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忠生;吴南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追踪随访我院2004年1月~2006年5月高频彩超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85例患者,经临床抗炎治疗证实80例、手术证实2例.阑尾炎4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符合率达94.0%.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需要注意与阑尾炎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鉴别.
作者:王菊云;危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内留置导管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均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组32例,应用纤支镜导入法留置导管,并注入药物.对照组28例,用常规抗感染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1周、2周治愈率分别是60%、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纤支镜下肺内留置导管治疗支气管扩张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日强;杨印楼;郑东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61例75侧下肢静脉造影的临床和X线表现,61例中男39例,女22例,年龄21~79岁.结果: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47例,下肢阻塞性疾病35例,静脉瘤样改变6例,先天变异2例.结论: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江莉;赖化平;林韬;谢丽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及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降颅内压、能量组合、激素、吸氧、止痉、抗感染及其它对症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维生素C及脑活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2~4天时间.
作者:黄小萍;董丽娜;詹义芳;刘梅莲;董凤生;洪春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是通过微电脑控制泵作用持续向机体皮下注入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根据患者血糖控制需要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从而可使患者血糖较快得到控制,并可避免严重低血糖发生.近年来已将其应用于围手术期患者,现将我院近2年来围术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高晓梅;吕维民;钟国连;许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卒中偏瘫患者在社区进一步康复的模式和途径. 方法:将社区87例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ADL训练+综合治疗)48例,被动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39例,对治疗前后两组病例进行Barthel指数评定(the barthel index of ADL)比较两组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率. 结果:按ADL评价主动病例恢复总有效率为43.8%,被动病例恢复总有效率为23.1%,χ2=4.070,P<0.05.结论:主动渐进性功能康复锻炼,能改善社区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残障肢体的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与被动随意的锻炼有显著的差异.
作者:刘德安;孙保和;任雪雷;周晓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HBsAg阳性率达10%~15%,多数患者肝脏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学改变[1].对合并乙肝携带的涂阳肺结核患者,该如何选择既安全又高效的化疗方案,一直是临床上不断探讨的问题.我县自2002年4月开始启动日本援助结核病控制项目,到2004年12月止近3年时间里,共查出涂阳肺结核患者302例,其中合并无症状乙肝携带者46例,按项目制定涂阳标准方案化疗6~8个月,现将肝功能影响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陈达圣;杜赣平;廖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分析,初步探讨其发病特点及诊治现状.方法:对90例房颤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计算超敏CRP及INR基线值的平均值.结果:(1)高血压病,冠心病为其主要并发症;(2)予西地兰静推16h后房颤转复率为17%,心室率控制有效率为55%,使用可达龙及β受体阻滞剂后房颤转复及心室率的控制明显改善;(3)超敏CRP平均值明显升高;未用华法林患者INR基线值平均值低于房颤引起栓塞的低INR值1.5.结论:对房颤合并心衰患者选用洋地黄类抗心律失常作用有限;需强调运用华法林抗凝;炎症是患者症状加重的影响因素.
作者:高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急性胰腺炎是胰腺及其组织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上以急性腹痛、发热伴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升高为特点.分为轻症和重症,后者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达20%~40%.现将我科近2年来收治的27例重症胰腺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才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气管插管在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喉镜直视下,暴露声门,吸痰管清理口咽部羊水、粘液,置入气管套管,进一步清理呼吸道后接复苏气囊加压给氧,每分钟30次左右.结果:有47例复苏成功,成功率97.92%.结论:气管插管是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理想方法,具有效果确切、抢救迅速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兰桂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并对康复组采用早期系统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用Fugl-Mayer法、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ayer值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康复组Fugl-Mayer值、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系统、规范康复治疗的介入,能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袁文斌;李剑;李明;高展;冉春风;黄为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收治的27例小儿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呕吐、腹痛、发热是小儿急性胰腺炎症状;血、尿淀粉酶均显著升高;腹部超声显像率为33.3%,而同期腹部CT显像率为83.3%;病毒感染(40.7%)和胆源性疾病是小儿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结论:小儿急性胰腺炎与成人相比临床特征和病因有差异,早期保守治疗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麦天恩;李文杰;丁月琴;邓皓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获得正常人右室Tei指数.方法:40例正常人,年龄27~66岁.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于心尖四腔观和心底短轴观获得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血流频谱,测量三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止点到下一个三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的起点时间(a)和肺动脉瓣收缩期血流频谱持续时间(b),Tei指数=(a-b)/b.结果:右室Tei指数χ±SE(均数±标准误)为0.373±0.026;χ±S(均数±标准差)为0.373±0.165.结论:本研究正常人右室Tei指数与国外学者研究报道符合.
