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晟;刘建华;巫金莲
目的:测定中草药天花粉中Fe、Cu、Zn、Mn、Ca的含量.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Fe、Cu、Zn、Mn、Ca的含量.结果: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回收率为97.87%~103.94%,RSD为0.3175%~1.2226%.结论:天花粉中Ca含量较高,Mn含量极低.
作者:夏侯国论;刘丽华;李银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体受限特征的疾病状态,气体受限不完全可逆,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脏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胡珍;江兴玉;李洪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我院自2007年12月至今已经开展32例腹膜透析,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珍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抗精神病药合用文拉法辛与单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经阿立哌唑治疗2周后好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伴有抑郁症状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抗精神病药组(单用组)与抗精神病药合用文拉法辛组(合用组),疗程8周.结果:经治疗后,合用组在治疗第1、2、4、8周末HAMD评分比单用组为低.结论:抗精神病药合用文拉法辛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疗效好.
作者:刘少华;聂宇波;钟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隐球菌荚膜体外形成条件,为实验教学提供一种简便、安全、成本低、效果好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试管培养法,用麦芽糖代替葡萄糖配制培养基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兔血清和(或)维生素B1,观察新生隐球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荚膜的形成情况.结果:新生隐球菌在含1.4mL 6%麦芽糖+0.4mL兔血清+0.2mL维生素B1的培养基中培养4天荚膜形成佳.结论:在1.4 mL 6%麦芽糖+0.4 mL兔血清+0.2 mL维生素B1的培养基中新生隐球菌可形成典型荚膜.
作者:钟有添;王小丽;刘文君;谢琼君;马廉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0.075%罗哌卡因与0.075%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在分娩镇痛中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52例足月单胎待产孕妇,ASA Ⅰ-Ⅱ,要求分娩镇痛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26例与布比卡因组(B组)26例,均采用PCEA、LCP模式,A组:0.075%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B组:0.075%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观察二组局麻药用量、疼痛评分、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产程、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及产妇的满意度.结果:二组在局麻药用量、疼痛评分、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产程、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及产妇的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075%罗哌卡因与0.075%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均能安全有效用于分娩镇痛.
作者:蔡教材;廖禄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技巧动脉采血的效果.方法:选择压延法和倾斜法共100例ICU患者,共穿刺636次,自设表格,统一记录,将获得数据统计分析比较.结果:压延法62例,出现肿痛2例,占3%;倾斜法38例,出现肿痛1例,占3%.结论:根据患者不同体型选用不同规格的针头,合理运用压延法和倾斜法动脉采血作血气分析,两种方法并不影响血气结果,均操作方便,成功率高.
作者:肖萍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缓慢静滴,对照组21例予将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滴,均为1天1次,连续14天,观察用药后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91.43%,心电图好转率77.14%;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85.71%,心电图好转率57.14%.结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同时安全性良好.
作者:曾晓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特定波谱治疗仪(TDP)与肝素钠乳膏合用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将28例病人随机分治疗组(特定波谱治疗仪与肝素钠乳膏合用)和对照组(使用传统凡士林纱块敷盖方法),观察压疮病灶的治疗起效时间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特定波谱治疗仪(TDP)与肝素钠乳膏合用能提高压疮的治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黄清云;刘其文;谢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操作经验及体会.方法:对81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采用OlympusGIF-XQ230电子胃镜及辅助器械进行直视下取出、内镜推挤处理异物.结果:78例成功取出异物,成功率96.2%,未出现大出血、穿孔、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3例未能取出,转外科治疗.结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具有安全、简便、经济、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创伤小等优点.
作者:廖跃光;谢志军;付曲波;江萌;黄才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对5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其中46例为新鲜骨折,10例为陈旧骨折.48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例患者行单纯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取平卧位,患侧半边臀部略悬空于手术床边,使臀大肌及臀部软组织自然下垂,患侧下肢内收10°,使大粗隆突出部分充分暴露;股骨颈及大粗隆暴露后,先截骨清除股骨颈残端,再前脱位取出股骨头;术毕伤口引流24~48 h.结果:全部患者获得6~49个月的随访.Harris评分优52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达98%.结论:侧前方微创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作者:钟小兵;鲍智颖;李文锐;李义强;汪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分析上颌埋伏多生牙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采用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来分析、判断埋伏多生牙的位置和生长方向,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来拔除埋伏多生牙.结果:139例手术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术前埋伏多生牙的准确定位,是顺利拔除埋伏多生牙的关键.
