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新液预防宫颈癌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郭小青;汪琛;彭卫卫

关键词:宫颈癌, 康复新, 放疗, 放射性肠炎
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液预防宫颈癌放疗引起放射性肠炎的疗效.方法:60例宫颈癌盆腔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纯放疗),综合治疗组30例(放疗+康复新).对两组患者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程度进行临床观察对比.结果: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能明显推迟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时间,降低发生率,并降低其严重程度,有利于盆腔放疗的顺利进行.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氧浓度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附47例报告)

    患者在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若机械通气过长,超过48h,易致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而此类肺炎患者由于原基础疾病较严重,感染菌大多耐药[1],同时也由于并存或合并其他疾病而使临床治疗相对困难,治疗效果偏差,患者也易反复感染,预后欠佳,有报道本病死亡率高达40%~70%.为探讨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7年起,对24例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在同等条件下及安全状况下,应用抗生素前后的较短时间内,通过临时提高给氧浓度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春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盲插支气管封堵器在食道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盲插法支气管封堵器在食道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56例,ASA Ⅰ~Ⅱ级,分为支气管封堵器组(BOD组)和双腔支气管组(DLT组),比较插管时间,肺萎陷程度及单肺通气前、后两组患者的PaO2 、PCO2、PetCO2、SPO2、气道压力等变化,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发生率,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BOD组插管时间较DLT组明显减少,单肺通气时,BOD组患者气道峰压和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LT组,而PaO2明显高于DL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OD组术后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DLT组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盲插法支气管封堵器较传统双腔支气管插管实施单肺通气时插管时间短,单肺通气时气道峰压较低、很少出现低氧血症,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低,单肺通气效果满意,术后无需换单腔气管导管,在食道癌根治术中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冯建伟;周树保;单热爱;钟茂林;彭道珍;叶军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央神经细胞瘤影像诊断方法的探讨(附6例报告)

    目的:探讨中央神经细胞瘤的影像诊断方法,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中央神经细胞瘤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表现特征,6例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及增强.其中3例有CT平扫资料.结果:6例均位于侧脑室内,肿瘤的生长与透明隔关系密切.肿瘤子MRI T1WI表现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或FLAIR表现为稍高或等信号,信号不均匀.CT显示钙化常见.增强扫描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中央神经细胞瘤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及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当MRI表现为肿瘤以透明隔为中心对称生长,或以宽基底附着于透明隔向一侧侧脑室生长,结合患者年龄,应考虑中央神经细胞瘤的诊断.

    作者:胡忠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颈清扫术式治疗复发性鳃裂囊肿及瘘管

    鳃裂囊肿及瘘管是胚胎时期鳃器残留组织所形成的发育畸形,临床上易误诊,鳃裂囊肿或瘘管以第二鳃裂囊肿或瘘管多见,其次是第三鳃裂囊肿或瘘管.由于囊壁薄,且多继发感染,内瘘管常穿过颈总动脉分叉,周围解剖复杂,手术时瘘道极易撕裂,切除不彻底导致复发.再次手术难度则更大,部分甚至可能发生癌变.本文就2002年2月~ 2011年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9例复发性鳃裂囊肿或瘘管,应用颈清扫术式治疗的效果作一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家锋;彭韶平;廖志莹;赖华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NST联合脐血流监测胎儿窘迫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产前门诊NST联合脐血流S/D比值监测胎儿窘迫及胎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联合组即NST无反应且脐血流S/D比值≥2.7,脐血流组即脐血流S/D比值≥2.7,NST有反应,NST组即NST为无反应,脐血流S/D比值<2.7,分别了解胎儿窘迫、新生儿阿氏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NST组、脐血流组.结论:联合应用可弥补单一应用诊断胎儿窘迫的不足,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状况,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改善胎儿预后.

