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霉素背根神经节注射治疗晚期癌痛临床研究

魏俊;叶军明;温新院;刘勇;唐金红;江萌

关键词:癌痛, 阿霉素, 背根神经节, 椎旁注射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下经椎旁阿霉素背根神经节注射治疗晚期癌痛的可行性.方法:42例椎体转移瘤患者在X线介入下经椎旁背根神经节注射0.33%阿霉素1~1.5 mL/节,观察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疗效评估,术前、术后1周吗啡用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3月VA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1月较术前有非常显著降低(P<0.01);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疗效优良率分别为59.5%、83.3%、76.2%、58.5%、33.3%;吗啡用量术后较术前有非常显著降低(P<0.01).结论:经椎旁背根神经节注射阿霉素治疗晚期癌痛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中、远期效果不稳定.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地塞米松联合冰敷治疗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肿瘤患者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据资料统计,化疗外渗率国内报道是0.1%~6%[1].

    作者:汤月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急性嵌顿性混合痔的手术治疗体会

    急性嵌顿性混合痔是在混合痔的基础上内痔脱出肛外未能及时还纳刺激肛门而引起括约肌痉挛,导致痔静脉、淋巴回流障碍造成痔核高度水肿,大量血栓形成,病人表现肛门剧烈疼痛,因此主张早期手术,以解除痔静脉、淋巴回流障碍.

    作者:程贤霖;何显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老年喉癌病人全喉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通过对老年喉癌病人全喉手术的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对35例≥65岁的喉癌病人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等.结果:32例喉癌病人未出现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仅3例出现咽瘘,经换药治愈.结论:重视喉癌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建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小儿过敏性紫癜5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50例HSP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①高发年龄为7~13岁,占62%;男孩多于女孩,占74%;冬春季为发病高峰期,占72%;前驱上呼吸道感染者占62%,似为主要诱因.②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24例,误诊22例,均在其中.③3例并发心肌炎.结论:①腹痛为HSP常见首发症状,未出现皮疹前误诊率高.对急性腹痛患儿应详查关节、皮肤情况,减少误诊.②可并发心肌炎,值得注意.

    作者:赖杰;赖长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临床实用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作用.方法:对5 028例孕妇进行彩色多普勒常规检查,并随诊观察.结果: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14例胎儿泌尿系统畸形,根据图像特征作出各类畸形的诊断.经分娩后超声诊断,手术或引产的尸体确诊.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使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在产前即可作出诊断.通过彩超清晰分辨肾脏实质和肾脏集合系统及对肾动脉的追踪显示和定位有助泌尿系统畸形的鉴别诊断.较早地筛查出畸形胎儿,为临床及早采取措施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作者:彭燕;彭红玲;王晓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于都县0~9岁儿童铅中毒调查报告

    目的:探讨发铅与血铅之间的关系,了解本县0~9岁儿童铅污染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本县0~9岁儿童921名,按年龄分为0~1岁、2~3岁、4~6岁、7~9岁四组.同时测定其头发铅含量和血铅含量,并分组计算发铅和血铅负荷过量百分比.结果:发铅负荷过量百分比按年龄递增,低20.00%,高61.24%,平均51.30%;血铅负荷过量百分比也按年龄递增,低20.00%,高60.49%,平均50.16%.结论:发铅和血铅呈平行关系,发铅测定可作为儿童铅中毒的参考指标;铅负荷过量与年龄成正比,尤以7~9岁为高,本县铅负荷过量的儿童已过半数.

    作者:刘金叙;何泽耘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CT三维成像在经皮肾镜取石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CT三维成像技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肾脏多发结石、鹿角状结石患者行KUB、IVU和CT检查,并应用CT三维成像处理技术对CT图像进行处理.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34例患者经皮肾穿刺取石,结石清除率达96.8%,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发生.结论:在经皮肾镜取石手术中,CT三维成像处理获得的三维图像较KUB、IVU和普通CT图像对复杂性肾结石的定位与穿刺更具优越性,简便易行,安全性高.CT三维成像处理技术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的清晰图像,并可准确发现结石,判断结石的立体形状及其与肾盂肾盏的关系,有利于明确经皮肾穿刺部位.

    作者:华余强;夏维木;叶永峰;徐玉生;张中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肺动脉血栓栓塞尸解2例报道

    1 一般资料1.1 例1 男,54岁,于2005年10月13日因交通事故致左胫、腓骨中上段骨折,左肱骨骨折;10月25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胫、腓骨闭合复位+膨胀髓内钉内固定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出血约100 mL.手术结束,将患肢从牵引架上搬离时,突发呼吸急促,心率、血压下降,予抢救、复苏治疗无效死亡.

