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胜伟
目的:建立了利巴韦林片的含量RP-HPLC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7 nm.结果:利巴韦林浓度在20.168~80.672 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0%,RSD= 0.86 %(n=9).结论:本法测定利巴韦林片含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专属性好,适用于利巴韦林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立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虎眼万年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 ( SFE) 萃取的方法提取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38个色谱峰,鉴定出3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53%.结论:虎眼万年青挥发油化学成分以5,22-豆甾二烯-3-醇(相对含量为14.001%),γ-谷甾醇(13.137%),菜油甾醇(7.765%),9,12-十八碳二烯酸(13.909%),正十六酸(8.842%)为主,占总挥发油成分的57.65%.其中,醇类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42.41%,酸类化合物占27.52%,酯类化合物占7.27%.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检出.
作者:赫玉芳;南敏伦;张瑜;赵雪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我们于2008年8月对鞍山农村15个乡30所小学健康教育任课教师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现存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为今后农村小学健康教育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有关部门培训师资提供依据.
作者:郑秀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骨科老年病人由于活动受限,卧床时间较长,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极易出现并发症.因此,要减少骨科老年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钱淑兰;孟芹;赵明芹;郭素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顽癣净具有祛风止痒,保湿杀虫的功能,用于手癣、脚癣、股癣、体癣等各种皮肤癣症.其主要成份为紫荆皮酊、水杨酸、苯甲酸.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国药准字号药品.我院皮肤科门诊在2009年3月至2009年10月,应用顽癣净治疗股癣、体癣病例共计76例,其中股癣45例(59%),体癣31例(41%).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证明顽癣净治疗股癣、体癣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周洪军;翟琼;李汝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双氯芬酸钠栓的有关物质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R-C8柱,水溶液(每升水中含0.8g磷酸二氢钠和0.5g磷酸)(用磷酸调pH值为2.5):甲醇(34:66)为流动相,流速为0.9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室温.结果:本文方法可检出双氯芬酸钠栓中主药双氯芬酸钠的已知双氯芬酸杂质A(1-(2,6- 二氯苯基)-1,3-二氯-2H-吲哚-2-酮),并能检出经高温、光照、氧化破坏试验所产生的降解产物.结论:该法可用于双氯芬酸钠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刘丽英;刘芳;刘晓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本实验观察了消伤痛搽剂对(1)二甲苯所致小白鼠耳肿胀的影响,(2)小白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3)热板致痛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表明本品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对二甲苯所致小白鼠耳肿胀及所造成微循环障碍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兆瑞竹;吕明亮;乔宛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目的:建立中药制剂中非法掺入的卡马西平的专属性检测方法.方法:提取液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利用色谱保留时间、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3方面信息,对中药制剂中非法掺入的卡马西平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受试中药制剂中,有1种被检测到掺有卡马西平.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中药制剂中非法掺入卡马西平的有效检测方法.
作者:王嘉翊;多凯;姜连阁;白政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大豆磷脂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脂类化合物,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大豆磷脂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大豆磷脂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大豆磷脂产品的类型和大豆磷脂的生理功能,磷脂在药剂中的用途,后还对大豆磷脂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作者:李丽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对药品包装及其相关物进行鉴别是药品外观鉴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运用比较法进行鉴别是其基本方法.
作者:张荣;杜艳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婴幼儿湿疹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病因复杂,临床以瘙痒和易复发的皮疹为特点.通常在1岁以内出现,好发于婴儿的头面部,初起时在干燥发红的皮肤上出现许多密集的小丘疹,渐成疱疹并渗液、结痂和脱屑.发作时由于奇痒致婴儿寝食难安,哭闹不止,若处理不当,易继发感染.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和健康成长.
作者:李凤芹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前者是因为脑供血动脉的闭塞、狭窄、血粘度增高、严重动脉硬化及不明原因的血管炎性病变所导致的脑血栓形成以及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后者主要是由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肿瘤以及高血压等导致的动脉破裂.出血性脑卒中是指非创伤性的自发性颅内出血,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烟雾病以及凝血障碍性疾病等.临床上可表现为脑实质和脑室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等.及时明确诊断和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提高其疗效,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Ovid数据库及相关的循证医学网站,对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循证医学临床证据总结如下.
作者:孙瑞兴;于秋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90例持续疼痛1个月以上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甲钴胺治疗组30例、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30例及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组30例.分组治疗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止痛时间和止痛效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9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治疗3周后,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总有效率86.67%,甲钴胺治疗组患者疼痛治疗总有效率66.67%,神经生长因子组患者疼痛治疗总有效率60%,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组在止痛效果上与甲钴胺治疗组和神经生长因子组相比较差异意义非常显著(P <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两种药物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应用一种药物.
作者:周茵;刘英;郭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糖尿病足或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0)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由于此病多发生在四肢手足末端,也有人称之为糖尿病肢端坏疽.
作者:赵郁松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X)是氧氟沙星的光学异构体,抗菌活性较氧氟沙星强2倍,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好,广泛用于呼吸科、消化科、妇科、皮肤科、外科等科室.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左氧氟沙星出现的不良反应文献资料进行归纳,综述如下.
作者:仲宇慧;王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不断提高,目前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主要依据,受生活习惯,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检验方法改进的影响,PSA的参考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以上提出PSA与前列腺癌的诊断做一综述.
作者:张明晶;安立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当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早期常采用经股动脉途径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常规途径,但随着介入诊治病例的增加,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也相应增加,但随着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挠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较股动脉途径穿刺优越性更为突出.现将我科通过对105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配合与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芪和当归不同配伍提取物对造模小鼠白细胞的影响.方法:选用环磷酰胺造成小鼠白细胞减少模型,灌服不同配比黄芪和当归提取物,测定小鼠白细胞计数.结果:黄芪当归5:1提取物能明显升高模型小鼠的白细胞计数,使白细胞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P<0.01).结论:黄芪当归5:1提取物能有效抑制环磷酰胺所造成的小鼠白细胞下降.
作者:孙大威;谢华;孙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对于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银杏叶总黄酮有较明显的降低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1],并且能够预防家兔的动脉粥样硬化.Aviram M和Fuhrman B[2]研究发现,健康受试者饮用红葡萄酒后,他们血浆中携带抗氧化黄酮类的LDL明显增加;而对apoE缺失的大鼠的实验表明葡萄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刘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的肾病患者高凝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德国美创MC-4000型血液凝固仪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A)、蛋白C活性(PC:A)、D-二聚体(D-Dimer).结果: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组D-Dimer、vWF水平高于对照组,AT:A和PC:A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血尿酸增高组的vWF高于对照组(P<0.01),但低于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D-Dimer、vWF、AT:A、PC:A水平与外周血尿酸水平显著相关(P<0.01),单纯血尿酸增高组D-Dimer、vWF、AT:A、PC:A水平与外周血尿酸水平不相关(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抗凝血、内皮系统出现异常改变,且其水平变化与尿酸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裴胜刚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