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陈序汉;曾繁云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外科颈, 移位骨折, 手术治疗, 无移位, 发生率, 文献, 上部, 报道
摘要: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全骨折2.5%,其中80%~85%为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仅15%~20%需手术治疗[1].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腰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操作方法,探讨手术适应症,分析临床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均在腰椎间盘镜下完成突出节段腰椎问盘髓核摘除术.结果:本组80例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疗效评定:优65例,良8例,可4例,差3例.结论:腰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损伤小、出血少的微创手术.严格掌握适应症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焕诗;许峰;金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舒血宁、纳洛酮并用治疗急性脑梗死10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舒血宁、纳洛酮并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20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舒血宁,治疗组为舒血宁和纳洛酮,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等基础上,观察病人症状及言语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舒血宁、纳洛酮并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起效快、疗效好,具有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的优点.

    作者:邱承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TVS与TAS在妇产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经阴道超声检查法(TVS)与经腹超声检查法(TAS)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65例妇产科患者使用经阴道超声(TVS)和经腹超声(TAS)进行对照检查.结果:165例中经阴道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3.3%(154/165),经腹部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为58.8%(97/16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与经腹超声检查相比较,经阴道超声检查检出率及准确率更高.

    作者:廖慧芳;凌永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缬沙坦是一种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通过选择性拮抗血管紧张素受体(AT1)发挥作用[1].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是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个有力的预测指标,也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付华宾;胡孟泉;董一民;黄爱英;孙丽萍;刘小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安定黄体酮治疗药流术后蜕膜残留40例临床分析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安全简便,并可避免手术操作痛苦,但出血多,出血时间长一直是临床难以解决的问题,有研究发现出血多、时间长可能与蜕膜排出不完全,子宫复旧欠佳有关[1],我院采用安定黄体酮治疗药物流产后蜕膜残留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吉明;杨晶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应用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在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与不良反应并与吗啡相比较.方法:将180例剖宫产病人分为布托啡诺组(A组)与吗啡组(B组),分别行硬膜外镇痛(PCEA),比较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1)镇痛效果评分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A组呕吐、尿潴留、皮肤骚痒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硬膜外镇痛(PCEA)效果好,呕吐、尿潴留、皮肤骚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毕生龙;丁称生;李帆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血糖引起偏侧舞蹈症1例

    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较复杂,表现为单侧基底神经节损害,引起偏侧舞蹈症甚少,现报告1例.1临床资料1.1病例患者男,79岁,因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3天入院,患者于3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不自主运动,以面部,口角,腕,肘,肩,膝关节明显,睡眠时消失.无肢体麻木,抽搐,无意识障碍.

    作者:冯李长;刘承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护理的体会

    为了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或避免致残率,我科除严格按新生儿窒息方案进行规范复苏外,还着重加强了复苏后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小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小腿下段及足部创伤常造成软组织缺损或外伤术后皮肤坏死、骨与内固定物外露,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下肢致残.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皮瓣修复此类创面能获得较好临床效果[1-4].

    作者:肖礼飞;钟伟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桥小脑角肿瘤的手术治疗(附24例报告)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桥小脑角肿瘤24例.结果:本组24例,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1例,23例恢复良好.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和脑干是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张宏;杨晶珍;王柏群;周晓忠;邹连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2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是目前妇科腹腔镜手术好的适应症,而输卵管间质部妊娠是异位妊娠中一种,由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位置特殊,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破裂,出血较多,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以往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主要以开腹手术行子宫角切除为主,为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输卵管问质部妊娠中的安全性及效果.

    作者:杨素琴;张华;盛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新生儿胃穿孔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

    新生儿胃穿孔是新生儿急腹症之一,典型临床表现有拒乳、呕吐、明显腹胀,一般情况迅速恶化,并出现发绀、呼吸困难、腹部静脉曲张、肝浊音消失,继而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征象,晚期则出现肠麻痹、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病死率高.