    作者:何珏;颜峰平;贺方兴;刘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彩超诊断为滋养细胞疾病,经诊刮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患者(其中良性葡萄胎14例,恶性葡萄胎16例,绒毛膜癌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葡萄胎或绒癌患者子宫肌壁间或附件区可见网状分布的细小无回声区,CDFI显示病灶区血流异常丰富,阻力指数明显下降,RI:0.33±0.0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首选方法,对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曾南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IL-6和TNF-α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2周,依达拉奉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检测患者血清IL-17、IL-6和TNF-α.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 IL-17、IL-6、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14 d依达拉奉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7d和14 d IL-17、IL-6、I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7、IL-6和TNF-α的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骏;熊春霖;郭文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天花粉中的微量元素

    目的:测定中草药天花粉中Fe、Cu、Zn、Mn、Ca的含量.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Fe、Cu、Zn、Mn、Ca的含量.结果: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回收率为97.87%~103.94%,RSD为0.3175%~1.2226%.结论:天花粉中Ca含量较高,Mn含量极低.

    作者:夏侯国论;刘丽华;李银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保守治疗的疗效观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异常关节音及下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而又不属于风湿等其他临床上或病理上诊断明确的一类颞下颌关节病的传统总称[1].

    作者:黄闽;冷桂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病例60例,分为巴曲酶组22例,低分子肝素钙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三组均采用阿司匹林、舒血宁、胞二磷胆碱等药物作为基础治疗,巴曲酶组予巴曲酶:首剂10 BU,隔日5 BU,共3次;低分子肝素钙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腹壁皮下注射,每12 h一次,连用2周.结果:巴曲酶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88.9%,均大于对照组的75%,疗效显著(P<0.05),但两组间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均有效,但巴曲酶相对来说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赖朝晖;李广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36例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体受限特征的疾病状态,气体受限不完全可逆,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脏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胡珍;江兴玉;李洪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中、重度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口服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监测血压和心率,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重量指数(LVMI)、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大峰值流速与舒张晚期大峰值流速比值(E/A),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患者血压较前均明显好转,总有效率93.06%;超声心动图复查IVSd、LVPWd及LVMI均降低,EF及E/A均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以有效地降低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及改善左心室肥厚.

    作者:利君;徐权胜;廖惠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经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15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腹腔内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疗效.方法:280例小儿斜疝病例随机分成两组,经腹腔内高位结扎术(A组)150例,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对照组B组)130例,观察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术后复发及术口疤痕情况.结果:经腹腔内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较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住院费用低,术后复发率低,术口无疤率高.结论:经腹腔内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王贤彬;卢和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前列腺增生症进行耻骨后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保留尿道,出血少,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80 min.结论: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具有简单实用、治疗效果好、保留尿道、出血少的优点,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曾照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新生隐球菌荚膜形成条件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荚膜体外形成条件,为实验教学提供一种简便、安全、成本低、效果好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试管培养法,用麦芽糖代替葡萄糖配制培养基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兔血清和(或)维生素B1,观察新生隐球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荚膜的形成情况.结果:新生隐球菌在含1.4mL 6%麦芽糖+0.4mL兔血清+0.2mL维生素B1的培养基中培养4天荚膜形成佳.结论:在1.4 mL 6%麦芽糖+0.4 mL兔血清+0.2 mL维生素B1的培养基中新生隐球菌可形成典型荚膜.

    作者:钟有添;王小丽;刘文君;谢琼君;马廉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卒中急性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lc及乳酸脱氢酶的测定值与预后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ESS)评分,测定FBS、HbAlc、LDH及中性粒细胞(NEUT)比例,按疾病类型及FBS与HbAlc联合两种方法分组,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脑出血组的ESS评分低于脑梗死组,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脑梗死组(P<0.05),非糖尿病性高血糖组ESS评分低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结论:高FBS伴HbAlc正常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LDH水平高,病情重.

    作者:黄旭华;钟善全;刘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术式的效果,总结各种术式的作用和适应证.结果:肝切除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56例(35%),左半肝切除29例(18.13%),肝方叶切除11例(6.88%),右前叶切除13例(8.13%),右后叶切除22例(13.75%),右半肝切除5例(3.2%),双侧多区段肝切除24例(15%);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69例(43.13%),经肝实质切开取石6例.结论:根据手术探查胆管狭窄部位及范围和结石分布状况,采用不同的术式.正确选择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残留结石的关键,而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黄甫峰;方传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