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驰;赵妍
目的:研究无痛注射技术,提高儿童接受注射的易受性,减少药液外溢,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将接受注射的健康儿童3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1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规范操作,实验组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加用无痛注射法.观察儿童疼痛反应.结果:实验组的低平分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P< 0.01),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通过无痛注射技术接种注射,可以降低儿童预防接种注射的疼痛反应,增加婴儿接受注射的依从性.
作者:任继风;李俊玲;宫丽萍;陈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1、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和本质特征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提取其化学信息并加以描述,得到的能够标志该中药材或中成药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中药指纹图谱的一个优点是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征性,能有效鉴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的真伪;另一个是通过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峰的面积和比例的制定,能有效控制中药材或中成药的质量,保证样品质量的相对稳定.目前指纹图谱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或天然药物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詹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进一步全面提高医院药学部门人员的服务质量.一是临床药师在进行药学服务过程中如何利用药学心理学服务,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依从性;二是药师在药品调剂过程中如何利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不断完善药学服务质量;三是培养PIVAS人员的“慎独”精神,保证患者用到安全药、放心药.
作者:秦安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注射用双黄连(冻干)是《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的品种,由连翘、金银花、黄芩3味中药组成,功能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用于外感风热,邪在肺卫,热毒内盛,证见发热,微恶风寒或不恶寒,咳嗽气促,咯痰色黄,咽红肿痛;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蝙扁桃腺炎、轻型肺炎见上述证候者,是临床常用药物.在检验中发现不溶性微粒的差别悬殊,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解剖结果证明,微粒会产生一时难以发现的、潜在的严重危害.作者按照药典方法测定了抽验或送检的2个厂家生产的规格为600mg的85批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并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马辉;张克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支原体肺炎患儿11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结果:以大环内酯类抗支原体治疗为主,采用一般护理、发热的护理、用药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心理护理、肺外并发症的护理等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本组显效93例(80.2%),有效22例(19%),无效1例(0.8%),总有效率99.2%.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以大环内酯类抗支原体治疗为主,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保证疗效、促进患儿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剑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讨论如何填写《药品抽样记录及凭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作者:张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菊苣多糖对链脲菌素糖尿病肾病大鼠某些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应用链脲菌素复制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观察菊苣多糖干预作用及对肾脏组织的ET-1、CRP的影响.结果:菊苣多糖干预组的血糖、肾脏组织的ET-1、CRP 水平明显低于较糖尿病肾病对照组.结论:菊苣多糖对链脲菌素糖尿病肾病大鼠ET-1、CRP升高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王喜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玉液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知母、葛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芒果苷的含量.结果:知母、葛根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HPLC含量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92%.RSD为0.61%(n=6).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定性、定量检测,可以用于玉液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曲林;周爽;吕晓霞;刘文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苦参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活性和应用价值的传统中药,主要含有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异戊烯基类黄酮和齐墩果烯型三萜等成分,其中含量高、药理活性和药用价值较突出的成分是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提取、分离苦参中的生物碱,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工艺、药理、药效和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苦参生物碱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综述和评价,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苦参生物碱提供依据,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杨霄;于喜水;金哲雄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评定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空心胶囊中铬含量的不确定度,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方法: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有关规定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本实验中空心胶囊中铬的含量表示为0.24±0.03 mg·kg-1(包含因子k=2).结论: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空心胶囊中铬含量时,标准曲线计算铬含量产生的不确定度对总不确定度的影响大.
作者:李欣;吴昊;王跃;王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综述了利福昔明合成工艺、体外抗菌、生物利用度和临床新的进展.
作者:刘洪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院药库管理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经验总结,分析药库管理系统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结果:医院药房实施药品信息化管理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传统药品管理工作模式中所存在的工作强度大、差错率高等诸多问题.结论: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医院药库管理是科学合理的.
作者:解学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以减少花生四烯酸(AA)转化成前列腺素(PGs)等炎症介质,达到抗炎镇痛的目的,是目前疼痛治疗的常用药物.非选择性的NSAIDs大部分都是口服型药物,虽能同时阻断COX-1和COX-2,起到抗炎和止痛作用,由于对胃肠道、心血管、肾脏和血小板等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术后急性疼痛中应用,并且对于术后恶心、呕吐以及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也不是理想选择.Pharmacia公司研制开发的帕瑞昔布钠(parecoxib sodium)是可以通过静脉和肌肉注射的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有研究表明其可减少手术患者对阿片类镇痛药的需求,在治疗术后疼痛过程中,帕瑞昔布钠40mg比吗啡4mg更有效.本文就其药理作用、术后镇痛方面临床应用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作者:宋德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本文首先是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我们采用70%乙醇热回流提取工艺提取银杏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物中的银杏叶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并相互比较.选择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方法,作为银杏叶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并加以推广应用.同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测量手段,以总黄酮的收率为指标,对银杏叶的提取与精制工艺进行研究和探讨,确定了提取溶剂、时间、次数及浓缩、干燥温度等提取工艺参数,比较了树脂吸附一次洗脱和二次洗脱以及超滤与树脂吸附相结合的精制工艺对产品质量及银杏叶总黄酮收率的影响.结果满意.
作者:刘雪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及透析病人生存率的提高,老年不再是血液透析的禁忌症.近几年来老年血液透析患者日益增多,据欧洲肾脏病学会报道,1995年慢性肾衰竭进入透析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8岁,其中>60岁者52%[1].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为10.0%-30.0%[2],居首位,而老年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至使透析过程更易出现低血压,发生率高达43.5%[3],血液透析致低血压一般可引起超滤困难,透析低血压常使患者难以达到干体重,导致透析充分性降低和超滤困难,引起心血管事件,从而增加患者病死率[4],故一定要做好预防及相关护理措施.本科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对32例急、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1152例次,透析中发生低血压反应163例次,现将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袁如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实施免疫接种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为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以及保障受种儿童个体健康采取的有效、经济的预防手段.虽然目前我国使用的各种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非常低,但在面广量大的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不可避免,为了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至低,在长期的预防接种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1、在孩子出生后,家长来建《预防接种证》时或首次预防接种前,请家长提供详实的基本资料,内容如下:①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出生史.
作者:蒋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由于卵巢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有大量的数据证实卵巢癌的预后和早期发现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早期诊断卵巢癌是降低其死亡率的主要措施,所以卵巢癌的筛查已经成为了妇科肿瘤学界关注的焦点.应用肿瘤标志物检测、经阴道彩超检查等方法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对提高早期卵巢癌的临床诊断率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孙红军;曲宏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根据新版GMP风险管理,论述照明对药品质量的潜在风险,应当根据每个药物的特性,制定局部照明要求,降低质量风险,提高用药安全和人民健康水平,使我们的制药行业技术水平提高一个新的层次.
作者:路宁;赵志远;刘光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反复发作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条件的TIA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尿激酶治疗组,B组为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对TIA发作的控制情况.结果:尿激酶治疗组治愈率及迅速控制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且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结论:尿激酶对反复发作颈内动脉TIA疗效显著.
作者:张秀艳;王明娣;王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室性早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促、晕厥、乏力、胸痛等症状,可致使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危及患者生命.在我国,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因此,治疗室性早搏,减少患者发病率、死亡率,已引起了医药界的广泛重视.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对室性早搏有确切的疗效.本文拟对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作者:魏罡杰;宋聪琳;张琳;刘兴奎;赵鑫;吴华慧;孙婷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