    作者:肖翠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50例高脂血症患者按照血脂水平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患者每日给予个体化的饮食护理干预并口服鱼油补充剂胶囊800 mg,对照组给予常规化护理并口服相同剂量的橄榄油胶囊,服用周期为6周.两组分别于服用前和停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水平.结果:服用前两组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停服后研究组的TG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护理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

    作者:周晓容;刘鹏举;唐琴琴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龙血竭胶囊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龙血竭胶囊治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放射治疗中发生2~3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龙血竭胶囊药粉洒于皮损部位,对照组用金因肽外喷皮损部位.两组合并感染时均使用抗生素.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皮肤创面结痂愈合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血竭胶囊外用治疗2~3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可明显缩短愈合时间.

    作者:许明君;杨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牙釉质提取物(钙磷)胶体的合成与分析

    目的:分析牙釉质提取物合成材料的成分与晶体特性.方法:应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合成材料进行检测.结果:牙釉质提取物合成后的主要成分是HA,但经四环素改性后牙釉质中的磷灰石物相、结晶度、微量成分的含量等结晶学特性发生了较明显的改变.结论:牙釉质提取物经四环索改性后可改变磷灰石中基本物相组成,但会降低牙釉质的结晶度,添加几丁质可调节四环素改性后磷灰石的结晶度.

    作者:刘新征;邓炜;魏春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CTA在胭动脉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CTA)在胭动脉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CTA检查的胭动脉损伤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A检查发现腘动脉断裂9例,栓塞4例.术中探查发现胭动脉完全断裂5例,不完全断裂4例,内膜损伤4例,与CAT检查结果符合.结论:对疑有胭动脉损伤者应及时行CTA检查,CTA在其早期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茂源;邱兴庭;谢春;高辉;何春耒;黄为民;刘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2-三体综合征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儿,男,2岁,智力低下就诊.第二胎,足月顺产,体重10kg,身高75 cm,头围40cm,头发稀少,不会说话和走路,耳低位畸形,塌鼻梁,双侧内毗赘皮,眼距宽,小阴茎,肌张力低下,左侧通贯手.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计数20个分裂相,分析6个分裂相,患儿的染色体核型为47,XY,+22.其父母和同胞姐姐的核型均为正常.

    作者:吕军华;刘菲予;胡雅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孕妇产程、分娩疼痛、分娩结局的影响.方式:采用拉玛泽减痛分娩的初产妇220例作为观察组,将未采用拉玛泽减痛分娩的同期同样条件的初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分娩疼痛、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分娩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出血较对照组少12 mL,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拉玛泽呼吸减痛分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减痛分娩法,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率、降低剖宫产率、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

    作者:宋娟;朱燕;谢秀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5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 cm×2cm~14 cm×1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8个月,平均5个月;切取皮瓣面积为4cm×3 cm~16cm×12cm,皮瓣蒂长约4~8 cm,平均6 cm.结果:4例皮瓣周围皮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1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成活;2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5例皮瓣术后3月稍肿胀,经适当功能锻炼,肿胀消退;20例皮瓣无臃肿,外形满意,功能感觉良好,能穿鞋正常行走.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具有手术操作方便,可修复面积大,成功率高,为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可靠方法之一.

