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慢性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周建军;肖一平

关键词:慢性肺炎, 综合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症状和体征, 迁延性肺炎, 加味二陈汤, 恢复期护理, 儿科常见病, 营养不良, 小儿肺炎, 慢性疾病, 因治疗, 佝偻病, 转变, 西医, 临床, 疗效, 患儿, 报告
摘要:小儿肺炎为儿科常见病,治疗4~5天症状和体征可缓解,10天左右可痊愈.但临床上常因治疗不彻底,或不注意恢复期护理和调养,又或者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病情迁延,易转变成慢性肺炎.我院儿科对40例小儿慢性、迁延性肺炎采用加味二陈汤结合西医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IL-18水平变化与Th1/Th2失衡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IL-18水平变化与Th1/Th2失衡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确诊的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病例组,41例排除脑出血的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18、IFN-γ和IL-4水平.结果:病例组IL-18、IFN-γ水平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IL-4水平变化小,两组间IL-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IFN-γ与IL-4比值较对照组增大;IL-18水平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而与IL-4水平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IL-18增高促进了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偏移,主要表现为Th1细胞活性升高,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陈骏;周三清;熊春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75例临床体会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erFix充填物加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36例次腹股沟疝,并与139例次传统术式比较分析,总结临床资料,评定疗效.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不需做腹股沟区广泛解剖,且效果好,136例次无1例次复发,而传统修补术139例次中有8例次复发,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术式复发率低、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

    作者:肖衍泉;吴嘉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血液生化指标与肝脏纤维化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常见血液生化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120例肝活检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资料,对病人血液常规、生化指标、HBV DNA定量、血清甲胎蛋白进行等级相关、等级回归及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分析.结果:γ-氨酰转肽酶(GGT)、甲胎蛋白(AF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血小板(PLT)、总胆红素(TB)、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炎症程度相关;PLT、ALB、PT、GGT水平显著影响炎症分级,预测准确率60%;AFP、PT、GGT、PLT、ALB、11B、AST与肝纤维化相关,其中PLT、ALB、AST及GGT显著影响肝纤维化分期,预测准确率62.0%.PLT、GGT参与代偿性肝硬化诊断敏感度27%,特异度96.7%,准确率83.2%,阳性预告值66.7%,阴性预告值84.6%;PLT100×109>/L单一指标诊断代偿性肝硬化ROC下面积0.793,特异度98.4%,敏感度23.1%,准确率85.6%,阳性预告值75%、阴性预告值86.2%.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血液生化指标中,血清GGT、AFP、AST、PT、ALB、PLT、TB与肝脏炎症、纤维化有相关性,PLT、ALB、AST及GGT显著影响肝纤维化分期,PLT、GGT预测肝硬化准确率83.2%.

    作者:许庆林;黄文峰;谢志军;陈淑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赣州市2000~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赣州市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赣州市2000~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37种法定传染病中,该市报告了27种,共报告病例137 911例,死亡8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5.10/10万,死亡率为1.53/10万,病死率为0.63%.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报告数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73.47%,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麻疹.结论:在法定传染病中,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该市的防控重点,其中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和麻疹为先,但性传播疾病中淋病需加以重视.

    作者:邓海智;吴中发;李如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AH)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9例PNSAH患者临床表现、CT特异性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本组19例病人全脑血管造影(CAG)和CT血管造影(CTA)无阳性发现;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结论:PNSAH是一种特殊类型SAH,提高对其认识,对临床治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周晓忠;王柏群;邹连生;张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76眼)先天性白内障分成四组,施行白内障摘除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8例(76眼)中除7例(14眼)因年龄小不能配合视力检查外,其余62眼矫正视力≥0.3者38眼,脱残率67.2%,且各年龄组比较,脱残率有显著性差异(χ2=6.54、4.27,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虹膜后粘连,人工晶全瞳孔夹持,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可导致儿童不可逆的视觉损伤,应尽早行白内障摘除术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及早诊治并发症,并进行积极的光学矫正及弱视训练.

    作者:朱国云;周友根;曾龙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左室特发性室速的射频消融术

    目的:观察LIVT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及靶点特征、靶点位置.方法:男18例,女6例,均有阵发性室速,行射频消融术.结果:靶点大部分位于左心室间隔的心尖部和基底部之间前、中间隔1/3处附近,P电位提前LIVT时QRS波,15-55(30±10)ms,手术100%成功,并发症1例,Ⅲ度AvB.结论:射频消融LIVT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作者:谢东明;严章林;阳贻红;谢东阳;刘海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艺术治疗在改善精神疾病患者应对能力中的运用

    目的:改善心身疾病病人不良的社会应对方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法:以124例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2例,干预组采用生物治疗和艺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2个月内用应对方式问卷(WCS)进行测评,以观察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入组时,WCS测评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运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次数增多,而推避、幻想、自责运用次数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艺术治疗能有效改善心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病人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梅花;赵小琴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天山雪莲花中的金属元素

    目的:测定天山雪莲花金属元素的含量.方法:天山雪莲花经微波消解,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天山雪莲花中铁、铜、锌、锰、镁、钙的含量分别为755.29μg/g,5.33μg/g,17.33μg/g,33.42μg/g,1815.13μg/g,4243.50μg/g.结论:该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8.3%~101.25%之间,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中草药金属元素的测定.

