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玲;吕伟伟;王爱艳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联合维生素C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1年6月4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两种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单纯放疗22例采用常规分割,总剂量64-70 Gy/6-7周;治疗组汉防己甲素、维生素C联合放疗20例,放疗同时应用汉防己甲素片、维生素C。观察两组的近期及2年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无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结论:汉防己甲素联合维生素C能降低放射性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陈猛;吴德林;赵作银;江红;闫桂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左侧卧位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低血压综合症的影响。方法:对15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不同体位对血压的影响。结果:①实验组采取左侧卧位,术中血压、脉搏、自感不适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使用升压药维持血压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中采取左侧卧位有利于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低血压综合症。
作者:王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置管方法的选择对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9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方法穿刺见回血后平行进针少许,再推送外套管固定;观察组:采用2人配合,在穿刺见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直接推置外套管固定。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疼痛感也减轻。结论:穿刺见回血后立即推置外套管的方法可提高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
作者:王靖;邱亚平;张方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及局部灌注化疗在剖宫产疤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1例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行UAE及局部MTX灌注治疗均保留子宫成功,仅1例患者因术后远期出血行保守治疗成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的治疗而言,UAE及局部MTX灌注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式,对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而言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作者:赵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ApoE-/-小鼠,给予甘草总黄酮(GTF)干预,探索其调脂、抗氧化作用,进而研究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30只,9周龄,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银杏叶片)组;GTF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分别给药。另取8周龄正常C57BL/6J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以等容剂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4周。末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小鼠,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检测相应指标;分离肝脏,制作切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血脂、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肝脏形态学显示造模成功。GTF高、中剂量可有效降低血清TC、TG、LDL-C,升高HDL-C水平,抑制MDA及ox-LDL形成,增强SOD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对AS发生发展有抑制作用。结论:14周龄ApoE-/-小鼠血脂水平异常,伴随氧化反应增强、抗氧化活力降低等反应,GTF通过调节血清脂质、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亦可抑制氧化损伤减少ox-LDL的产生进而防止或延缓AS的形成。
作者:吴玉婷;孙云;刘国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前矢状入路直肠肛门成形术治疗女婴无肛前庭瘘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采用回流灌肠法清洁洗肠每天1次;术后采取蛙式仰卧位,保持肛门部清洁、干燥,每日便后用甲硝唑或生理盐水棉球随时清洁肛门和消毒会阴部伤口,以免切口被尿、粪污染。术后2天遵医嘱给予立灯持续照射,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伤口的愈合。术后两周开始扩肛,坚持半年,每日定时每次10min左右。结果:本组83例患儿会阴部矢状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通过手术矫正和有效护理,可以恢复女童正常会阴外观,维持肛门良好的控便功能,提高患儿的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朱继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考察某地区二级医院综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取医院2012年相关病例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该地区两家二级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降低。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促进临床医务工作者安全、合理、经济的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姜亚莉;蔡萍;沐诚;顾平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对非那雄胺片(1mg)的处方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参照国外英文说明书中制剂所用的辅料,通过测定在四种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使之达到与原研市售品溶出曲线相似,判断增溶剂、崩解剂、填充剂的用量及工艺进行考察,并对确定处方及制备工艺中试三批,测定在四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含量均匀度和有关物质等指标。结果:用非那雄胺为主药,以乳糖、微晶纤维素和预胶化淀粉为填充剂,以泊洛沙姆188为增溶剂,以羧甲淀粉钠为崩解剂,以硬脂酸镁为润滑剂,以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为包衣材料,制得非那雄胺片。结论:本制剂工艺稳定,各种辅料均有合法来源,制得非那雄胺片(1mg)与原研市售品溶出行为相似。
作者:余永秀;宋文波;张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我科2008~2012年收治冠心病心绞痛78例,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护,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玉梅;窦金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08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合格痰标本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108例患者痰培养阳性者共有50例,共获得致病菌株53株,革兰阴性杆菌占56.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多(18.9%),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5.1%)、大肠埃希菌(9.4%)。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17.0%),其次为肺炎链球菌(11.3%),溶血性链球菌(7.5%)。