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男性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张冠婕

关键词:护理干预, 留置尿管, 苏醒期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男性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全麻下行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在麻醉后留置尿管,实验组50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中应用利多卡因凝胶作为润滑剂进行导尿。对照组50例,按常规方法留置尿管,术后苏醒期给予安慰。结果: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降低男性全麻后留置尿管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帮助患者平稳度过苏醒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前牙残根残冠修复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前牙残根残冠修复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9月于我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78例109颗前牙残冠残根患牙,对残根残冠作根管治疗后,行铸造金属桩或螺纹钉根管桩和树脂对残根残冠修复成桩核,然后再进行金属熔烤瓷冠修复残根残冠,随访观察1-2年。结果:109颗患牙,成功104颗,成功率95.4%,义齿美观和舒适感良好,固位稳定性强,咀嚼功能好,基牙无病变。结论:桩核烤瓷冠是修复前牙残根残冠较理想方法,能明显提高美观与咀嚼能力。

    作者:祁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胸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胸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和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严重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和护理经验。结果:经过院前急救和急诊室处置及外科手术治疗,62例患者痊愈,3例因病情较重死亡,1例在送达医院前死于胸腔大血管损伤失血性休克,送达医院后1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合并脑疝,1例死于术后MSOF。抢救成功率95.38%。结论:止血和包扎及固定、抗休克、通气、监测及搬运是胸外伤现场急救治疗的有效措施,急诊急救过程要牢记“CRASHPLAN”程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抗休克、维持循环功能是早期救治的重点;胸腔闭式引流是抢救血气胸患者的一种重要措施;此外,加强监护、心理护理、减轻疼痛、积极的围手术期配合也是抢救严重胸外伤的重要措施。

    作者:薛景;刘巨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诊断性腹腔镜术在非创伤性急腹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基层医院非创伤性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0例非创伤性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100例患者中,阑尾炎所占比例大,为67%;明确诊断率达到98%,有2例未明确诊断;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比例为97%,有3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中转开腹。随访2年除了3例失访外,其余均没有腹腔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及诊疗一体化的技术,可作为急腹症处理的常规方法,但须掌握其适应证。

    作者:王跃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药糊剂保留灌肠配合输卵管注药治疗慢性输卵管炎

    目的:观察中药糊剂保留灌肠配合输卵管注药治疗慢性输卵管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中心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慢性输卵管炎性患者240例患者,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结果:治疗1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82.4%,对照组总有效率6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糊剂保留灌肠配合输卵管注药治疗慢性输卵管炎的疗效显著。

    作者:牛永勤;田葱;攸毅;李娟;刘全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青年人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高的疾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青年脑卒中一般指18-45岁的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卒中的5%-15%[1]。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降低其发病率,对研究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术的护理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是一种导光器械,能将图象从一端传至另一端,具有镜体细、可弯曲、视野范围大、可直接看清气管的第三甚至第四级分支,并且可以直接吸痰、钳夹咬取组织作病理检查或用毛刷刷出细胞行细胞学检查等优点,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目前临床工作中诊断肺部疾病不可缺少的治疗工具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可弯曲支气管镜应运而生,即“电子支气管镜”。它是将电荷耦合器(CCD)安装在内镜前端代替原来的内镜头,由电缆代替纤维束传像,而不是通过棱镜或光导纤维传导。电子支气管镜操作时医生不再对着目镜进行,而是对着显示屏,其图像更清晰、画面色彩更逼真、分辨率高、安全可靠、创伤小、操作更加方便[1]。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已经使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检查、活检、灌洗和局部注射用药等,协助疾病诊断和治疗。为了提高检查和治疗的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做好围术期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回顾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200例纤支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检索复习文献结合自己的体会总结护理经验。

    作者:段卫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对策

    目的:分析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探讨今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方法:对当前医院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结果:目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陈旧、观念落后、管理体制僵化,考核评价形式化,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等问题。结论:要树立正确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及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完善医院人力资源规划体系及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制度。积极培育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化队伍。

    作者:何德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非那雄胺片制剂的处方及工艺研究

    目的:对非那雄胺片(1mg)的处方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参照国外英文说明书中制剂所用的辅料,通过测定在四种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使之达到与原研市售品溶出曲线相似,判断增溶剂、崩解剂、填充剂的用量及工艺进行考察,并对确定处方及制备工艺中试三批,测定在四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含量均匀度和有关物质等指标。结果:用非那雄胺为主药,以乳糖、微晶纤维素和预胶化淀粉为填充剂,以泊洛沙姆188为增溶剂,以羧甲淀粉钠为崩解剂,以硬脂酸镁为润滑剂,以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为包衣材料,制得非那雄胺片。结论:本制剂工艺稳定,各种辅料均有合法来源,制得非那雄胺片(1mg)与原研市售品溶出行为相似。

    作者:余永秀;宋文波;张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世界固体制剂工艺生产中工艺分析技术和工艺控制的开发应用新进展

