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维侠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0岁,患脊髓型颈椎病,10年前颈椎前路手术,术前患者双下肢无力麻木,以右下肢为著,无力,颤抖,行走困难,易摔倒,尿失禁。手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术后2年开始出现不适,症状逐渐加重,症见:患者双下肢麻木无力,以右侧为著,右足踏棉感,右踝不稳,双下肢大腿外侧,小腿及足部,感觉均迟钝,右下肢肌张力下降,肌力III-IV级, MRI诊断报告示:颈椎诸椎体序列连续,生理曲度变直。颈椎诸椎体骨质未见确切异常信号影,C4及C5椎体可见融合,颈椎部分椎体缘变尖;C3-4、C6-7椎间盘超出椎体边缘,两侧椎间孔变窄,其后硬膜囊及两侧神经根受压;C4及C5椎体水平脊髓内可见小片状长T2信号影;C2-7椎间盘T2W1序列信号减低,余未见确切异常。印象诊断:(1) C3-4、C6-7椎间盘膨出;(2)C4及C5椎体水平脊髓内异常信号影,考虑脊髓变性或软化,请结合临床;(3)C4及C5椎体融合,请结合临床;(4)颈椎退行性变。
作者:王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患者麻醉方式选择气管插管全麻,麻醉诱导和维持顺利,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拔管后安返病房。手术后肺部感染者1例,会阴切口轻度感染者1例,未见吻合口漏。经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换药处理后,刀口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是直肠癌根治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裴维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4例CHF患者根据美托洛尔治疗剂量分为两组,A组(n=37例)口服小剂量(≤75mg/d)美托洛尔治疗,B组(n=37例)口服大剂量(≥100mg/d)美托洛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HR)、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等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下降,6min步行距离明显提高,且B组提高较A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S、LVD均明显下降,而LVEF明显升高,且B组升高较A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治疗CHF时尽可能达到大剂量,可明显改善LVEF及提高6min步行距离。
作者:何远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使用频率高的给药途径之一,也是用药的重要途径[1]。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逐步重视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急诊病房静脉输液患者人数逐年增多,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加大,气候因素等使病患人数呈上升趋势。加强急诊病房患者输液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急诊病房输液要求操作快速、准确和安全,但因急诊病房具有工作量大;急、危、重症多、突发事件多,抢救任务重等特点,实际操作中,护士更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急诊病房患者输液安全的护理管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凤香;姜永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消心痛治疗。而试验组46例采取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同时评价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72.5%,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心电图有效率78.3%高于对照组52.5%,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满意率93.5%高于对照组7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同时还可以改善心电图ST-T段变化。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也较高。进而增加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其还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的特点,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唐广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中盐酸赖氨酸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氢二钾2.2822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磷酸调pH值至4.8后,加1.08g辛烷磺酸钠)-乙腈(895ml:105ml)为流动相,流速为0.5ml/min,检测波长为203nm,柱温为30℃。结果:盐酸赖氨酸在0.2435~1.9480m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8%)。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中盐酸赖氨酸的含量。
作者:杨杨;刘永成;刘利群;白政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HER4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7例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确诊的结肠癌术后蜡块标本重新切片,经HE染色并由该院病理科医生重新阅片确诊;另取6例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非恶性的结肠组织(视为良性结肠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HER4在结肠癌各组癌组织及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HER4在结肠癌组织及良性结肠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良性结肠组织中呈非过度表达,而在结肠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P=0.023)。HER4在Dukes分期为A期的结肠癌组织中均呈非过度表达,B期过度表达率为35.71%,C期过度表达率为75.00%,D期过度表达率为80.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8)。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率为75.00%,而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率为35.48%,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0)。结论:HER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明显增强,并且与结肠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较晚的患者HER4过度表达较高。HER4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预示着肿瘤的恶性程度更高,生物攻击行为更强,发生潜在转移的可能性更大。
作者:李希荣;葛晓峰;宋爱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尿激酶组(n=32例)胸腔注射尿激酶,地塞米松组(n=30例)胸腔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组(n=33例)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胸腔注射。观察和比较3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胸膜粘连率均明显优于尿激酶组和地塞米松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地塞米松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群芝;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尿频消口服液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拟中药组(治疗组)和单纯心理干预组(对照组)各28例,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71%,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中药尿频消口服液疗效好,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会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p)A.DC.)为桔梗科、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灯龙棵、包袱花根、苦桔梗、玉桔梗。属多年生双子叶草本,花期7~9月,果期8~l0月。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功效,主治外感咳嗽、胸满肋痛、痢疾腹痛,为常用中药材。桔梗不仅是一种传统中药,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及日、韩等东亚国家的常用蔬菜之一,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食品。近年来,日本学者发现将桔梗提取物用于化妆品和浴液,具有独特的护肤抗衰老作用。桔梗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桔梗的根。主产于我国安徽、江苏、山东等地。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各省以及广东、广西(北部)、贵州、云南东南部(蒙自、砚山、文山)、四川(平武、凉山以东)、陕西。朝鲜、日本、苏联的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南部也有。桔梗于每年春、秋两季采挖,尤以秋季的质量好,经清洗、晒干后入药。全国南北大多数省区均可以种植。桔梗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气温20℃时适宜其生长。一般土壤均能种植,以沙壤土好。一般为春秋播种。亩用种子1.5-2公斤。一年亩产150公斤干货,干鲜货为1:4.5,二年亩产300公斤干货,干鲜货:1:4。采收储藏:春、秋季采挖根,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刮去栓皮,晒干,切片备用。炮制: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作者:崔振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考察目前哈尔滨市场上9种中药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方法,对从哈尔滨市药品经营单位、使用单位抽取的9种中药饮片共计113批样品进行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结果: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150 mg/kg的52批,超过400 mg/kg的4批。结论:哈尔滨市医药市场上一些中药饮片存在硫磺熏蒸现象,其安全性应引起重视。
