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测定血浆中头孢克洛的浓度

康艳红;韩淑凤;杨海英

关键词:头孢克洛胶囊, 高效液相-紫外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摘要:目的:本文建立了测定血浆中头孢克洛胶囊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 C18柱(200 mm×4.6mm,5μm);流动相:醋酸盐缓冲液(pH 5.5)-乙腈(80∶20);柱温:35℃;流速:1.1 mL· min-1;检测波长:265nm;进样量:20μL.血浆样品处理采用沉淀蛋白后进样,线性范围为0.125~10.0μg·mL-1,回归方程为:Y=0.565x-1.94,r =0.9961,低定量限为0.125μg·mL-1.高、中、低三个浓度质控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1.4±6.48)%、(85.8±3.66)%、(83.8±3.75)%(n=6).结果表明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强.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监测和护理

    目的:探讨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监测方法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5例GSC≤8分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监测和护理经验.结果:通过护士严密观察,细致周到的护理,有效的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按格拉斯哥预后等级(GOS)评定,良好42例,中残20例,重残7例,死亡6例,抢救成功率92.0%.结论:科学严密的监测和完善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2010年至2012年某院门诊处方指标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处方管理办法》(2007年版)实施以来,某院门诊处方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0年至2012年每月的门诊处方100张,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按照《办法》的附件2“处方评价表”要求,进行数据的填写、统计、分析.结果:某院平均用药种数为2.1种,抗菌药使用率为41.6%,注射剂使用率为26.1%,基本药物使用率为52.7%,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0%,平均处方金额为154.8元.结论:某院门诊处方指标基本合理,抗菌药及注射剂使用率二项指标欠佳.还需加强对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的监督,严格执行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基本药物使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合理用药.

    作者:吕炳义;刘小平;朱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自制三角支具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长期卧床患者由仰卧位转为90°侧卧位时,骶骨及大转子下的皮肤部位氧分压下降为零,因此侧卧位时好倾斜30..应用三角支具可以协助患者侧卧位时向后方倾斜30.,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增加患者的安全性与舒适性.临床上对50例长期卧床,活动受限的患者应用三角支具,效果良好,保证了患者侧卧位时的安全与舒适.三角支具制作简单,经济实用,取材方便,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孙秀琪;王秋红;张巍;暴淑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西药房实施退药干预前、后的差异及其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比较西药房实施退药干预前、后的退药人次的差异,为减少和规范退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干预前退药原因,并依此制定我院实施退药干预措施,统计分析退药干预前后退药人次的变化,探讨退药干预的临床价值.结果:干预前1年共开具处方589156张,退药处方1355张,约占0.23%,干预后1年共开具处方600055张,退药处方762张,约占0.127%,干预前后占退药总数比例比较,干预后不良反应、禁忌症占退药总数比例明显降低,经济因素、医保原因、医嘱修改或停药占退药总数比例明显升高,干预前后占当年总处方数比例比较,不良反应、不依从、计价或缺药、禁忌症、不合理用药、总退药比例均明显降低,但经济因素导致的退药占当年总处方数比例有所升高.结论:西药房退药干预前后整改的重点有所不同,干预后因不良反应、不依从、计价或缺药、禁忌症、不合理用药导致退药现象明显抑制,总退药比例明显减小,有效改善了医患关系,药品退药干预值得临床进一步贯彻执行.

    作者:王海宾;沈永利;黄明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394例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及合理性,并进一步推进抗菌药物的规范化.方法:实施回顾性调查分析的办法对我院呼吸内科自2011年1-12月的394例住院患者的病案,进行仔细统计其抗菌药物种类使用情况、使用次数、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及药物利用指数等.结果: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394例中,抗菌药物共涉及6类12种,其中使用频度占首位的为左氧氟沙星,该药的DUI<1.抗菌药物单用占比例高,为73.10%.结论:呼吸内科在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我们取长补短.

    作者:屈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与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讨论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LDD)与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技术(PTED)两种微创治疗,对比其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从18-62岁,平均年龄35岁.随机分为PLDD组和PTED组,各30例,以上所有病例进行腰椎间盘穿刺时,均行“C”臂X线机透视定位.手术疗效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评价.结果:60例患者术中顺利,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PLDD和PTED组病例分别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其优良率分别为90%、9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LDD和PTED组术后VAS与术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选择好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两种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具有术后康复快,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前者的创伤小,后者创伤稍大,时手术者的操作要求高,但是应用范围广.

    作者:刘其飞;徐兆万;钟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薄层色谱法测定复方尿维氨滴眼液中牛磺酸的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复方尿维氨滴眼液中牛磺酸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硅胶G为吸附剂,以正丁醇-无水乙醇-水-冰醋酸(3∶1∶1∶1)为展开剂,用茚三酮的乙醇溶液(0.1→100)显色.结果: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不得超过1个.其颜色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结论:本方法准确、灵敏、简便,可用于检测样品中牛磺酸的有关物质.

    作者:周红梅;卢福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现代医院中药房中药的安全质量保障

    中医中药在现代医院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医院中药房中药的安全质量保障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药房的中药的安全质量保障工作一直是中药房日常工作的重点;现对医院中药房中药的安全质量保障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1 中成药的质量保障[1]1.1单味制剂和成方制剂的质量保障国内中药的单味制剂和成方制剂的科学技术领先于中药材及饮片,都制定有统一的国家药品质量标准.验收时必须检查药品的名称、汉语拼音、商标、批准文号、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企业、成分、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说明书、注意事项、贮藏、首营品种应有与首批到货药品同批号的省级药品检验所出示的检验报告书.药品的大小包装必须完整、无破损,外包装上应有外用、毒性中药、麻醉中药、非处方用药等国家规定的专有标识,处方用药应有规定的警示语或忠告语.进口药应有进口注册文号等等.

