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纤支镜引导肺导管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应用研究

邓日强;杨印楼;郑东英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 肺内留置导管, 局部注药
摘要:目的:探讨肺内留置导管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均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组32例,应用纤支镜导入法留置导管,并注入药物.对照组28例,用常规抗感染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1周、2周治愈率分别是60%、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纤支镜下肺内留置导管治疗支气管扩张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32例小儿暴发性紫癜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暴发性紫癜的病因与治疗.方法:对32例小儿暴发性紫癜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2例中细菌感染17例,过敏4例,不明病因11例.结论:小儿暴发性紫癜治疗必须依靠病原学检查,治疗必须是抗感染及对症处理.

    作者:聂美如;王永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带旋髂深动脉的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目的: 用带血管蒂的髂骨瓣移植入股骨头颈内,重建股骨头颈的血液循环,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促进骨折愈合.方法: 游离旋髂深动脉至其分枝进髂骨处,切取带髂骨膜的骨瓣,以血管蒂为轴沿髂腰肌下隧道植入股骨头颈骨槽内.结果:术后经1~4年随访, 优良率达92.6%.结论:旋髂深动脉解剖位置恒定,变异少,血供充足,血管蒂长,并有相应静脉回流,形成一完整的循环系统,移植后的骨块有直接成骨能力,能加速骨折愈合,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本术式疗效好、方法简单、易掌握、无并发症等优点.

    作者:程少华;伍中庆;何大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839例宫颈TCT细胞学检测结果及临床分析

    目的:应用Thinprep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及TBS诊断系统,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细胞学特点.方法:对839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TCT检测和TBS分类诊断,将ASCUS以上病变列为细胞学阳性病例,分析不同宫颈病变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839例受检者TCT标本满意率为96.36%,细胞学阳性病例103例,总检出率12.28%,其中ASC-US+AGUS占6.32%;LSIL占2.74%;HSIL占3.10%;CA占0.12%;HPV感染87例(10.37%).在103例TCT阳性病例中:宫颈光滑-轻糜组与中-重糜组分别占51.74%和48.26%;正常或轻度炎组占40.05%,中度炎组占27.53%,重度炎组占32.42%.结论: TCT和TBS系统能准确反映宫颈病变情况,HPV是宫颈CIN的重要相关因素,预防HPV感染、筛查和监测HPV感染对象、治疗及阻止CIN病变升级是防止宫颈癌的关键.

    作者:钟守军;米贤军;段立锋;黄永霞;黄兆华;陈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纤支镜引导肺导管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肺内留置导管注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均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组32例,应用纤支镜导入法留置导管,并注入药物.对照组28例,用常规抗感染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1周、2周治愈率分别是60%、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纤支镜下肺内留置导管治疗支气管扩张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邓日强;杨印楼;郑东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强的松致糖尿病一例

    患者男,66岁,农民.因少菌型麻风病合并神经炎而接受强的松治疗.开始时间为2006年5月30日,拟定疗程为6个月,开始剂量为40mg/d,每月递减5mg.接受治疗前,患者体格健壮,一直于家中务农.

    作者:曾忠生;吴南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竭在溃疡期褥疮护理中的应用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中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护理工作中需攻克的顽症,其医院发生率达3%~14%[1].目前,有不少报道治疗褥疮的方法,本文将40例溃疡期褥疮患者采用血竭胶囊换药治疗,收到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芳;何友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估经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腹部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胃大部切除术和其它复杂腹部手术病人实施术中空肠造口,并通过空肠造口进行EEN.结果:大多数病人均能耐受经空肠造口进行EEN,并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结论:腹部大手术后经空肠造口实行EEN是可行的.

    作者:周录平;马熙天;黎笑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导乐陪伴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进入产程的以传统模式分娩的初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产科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7%、29.5%,自然分娩率为86.5%、63%(P<0.05),总产程时间为360.1±144.5min、424.3±122.4min(P<0.05),产后出血为165.4±40.1ml、190.3±48.2ml(P<0.05),新生儿窒息率为3%、7.5%(P<0.05),侧切率为20%、43%(P<0.05),使用催产素为18%、31%(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是一项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有利于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罗彩芹;白群;肖长娇;刘晓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断指再植术后高凝状态的早期观察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早期观察和预测断指再植术后高凝状态.方法:对223例断指再植手术患者术前、术后24h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试验、纤溶酶原和抗凝血酶Ⅲ活性试验检测指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值越高断指再植失败率也越高.(2)失败组术前血小板计数值比成活组高,两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成活组术前、术后24h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试验、纤溶酶原和抗凝血酶Ⅲ活性试验检测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失败组术前、术后24h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试验、纤溶酶原和抗凝血酶Ⅲ活性试验检测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监测断指再植患者术前、术后24h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粘附试验、纤溶酶原和抗凝血酶Ⅲ活性试验检测指标,能及时预测和发现患者的高凝状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

    作者:曾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频彩超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追踪随访我院2004年1月~2006年5月高频彩超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85例患者,经临床抗炎治疗证实80例、手术证实2例.阑尾炎4例,恶性淋巴瘤1例.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符合率达94.0%.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需要注意与阑尾炎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鉴别.

