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手术前准备及手术后的护理

刘静静;胡铭;李泳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 手术前准备, 剖宫产术, 分娩方式, 产妇, 围术期, 脏器损伤, 医学技术, 医生, 手术应用, 剖宫产率, 密切配合, 麻醉意外, 临床资料, 护理质量, 护理医学, 护理问题, 护理体会, 安全, 舒适性
摘要:到了孕37周以后,产妇已经可以和医生讨论、并确定自己的分娩方式了。尽管顺产是自然有利的分娩方式,但还是有一部分产妇不得不接受剖宫产手术。剖宫产手术是经腹壁切开子宫取出已经成活胎儿及其附属物的手术,手术应用恰当可使母婴转危为安,但是也存在麻醉意外、出血、感染和手术导致的脏器损伤的危险[1]。随着现代麻醉学和产科学的发展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也不断提高。可是,一个顺利、安全、美观、并发症症少的剖宫产手术并不是单纯由医生的技术来决定的,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产妇在围术期的密切配合及护理质量。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迅速上升,使得剖宫产术围术期的护理问题已成为护理医学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月-2003年7月的200例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男性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男性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全麻下行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麻醉后留置尿管,实验组50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中应用利多卡因凝胶作为润滑剂进行导尿。对照组50例,按常规方法留置尿管,术后苏醒期给予安慰。结果: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降低男性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帮助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

    作者:张冠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等职业教育生物制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实训是高职职业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过渡的关键步骤,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保证学生实习效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高职生物制药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实训基地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训教材的编写以及结合我院生物制药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效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作者:张瑜;关力;李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针刺颈夹脊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

    颈椎病是对于中老年人极为常见的疾病,其神经根型为多见,以颈部、项部、肩部、臂及上肢痛麻,甚至活动受限为其主要表现,而且具有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特点。临床采用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推拿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长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有机磷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39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在救治及时和精心护理下,除2例重度呼吸衰竭死亡,其余37例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治愈率94.9%。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正确的急救方法与完整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范汝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诊断性腹腔镜术在非创伤性急腹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基层医院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0例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100例患者中,阑尾炎所占比例大,为67%;明确诊断率达到98%,有2例未明确诊断;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比例为97%,有3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中转开腹。随访2年除了3例失访外,其余均没有腹腔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及诊疗一体化的技术,可作为急腹症处理的常规方法,但须掌握其适应证。

    作者:王跃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非那雄胺片制剂的处方及工艺研究

    目的:对非那雄胺片(1mg)的处方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参照国外英文说明书中制剂所用的辅料,通过测定在四种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使之达到与原研市售品溶出曲线相似,判断增溶剂、崩解剂、填充剂的用量及工艺进行考察,并对确定处方及制备工艺中试三批,测定在四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含量均匀度和有关物质等指标。结果:用非那雄胺为主药,以乳糖、微晶纤维素和预胶化淀粉为填充剂,以泊洛沙姆188为增溶剂,以羧甲淀粉钠为崩解剂,以硬脂酸镁为润滑剂,以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为包衣材料,制得非那雄胺片。结论:本制剂工艺稳定,各种辅料均有合法来源,制得非那雄胺片(1mg)与原研市售品溶出行为相似。

    作者:余永秀;宋文波;张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AECOPD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目的: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总结近期国内外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并探讨其可能机制及治疗方法。

    作者:陈悦;王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治疗仪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维D钙咀嚼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骨密度、生化指标和骨代谢标志物;计算总有效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分别为(0.307±0.083)、(0.355±0.098)g/cm ,对照组分别为(0.298±0.096)、(0.303±0.092)g/cm;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Sb)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对照组骨痛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36.67%,两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质疏松治疗仪可明显改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有效缓解骨痛,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

    作者:王勃;刘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0例眼科局部麻醉手术患者入院后20-30mim进行调查,心理干预后手术前20mim完成第2次SAS、SDS量表调查,同时测量血压和心率,比较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评分明显降低(P<0.05);SBP、DBP、HR相比,干预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权丽丽;陈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白芥平喘凝胶膏剂毒性试验研究