作者:吴坚;曾昭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常见的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由于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迅速,成功率高易于观察和固定,局部感染少,病人痛苦小,又可长期保留等优点,是理想的选择.现将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古超;谢春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关节面综合症的X线、CT、MRI的影像诊断表现.方法:选择12例小关节面综合症患者,全部行X线、CT、MRI检查.结果:12例患者的X线、CT、MRI的影像表现均有不同价值.结论:小关节面综合症的检查方法X线为首选,对疑有小关节真空、关节面下囊变、关节囊钙化、侧隐窝、椎间孔或椎管变形、狭窄、椎间小关节脱位、半脱位及伴有椎间盘变性并突出、膨出以及椎体滑脱的患者可行CT检查,必要时并辅以MRI检查.
作者:汪连保;汪卫星;王卫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异常关节音及下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而又不属于风湿等其他临床上或病理上诊断明确的一类颞下颌关节病的传统总称[1].
作者:黄闽;冷桂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重症瓣膜病手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探讨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生存率的措施.方法:对5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施行瓣膜置换术,占同期瓣膜置换手术31.5%.男21例,女32例;年龄18~69岁,平均47±11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47例.二尖瓣病变者49例(合并主动脉病变23例).其中48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3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1例合并左房血栓.术前心功能Ⅲ级者13例,Ⅳ级者40例,术前X线胸片心胸比例>0.70者48例,心电图示:51例合并心房颤动.心脏彩超多普勒示左室舒张末径>65mm者21例,EF<0.40者45例.MVR 22例,AVR 14例,DVR 17例,合并三尖瓣病变、冠状动脉病变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术后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症15例,严重心律失常6例,肺功能不全4例,肾功能衰竭2例,无死亡率.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例,充分的术前心功能调整、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后严密监护、注意围术期各环节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陈洪;谢亨清;郭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治疗6例.死亡2例,13例痊愈.结论:非手术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至关重要,运用综合治疗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降低死亡率.
作者:黄道玉;朱圣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近年来对各类人群进行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态度调查及监测发现,在高危人群中,外来务工人员均占有一定比例.
作者:万德芝;杨冰;许乐为;张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0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系统的干预措施,运用护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从患者第一次做血液透析开始,开始实施干预措施.干预对象除了患者还有患者家属.干预的内容有: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药物干预,透析干预.于首次透析,一个月后,三个月后对血压进行测定,分别计算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的平均值.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罗小娟;王媛;黄国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140例三阴乳腺癌病例,旨在了解该院三阴乳腺癌生存及复发情况.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2002年间收治的1 125例乳腺癌手术病例,其中140例三阴乳腺癌(其诊断主要基于免疫组化)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生存情况以及肿瘤复发转移方式.结果:140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5年无病生存率为65.7%,5年总生存率为73.4%.同时期(2000~2002年)该院手术后总的乳腺癌共1 125例,5年生存率为86.7%.二者生存率比较(73.4%VS 86.7%)有统计学意义.78例绝经前三阴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5.0%,62例绝经后患者5年生存率为71.3%.有45例三阴乳腺癌发生复发转移,其中17例(37.8%)肝转移,23例(51.1%)肺转移,7例(15.6%)脑转移.结论:与总的乳腺癌比较,三阴乳腺癌的预后更差;绝经前后三阴乳腺癌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阳性三阴乳腺癌生存差于淋巴结阴性的三阴乳腺癌;与总的乳腺癌比较,三阴乳腺癌复发转移以内脏(肺,肝)转移和脑转移多见.
作者:罗忠兵;龙浩;马国伟;林志潮;司徒冬荣;杨名添;戎铁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