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火;张剑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双切口下复位并予双钢板植骨内固定术,术后配合自制药口服并积极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4~ 55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达到84.5%.结论:采用双切口双钢板法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结合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周忠华;何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特型真空垫固定技术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真空垫盆腔抬高体位固定技术,利用激光线标出真空袋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在患者的相对应部位和真空袋作连线标记,以便患者体位重复.在放疗实施前EPID射野验证,并进行比较,通过逆向三维计划系统对小肠、膀胱危急器官的受量评估.结果:(1)根据特型真空垫标记摆位,应用EPID射野验证,X方向的误差为(0.31±0.18) cm,Y方向的误差为(0.38 ±0.32) cm,Z方向的误差为(0.26 ±0.22) cm.(2)小肠受量比较:通过逆向计划系统对小肠、膀胱危急器宫的评估,该技术能使小肠的受照射体积减少56%,直肠受照射体积减少45%,膀胱的受照射体积减少32%,PTV体积相同,急性反应明显减少.结论:在宫颈癌调强放疗过程中,用特型真空垫盆腔抬高固定体位的方法能明显减少摆位偏差,减少危及器官照射体积,降低危急器官急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爱群;邓江华;陈财福;杨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以来确诊的62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患者,应用4000U/mL青霉素配制液滴眼,全身予以青霉素肌注或静滴进行治疗.结果:62例治愈.时间短3天,长7天,平均5天.结论:采用4 000 U/mL青霉素配制液滴眼,合并全身应用青霉素治疗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疗效好,治愈快,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蓝希堂;罗寿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改良超滤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20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对照组(100例)、超滤组(100例),对照组在体外循环手术时不使用超滤,超滤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使用改良超滤,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心包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全部患儿无死亡,两组患儿在手术时间、主动脉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无明显差异;超滤组术后心包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体外循环术中运用改良超滤技术能改善患者内环境稳定,减少术后引流量,减少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更好地保护各器官功能,减少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资料.
作者:罗列;吉灵;蔡隆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炎的手术方法及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0例就诊于我院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198例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12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分别观察比较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及腹腔感染、住院费用.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切口及腹腔感染病例数目均小于传统手术组(P<0.05),住院费用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使用腹腔镜进行阑尾切除术虽然手术费用较开放手术高,但其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李祺;朱鹏翔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原始鳞一柱状交接部的内侧覆盖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由于肉眼观似糜烂,过去称为宫颈糜烂,实际上并非真性糜烂[1],单纯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无需处理,只有当合并宫颈炎的症状时,才需治疗.我中心用宫颈炎康栓联合抗宫炎软胶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匹配压力支持伺服通气(ASV)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陈-施氏呼吸(CSR)的疗效区别及机制.方法:选择存在睡眠期CSR的稳定期CHF患者16例,比较治疗前和分别经ASV和CPAP治疗时睡眠呼吸质量相关参数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CPAP及ASV治疗1个月时受试者的夜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混合性呼吸暂停指数、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低通气指数(HI)及睡眠期间脉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SpO2< 90%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为P<0.01),并且ASV治疗1月时受试者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夜间低SpO2( miniSpO2)和平均SpO2( meanSpO2)和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NT-proBNP,pg/mL)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为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而CPAP治疗1月时受试者的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miniSpO2、meanSpO2、NT-proBNP和LVEF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结论:ASV治疗可显著改善CHF患者CSR的AHI,并且可改善心功能.
作者:李韶今;黎燕群;张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β-HCG、孕酮测定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先兆流产、稽留流产与异位妊娠三种早期异常妊娠疾病的诊断,及时正确处理.方法:对238例早期异常妊娠的病例动态检测血β-HCG及孕酮值,并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先兆流产组血清β-HCG及孕酮值高于稽留流产组及异位妊娠组.三种疾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血清β-HCG及孕酮值,可提高诊断率.结论:联合检测血清孕酮与β-HCG值,结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高临床诊治早期异常妊娠疾病的准确率.
作者:赵正云;梁进;容健莹;李燕;陈清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儿童头颈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9年6月治疗的儿童头颈部血管瘤病人326例,采用平阳霉素8 mg加入生理盐水3~5 mL中溶解后再加入地塞米松10 mg行血管瘤内注射,依血管瘤大小决定注射用量,一般注射至局部肿胀苍白.若血管瘤多发或体积较大时,可分点分次注射,每2周一次,用药总量不超过40 mg.结果:经过1~10年随访,治愈率为64.1% (209/326),基本治愈率为23.3%(76/326),好转率为11.3%(37/326),无效率为1.3% (4/326).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头颈部血管瘤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美容效果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相民;蓝小林;朱小燕;田克强;罗克勤;肖富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操作技巧.方法:采用美国生产的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289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力测试,在环境、时间、体位、耳塞大小、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果:经多种有效的技巧相结合,289例患儿中254例初筛全部通过,未通过35例患儿复查中27例通过,大幅度降低初筛的假阳性率,减轻患儿家属的思想及经济负担.结论:全面掌握操作技巧,并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是提高筛查通过率,降低假阳性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黄才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的手术时机、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1例上睑下垂27眼病例,其中男15例,女6例,9例为14岁以下儿童;提上睑肌肌力3~9 mm,平均(4.2±2.1) mm,重度上睑下垂18例,占85.7%.所有病例新斯的明试验阴性,排除重症肌无力等全身疾病.Bell现象均阳性.其中1眼曾经行重睑术,2眼曾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主刀完成,采取提上睑肌缩短术,其中1例采取皮肤-结膜入路.结果:按病人满意度评估,满意16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2例.随访2~11个月,平均3.8个月.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几乎适宜所有14岁以上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适宜6~14岁的提上睑肌肌力3mm以上的绝大部分患者.
