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并发症及防治对策

李爱凤;崔连群;李锋;刘继东

关键词:二尖瓣狭窄,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并发症防治对策.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PBMV并发症相关中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纳入15432例患者,发生心脏穿孔或心包填塞162例(1.049%),死亡6例;动脉栓塞71例(0.460%),死亡7例;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32例(0.207%),死亡3例;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689例(4.465%),死亡2例;严重心律失常76例(0.493%),死亡1例;房间隔左向右分流106例(0.687%),死亡2例;低血压及一过性脑缺血发作372例(2.412%).结论:心包填塞、动脉栓塞、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二尖瓣关闭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房间隔左向右分流是PBMV的常见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防治的重点.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并发症及防治对策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并发症防治对策.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PBMV并发症相关中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纳入15432例患者,发生心脏穿孔或心包填塞162例(1.049%),死亡6例;动脉栓塞71例(0.460%),死亡7例;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32例(0.207%),死亡3例;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689例(4.465%),死亡2例;严重心律失常76例(0.493%),死亡1例;房间隔左向右分流106例(0.687%),死亡2例;低血压及一过性脑缺血发作372例(2.412%).结论:心包填塞、动脉栓塞、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二尖瓣关闭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房间隔左向右分流是PBMV的常见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防治的重点.

    作者:李爱凤;崔连群;李锋;刘继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护理

    现代医学证实,母乳是母亲给予孩子天然的理想的食物,它含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是增强婴儿免疫力及抵抗力的佳食物.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母亲产后出血,有利于子宫恢复,而且抑制排卵,延长生育时间,减少以后患卵巢癌的机会.

    作者:钱建英;高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5版药典氟检查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氟检查法在药典的附录Ⅷ中E.这种方法系用于检查有机氟化物中氟的含量.一般是分子中有氟才做氟检查,但不是分子中有氟都要做氟检查,例如替加氟就不做氟检查这项.

    作者:周新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胸腺肽的提取与性质研究

    目的:从冷冻的小牛胸腺中提取出来一种具有高活力的多肽类激素-胸腺肽.方法:通过水提取、部分热变性、醇沉、过Sephadex柱纯化而得.结果:据SdS-PAGE电泳和HPLC分析表明,胸腺肽中主要是分子量10000以下的肽类.结论:通过此法能获得小分子的胸腺肽.

    作者:高思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西沙比利治疗腰突症大推拿后病人便秘

    1 临床资料西沙比利是一种新型全胃肠促动力药,是苯酰胺类化合物.与其他胃动力药不同之处是西沙比利通过选择性地增加肠肌层神经从节后处乙酰胆碱的释放(增加释放时间和数量)而影响胃肠的运动,从而增强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收缩与蠕动加强胃和十二指肠的排空并可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蠕动,恢复或增强结肠的固有动力.

    作者:何迎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常见术后硬膜外非阿片类和局麻药镇痛方法

    术后疼痛是一种恶性刺激,可使机体应激反应增高,代谢、氧耗增加,对病人的术后恢复不利.已经证明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病人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硬膜外术后镇痛研究多的是阿片类镇痛药,其次是局部麻醉药.但阿片类药可产生很多不良作用,如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局麻药浓度高时可产生运动阻滞和循环、呼吸变化.本文综述近五年来常见术后硬膜外非阿片类和局麻药镇痛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

    作者:徐洁静;詹芝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浅谈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发展现状

    中药指纹图谱(TCM fingerprinting)研究作为新的中药质量控制的手段,是伴随中国传统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而提出的.它是借助于波谱或色谱技术获得的中药(主要是植物药)次生代谢化学成分的光谱图或色谱图,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别手段,用于鉴别中药材的真伪.其基本特征是整体性和模糊性,应满足专属性、重现性和实用性的技术要求[1].

    作者:徐胜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香鳞毛蕨的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是浅谈近年来国内外对香鳞毛蕨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擦剂的药效学和软膏剂的药效学几方面进行综合论述.各位学者的研究均表明香鳞毛蕨对多种皮肤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应用价值应得到进一步开发.

