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朝晖;李广生
目的:探讨发铅与血铅之间的关系,了解本县0~9岁儿童铅污染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本县0~9岁儿童921名,按年龄分为0~1岁、2~3岁、4~6岁、7~9岁四组.同时测定其头发铅含量和血铅含量,并分组计算发铅和血铅负荷过量百分比.结果:发铅负荷过量百分比按年龄递增,低20.00%,高61.24%,平均51.30%;血铅负荷过量百分比也按年龄递增,低20.00%,高60.49%,平均50.16%.结论:发铅和血铅呈平行关系,发铅测定可作为儿童铅中毒的参考指标;铅负荷过量与年龄成正比,尤以7~9岁为高,本县铅负荷过量的儿童已过半数.
作者:刘金叙;何泽耘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缓慢静滴,对照组21例予将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滴,均为1天1次,连续14天,观察用药后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91.43%,心电图好转率77.14%;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85.71%,心电图好转率57.14%.结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同时安全性良好.
作者:曾晓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晕厥患者的TCD表现并据此进行病因分析.方法:采用Dop P型经颅多普勒诊断仪对89例晕厥患者发作间歇期及6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病例组MCA、ACA、PCA、VA和BA的Vs、Vd、Vm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各支脑动脉的PI值两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晕厥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常加快,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为晕厥的常见病因之一,建议晕厥患者常规行TCD检查.
作者:赖丽萍;苏晓蓉;陈朝晖;赖庆文;刘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被证明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等密切相关,根除Hp在上述疾病中具有积极作用.尽管目前应用的一线治疗方案及欧洲Maastricht-2、Maastricht-3共识报告新近推荐的二线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作者:王晓景;万同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护士形象礼仪对住院病人的心理影响,提出形象礼仪修炼的策略.方法:选择1 696例住院患者进行直接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的语言谈吐、行为举止等形象礼仪对病人的心理影响较大;护士的容貌、身高等仪容仪表礼仪对病人的心理影响不大,但是病人认为护士应有良好的仪容仪表,可提高病人就诊时的心理适应度.结论:加强护士形象礼仪修炼,可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作者:叶慧丽;刘燕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操作经验及体会.方法:对81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采用OlympusGIF-XQ230电子胃镜及辅助器械进行直视下取出、内镜推挤处理异物.结果:78例成功取出异物,成功率96.2%,未出现大出血、穿孔、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3例未能取出,转外科治疗.结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具有安全、简便、经济、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创伤小等优点.
作者:廖跃光;谢志军;付曲波;江萌;黄才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我院2004~2006年期间,使用TF-2000激光脱毛机治疗局部多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娄元彤;李泽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彩超诊断为滋养细胞疾病,经诊刮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患者(其中良性葡萄胎14例,恶性葡萄胎16例,绒毛膜癌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葡萄胎或绒癌患者子宫肌壁间或附件区可见网状分布的细小无回声区,CDFI显示病灶区血流异常丰富,阻力指数明显下降,RI:0.33±0.0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首选方法,对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曾南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PLDD(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治疗不同年龄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年龄分成两组,Ⅰ组患者年龄为25~30岁,Ⅱ组年龄为40~45岁,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激光治疗参数(包括波长,功率,总能量),采用VAS评定术前及术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术后疼痛均较前明显缓解(P<0.05),随着时间推移疼痛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组Ⅰ患者疗效较组Ⅱ显著(P<0.01).结论:PLD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明确疗效,尤其对年龄较轻的患者疗效更为明显.
作者:郑虎山;罗怡辉;熊东林;肖礼祖;蒋劲;张德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URL治疗输尿管结石157例.输尿管结石位于上、中、下段者分别为9、31、117例.结果:总碎石成功率为94.27%,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碎石成功率为66.67%,输尿管中段结石为93.55%,输尿管下段结石为96.58%.结论:URL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损伤小,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锦炎;王晓宁;胡典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Alc(HbAlc)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ESS)评分,测定FBS、HbAlc、LDH及中性粒细胞(NEUT)比例,按疾病类型及FBS与HbAlc联合两种方法分组,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脑出血组的ESS评分低于脑梗死组,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脑梗死组(P<0.05),非糖尿病性高血糖组ESS评分低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结论:高FBS伴HbAlc正常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LDH水平高,病情重.
作者:黄旭华;钟善全;刘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术式的效果,总结各种术式的作用和适应证.结果:肝切除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56例(35%),左半肝切除29例(18.13%),肝方叶切除11例(6.88%),右前叶切除13例(8.13%),右后叶切除22例(13.75%),右半肝切除5例(3.2%),双侧多区段肝切除24例(15%);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69例(43.13%),经肝实质切开取石6例.结论:根据手术探查胆管狭窄部位及范围和结石分布状况,采用不同的术式.正确选择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残留结石的关键,而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黄甫峰;方传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重症瓣膜病手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探讨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生存率的措施.方法:对5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施行瓣膜置换术,占同期瓣膜置换手术31.5%.男21例,女32例;年龄18~69岁,平均47±11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47例.二尖瓣病变者49例(合并主动脉病变23例).其中48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3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1例合并左房血栓.术前心功能Ⅲ级者13例,Ⅳ级者40例,术前X线胸片心胸比例>0.70者48例,心电图示:51例合并心房颤动.心脏彩超多普勒示左室舒张末径>65mm者21例,EF<0.40者45例.MVR 22例,AVR 14例,DVR 17例,合并三尖瓣病变、冠状动脉病变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术后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症15例,严重心律失常6例,肺功能不全4例,肾功能衰竭2例,无死亡率.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例,充分的术前心功能调整、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后严密监护、注意围术期各环节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陈洪;谢亨清;郭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异常关节音及下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而又不属于风湿等其他临床上或病理上诊断明确的一类颞下颌关节病的传统总称[1].
作者:黄闽;冷桂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黄冰片芒硝联合善得定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采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大黄内服,冰片芒硝腹部外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均住院天数、病死率及并发症出现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冰片芒硝联合善得定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丁水平;曾日明;蔡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腹腔内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疗效.方法:280例小儿斜疝病例随机分成两组,经腹腔内高位结扎术(A组)150例,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对照组B组)130例,观察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术后复发及术口疤痕情况.结果:经腹腔内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较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住院费用低,术后复发率低,术口无疤率高.结论:经腹腔内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王贤彬;卢和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7、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2周,依达拉奉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检测患者血清IL-17、IL-6和TNF-α.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 IL-17、IL-6、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14 d依达拉奉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7d和14 d IL-17、IL-6、I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7、IL-6和TNF-α的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骏;熊春霖;郭文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CT在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立单排螺旋CT对16例肝癌患者进行定位,用射频消融仪及电极消融肝癌.结果:16例病变定位技术成功率为93.8%,总缓解率为93.8%.结论:CT是肝癌射频消融术的佳定位监测方式.
作者:刘金生;刘龙辉;王兆毅;陈健民;方世忠;林玉玲;钟荣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并且是加重病情及终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原因.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证明,糖尿病病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较非糖尿病人常见并且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早,病变广泛,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张秀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0.075%罗哌卡因与0.075%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在分娩镇痛中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52例足月单胎待产孕妇,ASA Ⅰ-Ⅱ,要求分娩镇痛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26例与布比卡因组(B组)26例,均采用PCEA、LCP模式,A组:0.07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B组:0.07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观察二组局麻药用量、疼痛评分、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产程、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及产妇的满意度.结果:二组在局麻药用量、疼痛评分、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产程、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及产妇的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075%罗哌卡因与0.075%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均能安全有效用于分娩镇痛.
作者:蔡教材;廖禄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