    作者:卑占宇;罗晓冰;李银保;程庚金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ERCP相关技术治疗胰胆道疾病2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ERCP技术在胰胆道疾病中的的疗效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ER<1P+EST治疗219例胰胆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有212例患者成功进行ERCP;其中乳头切开203例;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为93.3%(98/105);胆源性胰腺炎治愈率96.2%(50/52);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患者疼痛缓解率90.5%(19/21).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行EST+ERBD 10例.结论:ERCP技术在胰胆道疾病中的应用疗效显著,无明显内镜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作者:李学谦;江堤;顾红祥;黄友明;唐世龙;陈雪梅;廖秀敏;谢丽君;刘玉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8例报告

    我们从2006年2月至今成功地为8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吴桂健;奚晶;曾祥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腹腔化疗的护理体会

    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术不仅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静脉营养疗法、血液标本采集等,近年还扩展到血液透析、化疗、排除体腔积液及积气等方面.腹腔化疗是采用腹腔穿刺后直接向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的方法,使腹腔内药物达到较高浓度,增强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具有作用直接,全身毒副反应小等优点,在临床应用广泛,但是在实施腹腔化疗过程中,常会出现灌注不畅、腹胀、腹痛、外漏等问题,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解决此类问题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科从2005年起,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实施腹腔化疗69例,现将观察到的护理问题作如下分析,并探讨护理对策.

    作者:张水香;林秋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肿瘤血管状况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关系的临床探讨

    目地:探讨肿瘤血管状况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放疗前肿瘤血管状况,主要指标为定量测定肿瘤血管阻力指数(RI);肿瘤血管搏动指数(PI)并观察放疗后肿瘤消退结果.结果:30例宫颈癌患者21例放疗后为完全反应,9例为部分反应,完全反应组平均肿瘤血管阻力指数RI(0.61)高于部分反应组(0.39)(P<0.01),完全反应组平均肿瘤血管搏动指数PI(1.21)高于部份反应组(0.62)(P<0.01).结论:宫颈癌血管生成活性与乏氧细胞活性及放疗敏感性密切相关,通过CDFI分析肿瘤血管状况来评价肿瘤氧合情况,肿瘤血管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与放射敏感性呈正相关,可指导宫颈癌放疗及预测放疗效果.

    作者:郭小青;邓江华;黄志平;肖震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孕期宣教+产时导乐提高自然分娩率的临床观察

    产妇的心理因素对产程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孕妇孕期缺乏宣教,对产程不了解以致缺乏自信心,对分娩的恐惧导致目前剖宫产率进一步提高,医学统计剖宫产率升高并不能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改善新生儿的愈后,并可导致医源性损伤,严重影响母婴的安全.统计发现,目前没有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有些地区曾报道剖宫产率高达60%以上,降低剖宫产率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根据WHO推荐的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模式[1].孕晚期进行正确的宣教,产时进行导乐分娩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主要是以精神上的鼓励;心理上的安慰;体力上的支持使产妇消除恐惧、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充沛的体力使产程顺利的进展[2].

    作者:刘桂荣;谢勤英;易姗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高压氧治疗与护理

    颅脑外伤是常见的一种外伤,多发生于交通事故,颅脑外伤易发生脑水肿、昏迷,许多研究认为脑损伤后氧的供应与预后密切相关.高压氧下颈动脉系统血流减少而椎动脉脑血供反而增加,网状激活系统和脑干血流量增加[1],因此高压氧有利于昏迷患者的苏醒,是重度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我科2000年1月~2007年12月共治疗68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进行高压氧治疗的同时辅以脱水、激素、改善细胞代谢药物,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伍国华;钟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7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胃汤加减配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81例.对照组予PPI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加味益胃汤.对两组病例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复发率进行总结.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及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疗效满意,主要症状改善快,用药时间短,复发率低.

    作者:陈云;刘庆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帕罗西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疗效,并探讨抗抑郁药在治疗D-IBS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用帕罗西汀治疗66例顽固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8周,并与单用常规疗法58例对照,评测其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积分变化.结果:帕罗西汀组的消化道症状有效率分别为57.6%,显著高于常规疗法的24.1%(P<0.01);帕罗西汀组原有情绪障碍患者和无情绪障碍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有效率分别为67.4%和29.4%,有显著差异(P<0.05);帕罗西汀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差值、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差值比较则显著改善(P<0.01).结论:帕罗西汀能改善D-IBS的消化道症状,并与目前是否存在情绪障碍相关.

    作者:陈尚茹;赵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其中合并肝性脑病者20例)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lOg治疗,合并肝性脑病者20g,并给予常规护肝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综合治疗,合并肝性脑病者给予谷氨酸钠23g),比较两种治疗方法退黄效果及患者神志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性脑病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T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及肝性脑病较谷氨酸钠疗效确切,应用安全.

    作者:邱克勤;谢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Survivin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及8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结果:20例正常胃粘膜Survivin均不表达,胃癌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为65%(52/8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survivin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在胃癌中过表达,survivin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Survivin可能是临床评价胃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钟琼;钟芬梅;肖震宇;刘国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围产期治疗效果及母儿结局.方法:对25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ITP患者25例,同期妊娠分娩数为8 064例,发生率为3.1%0;22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治疗,10例显效,8例良效,2例进步.2例无效,有效率91%;阴道分娩8例,剖宫产分娩17例,2例产后出血,无孕产妇死亡;25例患者共分娩新生儿26个(其中1例为双胎),均存活,新生儿出生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水平,无颅内出血及其他血小板减少或相关疾病.结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是治疗妊娠合并ITP的理想方法,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升高,产后出血减少且对母儿围产结局无影响;剖宫产指征应以产科指征为基础.

    作者:罗绿艳;陶立刚;夏晓红;李峰;万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