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江萍
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 选择自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71例,男47例,女24例,年龄大74岁,小13岁.诊断标准参照第5版本科内科学教材标准,每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其中胃溃疡23例,十二指肠溃疡35例,复合性溃疡13例.
作者:温添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我院2007~2008年对60例腹部手术以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腹部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6~70岁,ASA Ⅰ-Ⅱ级,腹部手术有胃大部分切除,直肠根治术、胆道探查术、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全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等.
作者:周力克;张英;肖兰芳;冯伯华;甘衡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经颅穿刺引流术后持续亚低温滴灌治疗对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行微创钻颅术后合冰枕治疗,治疗组60例经钻颅穿刺引流术后行穿刺针内持续滴灌含药亚低温盐水24~72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是87.6%、71.9%,治疗前后CSS评分:治疗组治疗前CSS评分27.21±8.32分,治疗后7.82±3.34分;对照组分别为26.83±8.44分、12.48±4.77分.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对比P<0.05;CSS评分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颅穿刺引流术后持续亚低温滴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更能有效的起到脑保护作用,同时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也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及显效率并降低致残率.
作者:黄勇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流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PM)是一种以规范的、构造从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的方法.流程管理强调规范化、流程性、持续性和系统化[1].
作者:彭凤裘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桥小脑角肿瘤24例.结果:本组24例,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1例,23例恢复良好.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和脑干是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张宏;杨晶珍;王柏群;周晓忠;邹连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Moyamoya病又称烟雾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侵及颈内动脉虹吸段及大脑前、中动脉起始部,此病常见于日本,1955年由日本清水、竹内首先报道[1].本病常引起反复脑卒中,可致神经功能缺损及智能减退.充分认识本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利于开展早期治疗.
作者:郭少华;邱兴庭;刘少强;吴镲;陈惠;钟福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应用美国雷塞公司生产laser scan LSx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治疗超高度近视眼(>-10.00D),术后随访2年并对术后情况进行结分析.结果:术后两年的视力基本达或超过术前预矫视力,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带镜视力.与术前预矫视力比较,视力不变或上升占90.6%.绝大数人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结论: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建中;钟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烧伤病人自体皮移植术,多采用头部及其他不便于包扎的部位.取皮区半暴露干燥后,我们采用了由中药制成的五黄油涂擦于取皮区,对减轻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病人痛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爱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男婴,孕足月,剖宫产,产后评分好、无异常.出生后15天午后4时左右,患儿突然出现面色发绀,急送医院抢救,到医院时心跳、呼吸停止,宣布死亡.
作者:何珏;颜峰平;贺方兴;杨庆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总结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32例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在C臂透视下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时间为8~18个月,平均11.5个月.所有随访病例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4周.术中出血80~120ml,平均80ml;手术时间45~60min,平均52min;术后引流50~120ml,平均80ml;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结论:DHS可治疗Ⅰ-Ⅳ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牢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钟响明;唐月生;陈轶琦;古文炎;李旺泉;叶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腹腔灌注化疗药物是治疗卵巢癌的治疗手段之一.它是将药物灌注人腹腔,直接杀灭肿瘤细胞.其优点是增加了药物与肿瘤细胞的广泛接触,有利于药物渗透入肿瘤细胞.提高了局部的药物浓度,减轻了化疗的不良反应.
作者:黄小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加味二仙汤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雌激素治疗组、加味二仙汤剂治疗组、加味二仙汤颗粒剂治疗组,采取切除双侧卵巢进行骨质疏松症造模,分别给药喂养,在4、13周后每组各取10只大鼠处死,摘取第五腰椎经处理后,分别观察骨组织形态计量变化.结果:给药4、13周后,雌激素治疗组与病理模型组相比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均有统计学意义,表现出一定骨保护作用.给药4周、13周后加味二仙汤治疗组与病理模型组相比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均有统计学意义,颗粒剂治疗组与汤剂治疗组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加味二仙汤能明显改善去势大鼠骨形态计量学指标,其机理是通过刺激成骨细胞生长,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抑制高转换型骨代谢趋势来实现.加味二仙汤颗粒剂防治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熊昌盛;吴峰;何凤春;谭敏秀;陈希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先天性心脏病既往只能依靠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虽然可靠,但有创伤大、瘢痕形成和手术意外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封堵装置及技术的逐步改进,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手术已成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热点之一[1~3],在国内广泛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叶军明;钟茂林;谢海玉;李国强;巫光华;邓云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为了观察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化疗的临床效果,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温蒸馏水和化疗的协同作用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和残存的微小癌灶的方法,对92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术中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并作近期随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义华;文静;万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小腿下段及足部创伤常造成软组织缺损或外伤术后皮肤坏死、骨与内固定物外露,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下肢致残.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皮瓣修复此类创面能获得较好临床效果[1-4].
作者:肖礼飞;钟伟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我科于2007年10月起应用普理灵(Pro-lene)网片原理裁剪双层Prolene网片修补老年疝2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8例患者,年龄47~79岁,平均62.3岁.
作者:车建辉;徐丽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导乐陪伴分娩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新的分娩模式,对分娩有积极的影响.我院妇产科于2008年起开展了该分娩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荣娣;彭国兰;曾小红;李红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施行选择性D3清除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近五年来诊治的各部位胃癌183例,其中行D3清除术122例,D2术33例,D1术2例,姑息性切除14例,未能切除12例.其中行D3清除术者取第二、三站淋巴结作病理学检查,共检获第二、三站淋巴结总数为1 632枚,平均每例检获13.4枚.分析第二、三站淋巴结转移度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与病灶大小的关系.结果:本组122例D3清除术中,低分化-未分化癌62例,中-高分化癌60例,第二、三站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67.7%(42/62)和46.7%(28/60),两者比较P<0.01;转移度分别为52.2%(485/930)和47.6%(334/702),转移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深度不同时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T1期0(0/26),T2期35.3%(178/504),T3期56.3%(401/712),T4期61.5%(240/390),浸润深度间经多个率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病灶大小按<3cm、3~5cm、>5cm分类,其淋巴结转移度分别为54.4%(245/450)、50%(310/620)、47%(264/562),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分化程度越低、浸润深度越深,其胃周第二、三站淋巴结转移度越高,而病灶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度的关系不肯定.由于国人胃癌患者就诊时以Ⅱ~Ⅳ期居多,因此,对分化程度低和/或浸润深度深者不管病灶大小,建议行D3淋巴结清除术,而非D2清除术.
作者:张炜;崔洪尊;金德;嵇振岭 刊期: 2008年第06期
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 回顾我院2006~2008年经确诊并治愈的2163例输尿管结石病例,其中有18例合并有肾积水及肾包膜下积液,年龄18~52岁,平均38岁,男10例,女8例,均以突发腰部胀痛并向下腹部放射,伴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恶心、呕吐等急腹症症状.
作者:段临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1].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机体脏器功能低下,且多伴有其他疾病,手术治疗难度大,并发症多,因此,探索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对提高治疗疗效,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目标.
作者:杨春梅;李蔚;黄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