作者:叶军;葛贻珑;任苓;谢谨捷;游宇光;陈卫华;骆炳嘉;宋建明;肖文胜;凌月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在软骨组织中扩散,建立新的透明质酸酶的实验方法.方法: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透明质酸酶,兔耳软骨基质中有分子筛结构.将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液倒入兔耳软骨囊中,透明质酸酶将破坏软骨基质.结果:8h后观察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穿越软骨组织.结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对软骨基质的破坏作用,可以作为透明质酸酶实验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滕敏昌;肖凯;熊跃玲;谢琼珺;张瑞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观察和预测断指再植术后高凝状态.方法:对223例断指再植手术患者术前、术后24h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试验、纤溶酶原和抗凝血酶Ⅲ活性试验检测指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值越高断指再植失败率也越高.(2)失败组术前血小板计数值比成活组高,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成活组术前、术后24h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试验、纤溶酶原和抗凝血酶Ⅲ活性试验检测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失败组术前、术后24h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试验、纤溶酶原和抗凝血酶Ⅲ活性试验检测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监测断指再植患者术前、术后24h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试验、纤溶酶原和抗凝血酶Ⅲ活性试验检测指标,能及时预测和发现患者的高凝状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作者:曾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肛垫悬吊术(PPH)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PPH手术治疗38例Ⅲ、Ⅳ度环行脱垂内痔患者的临床体会.结果:手术平均时间约2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天,术后当日需用止痛剂6例,轻微疼痛3例,无疼痛29例,尿潴留1例,无出血、无直肠阴道瘘及感染病例.随访2~8个月,37例痔完全回缩,1例有改善.结论:PPH手术治疗重度痔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病人术后精细控便功能不受影响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赖建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62例患者均保持原有降糖药控制血糖,饮食活动量不变,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配生理盐水250ml静滴,加用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为联合治疗组,另一组单用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为对照组.应用3周后,观察肾功能、空腹血糖、及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3周后,2组尿微量白蛋白均有降低,治疗组24h尿微量白蛋白降低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银杏达莫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更好地降低糖尿病早期肾病尿微量白蛋白.
作者:付达金;董爱武;郑敬;李江雄;兰浩;李文斌;曹玲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受损时,往往影响正常糖代谢,既可出现高血糖又可出现低血糖,现收集我院2002年3月~2006年3月肝病致低血糖昏迷共9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廖光宏;洪水翔;钟玮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中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护理工作中需攻克的顽症,其医院发生率达3%~14%[1].目前,有不少报道治疗褥疮的方法,本文将40例溃疡期褥疮患者采用血竭胶囊换药治疗,收到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芳;何友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复方丹参治疗酒精性肝炎(AH)的疗效.方法:80例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普罗宁0.2g tid ,疗程2月、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静滴,qd,连用7~14天,后改为丹参片3片 tid,疗程1~2月.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 0.2g、复合维生素B片、齐墩果酸40mg,每日3次,连用2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 ,明显优于对照组55%(P<0.01),在降低ALT、γ-GT及BIL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硫普罗宁、复方丹参治疗HA疗效好,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涂立德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