    作者:乔颖;刘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绞股蓝中水分的含量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绞股蓝中水分定量快速测定的检测方法.方法: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FT-NIRS)结合偏小二乘法(PLS)建立水分定量分析模型,并用模型测定绞股蓝中水分的含量.结果:校正样品集的标准偏差(SEC)为0.0145,预测样品集的标准偏差(SEP)为0.01027,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912.结论:该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且不破坏样品,可代替常规分析方法.

    作者:李君;李俊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药理毒理现场核查总结——药理毒理研究现场核查的关键环节

    对药理毒理研究现场核查的关键环节,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从几个重点方面对核查要点和常见问题进行相关介绍.

    作者:张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大黄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目的:从大黄中提取多糖,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大黄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以硫酸-苯酚显色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测定波长为490nm.结果:大黄中多糖含量为6.54%,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8.8%,RSD =0.73% (n =6).结论:实验建立的提取工艺简便可行,定量分析方法灵敏、准确.

    作者:何杏;江培;王金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水鬼蕉生物碱成分的研究进展

    本文对水鬼蕉中生物碱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作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水鬼蕉中18种生物碱的理化常数、化学结构、提取分离方法以及开发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同时对植物水鬼蕉自然和人工栽培过程中生物碱的含量比较、季节与生物碱含量的关系进行探讨.为水鬼蕉的人工栽培、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韩日;陈宁;季宇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丹参脉冲胶囊中丹参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出丹参佳的醇提取工艺.方法:提取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以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为指标成分,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安排进行提取优化.结果: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95%,8倍用量,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丹参酮ⅡA含量较高,适合用于制备丹参脉冲胶囊.

    作者:徐光昳;李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焦点式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抑郁患者的影响

    目的:运用焦点式心理护理方法治疗临床常见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抑郁症,并评价其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老年抑郁量表(GDS)为标准,对13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其抑郁状态.常规护理为对照组,66例;焦点式心理护理为观察组,70例.实施焦点式心理护理第4、8、12天,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焦点式心理护理干预的G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恶心、呕吐等常见临床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明显减缓了抑郁状态.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随抑郁症的发生,焦点式心理护理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抑郁状态.

    作者:龚丽萍;赵丽娟;林初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天然药物多聚糖类抗肿瘤研究进展

    天然药物中多聚糖作为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一类天然大分子化合物药理作用广泛,其抗肿瘤作用已得到各界肯定.本文通过植物多糖影响肿瘤细胞基因表达,直接抑制肿瘤细胞信号转导,诱导细胞凋亡、分化,破坏细胞结构、改变肿瘤细胞膜特性,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对其作用机理进行综述.

    作者:王婉钰;季宇彬;毕明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目的:研究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率及收得率测定为评价指标,对影响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因素进行研究,寻找出佳制备工艺,并用TLC、红外光谱扫描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佳的制备工艺为薄荷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1∶7;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1∶7;搅拌时间75分钟;包合温度40℃.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1∶7;B环糊精与水的比例:1∶7;搅拌时间75分钟;包合温度40℃,为薄荷油包合物佳制备条件.结论:优选出来的工艺简便、稳定,包合物产率较高,为薄荷油包合物制备工艺提供了佳制备条件.

    作者:孙淑萍;刘侠;吴少云;包淑云;李胜利;饶思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药制药技术与制药设备课程整合研究

    为了开发培养中药制药技能型人才用高职教材,通过对制药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的深入了解,认真分析和仔细研究了制药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有选择地对制药知识进行分类、概括和总结,采用表格、图示、工艺流程解析图、项目考核等多种形式展现教材内容,实现中药制药技术与制药设备课程整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知识易于掌握、教师易于传授,完成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作者:丁振铎;王爽;张桂娟;桑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支气管肺炎DR诊断及分析

    支气管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为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发.病原可为细菌性、病毒性;细菌性肺炎以肺实质受累为主,病毒性肺炎则以间质受累为主,亦可累及肺泡[1].支气管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罗音.其临床诊断比较简单,但其X线表现存在多样性,或数种表现同时存在;目前小儿透视基本已经取消,一般都采用数字化摄影.

    作者:陈来荣;乔乃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末梢血CRP和WBC联合检测在发热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末梢血CRP和WBC联合检测在发热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WBC用日本光电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CRP采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结论:CRP和WBC进行联合检测较两者单一检测敏感、特异性更高,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血浆中头孢克洛的浓度

    目的:本文建立了测定血浆中头孢克洛胶囊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TM C18柱(200 mm×4.6mm,5μm);流动相:醋酸盐缓冲液(pH 5.5)-乙腈(80∶20);柱温:35℃;流速:1.1 mL· min-1;检测波长:265nm;进样量:20μL.血浆样品处理采用沉淀蛋白后进样,线性范围为0.125~10.0μg·mL-1,回归方程为:Y=0.565x-1.94,r =0.9961,低定量限为0.125μg·mL-1.高、中、低三个浓度质控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1.4±6.48)%、(85.8±3.66)%、(83.8±3.75)%(n=6).结果表明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强.

    作者:康艳红;韩淑凤;杨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