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远程;仲香兰;刘兴燕;林琳
目的:探讨无痛电子结肠镜下小儿结肠息肉的电凝切治疗.方法:通过对30例无痛肠镜下电凝切小儿结肠息肉的治疗经过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共切除息肉39枚,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无痛结肠镜下使用高频电治疗小儿结肠息肉无痛苦,创伤小,治疗全面彻底.
作者:蔡洪;黄晓焰;谢宁生;兰玉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本文选择了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早产儿,采取早期教育干预方法,对早产儿进行了连续两年的随防干预,以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作者:邱文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选用尿蛋白联合尿酶、血磷辅助新的生化定量实验检测方法,用以提高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方法:尿蛋白(uTP)-邻苯三酚终点法为早期肾损伤的初筛标志物;尿酶尤其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NAG酶终点法为肾小管损伤的标志物;血磷(PHOS)-紫外直接终点法为早期肾损伤的辅助检测指标.结果:尿蛋白定性及定量阳性组135例,三项联合测定阳性率100%;尿蛋白定性阴性组(均为泌尿系疾病组)51例,三项联合测定其阳性率35.5%;健康查体者59例,三项联合测定未检出阳性患者.上述三组进行对比,尿蛋白阳性组,泌尿系疾病组(阳性检出率35.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P<0.001.结论:三项生化定量检测指标联合测定,对早期肾损伤的检出率有很大的提高.早期确诊率高,优势强.尤其是对尿蛋白定性为阴性时,应采用定量方法,大限度的避免早期肾损伤的遗漏.
作者:吕春;陈江林;聂宇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小鼠血清中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养血清脑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12天后,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LD含量、LDH及SOD活性.结果:养血清脑颗粒低中高各剂量组的LD水平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养血清脑颗粒低剂量组LDH活性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中高剂量组的SOD活性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以降低小鼠血清LD、LDH水平,升高SOD活性,提示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提高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及改善代谢的作用.
作者:欧阳娟;程洁;黄宜兰;马芳芳;黄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的症状,是围产期婴儿残废的主要原因,也是分娩后产科的危重急病.窒息可引起呼吸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代谢功能障碍等一毓综合症.
作者:刘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舒血宁、纳洛酮并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20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舒血宁,治疗组为舒血宁和纳洛酮,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等基础上,观察病人症状及言语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舒血宁、纳洛酮并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起效快、疗效好,具有降低病死率、减少致残率的优点.
作者:邱承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6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化疗,紫杉醇135~175mg/m2静脉滴注,d1;5-FU500mg/m2静脉滴注d1~5;CF200mg静脉滴注d1~5,治疗4~6周期后按WHO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全组36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52.3%(19/36).其中,初治21例,CR3例,PR9例,有效率57.1%;复治15例,无CR,PR7例,有效率46.6%.19例获缓解者中位缓解期为7.4个月,中位生存期10.5个月.结论:紫杉醇联合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近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多数患者耐受,是治疗晚期胃癌的较好方案.
作者:汤声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染色体多态与不良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片,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染色体多态核型117例.结论:染色体多态与不良妊娠有关.
作者:李凡;温庆荣;郑胤强;陈俊坤;马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施行选择性D3清除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近五年来诊治的各部位胃癌183例,其中行D3清除术122例,D2术33例,D1术2例,姑息性切除14例,未能切除12例.其中行D3清除术者取第二、三站淋巴结作病理学检查,共检获第二、三站淋巴结总数为1 632枚,平均每例检获13.4枚.分析第二、三站淋巴结转移度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与病灶大小的关系.结果:本组122例D3清除术中,低分化-未分化癌62例,中-高分化癌60例,第二、三站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67.7%(42/62)和46.7%(28/60),两者比较P<0.01;转移度分别为52.2%(485/930)和47.6%(334/702),转移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深度不同时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T1期0(0/26),T2期35.3%(178/504),T3期56.3%(401/712),T4期61.5%(240/390),浸润深度间经多个率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病灶大小按<3cm、3~5cm、>5cm分类,其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54.4%(245/450)、50%(310/620)、47%(264/562),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分化程度越低、浸润深度越深,其胃周第二、三站淋巴结转移度越高,而病灶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度的关系不肯定.由于国人胃癌患者就诊时以Ⅱ~Ⅳ期居多,因此,对分化程度低和/或浸润深度深者不管病灶大小,建议行D3淋巴结清除术,而非D2清除术.