    作者:蔡幸健;钱锐;陈荣春;肖诗梁;游辉;朱道信;刘振逾;周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厚75例鼻内镜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厚的治疗方法.方法: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并对肥大下鼻甲行部分切除术,或者行骨折外移术,术后填塞凡士林纱条和膨胀海绵.结果:75例中术后随访3~6个月,治愈71例(94.67%,71/75),好转4例(5.33%,4/75),无无效者.其中有2例发生鼻中隔血肿,经切开吸出积血、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治疗治愈,未发生鼻中隔穿孔,无1例出现空鼻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加下鼻甲成形术对于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厚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华贵;刁建平;余成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特型真空垫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特型真空垫固定技术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真空垫盆腔抬高体位固定技术,利用激光线标出真空袋与身体之间的关系,在患者的相对应部位和真空袋作连线标记,以便患者体位重复.在放疗实施前EPID射野验证,并进行比较,通过逆向三维计划系统对小肠、膀胱危急器官的受量评估.结果:(1)根据特型真空垫标记摆位,应用EPID射野验证,X方向的误差为(0.31±0.18) cm,Y方向的误差为(0.38 ±0.32) cm,Z方向的误差为(0.26 ±0.22) cm.(2)小肠受量比较:通过逆向计划系统对小肠、膀胱危急器宫的评估,该技术能使小肠的受照射体积减少56%,直肠受照射体积减少45%,膀胱的受照射体积减少32%,PTV体积相同,急性反应明显减少.结论:在宫颈癌调强放疗过程中,用特型真空垫盆腔抬高固定体位的方法能明显减少摆位偏差,减少危及器官照射体积,降低危急器官急性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爱群;邓江华;陈财福;杨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儿童头颈部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儿童头颈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9年6月治疗的儿童头颈部血管瘤病人326例,采用平阳霉素8 mg加入生理盐水3~5 mL中溶解后再加入地塞米松10 mg行血管瘤内注射,依血管瘤大小决定注射用量,一般注射至局部肿胀苍白.若血管瘤多发或体积较大时,可分点分次注射,每2周一次,用药总量不超过40 mg.结果:经过1~10年随访,治愈率为64.1% (209/326),基本治愈率为23.3%(76/326),好转率为11.3%(37/326),无效率为1.3% (4/326).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头颈部血管瘤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美容效果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相民;蓝小林;朱小燕;田克强;罗克勤;肖富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1例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垂的手术时机、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1例上睑下垂27眼病例,其中男15例,女6例,9例为14岁以下儿童;提上睑肌肌力3~9 mm,平均(4.2±2.1) mm,重度上睑下垂18例,占85.7%.所有病例新斯的明试验阴性,排除重症肌无力等全身疾病.Bell现象均阳性.其中1眼曾经行重睑术,2眼曾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主刀完成,采取提上睑肌缩短术,其中1例采取皮肤-结膜入路.结果:按病人满意度评估,满意16例,基本满意3例,不满意2例.随访2~11个月,平均3.8个月.结论:提上睑肌缩短术几乎适宜所有14岁以上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适宜6~14岁的提上睑肌肌力3mm以上的绝大部分患者.

    作者:唐鹏钧;刘其生;何林霞;刘莉莉;赵榕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电话随访干预与肺康复

    目的:研究通过定期电话随访的社区干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减少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医疗经费开支.方法:对干预组患者每月至少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监督和指导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或戒烟,对照组患者不作特别干预,一年后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急性发作次数及肺功能的差异.结果:一年后干预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538±122)m vs(496±116)m,干预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更少,(2.3±1.3)次/年vs(3.6±1.5)次/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后干预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8±0.21)L vs(1.19±0.34)L (P>0.05).结论:通过定期电话随访的干预方式能够使患者更好的坚持肺康复锻炼,减少患者的急性发作频率,改善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杰;刘惟优;赖庆文;曾治平;刘建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75岁以上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41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5岁以上老年患者,在手术前后行围手术期处理.结果:本组41例均获得随诊,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无深部感染,无关节脱位及假体周围骨折等.1例患侧肢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疗效.

    作者:胡海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韩式治疗仪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用于胆囊切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常规的连续硬膜外麻醉(T8~T9向上置管),一组辅用HANS,另一组则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辅助药的使用率,镇静评分,牵拉反射,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等.结果:对照组90%病人均要使用辅助药物,由于辅助药物的使用,术中镇静评分较高,总平均达6.7分,特别在用药后病人呼之不醒,1/3的病人出现明显的舌根后坠;HANS组辅助药物使用率仅为10%,术中各项生理指标相对平稳,差异显著;两组氧饱和度差别不明显.结论:HANS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胆囊切除术可显著减少牵拉反应和辅助药的使用.

    作者:谢海玉;刘伟莲;叶军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选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采用PVA+明胶海绵颗粒或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1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至1年,观察栓塞后患者的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及病灶体积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痛经完全消失9例,明显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月经量少于术前,子宫体积小于术前.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能完好保留子宫,解决痛经、月经量增多、经期增长的临床症状,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赖化平;东江莉;邱荷岚;林韬;李雪年;徐娟;杜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