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分析

何建中;钟敏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超高度近视,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应用美国雷塞公司生产laser scan LSx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治疗超高度近视眼(>-10.00D),术后随访2年并对术后情况进行结分析.结果:术后两年的视力基本达或超过术前预矫视力,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带镜视力.与术前预矫视力比较,视力不变或上升占90.6%.绝大数人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结论: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慢乙肝患者舌苔与舌苔细胞凋亡、唾液、血清EGF含量变化及血清HBV DNA的关系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舌苔与表皮生长因子(EGF)、舌苔细胞凋亡及血清HBV DNA定量的关系,探讨表皮生长因子、细胞凋亡及HBV DNA在乙肝病理舌苔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5例其它消化系统疾病病人,15例其它系统疾病病人及15例健康人做对照组.放免法检测受试者唾液、血清EG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舌苔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末端标记测定法检测舌苔凋亡细胞;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与生理性薄白苔组相比,各病理舌苔组唾液、血清EGF含量及舌上皮细胞EGFR阳性细胞率均升高,以黄腻苔和白厚苔组升高明显,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生理性薄白苔组相比,除少苔或剥苔组外,各病理舌苔组凋亡细胞数目均有所增加,以黄腻苔和白厚苔组增多明显,但黄腻苔和白厚苔组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低(P<0.01),少苔或剥苔组AI高;各病理舌苔组相比,黄腻苔和白厚苔组血清HBV DNA含量高,薄白苔组低,与厚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白苔组病毒复制以少量(<105copies/ml)为主,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乙肝患者病理舌苔的形成与唾液中EGF作用于舌上皮细胞引起舌苔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增殖、分化有关.

    作者:刘新华;周小青;罗尧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TVS与TAS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检查法(TVS)与经腹超声检查法(TAS)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65例妇产科患者使用经阴道超声(TVS)和经腹超声(TAS)进行对照检查.结果:165例中经阴道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3.3%(154/165),经腹部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为58.8%(97/16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与经腹超声检查相比较,经阴道超声检查检出率及准确率更高.

    作者:廖慧芳;凌永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颅穿刺引流术后持续亚低温滴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颅穿刺引流术后持续亚低温滴灌治疗对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行微创钻颅术后合冰枕治疗,治疗组60例经钻颅穿刺引流术后行穿刺针内持续滴灌含药亚低温盐水24~72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是87.6%、71.9%,治疗前后CSS评分:治疗组治疗前CSS评分27.21±8.32分,治疗后7.82±3.34分;对照组分别为26.83±8.44分、12.48±4.77分.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P<0.05;CSS评分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颅穿刺引流术后持续亚低温滴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更能有效的起到脑保护作用,同时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也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显效率并降低致残率.

    作者:黄勇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Salter髂骨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Salter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alter截骨手术进行治疗的15例3~10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例.结果:随访1~9年,平均随访时间5.7年,按照周永德等的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2%.结论:Salter髂骨截骨术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效果可靠的方法之一.

    作者:温煦;陈庆真;高辉;姬广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生儿胃穿孔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新生儿胃穿孔是新生儿急腹症之一,典型临床表现有拒乳、呕吐、明显腹胀,一般情况迅速恶化,并出现发绀、呼吸困难、腹部静脉曲张、肝浊音消失,继而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征象,晚期则出现肠麻痹、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病死率高.

    作者:胡晓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巨大阴道壁血肿切开缝合中放置引流管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放置引流管在巨大阴道壁血肿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对8例巨大阴道壁血肿患者采用切开缝合中放置引流管的治疗.结果:8例巨大阴道壁血肿患者经采用放置引流管后引流通畅,预后良好.结论:采用此方法,解决了因暴露困难,避免了操作性损伤,减少发热、感染等并发症,恢复快,是处理巨大阴道壁血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志安;尹琳;徐小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床旁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急诊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紧急救治,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抢救水平.方法:对4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微创治疗组死亡率、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外科开颅手术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缩短疗程,节省费用,提高医院急诊抢救水平,适合在有一定条件的医疗单位的急诊科推广.