作者:张炜;崔洪尊;金德;嵇振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男婴,孕足月,剖宫产,产后评分好、无异常.出生后15天午后4时左右,患儿突然出现面色发绀,急送医院抢救,到医院时心跳、呼吸停止,宣布死亡.
作者:何珏;颜峰平;贺方兴;杨庆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Moyamoya病又称烟雾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侵及颈内动脉虹吸段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此病常见于日本,1955年由日本清水、竹内首先报道[1].本病常引起反复脑卒中,可致神经功能缺损及智能减退.充分认识本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开展早期治疗.
作者:郭少华;邱兴庭;刘少强;吴镲;陈惠;钟福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根据9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情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或颈内动脉溶栓术并协同长期抗凝治疗.结果:7例患者采用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术,2例颈内动脉溶栓术.术后无出现血管内治疗相关并发症.出院时,9例患者GCS评分均达15分,临床症状均改善,闭塞的静脉窦均再通.平均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腰穿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出现血栓再形成和新的神经系统症状.结论: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积极采用合理的血管内溶栓联合长期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晓忠;王柏群;张宏;邹连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盐酸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对48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利培酮组,各24例.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的总体疗效相仿,齐拉西酮对血清催乳素、血糖、体质量影响较利培酮小.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庆华;李卫红;尹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多见于早产儿,主要是由于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而导致肺泡萎陷,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瞿运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是传统手术治疗胆管结石的方法,尽管目前胆管结石外科治疗方法有了很好的改进,但胆总管切开取石引流术仍然是外科手术中的基本手段.
作者:朱建文;徐道峰;陈琪;曾渊平;郭足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主要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和腹腔镜的手术方式,作者改进传统手术方式,采用无需拆线微创小切口手术方法.自2004年12月~2007年3月共施行小儿斜疝手术262例,取得非常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光;陈文松;李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Par-4蛋白及S100b蛋白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4例HIE患儿血清中Par-4蛋白及S100b蛋白量,并设立对照组.结果:HIE组患儿的Par-4蛋白及S100b蛋白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IE患儿血清中的高阴离子间隙(AG)患儿的Par-4蛋白及S100b蛋白量显著高于正常AG患儿(P<0.01).HIE患儿治疗一周后,Par-4蛋白及S100b蛋白量均显著回降(P<0.01).结论:测定HIE患儿血清中Par-4蛋白及S100b蛋白对HIE疾病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判断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建国;黄颖;尤金英;韦冬明;张万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及效果.方法:通过对17例临床病例3~36个月的治疗观察,进行疗效评价和总结.结果: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即可达到机械稳定,后期通过骨长人形成生物学稳定;关节功能接近正常生理状态.结论:无柄解剖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过渡性治疗手段,适用于股骨颈完整的低龄髋关节疾病及创伤患者,且疗效肯定.可大大减小后期翻修难度,保证翻修质量.
作者:刘午阳;高辉;姬广林;温煦;何澄;赖光松;吴东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在控制高血压、降低颅内压等综合治疗基础上使用扩张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组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每隔12h一次,共用10d;巴曲酶第1天10BU加入生理盐水150ml静脉滴注,第3、5天分别5BU静脉滴注.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1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1次/d,共用10d;同时应用巴曲酶,用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而对照组为7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林峰;刘向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连枷胸是指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胸壁浮动的一种胸部创伤.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形成局部胸廓软化区呈反常呼吸时可造成纵隔左右摆动,如不及时恰当处理,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危及患者生命,死亡率达10%~20%[1].
作者:李虹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