作者:关晓月;闫冰;孙睿婷;尹燕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治疗围手术期的康复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疾病的患者60例,30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和检查配合,术前超前镇痛,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康复指导等措施,另外30例予以一般骨科常规护理。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患者在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生活基本自理时间等指标上明显优于实施骨科常规护理组的患者。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迅速减轻疼痛并改善功能,而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是手术成功的保障,可以缓解患者术中及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对手术满意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生活基本自理时间。
作者:董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75例女性病人的资料,对病人进行术前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使患者早日重获健康,缩短了住院天数,节省了医疗费用,提高了床位周转率。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关键,能提高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董明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经右胸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右胸小切口的手术径路、方法以及术中可能遭遇的意外情况。方法:设立对照组。临床挑选22例8-20KG的术前超声诊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的病例进入研究,随机分为右胸小切口组(R组11例),正中开胸组(S组11例)。结果:术后无死亡病例,R组较S组心肌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引流量、术后鸡胸畸形发生率等差异显著。结论:右胸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手术可行,避免了完全劈开胸骨,维持胸廓的完整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蔡隆仁;罗列;吉灵;钟丰文;吴澄;孙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中晚期鼻咽癌放疗及同期不同方案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1月31日期间收治的12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同期不同放疗方法进行治疗,分别为单纯放疗组、同期顺铂化疗组、同期多西紫杉醇化疗组、同期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组。然后将4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4组患者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对比结果。结果: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期顺铂化疗组、同期多西紫杉醇化疗组与同期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单纯放疗组(P<0.05)。单纯放疗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轻,同期顺铂化疗组、同期多西紫杉醇化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明显无差异(P>0.05),并且好于同期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化疗组(P<0.05)。结论:同期顺铂化疗和同期多西紫杉醇化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我国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罗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缩写为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每年威胁全世界近一百万人的生命。
作者:姜旭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病人下肢动脉内膜厚度变化、斑块形成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30例慢性肾衰病人(其中16例为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研究,以年龄性别相当31名健康人作对照。测量血压,采血检测甘油三酯、胆固醇、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慢性肾衰病人下肢动脉的IMT厚度、管径、血流与血管阻力指数;并对影响下肢动脉IMT的多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慢性肾衰病人的下肢动脉IMT增厚的发生率是56.6%(17例),透析病人的发生率是75%(12例),20%病人(6例)存在斑块。肾功能不全的程度、血胆固醇的水平、动脉收缩压与IMT的关系密切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清肌酐与血胆固醇的增高是导致下肢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巨兰;杨军;陈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观察,同时对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以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5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该术式的碎石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根据并发症出现情况探讨围手术期不同时间段相应处理措施。结果:57例72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成功率为88.9%(64/72),失败病例8例(11.1%);4例患者因结石返流回肾,输尿管穿孔2例,入镜失败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2例,肾绞痛1例,血尿5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谨慎操作及术后积极处理,特别是术中操作者的碎石水平是减少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刘文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总结胃镜下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消化科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诊断入院患者196例,所有患者均采取胃镜下钛夹止血方式治疗,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组98例,对照组98例。实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出院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来说,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P<0.05),护理的满意程度较对照组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采用胃镜下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期间强化优质护理干预,对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吕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对19例女性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双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和“双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2.7%、40.6%,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1.3%和14.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双管引流+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刘旭忠;刘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