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明;陈卫华;凌月蓉;叶军
目的:认识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地位.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结果:32例患者通过相关治疗和护理均顺利渡过术后期,正常出院.结论:TACE疗效好、副作用小,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艳雪;夏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患者男性,51岁,于3月前发现左腹股沟肿物,肿物板栗大小,不伴疼痛.检查:左腹股沟可触及一枚5cm×4cm×3cm的肿物,质中,无压痛,界不清,较固定.腹部彩超:左侧髂窝及腹股沟多个肿大的淋巴结;肝脏多个小囊肿;左肾小结石.行左腹股沟肿物活检术.
作者:郭广秀;湛曦;张功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氯普鲁卡因是一种新型的短效酯类局麻药.临床应用有不需皮试,起效快,代谢快,全身毒性低等特点.但有关氯普鲁卡因行腰-硬联合阻滞的报告不多,为此作者对50例病人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教材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微量全血中Zn、Cu、Ca、Fe、Mg含量的方法,探讨测定的佳条件.方法:用0.5%的HNO3及0.1%SrCl2和0.1%的KCl作为稀释剂,按不同的体积比稀释血样,采用标准曲线法可测定全血中的Zn、Cu、Ca、Fe、Mg.结果:采用此方法回收率在96.0%~100.6%之间.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胡雅琼;余磊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卡维地洛加常规治疗的CHF与同期的68例常规治疗的CHF患者对比.结果: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经14天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卡维地洛组与对照组疗效相似;经远期随访观察,卡维地洛组因病情恶化需住院率、猝死率与总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经过对卡维地洛不同剂量组的疗效比较,认为卡维地洛治疗CHF应根据心功能而定,从小剂量开始,并随病情的改善而逐渐增加剂量,直致CHF患者的大耐受量,同时应注意防止其负性肌力作用.卡维地洛对CHF患者的各种快速心律失常均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谢元相;区为华;巫能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CD23阳性表达及细胞因子IL-4,INF-γ对儿童哮喘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哮喘患儿30例(其中急性发作20例,症状缓解10例),喘息发作患儿50例,肺炎患儿16例,正常儿童16例,其外周血CD23、IL-4、INF-γ检测均送广州省级医疗检测中心检测,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喘息发作患儿为哮喘和喘息组(即实验组),肺炎患儿、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部分喘息患儿(发展为哮喘可能性大的)治疗前后外周血CD23阳性表达,IL-4、INF-γ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1),而哮喘症状缓解期患儿、健康儿童及部分喘息患儿(发展为哮喘可能性小的)、肺炎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CD23阳性表达、IL-4、INF-γ结果则无显著差异性.结论:IL-4,INF-γ可能通过调控CD23的表达参与哮喘的发病,并且极有可能是婴幼儿喘息发展为哮喘的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周建坤;张守遐;陈春兰;张雄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811年法国人Henri Braconnot从菌类中提取了一种类似纤维素的物质,当时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新型纤维素,直到1843年,才由法国人J.L.Lassaigne发现该物质中含有氮,证明它不是纤维素,由于这种物质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等动物的甲壳中,以及真菌酵母的细胞壁里,故称之为甲壳素,甲壳素又称甲壳质、几丁质、壳蛋白、蟹壳素等,它的化学命名为[B-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英文名为Chitin,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分子,其分子结构与纤维素很相似,属线性多糖类,其分子中有许多胺基和羟基,易于进行化学修饰和改性,按反应条件和处理方法的不同可获得不同脱乙酰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产品.
作者:胡莉群;曾祥云;李舒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总结诊治经验. 方法:对近19年来我院收治的26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结果: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右上腹部或剑突下剧烈疼痛伴休克症状,急性腹痛,腹部胀满,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B超、CT、MRI检查以及腹腔穿刺等对诊断有很大帮助,其治疗主要有内科保守治疗以及肝部分切除、肝脏局部切除、缝合填塞或结合其他方法止血、肝动脉结扎等手术治疗. 结论:应尽量完善术前检查,及时诊断、积极扩容抗休克,根据具体情况,严格掌握各种治疗方法的适用症,迅速控制出血,是抢救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病人的关键.
作者:蒙象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治疗组)即A组为45例,对照组即B组为41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基础常规治疗,A组病例给予纳络酮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病人的肌力Ⅱ级以上恢复时间、神志转清时间以及病灶变化情况.结果:A组有效率为86.67%,治愈率为35.56%,B组有效率为65.85%,治愈率为14.63%,两组病例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治疗21天以内,A组病例的神志转清为84.21%,B组为52.94%,两组病例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A组病例病灶缩小为62.79%,B组病例病灶缩小为55.26%,两组病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应用方便,且副作用少.
