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898例颅脑损伤脑电图分析

胡平原

关键词:颅脑损伤, 脑电图, CT
摘要:目的:对1898例颅脑损伤患者脑电图(EEG)检查进行分析。方法:对本组病例常规EEG描记的结果根椐损伤程度和伤后检查时间早晚及复查情况进行分类观察。结果:总异常率为16.75%;损伤程度轻、中、重型异常率分别为15.23%、63.16%、10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伤后首次检查时间从早到晚的5组病例异常率依次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首次检查结果为异常的88例中在间隔1周-6月第二、三次复查中有68例(77.27%)EEG得到恢复正常或好转。结论:颅脑损伤程度越重,EEG异常率越高;颅脑损伤的临床转归与EEG恢复好转有着密切的平行关系。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中药维儿康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维儿康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我科诊治的86例厌食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予维儿康口服液加减进行辨证分型治疗,对照组43例,予健胃消食片治疗,2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88.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维儿康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并能提高儿童免疫力,且价格廉,毒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会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BPPV)的效果与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4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45-70岁,后半规管BPPV31例,水平半规管BPPV9例,分别采用Ep-ley法、Semont法、Barbecue翻滚法及Gufoni复位法治疗。结果:后半规管BPPV31例,27例经用Epley法,4例经用Ep-ley法联合Semont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BPPV9例,6例采用Barbecue翻滚法,3例采用Gufoni复位法;其中38例有效,2例无效,有效率9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安全有效。

    作者:王暖;黄红莉;周昊;杨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急救和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特点和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其发病的频率,减少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老年科和呼吸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时的临床特点,进行急救和系统有效的治疗及护理。结果:通过合理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本组显效40例,有效35例,无效5例,有效率93.75%。除2例肺部感染严重、3例合并严重心衰外,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肺功能显著改善,生活能力提高。结论:积极合理治疗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嫚;史进;丁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0例妇产科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目的:通过10例妇产科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例妇产科手术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与精心的护理。结果:10例患者住院10~50天,平均30天,患者症状减轻,患肢明显水肿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未出现肺栓塞和新血栓形成。下肢血管B超显示下肢静脉广泛侧支循环建立,临床痊愈。结论: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性、危险性与手术的关系性、护理难度等特点,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方陈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复方鱼腥草糖浆的临床研究及展望

    复方鱼腥草糖浆的处方是由鱼腥草+板蓝根+“双黄连”组成,方中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的“双黄连”以其清热解毒的主要功效已成为经典名方,复方鱼腥草糖浆是在双黄连的基础上增加了凉血利咽的板蓝根和具有较强抗菌、抗病毒作用的鱼腥草。方中以鱼腥草为君药,在清热解毒的同时增强了抗菌、抗病毒功效,对于中医辨证属风热的咽喉疼痛,急性咽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

    作者:刘力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4例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的护理措施,总结术后有效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髓核摘除手术的2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24例行髓核摘除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和椎间隙感染,2例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经过积极治疗护理后症状消失;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其中两例脑脊液漏患者需卧床7-10天,其余所有患者术后5天在腰围保护下均能顺利下床活动。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及时、正确的指导功能锻炼,对提高患者预后和生命质量,促进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继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长效抗菌贴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长效抗菌贴提高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的效果。方法:常规使用留置针后,在使用透明敷贴前,穿刺点加用长效抗菌贴。结果:穿刺部位直接使用透明敷贴的不良反应大大高于使用长效抗菌贴,技术、疾病、药物刺激、自身等都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结论:使用长效抗菌贴减少了血管痉挛、静脉炎、渗血、出血现象。

    作者:王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红色打样膏制取前牙桩核230例的体会

    目的:总结利用红色打样膏口内直接取铸造桩核蜡型来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效果,提高临床经验。方法:我科自2005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对230颗经过完善根管治疗的前牙残根残冠,用经过烫软的红色打样膏和长度合适的不锈钢丝制取桩核蜡型,修改合适后取出送技工室或加工厂制作,后经打磨、粘固,后用烤瓷冠修复。结果:230颗前牙桩核铸造后经临床试戴,219就位顺利,成功率达95%;8颗桩核密合性差,3颗桩核不能就位;失败11颗经重新制作后均成功。结论:用红色打样膏取桩核蜡型,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作者:杨国强;邢攸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暑热感冒颗粒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暑热感冒颗粒抗病毒、解热和发汗作用。方法:小鼠滴鼻感染流感病毒,感染后96h解剖取肺称重,计算肺指数值;大鼠背部皮下注射10%鲜啤酒酵母悬浮液,测给药后的肛温;大鼠足趾部涂染色剂,观察汗点数量。结果:暑热感冒颗粒明显减少小鼠肺指数值;明显降低大鼠肛温;明显增加大鼠汗点数量。结论:暑热感冒颗粒具有明显的抗病毒、解热和发汗作用。