    作者:程辉;廖林虹;曾祥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我院40例药品不良发应监测报告分析

    本文就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二年间收集的4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掌握我院.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和改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李燕;罗新辉;黄桥华;徐小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本文收集了本院神经内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治疗轻中度脑出血3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献忠;黄丽萍;蔡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肝胆管结石并感染的外科治疗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是传统手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尽管目前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方法有了很好的改进,但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仍然是外科手术中的基本手段.

    作者:朱建文;徐道峰;陈琪;曾渊平;郭足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92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为了观察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的临床效果,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温蒸馏水和化疗的协同作用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和残存的微小癌灶的方法,对92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术中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并作近期随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义华;文静;万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安定黄体酮治疗药流术后蜕膜残留40例临床分析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安全简便,并可避免手术操作痛苦,但出血多,出血时间长一直是临床难以解决的问题,有研究发现出血多、时间长可能与蜕膜排出不完全,子宫复旧欠佳有关[1],我院采用安定黄体酮治疗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吉明;杨晶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剂量辛伐他汀长期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我们用小剂量辛伐他汀对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为期16个月的降脂治疗.观察其对蛋白尿排泄的影响和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冬生;刘晓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多维多钉或多段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多段骨折临床分析

    1998年1月~2007年11月,我们使用多维多钉或多段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多段骨折88例,经过1年以上随访,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金洋;陈扬金;马桥生;易翔;黄斐;李晓军;谢小云;曹运羿;张凭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血糖引起偏侧舞蹈症1例

    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较复杂,表现为单侧基底神经节损害,引起偏侧舞蹈症甚少,现报告1例.1临床资料1.1病例患者男,79岁,因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3天入院,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以面部,口角,腕,肘,肩,膝关节明显,睡眠时消失.无肢体麻木,抽搐,无意识障碍.

    作者:冯李长;刘承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呼吸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病人饮食指导工作大部分是由护士完成的,而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饮食教育,关键就在于护士对糖尿病饮食知识的掌握,以及与病人的沟通能力.为此我科在认真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有效的对策,并制定了积极的改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作者:黄清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6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紫杉醇135~175mg/m2静脉滴注,d1;5-FU500mg/m2静脉滴注d1~5;CF200mg静脉滴注d1~5,治疗4~6周期后按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全组36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52.3%(19/36).其中,初治21例,CR3例,PR9例,有效率57.1%;复治15例,无CR,PR7例,有效率46.6%.19例获缓解者中位缓解期为7.4个月,中位生存期10.5个月.结论: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多数患者耐受,是治疗晚期胃癌的较好方案.

    作者:汤声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的症状,是围产期婴儿残废的主要原因,也是分娩后产科的危重急病.窒息可引起呼吸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代谢功能障碍等一毓综合症.

    作者:刘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羊膜腔内灌注治疗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的研究

    目的:探讨羊膜腔内灌注治疗胎儿宫内发育受限(FG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取FGR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用羊膜腔内灌注治疗,对照组选用传统方法,治疗后比较两组孕妇体重、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度的增长值,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及胎盘重量等.结果:两组孕妇体重增长值和分娩孕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妇宫高、腹围、双顶径、股骨长度的增长值和出生体重、胎盘重量均显著增加,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例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羊膜腔内灌注治疗FGR效果好.

    作者:刘湘萍;丁小红;颜友良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改良手法经桡动脉穿刺可重复性采集血气的研究

    血气分析是判断患者呼吸、氧化及酸碱平衡状态的必需指标,对临床急、重症患者的监护和抢救尤为重要[1].桡动脉解剖位置表浅,易于固定、按压,能有效地避免血肿形成,而且避免暴露,重复性好,所以临床上大都选用桡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2].

    作者:张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