    作者:王菊云;危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在社区开展儿童视力保健情况的报告

    目的:在社区开展小年龄儿童的视力保健,早期发现视力异常的患儿,并给予早期治疗.通过早期干预提高社区儿童整体健康水平. 方法:建立筛查标准,优化治疗方案,于2003~2006年间对本社区0~5岁3 411名社区儿童进行视力保健工作,筛查分析视力异常情况,对视力低常及弱视者进行治疗. 结果:通过社区干预,视力异常检出率降低,弱视患儿可早期发现且治疗效果良好,降低了今后低视力的发生. 结论:婴幼儿的视力筛查及优化的弱视治疗方案取得实效,积极预防了社区儿童低视力的发生,对普遍提高儿童整体健康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黄漫清;李晓凤;陈回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掌背筋膜皮下组织瓣在近节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近节指背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及用掌背筋膜皮下组织瓣修复此类缺损的疗效. 方法:应用掌背翻转筋膜皮下组织瓣加植皮修复15例近节指背皮肤软组织缺损. 结果:对全部病例随诊6~16个月,平均9个月,15例筋膜皮下组织瓣及植皮全部成活,手指外形无臃肿,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功能正常,患者对术后外形较满意. 结论:掌背筋膜皮下组织瓣是修复近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蔡幸健;郭来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正常人多普勒超声右室Tei指数的研究

    目的:获得正常人右室Tei指数.方法:40例正常人,年龄27~66岁.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于心尖四腔观和心底短轴观获得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血流频谱,测量三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止点到下一个三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的起点时间(a)和肺动脉瓣收缩期血流频谱持续时间(b),Tei指数=(a-b)/b.结果:右室Tei指数χ±SE(均数±标准误)为0.373±0.026;χ±S(均数±标准差)为0.373±0.165.结论:本研究正常人右室Tei指数与国外学者研究报道符合.

    作者:叶军;葛贻珑;任苓;谢谨捷;游宇光;陈卫华;骆炳嘉;宋建明;肖文胜;凌月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例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抢救成功体会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妇女在妊娠期间,发生重症胰腺炎较少见.一旦发生,对孕妇胎儿的危害极大,孕妇死亡率达20%~50%[1].我科今年收治 1 例,并成功抢救,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宁;张赣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的监护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的监护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方法:对53例8岁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根据其生理特点,严密做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引流管及感染等监护措施,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53例中1例死亡,死亡率1.8%,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7.5%,包括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低心排综合征、出血等.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根据其生理特点进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引流管、感染等监护,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王凤珍;温二生;谢红英;谢艳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检测糖尿病人晨尿中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并将病人按常规尿蛋白定性结果分成:尿蛋白阴性组、尿蛋白±~+组、尿蛋白2+~3+组与正常人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人在常规尿蛋白定性阴性时,部分病人尿微量蛋白已显著高于正常人组;当常规尿蛋白定性呈现阳性时,尿微量蛋白随定性阳性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尿蛋白定性阴性组主要呈现mALB、α1-MG、β2-MG等中小分子蛋白增高,而尿蛋白定性阳性组还可出现大分子蛋白IgG的显著增高.结论:尿微量蛋白检测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DN);而联合检测mALB、α1-MG、β2-MG、IgG等4项尿微量蛋白,还可进一步鉴别诊断肾脏病变部位及其损伤程度,是DN诊断的早期可靠指标.

    作者:陈林俊;戴彩华;周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管性痴呆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12例临床分析

    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上常见,但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目前文献报道较少.我院神经科自2003年7月~2006年7月在收治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发现12例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勇;刘泽洪;李广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急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伤残率均高.据我国近年来的统计表明[1],脑血管病在死因顺位中居第2位,仅次于恶性肿瘤.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675例,对492例患者并发症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匡小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47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平阳霉素(PYM)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用PYM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47例,7~10天注射一次,3~5次为一疗程.结果:经过1~6年观察和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95.7%.结论:PYM治疗静脉畸形疗效高,疗程短,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克华;吴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附16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后腹腔途径对1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 梗阻的患者实施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 结果:除1例因粘连紧密中转开放手术外,15例手术成功.成功病例手术时间90~240min,平均167min;术中出血量20~150ml,平均60ml;术后住院时间7~10d,平均8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9个月,UPJ吻合口无狭窄,肾积水得到改善. 结论:后腹腔镜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梗阻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王晓宁;邹晓峰;肖日海;袁源湖;黄明;伍耿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