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清;黄玉妞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nasolabial flap)在鼻部及其周围组织缺损后修复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部及其周围组织缺损11例.大缺损面积约3cm×3.5cm.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蒂宽度长度及方向根据缺损的范围及具体部位确定.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多数外形恢复满意,皮瓣质地、色泽均与周围皮肤接近,触痛觉及温度觉存在.鼻唇沟瓣取材方便,供区瘢痕隐蔽,术区畸形不明显.结论:鼻唇沟皮瓣是鼻唇缺损修复的方有效方法.
作者:常明章;周剑勇;吕洁瑜;严飞鹏;熊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是尿道修复中较棘手的问题,虽然手术方法较多,但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仍较高.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应用Foley管牵引固定尿道拖入术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12例,效果满意.
作者:张敬智;曾丽霞;袁媛英;邱国秀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急性尿道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急性尿道损伤患者,其中车祸挤压伤6例,骑跨伤22例,尿道球部完全断裂16例,后尿道部分损伤4例,前列腺部尿道完全断裂8例,所有患者均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结果:所有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20~60min,平均30min.术中出血10~100ml.术后性功能正常.尿道狭窄2例,行尿道内切开后排尿正常.结论: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急性尿道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优笙;钟功荣;李建飞;林峰;钟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放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均接受唑来膦酸联合放疗.结果:患者疼痛总缓解率92%,骨病灶控制总有效率84%,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是目前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优选方案.
作者:吴武孙;梁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踝部骨折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需要手术的26例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做内固定材料.结果:经过随访,2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结论:踝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需解剖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踝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作者:陈序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急剧减少,容易并发严重出血和感染,如何尽早得到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提示,对指导化疗及防治感染及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隆天;余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氟他胺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例明确诊断前列腺癌并骨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施行去势术并抗雄激素治疗,在继续服用抗雄激素药物的同时,辅以双膦酸盐治疗.本组病例在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后第5天开始口服氟他胺,用药期间不再使用抗癌药物及其他内分泌治疗.当患者出现骨转移性疼痛时即开始服用双膦酸盐.结果:本组所有病例于治疗后骨转移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治疗后6个月转移病灶数减少了65.7%,12个月减少了46.4%.治疗后3个月骨转移病灶疼痛缓解率为78.9%,6个月为83.5%,12个月为65.9%.治疗后血清PSA明显下降.结论:氟他胺联合双膦酸盐类药物是缓解晚期前列腺癌骨痛的有效手段,能减轻肿瘤患者的痛苦,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施华球;刘佛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11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以健康教育为指导,依据颈动脉内膜狭窄疾病及其剥脱术的特点,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后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11例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12月,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复查颈动脉彩超血流通畅,无再狭窄.结论:以健康教育为指导,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是有效的.
作者:肖美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DSA脑血管造影检查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32例38个颅内动脉瘤,分别采取了手术夹闭、栓塞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动脉瘤的手术夹闭、栓塞治疗提高了可靠保障,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祥璐;何春明;陈友佳;谢世彪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引进一种微创、经济、高效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胫骨平台骨折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按胫型骨平台骨折Schatzder分类,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6例,Ⅳ3例,Ⅴ型2例,Ⅵ型1例,采用手法整复跟骨牵引配合经皮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治疗,随访10~36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参照马元璋对膝关节功能评判标准从骨折复位程度,膝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稳定性、行走距离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定,优良率90.4%,无1例需二期手术治疗.结论:手法整复,跟骨牵引复位与经皮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技术,是一种微创、经济、高效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法.
作者:陈吉生;姚连根;陆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高发因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方法:通过对18例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治疗方法采用抬高患肢,给予抗凝、溶栓、扩容等综合治疗.结果:1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时间平均14天.结论:老年、手术时间长、特别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陆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对比观察鼻内长期应用辅舒良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开瑞坦(氯雷他定)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局部耐受性和安全性,并对其治疗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将100例临床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辅舒良治疗组50例,经鼻腔喷入给药,开瑞坦治疗组50例,经口服给药.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有显著性差异.辅舒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开瑞坦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辅舒良治疗组中有4例出现鼻干燥感和微量血性鼻涕等不良反应,开瑞坦患者出现组中有3例出现头晕头痛感等不良反应.结论:辅舒良和开瑞坦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有高效、安全、方便、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游龙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为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度收住本院的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医院感染率为13.7%,恶化或死亡的医院感染率(18.5%)高于好转或痊愈组(12.4%)(P<0.05).患者年龄越大,并发医院感染越多(P<0.001).院内感染以腹腔感染占首位,致病菌以真菌或条件致病菌为主;其易感因素为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侵入性诊疗、糖尿病等;医院感染导致各种严重致死性的并发症增多(42/113).结论:慢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院内感染会使病情恶化或死亡发生率增高,预后差.
作者:柯坤宇;陈丽芳;赵芝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急诊治疗输尿管结石嵌顿绞痛的适应症、方法.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共收治的134例输尿管结石嵌顿绞痛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1次ESWL治疗成功者118例(89.5%),经1次ESWL治疗绞痛缓解者122例(94%),绝大多数患者在ESWL治疗开始后均8~12min(冲击350~550次后)即绞痛缓解,并可在B超定位下见结石影粉碎散开或消失.结论:只要熟练掌握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并在准确定位的情况下,对急性输尿管结石嵌顿伴绞痛患者采取急诊ESWL将得到良好的疗效.
作者:梁荣芳;彭伟雄;王心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开展永久性起搏器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176例患者按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常规方法进行.主要适应症缓慢性心律失常.结果:全部置入成功,所有患者心动过缓消失.术后囊袋血肿4例,囊袋下垂1例,远期囊袋破溃1例,微电极脱位1例,卒死1例.结论:起搏器按装术安全,并发症少.
作者:谢东明;钟一鸣;廖伟;危小军;阳贻红;严章林;谢东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急性主动脉夹层6例,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49.2±9.8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所有患者均为Stanford B型.切开右侧股动脉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置入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超声心动图或CT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5例无内漏,1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所有患者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1例有内漏者,无加重.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严章林;廖伟;钟一鸣;谢东明;廖永玲;阳贻红;王小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是一种常见的人肠道寄生原虫[1],呈世界性分布.各地感染率差异很大.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群感染率在0.06%~17.02%之间[2].
作者:廖华;谢琼珺;兰海英;胡雅琼;苏水莲;胡小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留置胃管是基础护理技术中的一种常用操作,应用于患者不能自主进食、胃肠减压等情况[1].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大多数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对留置胃管不肯合作,或不能忍受胃管的不适感而自行拔掉.
作者:郭琼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泌尿系(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各种手术及外伤机会增加,血尿及膀胱血块越来越常见,我院两年来应用B超诊断膀胱内血块28例,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现将其声像图特征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卢环;凌月蓉;王俊;宋建明;陈燕玲;葛贻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改进清洁灌肠方法,提高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需清洁灌肠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一次性输液吊瓶清洁灌肠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清洁灌肠方法.结果:观察组灌肠液量较对照组多,外溢少,肠道清洁效果较对照组好.结论:一次性输液吊瓶清洁灌肠法可提高清洁灌肠的效果.
作者:尹银凤;肖建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