大多数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结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且耐药严重,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作者:王淑玲;刘向群;桑纯利;陈云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盐酸赖氨酸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脑病患者辅助治疗的药品,主要用于慢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的脑保护剂及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等。本文对盐酸赖氨酸氯化钠注射液的静脉输液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分析,以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此药,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张祥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欣然与拜新同不同介质中释放度。方法:释放度测定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第二法进行释放度的测定。结果:体外释放结果表明,pH变化并不影响硝苯地平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规律;而且pH变化对药物的累积释放度也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国产片与进口片在不同的介质中释放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国产控释片质量与进口片并无太大差异。
作者:杨硕;王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负荷量为0.3μg/kg,输注10min后,维持量为0.6μg/kg/h至手术结束,C组静脉泵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患者在PACU的RSS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D组躁动评分和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 D组T1、T2时点MAP和HR,T1、T2、T3各时点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D组T1、T2、T3各时点Ramsay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1),而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郭明仁;曹彦;单国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新制剂白芥平喘凝胶膏剂的毒性反应。方法:依据《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设立高低剂量组,将膏剂贴于试验大鼠的去毛皮肤,观察大鼠的毒性反应,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期间未见大鼠死亡,长期毒性试验中观察到部分大鼠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其他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芥平喘凝胶膏剂安全无毒性。
作者:李明艳;吴洪文;赖军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大量报道证实,很多中药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对抗各种炎症的作用,而中药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途径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功能、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免疫调节与抑制白细胞趋化、移动和活化等。本文对近年来中药抗炎机理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中药抗炎制剂提供依据。
作者:田红月;武晓丹;金哲雄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评价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临床确诊的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结果: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分为4种类型:弥漫型占41.43%;弥漫型伴结节占34.29%;局限型占14.28%;结节型占10.00%。血流信号分4个等级:0级占8.57%;Ⅰ级占44.29%;Ⅱ级占35.71%;Ⅲ级占11.43%。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具有较高特异性,对提高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沈业芹;李丽莉;张慧;罗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制定简便、快捷的感冒胶囊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了制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补骨脂素的进样量在0.0393μg~0.393μg,异补骨脂素的进样量在0.0383μg~0.383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补骨脂素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 RSD为0.8%,异补骨脂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3%(n=6),RSD为0.7%.结论:制剂通过测定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为感冒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参考。
作者:白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CNA、E2F-1、RASSF1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 SP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中PCNA、E2F-1、RASSF1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0.0%,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为2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PCNA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 P<0.05)。胃癌组织中E2F-1阳性表达率为73.3%,正常胃黏膜中为8.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E2F-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RASSF1A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0%,在癌旁正常黏膜中为100.0%,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1);RASSF1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具有相关性( P<0.05)。结论:PCNA、E2F-1、RASSF1A在胃癌细胞中异常表达,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志勇;易坚;邹小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建立莶风湿片的质量可控标准。方法:采用TLC对药品中桑寄生、威灵仙的成分进行色谱鉴别,并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防已药材中粉防已碱的含量。结果:分别以桑寄生、威灵仙对照药材为对照,建立了薄层鉴别方法。并规定本品含防已以粉防己碱计不得少于0.60mg/片。粉防已碱在0.51~2.55μg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6.68%, RSD为1.96%。结论:本质量标准可有效的控制莶风湿片的质量
作者:李军兰;张文丽;王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大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近5年内的晚期产后大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1例患妇的出血原因排前3位的为切口的感染与裂开29例(56.9%)、宫缩乏力18例(35.3%)以及胎盘胎膜残留9例(17.6%),其他还包括软产道损伤、子宫内膜炎以及产褥感染等;平均住院时间(8.2±1.4)d,其中的49例(96.1%)获得痊愈出院,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在孕期即开展相关防治工作,通过加强产前检查以尽可能在早期发现并处理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同时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应提前住院待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也是有望将晚期产后大出血防范于未然的。
作者:王益红;龚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