(P=0.036),其中绝经前病例74.5% (P =0.019),就诊时肿瘤大于5cm者有17.0% (P =0.014),组织学分级Ⅲ级48.9% (P =0.000),以浸润性导管癌居多,占74.5% (P =0.049),患者常伴有乳腺癌家族史,占8.5%(P=0.029),p53表达阳性占70.2% (P =0.000),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组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和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15.319,P=0.000).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病例的1/5,这些患者往往年轻,组织学分级高,多为浸润性导管癌,生存率低,多发于绝经前期,p53表达率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有乳腺家族史,临床分期晚,肿瘤体积大,发展快、生存期短、预后比非三阴性乳腺癌差的临床特点.
作者:梁辉;黎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我院综合ICU气管插管病人并发ICU内肺部感染的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其原因,并寻求护理防护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ICU住院行气管插管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病人50例,通过采取深部痰做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了解感染菌群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出6种细菌,其中杆菌4种占66.7%,球菌2种占33.3%.结论: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制度.做好气管插管的护理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解决气管插管病人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姚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外科患者术后及各科危重症患者入住ICU时,身上不同部位往往放置有许多引流管,再加上此类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生命特征监测,对那些危急患者生命现象能够及早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防止意外事件发生[1],因此,患者身上会有许多的导联线、测压管及引流管.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再加上ICU环境相对封闭,环境温度相对稳定,为了观察引流也为了更好的方便监护患者,在ICU的患者许多都不穿病号服,即便穿也因为管道多而不能对其全身覆盖,然而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减少患者躯体暴露,维护患者的自尊这是患者的基本需要[2].有时会遭致患者家属的不满,而导致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信任.为了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也为了对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新的病号服,自2010年8月设计完成后,经过临床应用至今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莉;陈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术后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2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护理做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5年,22例患者中除1例有轻微的膝周痛外,其余均已返回工作岗位,效果满意.结论:正确的术后康复护理是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功能恢复的保证.
作者:李桂秀;张芳英;曾红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