    从美国FDA 发布药品现行良好生产规范(cGMPs):21世纪基于风险的方法的报告和在2004年发布工艺分析技术(PAT)的指导原则以来,学术界和工业界在将质量源于设计(QbD)的原则和工艺分析技术(PAT)整合进入固体制剂生产工艺方面已取得了进展。

    作者:孟祥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甘草总黄酮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

    目的:ApoE-/-小鼠,给予甘草总黄酮(GTF)干预,探索其调脂、抗氧化作用,进而研究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30只,9周龄,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银杏叶片)组;GTF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分别给药。另取8周龄正常C57BL/6J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以等容剂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4周。末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小鼠,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检测相应指标;分离肝脏,制作切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血脂、脂质过氧化产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及肝脏形态学显示造模成功。GTF高、中剂量可有效降低血清TC、TG、LDL-C,升高HDL-C水平,抑制MDA及ox-LDL形成,增强SOD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对AS发生发展有抑制作用。结论:14周龄ApoE-/-小鼠血脂水平异常,伴随氧化反应增强、抗氧化活力降低等反应,GTF通过调节血清脂质、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亦可抑制氧化损伤减少ox-LDL的产生进而防止或延缓AS的形成。

    作者:吴玉婷;孙云;刘国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及局部灌注化疗在剖宫产疤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及局部灌注化疗在剖宫产疤痕妊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1例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行UAE及局部MTX灌注治疗均保留子宫成功,仅1例患者因术后远期出血行保守治疗成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子宫剖宫产疤痕妊娠的治疗而言,UAE及局部MTX灌注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式,对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而言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作者:赵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进行总结。方法:对63例妊高征患者进行产前、产时、产后监测和护理。结果:63例妊高征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产前、产时、产后子痫及其他并发症,无一例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结论:及时掌握病人的症状、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同时开展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使妊高征患者安全度过妊娠、分娩及产褥期。

    作者:张玉玲;吕伟伟;王爱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我院近五年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回顾分析与防治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大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近5年内的晚期产后大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1例患妇的出血原因排前3位的为切口的感染与裂开29例(56.9%)、宫缩乏力18例(35.3%)以及胎盘胎膜残留9例(17.6%),其他还包括软产道损伤、子宫内膜炎以及产褥感染等;平均住院时间(8.2±1.4)d,其中的49例(96.1%)获得痊愈出院,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在孕期即开展相关防治工作,通过加强产前检查以尽可能在早期发现并处理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同时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应提前住院待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也是有望将晚期产后大出血防范于未然的。

    作者:王益红;龚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汉防己甲素联合VC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的观察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联合维生素C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1年6月4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两种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单纯放疗22例采用常规分割,总剂量64-70 Gy/6-7周;治疗组汉防己甲素、维生素C联合放疗20例,放疗同时应用汉防己甲素片、维生素C。观察两组的近期及2年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无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结论:汉防己甲素联合维生素C能降低放射性性肺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陈猛;吴德林;赵作银;江红;闫桂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90例眼科局部麻醉手术患者入院后20-30mim进行调查,心理干预后手术前20mim完成第2次SAS、SDS量表调查,同时测量血压和心率,比较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评分明显降低(P<0.05);SBP、DBP、HR相比,干预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眼科局麻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权丽丽;陈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封闭抗体缺失的复发性流产患者33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封闭抗体缺失导致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3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随机选取3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主动免疫治疗,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封闭抗体及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将两组数据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针刺治疗组RSA患者封闭抗体转阳率(51.5%)与免疫组(54.84%)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针刺治疗组(75.76%)与免疫治疗组(74.19%)相比妊娠成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针刺治疗RSA患者能明显使封闭抗体转阳,从而使胎儿免受免疫攻击,利于妊娠维持。

    作者:刘全宾;田葱;李娟;攸毅;牛永勤;常兴隆;苏丽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严重低血糖的急诊诊治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严重低血糖的诊治与急救护理。方法:对40例严重低血糖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观察病情和有效的护理等。结果:通过快速诊断及积极救治与护理,能有效的挽救病人的生命。结论:降糖药使用不当、不规律进食易引起低血糖,糖尿病病人接受糖尿病相关知识,对预防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发生十分重要。

    作者:杨秀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D-奎尼酸研究进展

    D-奎尼酸是一种具有极高价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和医药中间体,在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部分衍生物已被证实有多种重要的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D-奎尼酸来源、衍生物的药理活性及其在手性合成中的应用。

    作者:万玉珊;高雅婷;张莹;甘春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药抗炎机理概述

    大量报道证实,很多中药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对抗各种炎症的作用,而中药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途径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功能、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免疫调节与抑制白细胞趋化、移动和活化等。本文对近年来中药抗炎机理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中药抗炎制剂提供依据。

    作者:田红月;武晓丹;金哲雄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风险管理在老年耳鼻喉科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耳鼻喉科老年病区的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老年病区住院患者187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95例和对照组92例。干预组分析老年耳鼻喉科疾病护理风险并进行评估,有效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监控,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法。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潜在护理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刘海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