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何远志

关键词: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力衰竭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4例CHF患者根据美托洛尔治疗剂量分为两组,A组(n=37例)口服小剂量(≤75mg/d)美托洛尔治疗,B组(n=37例)口服大剂量(≥100mg/d)美托洛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HR)、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等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下降,6min步行距离明显提高,且B组提高较A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S、LVD均明显下降,而LVEF明显升高,且B组升高较A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治疗CHF时尽可能达到大剂量,可明显改善LVEF及提高6min步行距离。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9种中药饮片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目的:考察目前哈尔滨市场上9种中药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方法,对从哈尔滨市药品经营单位、使用单位抽取的9种中药饮片共计113批样品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结果: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150 mg/kg的52批,超过400 mg/kg的4批。结论:哈尔滨市医药市场上一些中药饮片存在硫磺熏蒸现象,其安全性应引起重视。

    作者:关晓月;闫冰;孙睿婷;尹燕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世界生物制药下游工艺发展前景

    生物制药工业越来越依赖创新和变革在商业环境中取得进展,同时需要更高的生产率,更高的质量和较低的成本[1]。重组蛋白滴定量在过去的25年中已从每升几十毫克提高到超过10克,而在同时,批量增加,在未来的十年中,我们将面临着批次产量超过100公斤蛋白质的前景。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31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316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系统性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对不良事件原因的分析使工作流程科学化,护理人力配置更合理,规范工作标准等,以达到临床护理工作安全、有效的目的。结论: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作者:梅喜庆;任继凤;纪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消心痛治疗。而试验组46例采取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同时评价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72.5%,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心电图有效率78.3%高于对照组52.5%,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率93.5%高于对照组7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同时还可以改善心电图ST-T段变化。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也较高。进而增加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其还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的特点,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唐广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46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超声弹性成像的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超声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在146例临床患者中,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79.5%、准确性为84.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虽存在一定缺陷,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周建英;黄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右胸小切口径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的研究

    目的:总结经右胸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右胸小切口的手术径路、方法以及术中可能遭遇的意外情况。方法:设立对照组。临床挑选22例8-20KG的术前超声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病例进入研究,随机分为右胸小切口组(R组11例),正中开胸组(S组11例)。结果:术后无死亡病例,R组较S组心肌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引流量、术后鸡胸畸形发生率等差异显著。结论:右胸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手术可行,避免了完全劈开胸骨,维持胸廓的完整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蔡隆仁;罗列;吉灵;钟丰文;吴澄;孙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规范企业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从磁类企业标准现状谈医疗器械标准规范

    通过调研统计数据总结出此类医疗器械企业标准中的各种问题,结合该类产品的现状,说明规范企业标准的必要性,并给出合理性建议。

    作者:单超;单丹丹;朱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龙葵提取物凝胶微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采用超速离心法测定了凝胶微粒对澳洲茄胺的包封率,并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处方及工艺。方法:离心条件:转速为30000r/min;离心时间为30min。结果:通过正交设计筛选出优处方组成:海藻酸纳浓度为1.5%,海藻酸钠与药物的比例为1:2,氯化钙浓度为0.1mol/L。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制备条件温和,收率高。

    作者:李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各类危险因素,为临床上脑缺血的治疗和脑梗死的预防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23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列回顾性调查,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并引发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1例)与非脑梗死组(169例),并详细记录下两组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230例TIA患者中有61例为脑梗死组;其中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53例中有32例(20.9%)发展为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77例中有29例(37.7%)发展为脑梗死;两个系统的脑梗死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次TIA发作后没有立即接受治疗、发作多次以后才接收到治疗及发作超过30min或3个月内发作超过5次的TIA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概率显著升高(0.01

    作者:王安娜;纪元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同时对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5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该术式的碎石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根据并发症出现情况探讨围手术期不同时间段相应处理措施。结果:57例72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成功率为88.9%(64/72),失败病例8例(11.1%);4例患者因结石返流回肾,输尿管穿孔2例,入镜失败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2例,肾绞痛1例,血尿5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谨慎操作及术后积极处理,特别是术中操作者的碎石水平是减少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刘文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维U颠茄铝胶囊中颠茄流浸膏HPLC鉴别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了维U颠茄铝胶囊中颠茄流浸膏的HPLC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磷酸-三乙胺溶液(取三乙胺4ml,加水1000ml,用磷酸调pH至7.5)-乙腈(85:15)为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结论:HPLC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可作为TLC鉴别方法的补充。

    作者:吴雨川;于新颖;刘天扬;白政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诊病房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使用频率高的给药途径之一,也是用药的重要途径[1]。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逐步重视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急诊病房静脉输液患者人数逐年增多,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加大,气候因素等使病患人数呈上升趋势。加强急诊病房患者输液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急诊病房输液要求操作快速、准确和安全,但因急诊病房具有工作量大;急、危、重症多、突发事件多,抢救任务重等特点,实际操作中,护士更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急诊病房患者输液安全的护理管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凤香;姜永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脑卒中瘫痪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临床多发病,瘫痪在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患者易产生痛苦、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心理现象。做好瘫痪病人的心理护理已成为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一个重要的环节。

    作者:相爱香;杨虹秀;胡秀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室应用的效果评价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服务窗口的重要部门之一,是向社会展示医院形象,技术水平的窗口,但静脉输液人数多,家属也多,存在着较高的护理风险,输液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服务缺陷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安全及病人的满意度。我院自2012年起对门诊输液室实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朱丽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与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护理经验。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2010年9月我院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指导、行为干预等综合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规范方式治疗老年高血压,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屈萍;史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和临床合理治疗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缩写为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每年威胁全世界近一百万人的生命。

    作者:姜旭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入住ICU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34例中,治愈29例;死亡4例;植物生存状态自动出院1例,抢救成功率为85.29%。结论:对气管切开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实施生命体征监测,气道雾化和吸痰护理,口腔护理,肺部并发症防治、插管舒适护理等系列护理措施,明显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颜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临床路径在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儿科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40例作为观察组,按临床路径接受个体化治疗护理。40例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疗护理方式。对两组疗效、住院日、住院费用、患儿及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疗效、住院日、患儿家长满意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护理中引入临床路径管理,提高疗效,可以减少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增加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纵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患者麻醉方式选择气管插管全麻,麻醉诱导和维持顺利,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拔管后安返病房。手术后肺部感染者1例,会阴切口轻度感染者1例,未见吻合口漏。经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换药处理后,刀口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是直肠癌根治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裴维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聚甲酚磺醛阴道栓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学验证研究

    目的:建立聚甲酚磺醛阴道栓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进行方法学验证试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结论:采用平皿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可有效检测聚甲酚磺醛阴道栓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作者:胡玉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