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症56例临床分析

李冰;黄金莲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 并发症, 中毒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症的发生和农药种类无明显相关,和中毒程度及中毒至入院的抢救时间、毒物的清除彻底与否有关.结论:针对引起并发症的各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临床可取得佳疗效.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174例心跳呼吸骤停院前复苏结果分析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危重症,尤其在院前急救中显得为紧急.我国院前心肺复苏(CPR)成功率仍然不高,为1%~18%[1].近年来,我院急诊科在院前急救中进行了技术和设备的改进,提高了院前CPR的成功率.

    作者:林峰;赖剑徽;李小林;曾祥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舌癌联合根治及舌重建术患者护理体会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舌癌根治术多行局部肿块切除加颈部淋巴清扫,如切除部位超过1/2或2/3舌以上则应用多种肌皮瓣修复舌体及口底缺损.常用皮瓣有胸大肌皮瓣、前臂肌皮瓣、帽状键膜肌皮瓣等.我院1996年2月至2006年6月对33例舌癌患者行舌癌根治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应用上述皮瓣修复口底及舌体肌层缺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也积累了一些临床护理经验,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加下.

    作者:黄爱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步长稳心颗粒治疗69例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予硝酸酯制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调脂药等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9g/次,每日3次,用开水冲服,疗程为6周.结果:治疗组胸痹等症状的改善、心电图有关指标变化、主要心律失常事件减少率以及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确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作者:危小军;陈晓红;谢东明;谢东阳;廖伟;刘心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外周血角蛋白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转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细胞角蛋白20 (CK-20) mRNA 在微转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半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91 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成分中CK-20mRNA 含量,同25 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91 例患者中37 例(41%)外周血CK-20 mRNA 阳性表达,其中证实有转移的20 例中17 例(85%)阳性;对照组25 例均为阴性.外周血细胞CK-20mRNA 的阳性率在有远处转移的病例中显著升高(P<0.01).结论:检测膀胱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 对早期发现膀胱癌细胞的血行播散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彭志强;钟惟德;何慧婵;戴奇山;谢克基;魏鸿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磷酸缓冲盐(PBS)片剂的研制

    目的:为使缓冲盐这类常用试剂的配制过程简便.方法:制成缓冲盐片剂,分析比较片剂配制成的缓冲液与散剂配制的缓冲液的特性和作用.结果:两者具有同样的特性和作用.结论:此项研究为把PBS这类试剂制成片剂使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志华;邹龙;桂卉;李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06例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分析与体会

    我院自2002年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已完成腹腔镜手术20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手术206例,其中男86例,女120例,年龄5~72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4例,肝脓肿切开引流术4例,腹腔镜下小儿斜疝内环口关闭术36例,腹腔镜探查手术3例,腹腔镜下盆腔畸胎瘤切除术3例,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62例,腹腔镜下宫外孕手术14例.

    作者:张承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物理疗法干预亚健康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亚健康状况,探索一种干预亚健康方法.方法:选择中山中医院职工,排除已明确诊断有疾病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物理疗法干预一年后,采用问卷方法,两组对比分析.结果:亚健康总发生率为69.61%,男性为66.32%,女性为71.32%.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6.36,P<0.01).从年龄上以31~40岁组高,超过该年龄组70%,从职称上以中级职称发生率高.列前5位症状分别是焦虑不安、眼易疲劳、记忆减退、腰酸背痛、容易激动.在各年龄组、性别、三级职称人员、各症状等两组对比分析显示,干预后干预组均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物理疗法干预亚健康有显著性效果.

    作者:陈勇;濮欣;郑倩卿;梁聪;吴楚燕;刘耀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症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症的发生和农药种类无明显相关,和中毒程度及中毒至入院的抢救时间、毒物的清除彻底与否有关.结论:针对引起并发症的各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临床可取得佳疗效.

    作者:李冰;黄金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性,51岁,于3月前发现左腹股沟肿物,肿物板栗大小,不伴疼痛.检查:左腹股沟可触及一枚5cm×4cm×3cm的肿物,质中,无压痛,界不清,较固定.腹部彩超:左侧髂窝及腹股沟多个肿大的淋巴结;肝脏多个小囊肿;左肾小结石.行左腹股沟肿物活检术.