作者:唐鹏钧;刘其生;何林霞;刘莉莉;赵榕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以心腔不同程度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常见心肌疾病.在我国扩张型心肌病患病约为19/10万,5年内病死率15%~50%,已成为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1].早期诊断、准确判断心功能状态是及时有效治疗DCM的关键[2].传统的M型超声( M-mode echocardiography,MDE)和二维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2DE)以其操作简便,可重复测量等优点成为目前临床上评价左室形状、大小和功能的常用方法,对于正常形状的左室结构和功能的测量有很高的准确性,但是,无论是MDE的Teichholz法还是2DE的双平面Simpson法,如果心室腔形状偏离了假设模型,或在检查过程中需要的切面未能获得,则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会存在较大误差.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趋向于成熟,近年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己证明[3-4],RT-3DE能实时、方便、准确地获取感兴趣区的立体数据库,对心功能的定量研究较MDE和2DE更有优势.本文简单回顾RT-3 DE的成像原理,并对其评价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陈花;叶军;陈卫华;游宇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探讨逐层浸润麻醉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入选在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B超诊断为甲状腺良性肿瘤600例,其中男37例,女563例,年龄20~76(57.67±9.81)岁,采用普鲁卡因逐步浸润麻醉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或腺叶切除术.结果:600例患者全部成功行病灶切除或腺叶切除术,无术中更改麻醉方式,平均手术时间60 min,平均术中失血50 mL,术后发音、吞咽正常.结论:逐步浸润麻醉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安全可靠,操作简便,麻醉效果好,费用少,在基层医院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钟飞;赖北平;郭震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的15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患者均一期取石成功,结石清除率100%.平均手术时间7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25mL,平均住院时间7.5d,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疗效高、损伤小、安全性佳、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俊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2006年至2010年我院妇产科住院的宫外孕患者105例,43例手术治疗,62例保守治疗,其中15例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本文旨在探讨15例宫外孕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05例,年龄20~43岁,手术治疗43例,其中9例破裂,保守治疗62例,其中15例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15例患者停经时间为28~ 35天,阴道少量出血,暗红色,量少,持续2~3天,自认为月经来潮.
作者:钟剑萍;江筱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ICC置管穿刺点渗血止血措施,减少渗血量,减轻肢体肿胀,减轻病人不适,减少护士工作量.方法:对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穿刺点选择和穿刺方法均相同,观察组用压紧的棉球压在穿刺点上方,对照组用传统的纱块压在穿刺点上然后用相同方法盖上贴膜再胶布缠绕加压止血.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渗血明显减少,肢体肿胀发生率减少,无须在穿刺后数小时内频繁更换敷料,只须按常规行导管维护即可,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PICC置管患者局部渗血量与不同的穿刺方法和穿刺点的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此基础上采用压紧的棉球垂直压迫穿刺点上方再紧密盖上透明贴膜不仅能有效止血,还能避免肢体肿胀,减轻不适,方便又经济实用.
作者:邓伍秀;夏晓红;李爱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患者在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若机械通气过长,超过48h,易致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而此类肺炎患者由于原基础疾病较严重,感染菌大多耐药[1],同时也由于并存或合并其他疾病而使临床治疗相对困难,治疗效果偏差,患者也易反复感染,预后欠佳,有报道本病死亡率高达40%~70%.为探讨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7年起,对24例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在同等条件下及安全状况下,应用抗生素前后的较短时间内,通过临时提高给氧浓度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春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预防宫颈癌放疗引起放射性肠炎的疗效.方法:60例宫颈癌盆腔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纯放疗),综合治疗组30例(放疗+康复新).对两组患者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程度进行临床观察对比.结果: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能明显推迟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时间,降低发生率,并降低其严重程度,有利于盆腔放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郭小青;汪琛;彭卫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This review article is primarily a summary of research that has been conducted in the author's lab and clinical sites as well some relevant studies from others.These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how and what the assistive ambulatory devices (AADs),including walkers and canes in the geriatric population,may affect the user's posture and gait,as well as how the AAD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rate of falls.Among AAD users,inappropriate use of an AAD was common,including lack of medical consultation for device selection/use,incorrect AAD height,poor AAD maintenance,inability to maintain the right gait pattern,improper posture during ambulation,and placement of a cane in the wrong-sided hand.Older AAD users still fall,despite the help of their device.Forward-leaning posture was frequently identified in the AAD users and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rate of falls.In an order from a sing-tip cane,tri-tip cane,quad cane,to a rolling walker,the AAD user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decreased velocity,cadence,and increased stance time during ambulation.The author strongly recommend that establishing an outreach community service program and/or performing a simple assessment of a patient' s AAD during the patient's visit to provide education on proper posture and gait patterns might be abl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ppropriate AAD use for these older AAD users,thus likely decreasing the chance of potential falls among them.
作者:刘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是外科肿瘤患者化疗及输血的常用途径.为降低因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而起到积极作用.虽然目前PICC置管及使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任何护理活动都有风险.静脉血栓形成就是其中大的风险之一.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固,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病症,如未给予及时治疗,将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1].我科2008年至2011年期间发生5例PICC致血栓形成的病例,现将此并发症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瑶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