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忠兵;龙浩;马国伟;林志潮;司徒冬荣;杨名添;戎铁华
目的:探讨脾修补、脾部分切除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中应用范围及适应症.方法:回顾分析26例脾修补、脾部分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再出现出血,2例术后出现高热,对症处理而痊愈.结论:对Ⅰ~Ⅲ级脾破裂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行脾修补或脾部分切除术是可行的.
作者:谭慧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操作经验及体会.方法:对81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采用OlympusGIF-XQ230电子胃镜及辅助器械进行直视下取出、内镜推挤处理异物.结果:78例成功取出异物,成功率96.2%,未出现大出血、穿孔、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3例未能取出,转外科治疗.结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具有安全、简便、经济、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创伤小等优点.
作者:廖跃光;谢志军;付曲波;江萌;黄才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CT在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立单排螺旋CT对16例肝癌患者进行定位,用射频消融仪及电极消融肝癌.结果:16例病变定位技术成功率为93.8%,总缓解率为93.8%.结论:CT是肝癌射频消融术的佳定位监测方式.
作者:刘金生;刘龙辉;王兆毅;陈健民;方世忠;林玉玲;钟荣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发铅与血铅之间的关系,了解本县0~9岁儿童铅污染状况.方法:随机抽取本县0~9岁儿童921名,按年龄分为0~1岁、2~3岁、4~6岁、7~9岁四组.同时测定其头发铅含量和血铅含量,并分组计算发铅和血铅负荷过量百分比.结果:发铅负荷过量百分比按年龄递增,低20.00%,高61.24%,平均51.30%;血铅负荷过量百分比也按年龄递增,低20.00%,高60.49%,平均50.16%.结论:发铅和血铅呈平行关系,发铅测定可作为儿童铅中毒的参考指标;铅负荷过量与年龄成正比,尤以7~9岁为高,本县铅负荷过量的儿童已过半数.
作者:刘金叙;何泽耘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组成.全方具有补气血,通阳行痹,调合营卫之功.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一些病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敬东;刘宗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为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经甲醛防腐固定的30具成人尸体,对腹股沟区逐层解剖并用三角板、游标卡尺、量角器对其进行测量和肉眼观察.结果:腹股沟韧带长(11.6±0.9)cm,宽(0.6±0.2)cm;腹股沟管长(4.6±0.6)cm;腹股沟镰长(2.1±0.8)cm.腹股沟管后壁可分为两层紧贴的筋膜层,并形成一个卵圆形的区域,其纵径长(2.8±0.8)cm,横径长(1.3±0.39)cm.结论:观测值可为临床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数据.腹横筋膜深层较浅层薄弱,加强和重建腹股沟管后壁是腹股沟疝手术成败的关键.
作者:刘欣;李启华;陈学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腹腔内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的疗效.方法:280例小儿斜疝病例随机分成两组,经腹腔内高位结扎术(A组)150例,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对照组B组)130例,观察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费用,术后复发及术口疤痕情况.结果:经腹腔内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较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住院费用低,术后复发率低,术口无疤率高.结论:经腹腔内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王贤彬;卢和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10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在高眼压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并观察疗效.结果:8只眼术后眼压降至正常,2只眼术后早期眼压稍高,行药物降眼压治疗眼压降至正常.术后随访6~24个月,佳矫正视力<0.1者1眼,0.1~0.3者5眼,≥0.3者4眼.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持续高眼压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安全、有效.
作者:林国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彩超诊断为滋养细胞疾病,经诊刮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患者(其中良性葡萄胎14例,恶性葡萄胎16例,绒毛膜癌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葡萄胎或绒癌患者子宫肌壁间或附件区可见网状分布的细小无回声区,CDFI显示病灶区血流异常丰富,阻力指数明显下降,RI:0.33±0.0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恶性滋养细胞疾病的首选方法,对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曾南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不同术式的效果,总结各种术式的作用和适应证.结果:肝切除术式采用左外叶切除56例(35%),左半肝切除29例(18.13%),肝方叶切除11例(6.88%),右前叶切除13例(8.13%),右后叶切除22例(13.75%),右半肝切除5例(3.2%),双侧多区段肝切除24例(15%);其中附加胆肠内引流术69例(43.13%),经肝实质切开取石6例.结论:根据手术探查胆管狭窄部位及范围和结石分布状况,采用不同的术式.正确选择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方式是减少术后残留结石的关键,而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黄甫峰;方传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常见的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由于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具有操作简便、安全迅速,成功率高易于观察和固定,局部感染少,病人痛苦小,又可长期保留等优点,是理想的选择.现将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古超;谢春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近年来对各类人群进行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态度调查及监测发现,在高危人群中,外来务工人员均占有一定比例.
作者:万德芝;杨冰;许乐为;张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输卵管绝育是女性节育的重要方法之一,绝育效果好,可达到终身避孕目的[1].但是,绝育后要求复通再生育的情况也很常见.国内外有关输卵管绝育后复通手术效果报道不一[1-2].现将我院5年间进行的输卵管绝育术后复通手术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邱晟;刘建华;巫金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Ⅰ期固定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7~11岁前牙反<牙合>患者,下颌可后退至切牙相对,采用上颌固定矫治器解除反<牙合>.结果:15例患者除1例失访,余成功率为100%,平均疗程为3.5~4.5个月,与活动矫治器相比疗效显著.结论:Ⅰ期固定矫治技术可有效解除替牙期前牙反<牙合>,解除下颌骨对上颌骨向前发展阻力,降低恒牙期综合矫治难度.
作者:钟瑾;林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估左氧氟沙星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64例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2例,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疗程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1.67%,对照组HP根除率为83.33%,两组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是一种安全、疗效高、耐受性好,也是当前根除幽门螺杆菌首选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廖肇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缓慢静滴,对照组21例予将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滴,均为1天1次,连续14天,观察用药后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91.43%,心电图好转率77.14%;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85.71%,心电图好转率57.14%.结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同时安全性良好.
作者:曾晓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耳鸣是没有外界刺激条件下患者闻及异常声音(如嗡嗡声、潮水声、汽笛声、蝉鸣声等)的主观感觉.持续性耳鸣常使患者休息不好、失眠烦躁、甚至头晕、精神不能集中,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作者:易清萍;李莉华;刘树清;胡建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男性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男性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精索静脉曲张可引起双侧睾丸体积变小、回声减弱,部分并伴有睾丸微石症.结论:高频超声是诊断男性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首选方法.
作者:游宇光;葛贻珑;陈卫华;任苓;肖文胜;叶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介入下经椎旁阿霉素背根神经节注射治疗晚期癌痛的可行性.方法:42例椎体转移瘤患者在X线介入下经椎旁背根神经节注射0.33%阿霉素1~1.5 mL/节,观察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疗效评估,术前、术后1周吗啡用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1天、3月VA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1月较术前有非常显著降低(P<0.01);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疗效优良率分别为59.5%、83.3%、76.2%、58.5%、33.3%;吗啡用量术后较术前有非常显著降低(P<0.01).结论:经椎旁背根神经节注射阿霉素治疗晚期癌痛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中、远期效果不稳定.
作者:魏俊;叶军明;温新院;刘勇;唐金红;江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心电图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疗效确切.
作者:王小萍;高木英;邓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