    作者:郭广秀;湛曦;张功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胰管结石的诊治(附17例报告)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治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胰管结石17例.结果:17例中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腹痛(100%),食欲不振及恶心呕吐(62.5%),脂肪泻(12.5%),消瘦(17.6%).胰管扩张及胰管结石的B超诊断率分别为88.2%和76.5%,胰管结石的CT和MRI诊断率均为71.4%,ERCP胰胆管显影者60%.手术方式包括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1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结论:胰管结石以B超检查为首选,与CT、MRI、ERCP等检查联合使用基本上能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胰管结石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景辉;曾锦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中药加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加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加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观察针药合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9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一月内病情复发,其中治疗组3例,复发率8.6%;对照组16例,复发率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药加针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与口服西药相似,但停药后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地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无水乙醇硬化术

    肾囊肿的穿刺疗法已有半个多世纪.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是一种微创方法,超声显像法的临床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肾囊肿的检出率,依靠超声引导,术者能准确地对囊肿进行穿刺抽吸诊断,还可注入硬化剂进行非手术闭合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可重复进行、创伤极小、疗效显著、安全适用、治疗费用低廉、患者恢复快等优点,是一项有实用价值的介入性治疗方法,是治疗肾囊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宋建明;陈卫华;凌月蓉;叶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瓣植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方法: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疗股骨头坏死(Ⅱ-Ⅲ期)17例.结果:经2~5年随访,优良率88.2%. 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术,对于青壮年的Ⅱ、Ⅲ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有较好效果.

    作者:吴小军;何澄;熊俊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21例肺曲菌球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我院近12年以来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曲菌球病人共21例,占同期开胸肺手术的3.6 %.术前诊断9例,其余12例误诊.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21例病例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7~56岁,平均42.8岁,病程7个月~12年.全组病人中有反复咯血史者15例,其中一次多咯血量大于500ml者4例.

    作者:曾淦华;吉灵;杨瑞平;罗列;钟丰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产后出血3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2例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其原因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终对产后出血的防治作出总结.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治疗采取药物治疗,压迫止血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方法效果显著.结论: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唐琛;郭海莲;谢晓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腭裂修补术12例分析

    目的:对腭裂修补术进行临床总结. 方法:对12例先天性腭裂患者进行二瓣法修补术.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伤口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 结论:对12例腭裂患者进行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林智勇;温鸿江;谭力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壳聚糖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眼科应用研究进展

    1811年法国人Henri Braconnot从菌类中提取了一种类似纤维素的物质,当时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新型纤维素,直到1843年,才由法国人J.L.Lassaigne发现该物质中含有氮,证明它不是纤维素,由于这种物质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等动物的甲壳中,以及真菌酵母的细胞壁里,故称之为甲壳素,甲壳素又称甲壳质、几丁质、壳蛋白、蟹壳素等,它的化学命名为[B-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英文名为Chitin,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分子,其分子结构与纤维素很相似,属线性多糖类,其分子中有许多胺基和羟基,易于进行化学修饰和改性,按反应条件和处理方法的不同可获得不同脱乙酰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产品.

    作者:胡莉群;曾祥云;李舒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可调式下肢换药支架的设计和应用

    因外伤至下肢大面积损伤并感染的患者,尤其是下肢后方的伤口,换药是医生一项比较大的工程.以往换药需要家属或医务人员提拉患肢,同时要掌握提拉患肢的高度, 过高,消毒液易顺着小腿流向大腿及臀部,污染被服,过低,创面则不易暴露,而换药时间过长,医生、患者均感觉疲劳,难以坚持,这种方法既耗费人力,换药又不彻底,为此,我们自行设计出可调式下肢换药支架,临床应用于33例下肢大面积损伤并感染的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艾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一氧化碳中毒心脑损害的研究进展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是常见的窒息性气体,广泛存在于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1],由于事故和故意的原因,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COP)成为世界性中毒性急救的第一位原因[2].在美国,每年约4万人因COP住院,是致死性中毒的首要原因[3].在我国,COP是常见病、多发病,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据统计,COP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占职业危害的第一位[4].

    作者:文道清;彭菊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峰流速仪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患儿的气道持续存在过敏性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即使轻度哮喘或缓解期也存在改变[1].2002年我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城市儿童患病率为0.5%~3.4%[2],全国至少有2000万的患儿.全世界有1.5亿哮喘患儿. 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而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3].大呼气峰流速值(peake piratory flow,PEF)的日常监测是GINA方案(全球性哮喘防治建议global initiativefor asthma)中病人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PEF作为客观的肺功能简易指标,它可用于评价与监测哮喘轻重程度及治疗后病情的转归判断,是实现哮喘病人家庭自我管理的依据.

    作者:王金环;王立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