    作者:由东;肖春莹;连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金芪降糖对大鼠血糖影响的研究

    目的:本实验通过对中药方剂“金芪降糖”的全方及根据其药物功效分类的拆方研究,旨在分析中药益糖康的组方中配伍的佳理法,为完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组方的配伍,进一步优化配伍关系,筛选药物,组成新复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撤药分析法,将金芪降糖中的药物按功效分为健脾益气组、养阴生津组等15个中药组,对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的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予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的第3周及第6周后取大鼠眶后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金芪降糖全方组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优于其它各拆方组,效果佳。其拆方组中:健脾益气组与养阴生津+清热组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第3周与6周的空腹血糖下降的程度比较,以金芪降糖全方组对大鼠空腹血糖降低程度为显著,其次为健脾组和活血组。结论: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清热活血为组方原则的中药复方金芪降糖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健脾益气法与养阴生津、清热、活血法对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具有协同作用,而单一治法难以实现治疗糖尿病的佳效果,提示健脾益气、养阴清热、佐以活血的配伍方法治疗糖尿病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作者:刘林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32例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手术后存活29例,死亡3例,成活率90.63%,其中术后死亡1例,术前GCS评分4分,术后1-5d死亡2例,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再出血1例,并发呼吸道和肺部感染2例。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抢救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器械体积小、针钻一体、创伤小、适应证宽等特点,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素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皮肤科门诊治疗的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匹多莫德片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随访6个月。结果:总体效果评价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90.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53.57%、95.0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伐昔洛韦片与匹多莫德片联合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好,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是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较好的方法之一。

    作者:蒋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顽固性室性早搏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在给予相同基础治疗的条件下,治疗组采用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心律平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与76.7%,组间比较以治疗组显著更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514,P=0.00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组间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x2=0.847,P=0.146)。结论:温胆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轻微可控,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新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实习同学信息汇总管理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实习同学信息汇总管理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在我科进行2011级和2012级护理实习生,分别设为传统组和实习同学信息管理组,进行临床实习教学,比较分析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的差异及完成实习任务的情况。结果:实习同学信息管理组护生要比传统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高且完成实习任务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实习同学信息汇总管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作者:赵金巧;崔巧玲;王晓燕;胡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质量检验分析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是临床使用为广泛的医疗器械,使用量大,风险高,也是我国政府部门重点监管的产品之一,本文就黑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多年来参与国家和省级抽验及日常注册、委托检验进行探讨,就产品中高风险项目,提高产品质量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作者:朱波;宋佳丽;胡显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率。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患者,加强气道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茹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板蓝根的用途和栽培种植技术应用

    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中国各地均产。板蓝根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北板蓝根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和草大青(I. indigotica Fort.)的根;南板蓝根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的根茎及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作者:崔振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3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的影响。方法: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中随机选择6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临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敏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基层医院腹股沟疝中的应用46例体会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以提高腹股沟疝的手术疗效。方法:全部采用意大利herniamesh公司生产的赫美组合型补片,治疗腹股沟疝23例,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特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马雪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898例颅脑损伤脑电图分析

    目的:对1898例颅脑损伤患者脑电图(EEG)检查进行分析。方法:对本组病例常规EEG描记的结果根椐损伤程度和伤后检查时间早晚及复查情况进行分类观察。结果:总异常率为16.75%;损伤程度轻、中、重型异常率分别为15.23%、63.16%、10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伤后首次检查时间从早到晚的5组病例异常率依次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首次检查结果为异常的88例中在间隔1周-6月第二、三次复查中有68例(77.27%)EEG得到恢复正常或好转。结论:颅脑损伤程度越重,EEG异常率越高;颅脑损伤的临床转归与EEG恢复好转有着密切的平行关系。

    作者:胡平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