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朱海燕

关键词:小儿, 高热惊厥, 急救,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急救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经验。结果:经过“急救与氧疗、控制惊厥、降温、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基础护理、加强监护和出院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本组患儿高热惊厥全部得到有效控制,抢救成功率100%。结论: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与护理对保证患儿安全、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用前列地尔的处方与工艺研究

    目的:确定注射用前列地尔的制备处方及工艺。方法:选择适宜赋形剂,对冻干工艺进行筛选。结果:以右旋糖酐为赋形剂,经过18小时的冻干过程,制得成型性好,质量可靠的注射用前列地尔。结论:注射用前列地尔处方工艺可行。

    作者:吉宁;顾平荣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剖宫产手术前准备及手术后的护理

    到了孕37周以后,产妇已经可以和医生讨论、并确定自己的分娩方式了。尽管顺产是自然有利的分娩方式,但还是有一部分产妇不得不接受剖宫产手术。剖宫产手术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取出已经成活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手术应用恰当可使母婴转危为安,但是也存在麻醉意外、出血、感染和手术导致的脏器损伤的危险[1]。随着现代麻醉学和产科学的发展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不断提高。可是,一个顺利、安全、美观、并发症症少的剖宫产手术并不是单纯由医生的技术来决定的,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产妇在围术期的密切配合及护理质量。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迅速上升,使得剖宫产术围术期的护理问题已成为护理医学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月-2003年7月的200例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静静;胡铭;李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局部灌注化疗在剖宫产疤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及局部灌注化疗在剖宫产疤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1例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行UAE及局部MTX灌注治疗均保留子宫成功,仅1例患者因术后远期出血行保守治疗成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的治疗而言,UAE及局部MTX灌注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式,对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而言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作者:赵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52例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目的:利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患者实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对我院收治的5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并实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出现导管脱落2例,化疗过程中死亡2例,气胸1例,未出现皮下气肿、出血等并发症,优良率达到86.54%(47/52)。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我们应积极寻求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并将其运用在对患者的治疗中。

    作者:胡晓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啶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D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负荷量为0.3μg/kg,输注10min后,维持量为0.6μg/kg/h至手术结束,C组静脉泵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患者在PACU的RSS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D组躁动评分和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 D组T1、T2时点MAP和HR,T1、T2、T3各时点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D组T1、T2、T3各时点Ramsay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1),而两组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或减少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郭明仁;曹彦;单国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职工医保和农保患者住院费用分析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职工医保和农民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的差别,为进一步完善医保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我市三级综合性医院提取城镇职工医保和农民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的详细信息,分析比较不同医保惠者住院费用及其构成的差别。结果:不同医保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费用构成等具有显著性差异性。结论:两类医保管理部门应注意监控住院费用,特别重点监管新农合医保患者目录外诊疗服务的使用,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刘利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法检测孟鲁司特钠咀嚼片中S异构体的含量

    目的:建立检查孟鲁司特钠咀嚼片S-异构体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CHIRAL-AGP柱(150×4.0mm,5μm);以磷酸二氢钠溶液(取二水合磷酸二氢钠1.56g和庚烷磺酸钠0.5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乙腈(7: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7nm。结果:S-异构体浓度在0.212-2.12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S-异构体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2%<2.0%。精密度良好,重复性高,专属性好。结论:此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孟鲁司特钠中S-异构体的含量。

    作者:马立萍;张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尿液干化学检验不同检测仪结果的对比与评价

    目的:探讨3台桂林华通HT-2000干化学尿液分析仪测定结果间的符合程度。方法:以本科参加全国和南京市室间质评EQA的HT-2000仪器作为试验仪器,另2台仪器结果与之对比。用2010年每日室内阳性质控在3台HT-2000干化学尿液分析仪上的结果和每月对3台仪器进行一次小对比(每次5个新鲜阳性尿液标本)的结果进行符合率统计,每6个月进行一次大对比(每次20个标本),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仪器结果与靶值的符合率除H2的BIL和H3的GLU为97.7%和98.5%外,其余项目均为100%。结论:试验仪器与比对仪器间的结果高度一致,本科室任意一台尿分析仪的检验结果都可互认。