    作者:李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围手术期的护理

    手是人类劳动器官损伤机会较多,各种外伤致手部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游离植皮无法修复者,临床上常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恢复手的功能.此方法较简单安全并且利于手功能的重建.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共收治各种手外伤65例需要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病人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毛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浅谈拉米夫定少见的不良反应

    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用于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的治疗.1991年问世,1998年在我国上市.在既往的临床安全性研究中证实其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不高,患者耐受性较好.但在广泛的临床应用中,仍有一些少见的不良反应发生.本文就其近年来不良反应综合介绍如下,供临床应用参考.

    作者:吴虹;余绍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工程菌诱导条件的优化研究

    目的:本实验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进行培养,探讨目的蛋白高表达量的诱导条件.方法: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确定了适合GM-CSF表达的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培养基等.结论:带有GM-CSF的基因工程菌在30℃生长合适,培养5小时后42℃升温诱导5小时目的蛋白表达量高.

    作者:余琼;孙怡宁;王超;邹积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刺五加多糖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多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逐渐发现多糖不仅具有许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而且低毒甚至无毒,成为医学界的热门研究领域.由于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等的相互渗透,对多糖的提取分离及药理作用取得了很大进展.刺五加多糖是从刺五加的根及根茎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类生物活性多糖,本文通过对刺五加多糖在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及药理作用等几方面的研究发展做一综述,为以后对多糖的更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杨书良;王燕;陈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恙虫病致肝功能损害67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是近年来我地区常见的传染病,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均较以前报道的有所不同.本文所述该病的并发症,可累及心、肝、肾等多脏器损害,但尤以肝功能损害表现明显,占78.8%.应引起基层医师的注意.

    作者:张国栋;李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下颌骨巨大造釉细胞瘤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0岁.30年前发现下颌骨近中有一杏仁大小的肿物,当地医院给予口服消炎药,未见明显缩小,以后未再行治疗.2004年3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患者否认有传染病及遗传病史,家族中也无肿瘤患者,检查:营养发育良,身材居中,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及四肢体检未发现异常.

    作者:王永生;李玉红;盛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加强岗前培训控制医院感染

    我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每年新进医护人员约50人.目前医学院校未开展医院感染课程教育,学生对医院感染这个概念很陌生.控制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十分重要,它的发生率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已引起各国医学界普遍重视.我院感染管理科近几年坚持对新上岗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培训,控制医院感染收到良好效果,院内感染率控制在4%以下.

    作者:周春芬;李春香;宁建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干酪素法测定榛叶中鞣质类成分的研究

    目的:建立稳定的干酪素法测定榛叶鞣质的方法.方法:用干酪素法测定榛叶鞣质.优化条件为:以70%丙酮提取,干酪素用量400mg,1.5%碳酸钠显色后30min测定.结果:优化方法线性关系良好,鞣酸平均回收率为98.45%,RSD=1.60%(n=5).结论:该法可快速、准确的用于榛叶鞣质的含量测定.

    作者:朱慧瑜;金哲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随着80年代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药物的发展,目前在临床已成为广泛应用的一类抗生素,较为多见的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司帕沙星等,主要用于治疗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等系统的感染性疾病.随着临床的广泛使用,对这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

    作者:伍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5个不同厂家的阿莫西林胶囊体外溶出度考察

    目的:对国内外5个厂家的阿莫西林胶囊进行溶出度考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ⅩC第一种方法,转速为100r·min-1,温度为(37±0.5)℃.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溶出度,波长为272nm.结果:5个厂家的胶囊在5个时间点的累积溶出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结果为临床选药提供了参考.

    作者:黄镜娟;苏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9例药物热临床分析

    药物热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而且与其它发热性疾病难以鉴别,2003年1月到2005年6月,我科共发生药物热9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药物与发热的关系,以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

    作者:冯铁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健胃消食片中齐墩果酸含量的RP-HPLC法测定

    目的: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健胃消食片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Nova-Pak C18(3.9mm×300mm,5μm)柱,流动相为甲醇-水(88∶12),流速为0.8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齐墩果酸线性范围0.0536~0.4824 μg,相关系数为0.99993,平均回收率为10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n=5).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徐娟;易增兴;邹盛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