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形势下抓好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几个环节

付会波;刘艳芳

关键词:手术室工作, 护理工作质量, 社会医学模式, 模式转变, 以病人为中心, 医学科技, 生物学, 科研项目, 护理模式, 护理科学, 组成, 医疗, 心理
摘要:手术室工作是医疗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技及护理科学的飞速发展,手术领域和手术科研项目的不断拓展和增加,医学模式也从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模式也开始向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转变[1].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产地枳实与枳壳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枳实、枳壳药材中橙皮苷、柚皮苷等四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比较此类成分在两种药材中的区别.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用Inertsil ODS(250×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冰醋酸(38:58:4 )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5℃ ;检测波长为284nm.结果:枳实中主要含橙皮苷、芸香柚皮苷,而枳壳中以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较高;且枳实中总黄酮含量高于枳壳.结论:黄酮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高低均有很大区别,揭示产地、品种以及采收期的不同影响其含量分布.

    作者:王青;袁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白内障青光眼术后1例

    1 病例 患者男性41岁,因左眼青光眼、左眼白内障与2006年7月3日来我院五官科入院治疗.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眼压15.4mmHg角膜透明,房水清,瞳孔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余未见异常.

    作者:卢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丹参活性成份药理作用

    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临床上用于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多年研究现已证实丹参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它具有抗心肌缺血、防治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加快微循环血流,促进毛细血管网开放,抑制心肌收缩,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血管,降低胆固醇、血脂,抑制凝血,激活纤溶,稳定细胞膜,提高氧耐受力,增加肝脏血流量,保护肝损伤细胞,抗纤维化等作用[1].

    作者:王佳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降脂康对大鼠实验性高血脂症的降脂作用

    目的:研究降脂康对高脂血症大鼠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测定高脂饲料致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G、TC、LDL-C、HDL-C.结果:降脂康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结论:降脂康给药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可能对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有防治作用.

    作者:沈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浅谈孕妇的心理分析和社会支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因素对孕产妇的影响,因为妊娠期及分娩期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都会使所有的孕妇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这些心理变化对产妇和胎儿是不利的.

    作者:杨丽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减少是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以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为特点的一组疾病,它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对于接受大剂量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病病人和肿瘤病人,血小板减少症是威胁他们生命的一个十分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血小板减少症常常是其化疗后致死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传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珍菊降压片中蒙花苷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珍菊降压片中蒙花苷含量.方法:Packed ODS-AC18柱色谱柱(250×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57:43:0.04);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326nm.结果:蒙花苷进样量在44.0μg~22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0.68%(n=6).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珍菊降压片中蒙花苷含量测定.

    作者:杨丽娟;杨丽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腰痛片中阿魏酸的含量

    目的: 测定腰痛片中阿魏酸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21:78:1)检测波长为322nm;流速为1.0ml/min.结果:阿魏酸平均回收率为98.3%,RSD为0.9%(n=5).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作为腰痛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俊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鼻咽癌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和肿瘤抑制基因P16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和肿瘤抑制基因P16的表达,探讨其与鼻咽癌的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抑制基因P16在40例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鼻咽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组织VEGF和肿瘤抑制基因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和48%,VEGF阳性表达和P16阳性表达与鼻咽癌患者发生转移和较短的生存期有相关性.结论:鼻咽癌组织中VEGF和P16的表达可作为预测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作者:王书芹;周小军;汪芸;王静;瑞霞;陈钰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管碟法测定抗生素效价中的注意事项

    管碟法是常用的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试验过程中影响结果的因素很多,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当就会造成很大误差,导致试验失败.根据经验,对管碟法中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如下分析及提出解决的方法.

    作者:田胜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抗骨质疏松药物作用靶位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1 成骨细胞上的药物作用靶位多功能骨髓基质干细胞或多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 luripotent mesenchymal stem cell,M SC)分化形成纤维样系统细胞,包括前成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网织细胞.来源于M SC的骨髓基质成纤维样系统细胞的前体细胞,在成年的哺乳动物体内分为2种:定向成骨前体细胞和可诱导成骨前体细胞.

    作者:赵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青霉素过敏患者合理使用头孢菌素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与青霉素母核的相似性造成了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以及头孢菌素间的交叉过敏,但α环和侧链的差异使交叉过敏的发生率缺乏足够的指导意义.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对青霉素过敏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的影响,可以更有效的避免患者对头孢菌素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反应的出现.本文综述了药物过敏的分类、头孢菌素侧链和交叉过敏间的关系、青霉素过敏患者使用头孢菌素指导原则、以及各地区间头孢菌素皮试方法对青霉素过敏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的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景;陈伟;丁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病毒性肝炎病人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的采用有利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而制定的,让他们了解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又是可以控制的.

    作者:王景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规范药名使用与安全用药

    临床实践证明,药名不规范是安全用药的一大隐患,应引起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

    作者:刘亚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RP-HPLC测定感特灵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目的:介绍一种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含量.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0:80:0.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49nm.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线性范围0.02156~0.2156mg,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为0.7%(n=6);结论: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

    作者:胡安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强护理安全意识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医疗安全已越来越被各级医院纳入医院服务中的重要议事日程,医疗安全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和医院管理者为关心的事情,一旦发生,将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在医疗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占有重要位置,在医院工作中发生差错事故的多少,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也是保证病人安全,减少病人不必要危害的方法之一.

    作者:韩秋凤;管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性肾炎病人的饮食护理

    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轻重悬殊,病情迁延,病变缓慢发展,终将发展成慢性肾功衰竭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为浮肿、高血压、贫血,尿中常有蛋白、管型、红细胞及肾功能损害,合理的调节饮食对于这类病人的治疗和缓解病情的发展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来科学合理地调节饮食呢?

    作者:汪淑英;李冰;杨立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

    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普遍应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我国科学家发现了许多中药具有抗真菌作用,分离得到了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对这些成分的作用机理作出了初步研究,这些工作为开发抗真菌新药和中药用于临床抗真菌,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崔立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8例分析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8例异位妊娠患者顿服米非司酮150mg,连服3天,定期监测盆腔B超、血,附件区包块消失、缩小或不继续增大;3天内血下降≥15%为治愈.结果:68例中治疗成功(治愈)59例(86.76%).结论: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起效快、疗效可靠、方法简便、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梁磊;吴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007年我院静脉注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2007年静脉注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共46例静脉注射药品ADR报告作分析.结果:ADR发生年龄分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10岁以下的儿童共占58.70%,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71.74%,均列首位;ADR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列首位.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陈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