    目的:研究新制剂白芥平喘凝胶膏剂的毒性反应。方法:依据《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设立高低剂量组,将膏剂贴于试验大鼠的去毛皮肤,观察大鼠的毒性反应,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期间未见大鼠死亡,长期毒性试验中观察到部分大鼠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其他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芥平喘凝胶膏剂安全无毒性。

    作者:李明艳;吴洪文;赖军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的晚期,由于肾脏排泄能力显著降低,使血中尿素氮、肌酐等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而引起一系列全身中毒症状。该病属祖国医学“溺毒”“关格”“虚劳”等范畴。我科对部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进行治疗。为了提高中药灌肠的临床疗效,促进疾病尽快缓解,我们不断改进灌肠方法,并加强临床护理,从2009年起我们对42例中药灌肠患者采用吊瓶式低压高位的灌肠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作者:胡月娥;葛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与研究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有力保障,对于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来讲又有其个性的问题。如何建设培养一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也是各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关键。本文对我制药工程分院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双师”素质建设的途径及为保证双师素质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进行配套的保障工作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作者:黄翠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见细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08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合格痰标本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108例患者痰培养阳性者共有50例,共获得致病菌株53株,革兰阴性杆菌占56.6%,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多(18.9%),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5.1%)、大肠埃希菌(9.4%)。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17.0%),其次为肺炎链球菌(11.3%),溶血性链球菌(7.5%)。大多数病原菌存在多重耐药。结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且耐药严重,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作者:王淑玲;刘向群;桑纯利;陈云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调胃疏肝散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了调胃疏肝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鉴别柴胡、人参、黄芩、黄连、淫羊藿、大枣;采用TLC法对方中木香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结果:显微鉴别专属性强;TLC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可用于调胃疏肝散的质量标准。

    作者:冯振来;任丽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技术

    早期食管癌是指局限于食管黏膜和黏膜下层的肿瘤,不伴淋巴结转移,包括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预后。随着内镜的普及和早诊技术的发展,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近年来,荧光内镜、共聚焦显微内镜、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和电子染色成像技术等相继出现,食管癌的内镜诊断技术日趋完善,其临床应用价值尚待进一步研究。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则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 Survivin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凋亡抑制基因,在腺癌中表达较高,可能是食管腺癌的一个早期诊断标志。血清肿瘤标志物已应用于临床研究,但食管癌血清标志物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不高,远没有达到临床应用要求。

    作者:马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局部灌注化疗在剖宫产疤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及局部灌注化疗在剖宫产疤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1例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行UAE及局部MTX灌注治疗均保留子宫成功,仅1例患者因术后远期出血行保守治疗成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的治疗而言,UAE及局部MTX灌注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式,对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而言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作者:赵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52例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目的:利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患者实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对我院收治的5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治疗,并实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过程中出现导管脱落2例,化疗过程中死亡2例,气胸1例,未出现皮下气肿、出血等并发症,优良率达到86.54%(47/52)。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我们应积极寻求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并将其运用在对患者的治疗中。

    作者:胡晓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葡萄糖注射液与微量元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葡萄糖注射液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pH值、葡萄糖含量及不溶性微粒变化。结果:室温8 h内配伍液外观、pH值、葡萄糖含量及不溶性微粒,5-羟甲基糠醛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葡萄糖注射液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配伍后于室温下8h内可使用。

    作者:李锦燊;廖凤参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感冒胶囊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与研究

    目的:制定简便、快捷的感冒胶囊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了制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补骨脂素的进样量在0.0393μg~0.393μg,异补骨脂素的进样量在0.0383μg~0.383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补骨脂素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 RSD为0.8%,异补骨脂素的平均回收率为99.3%(n=6),RSD为0.7%.结论:制剂通过测定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为感冒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参考。

    作者:白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药理研究现状

    目的:参阅近几年来黄芪桂枝五物汤药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主要的药理研究状况进行综述,简要概括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气虚冻伤、各种关节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心脏疾病等方面疾病等的药理作用机制,并浅析黄芪桂枝五物汤药理研究发展方向,为其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韩兆莹;田明;刘珍;吕佳奇;宁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