    作者:胡晓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分析

    目的:探讨产前使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早产儿与50例未使用地塞米松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发病率进行对照分析.其中110例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早产儿为观察组,50例未使用地塞米松组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110例肺透明膜病9例(8.18%),对照组50例发病12例(2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预防HMD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而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可有效降低肺透明膜病的发生.

    作者:周建军;肖一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6例重度妊高征的护理体会

    2004年11月至2007年11月我院收治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26例,经过及时治疗与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没有发生围产儿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钟筱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尿蛋白联合尿酶、血磷辅助检查检测对早期肾损伤的临床应用

    目的:选用尿蛋白联合尿酶、血磷辅助新的生化定量实验检测方法,用以提高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方法:尿蛋白(uTP)-邻苯三酚终点法为早期肾损伤的初筛标志物;尿酶尤其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NAG酶终点法为肾小管损伤的标志物;血磷(PHOS)-紫外直接终点法为早期肾损伤的辅助检测指标.结果:尿蛋白定性及定量阳性组135例,三项联合测定阳性率100%;尿蛋白定性阴性组(均为泌尿系疾病组)51例,三项联合测定其阳性率35.5%;健康查体者59例,三项联合测定未检出阳性患者.上述三组进行对比,尿蛋白阳性组,泌尿系疾病组(阳性检出率35.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P<0.001.结论:三项生化定量检测指标联合测定,对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有很大的提高.早期确诊率高,优势强.尤其是对尿蛋白定性为阴性时,应采用定量方法,大限度的避免早期肾损伤的遗漏.

    作者:吕春;陈江林;聂宇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乳腺癌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切线野结合电子线照射技术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比较乳腺癌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野切线照射技术与乳腺癌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切线野结合电子线照射技术优缺点.方法:利用大恒STAR2000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在同1例乳腺癌病例中,在同一等中心,同样的照射野,同样的挡铅,分别采用两种胸壁照射技术进行计划设计,剂量计算,比较两者的等剂量曲线、剂量体积分布.结果:两种照射技术模式设计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同一截面的等剂量分布略有不同,剂量体积分布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切线野结合电子线照射技术优于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野切线照射技术.结论:与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野切线照射技术相比虽然非对称准直器四分之一切线野结合电子线照射技术在放疗计划设计上复杂一点,需多做一个电子线模,但这种放射技术能在不影响靶区体积照射剂量的情况下适当的减少了正常组织如心、肺等的照射,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

    作者:邱凌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DSA技术在输卵管造影和再通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DSA技术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和通水术(FTR)中的应用及诊治输卵管梗阻方面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提高输卵管疏通率,并做出评价.方法:对202例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患者进行SSG,梗阻者进行FTR,观察分析造影和通水情况.结果:DSA技术应用于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通水术不但可以代替传统的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通水术,也为子宫输卵管阻塞病变的介入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途径.结论:DSA下的子宫输卵管造影和通水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作者:陈友佳;田云飞;宋于生;邹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6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紫杉醇135~175mg/m2静脉滴注,d1;5-FU500mg/m2静脉滴注d1~5;CF200mg静脉滴注d1~5,治疗4~6周期后按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全组36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52.3%(19/36).其中,初治21例,CR3例,PR9例,有效率57.1%;复治15例,无CR,PR7例,有效率46.6%.19例获缓解者中位缓解期为7.4个月,中位生存期10.5个月.结论: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多数患者耐受,是治疗晚期胃癌的较好方案.

    作者:汤声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92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为了观察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的临床效果,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温蒸馏水和化疗的协同作用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和残存的微小癌灶的方法,对92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术中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并作近期随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义华;文静;万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介入方法,选择性栓塞病变椎体的动脉,随访观察术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改变.结果:临床症状消失,3~12个月后复查平片示病变椎体不同程度增生硬化,复查MR、CT未显血管瘤信号.结论:单纯选择性动脉栓塞可望治愈椎体血管瘤.

    作者:钱锐;朱道信;谢士彪;郭来洲;陈友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