作者:洪鉴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取自体颅骨外板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自制颅骨外板取材工具,根据缺损面积大小,取自体颅骨外板修补颅骨缺损. 结果:通过自制颅骨外板取材工具,取自体颅骨外板安全、可靠,对20例不同面积的颅骨缺损修补后,其组织相容性、稳定性、安全性均良好,未出现并发症,而且具有美观、经济实惠等优点.结论:取自体颅骨外板修补颅骨缺损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吴贵平;曾鹏;王广斌;曾文胜;沙龙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其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约10余万种.与医学有关的真菌达100多种,可引起人类感染性、中毒性、超敏反应性疾病.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2],尤其深部真菌感染(Systemic fungal infection)、机会致病性真菌感染正越来越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故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也已成为活跃研究领域.本文就抗真菌药物的分类、抗真菌作用机制等方面作一简介.
作者:刘志春;马廉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是常见的窒息性气体,广泛存在于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1],由于事故和故意的原因,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COP)成为世界性中毒性急救的第一位原因[2].在美国,每年约4万人因COP住院,是致死性中毒的首要原因[3].在我国,COP是常见病、多发病,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据统计,COP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占职业危害的第一位[4].
作者:文道清;彭菊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正确的处理方法.方法:对32例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其原因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终对产后出血的防治作出总结.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治疗采取药物治疗,压迫止血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方法效果显著.结论: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唐琛;郭海莲;谢晓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病人的HBV-DNA测定,了解其HBV复制状态,及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原发性肝细胞癌57例及同期住院的HBV阳性非原发性肝细胞癌57例,采用实时全自动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PCR)技术,定量检测其HBV-DNA负荷量. 结果:HBV活跃复制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是64.9%(37/57)和22.8%(13/57)(OR=6.26,P<0.01).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仍存在HBV活跃复制状态,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HBV-DNA可作为HCC发展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作者:李军;何显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石仙桃提取物对小鼠运动疲劳和缺氧的影响.方法:应用5种运动疲劳和缺氧实验,如:常压耐缺氧实验、特异性心肌缺氧实验、亚硝酸钠引起的缺氧实验、对抗脑缺血缺氧和耐力实验等.结果:① 常压耐缺氧实验中,腹腔注射石仙桃提取物呈剂量依赖性,明显延长小鼠生存时间.② 特异性心肌缺氧实验中,腹腔注射石仙桃明显延长小鼠生存时间.③ 在亚硝酸钠引起的缺氧实验中,预防性给石仙桃提取液可延长小鼠存活时间.④ 对抗断头术后脑缺血缺氧实验中,石仙桃提取液能显著性延长小鼠喘息时间.⑤ 在耐力实验中,石仙桃提取液呈剂量依赖性延长小鼠存活时间.结论:石仙桃具有抗疲劳作用、耐缺氧作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肺泡液清除有关.
作者:周红林;刘建新;周俐;周青;连其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症的发生和农药种类无明显相关,和中毒程度及中毒至入院的抢救时间、毒物的清除彻底与否有关.结论:针对引起并发症的各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治,临床可取得佳疗效.
作者:李冰;黄金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观察迁延性肺炎的临床转归,探讨丙种球蛋白(IVIG)对迁延性肺炎患儿的治疗.方法:20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113)及对照组(n=93),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止咳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或单用IVI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3%,对照组总效率70.9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VIG治疗小儿迁延性肺炎疗效较好.
作者:王正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 OSAHS)的手术治疗疗效. 方法:根据患儿症状、鼻内镜检查OSAHS患儿39例,行腺样体切除术和(或)扁桃体切除术.采用OSA-18评分表进行术前、术后评分. 结果:围手术期无术后出血,无呼吸道梗阻出现.随访12~18个月,患儿无腺样体、扁桃体残留、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OSA-18 评分显示术前评分均高于80分,术后小于60分,完全有效. 结论:手术切除腺样体、扁桃体是儿童OSAHS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游鸿;钟康华;周金兰;王细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AOPP)是目前基层医院常见的急症之一,因多为口服中毒,故发病急,病情危重且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1].因此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快速、彻底清除机体内残留毒物和及早、正确、适量地使用阿托品和复能剂是抢救成功的基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主动的护理干预措施、配合医生正确使用各种药物、必要时给予气道开放,重视心理护理等也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利友琼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临床上,脑内大静脉窦如矢状窦、横窦破裂比较少见,一般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脑外伤直接导致矢状窦、横窦破裂;另一种情况是手术损伤.脑内大静脉窦一旦破裂,后果大多严重,死亡率高,而一部分有抢救价值的患者又可能由于术中止血凶猛,术者高度紧张,手忙脚乱而不得要领,终导致患者术中大出血死亡.
作者:康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