    作者:李桂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5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正确的护理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的患者行常规医护措施,对观察组中的患者在进行正常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对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的患者在依从性、疗效方面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和疗效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金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阿昔洛韦片、甲钴胺胶囊联合龙血竭胶囊、板蓝根冲剂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阿昔洛韦片、甲钴胺胶囊联合龙血竭胶囊、板蓝根冲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片、甲钴胺胶囊治疗,两组创面均采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记录治疗过程中创面止疱、结痂、止痛和愈合时间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结痂时间和止疱时间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神经痛的发生率和消失时间则明显短于西药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昔洛韦片、甲钴胺胶囊联合龙血竭胶囊、板蓝根冲剂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或明显缩短其疼痛时间,是临床较为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作者:吕建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复方苦参联合热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体外高频热疗机进行局部肿瘤部位照射,隔日1次,1次60-120 min,10次为一疗程,复方苦参注射液50 m1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20d为一疗程。对照组:仅静滴复方苦参注射液,剂量、用法及疗程同治疗组。结果:①两组癌性疼痛疗效比较,治疗组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25例、轻度缓解10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65.8%;对照组有效率为40.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生存质量比较,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4%;对照组有效率为55.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体质量变化比较,治疗组体质量降低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治疗组近期缓解率、生存质量及缓解癌痛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热疗较单纯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能使较多患者临床受益。

    作者:韩新臣;刘世育;何晓华;陈光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家庭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家庭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住院期间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及护理方法基本相同,而家庭康复组由护士指导家庭成员早期参与康复训练;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未制订详细的治疗计划,无康复治疗师的定期指导。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测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结果:经过3-6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两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改善幅度家庭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调胃疏肝散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了调胃疏肝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鉴别柴胡、人参、黄芩、黄连、淫羊藿、大枣;采用TLC法对方中木香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结果:显微鉴别专属性强;TLC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用于调胃疏肝散的质量标准。

    作者:冯振来;任丽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院近五年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回顾分析与防治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大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近5年内的晚期产后大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1例患妇的出血原因排前3位的为切口的感染与裂开29例(56.9%)、宫缩乏力18例(35.3%)以及胎盘胎膜残留9例(17.6%),其他还包括软产道损伤、子宫内膜炎以及产褥感染等;平均住院时间(8.2±1.4)d,其中的49例(96.1%)获得痊愈出院,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在孕期即开展相关防治工作,通过加强产前检查以尽可能在早期发现并处理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同时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应提前住院待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也是有望将晚期产后大出血防范于未然的。

    作者:王益红;龚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阴道毛滴虫的检测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阴道毛滴虫有效的检验方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方法:采集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126例阴道泌物,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湿片法、培养法对阴道毛滴虫进行检测。结果:生理盐水湿片法、培养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25%,28.57%,培养法优于湿片法,两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法优于生理盐水湿片法,能明显提高阴道毛滴虫阳性检测率。

    作者:曹春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诊断性腹腔镜术在非创伤性急腹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基层医院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0例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100例患者中,阑尾炎所占比例大,为67%;明确诊断率达到98%,有2例未明确诊断;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比例为97%,有3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中转开腹。随访2年除了3例失访外,其余均没有腹腔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及诊疗一体化的技术,可作为急腹症处理的常规方法,但须掌握其适应证。

    作者:王跃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国产与进口渗透泵控释片在不同介质中释放度比较

    目的:比较欣然与拜新同不同介质中释放度。方法:释放度测定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第二法进行释放度的测定。结果:体外释放结果表明,pH变化并不影响硝苯地平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规律;而且pH变化对药物的累积释放度也无显著性影响。结论:国产片与进口片在不同的介质中释放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国产控释片质量与进口片并无太大差异。

    作者:杨硕;王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针刺颈夹脊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颈椎病是对于中老年人极为常见的疾病,其神经根型为多见,以颈部、项部、肩部、臂及上肢痛麻,甚至活动受限为其主要表现,而且具有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特点。临床采用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推拿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长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胸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胸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严重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和护理经验。结果:经过院前急救和急诊室处置及外科手术治疗,62例患者痊愈,3例因病情较重死亡,1例在送达医院前死于胸腔大血管损伤失血性休克,送达医院后1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合并脑疝,1例死于术后MSOF。抢救成功率95.38%。结论:止血和包扎及固定、抗休克、通气、监测及搬运是胸外伤现场急救治疗的有效措施,急诊急救过程要牢记“CRASHPLAN”程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抗休克、维持循环功能是早期救治的重点;胸腔闭式引流是抢救血气胸患者的一种重要措施;此外,加强监护、心理护理、减轻疼痛、积极的围手术期配合也是抢救严重胸外伤的重要措施。

    作者:薛景;刘巨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发作时急救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经验。结果:经过“急救与氧疗、控制惊厥、降温、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基础护理、加强监护和出院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本组患儿高热惊厥全部得到有效控制,抢救成功率100%。结论: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与护理对保证患儿安全、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