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分析及防控策略

李琳;吴晓琴;徐莉

关键词:综合ICU多重耐药菌, 感染因素, 防控策略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方法:分析综合ICU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及感染的原因,提出防控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结果:ICU患者多为病情较重、免疫力低下、接受的侵入性操作较多,医务人员感控意识不足,导致患者易被多重耐药菌所侵袭.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较大的经济负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做好手卫生,认真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强化培训与学习,加强耐药菌的监测与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门诊降糖药处方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降糖药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3年12月份的门诊病人降糖药的处方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查阅有降糖药的处方1626张,其中含注射剂的处方589张,合中成药的处方118张.单用一种降糖药的1044张,两药联用的476张,三药联用的106张.本次调查共发现507例用法耒标注或标注不正确的处方,未发现同类药物重复使用现象.结论:我院门诊降糖药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用法来标注或标注不正确的处方,所以医师处方、药师调配处方时,均应加以重视.

    作者:吴华;顾平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天然药物及其与T细胞调控相关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变广泛且病性顽固的慢性疾病,属临床难治疾病之一.天然药物以其多成分、多层次、多靶点治疗疾病的特点,在治疗RA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天然药物在治疗RA,尤其是对与T细胞调控相关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董琳;权洪峰;付雪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30例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我院和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共收治的60例患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气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安全.

    作者:陆日舰;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38例胫骨骨折的护理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我院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38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观察组胫骨骨折患者全部治愈出院,6个月后随访无骨折畸形愈合,无断钉、松动现象,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患者护理中,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后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作者:李继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对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病原学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ICU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对引起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进行记录,统计常见多药耐药菌对临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18.06%,其中呼吸道感染率高,为12.26%;112例ICU多药耐药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多药耐药菌5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01株,占86.68%,以产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检出82株、63株和41株,占14.19%、10.90%、7.09%.三种常见病原菌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率较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且常见病原菌对临床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产生的关键.

    作者:张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精细化背侧被膜解剖技术在甲状腺叶切除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精细化背侧被膜解剖技术在甲状腺叶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10月47例甲状腺叶切除利用精细化背侧被膜解剖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精细化背侧被膜解割技术切除的病例未发生喉上、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所致的误吸呛咳,声音低沉,声音嘶哑,低钙抽搐等表现,此项技术在甲状腺叶切除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王兵;杨冬林;卢明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a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及用量下出现的与药物治疗目的无关的或有害的意外反应[1].文献报道[2],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导致死亡的病例占总死亡率的7.7%,近年的统计数字表明还有所上升,我国是ADR的重灾区,每年约有500万~1000万住院患者是因为ADR住院的,严重事件达25~50万件,约19.2万人死于ADR,其中以静脉输液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较大.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输液室17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防治与护理经验.

    作者:王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影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骨伤科需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依患者自愿为前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病例根据各人不同病情予以相应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其中综合护理干预为观察组,传统护理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例术后疼痛结果和患者焦虑情绪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总不良情绪发生5%明显低于对照组37.5%,睡眠质量差5%明显低于对照组2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骨科患者术后发生疼痛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可有效降低术后伤口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并一定程度改善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况学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青蒿琥酯片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对青蒿琥酯片含量测定进行方法学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青蒿琥酯片进行含量测定[1].结果:采用该方法测定青蒿琥酯片,以浓度对吸收度进行线性回归,青蒿琥酯在1~6mg/m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平均回收率101.1%,RSD为0.77%;日间平均回收率101.6%,RSD为0.80%.结论:本法测定青蒿琥酯片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岳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住院药房调配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减少住院药房调剂过程中差错的发生.方法:对住院药房既往发生的差错类型进行归纳,分析产生差错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结果:通过改进措施减少了调剂差错.结论:药学人员在工作中要高度重视调剂差错问题,规范调剂规程,优化调剂流程,才能大限度地预防差错的发生,提高服务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张亮;顾平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百癣夏塔热片中槲皮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百癣夏塔热片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3%磷酸溶液(43∶57);检测波长为371nm.结果:线性范围为0.0650μg~0.6496μg,平均回收率为99.36%,RSD为0.57%(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作者:甘书明;王树瑶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利用NIR技术建立普乐安片一致性比对模型的研究

    目的:应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建立普乐安片一致性检验模型快检方法.方法:收集普乐安片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运用OPUS软件建立一致性检验模型,采用三台仪器对模型进行交叉验证,并用其它厂家生产的普乐安片进行验证.结果:模型通过仪器交叉验证,也能区分出开它厂生产的普乐安,利用该一致性检验模型能无损伤、快速、准确地判断普乐安片的真伪.结论:该方法建立的模型操作简单、快速有效,能作为普乐安片真伪鉴别的快速筛选方法.

    作者:汪正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采用品管圈方法优化门诊退药管理

    目的:为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经济的用药,减少退药行为的发生.方法:在门诊药房成立“品管圈”质量控制小组,针对“优化门诊退药管理”主题,通过运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挖掘发挥个人潜能,通过团队力量,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并实施.结果:使门诊退药笔数大幅度下降,退药处方由活动前的80张·d-1减少到37张·d-1,改善幅度为53.8%.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减少退药率,保证了药品流通市场上的质量.

    作者:陈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跌倒风险评估机制对肿瘤患者预防跌倒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跌倒风险评估机制,对高危人群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依从性,降低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的1310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跌倒风险评估,实施口头宣教,增加患者的安全意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的1621例住院患者设为实验组,采用跌倒风险评估机制,对高危人群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预防跌倒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跌倒风险评估机制,能大大提高肿瘤患者预防跌倒的依从性,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

    作者:唐仁兄;陶志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浅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技巧、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0例全部治愈.手术并发症2例,其中腹腔出血1例,术后胆漏1例,均通过手术及保守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对急慢性胆囊炎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案.

    作者:余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孟鲁司特钠片处方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钠片的处方工艺.方法:对处方工艺进行筛选,通过相关试验考察工艺的稳定性.结果:采用所选处方工艺制备的孟鲁司特钠片外观光亮,硬度适中,溶出度好.结论:按照所设计的处方制备的鲁司特钠片外观美观,质量稳定,其处方合理,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张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支气管镜诊断肺癌1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检查、病理学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15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肺癌的病理组织类型中,鳞癌发病率多,其次是腺癌.33例女性患者中腺癌占48.48%,小细胞癌占18.18%,鳞癌占27.27%,腺鳞癌6.06%;125例男性患者中鳞癌占53.60%,腺癌占20.80%,小细胞癌占18.40%,腺鳞癌占5.60%.男性患者鳞癌构成比明显高于女性,腺癌构成比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男女患者之间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8例肺癌患者中有149例患者可见直接征象,占94.30%,增生型占74.15%,浸润性占20.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性别的肺癌患者病理类型有差异,提高支气管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技术,可有效提高肺癌的诊出率,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陆春;姚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

    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综述了微胶囊技术的特点及多种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并介绍了微胶囊的应用及其新研究进展.

    作者:张笑含;刘琳;张紫茜;邵兰;翟笑雨;李晓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医患之间和整个社会共同构建良好的医患沟通体系和舆论环境.方法:从三个角度剖析现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医疗行业、患者、社会环境均是造成医患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结果:医疗行业自身、患者以及社会环境是造成当今医患矛盾的主要相关因素,应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发挥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缓和医患关系.结论:提高医疗技术,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医患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减轻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改善患者满意度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减轻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改善患者满意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上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级及4级疼痛发生率为18.8%,对照组为41.7%,观察组3级及4级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8%,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减轻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