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十二指肠溃疡55例临床分析

许亚红;乐庆胜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 胃镜, 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十二指肠溃疡的胃镜特点和临床特征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经胃镜检查确诊的55例小儿十二指肠溃疡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溃疡发生于球部的53例,占96.4%(53/55),球后溃疡2例,占3.6%(2/55).溃疡发生部位与成人相似.HP感染阳性率为65.5%(36/55).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4例占25.5%(14/55).结论:小儿十二指肠溃疡以球部溃疡占多数,与HP感染密切相关,好发于学龄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主要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对提高小儿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治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臂丛神经损伤肌电图分析(附76例)

    近年来,臂丛神经损伤越来越多,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CV),是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重要手段.本组76例臂丛神经损伤,分析其首诊和复诊神经损伤、神经再生电生理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神经定位、损伤程度的客观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华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要点及抢救技巧.方法:总结26例重症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方法、心肺复苏方式及其效果.结果:26例患儿每次痉孪发作致窒息都能抢救成功,后均能基本痊愈出院.结论:痉挛发作及时抢救,窒息时采用与成人不同的行之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则能使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患儿顺利渡过危险期,避免出现各种新的并发症、降低致残率.

    作者:黎兴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声雾化吸入鱼腥草治疗急性咽炎200例

    急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多发病,急性咽炎尤其好发于秋冬季.急性咽炎可由病毒、细菌(G+球菌)引起.急性咽炎中西医治疗方法很多,其中药物的吸入疗法已日益受到现代临床的重视[1~5].我们自2002年5月至2005年4月采用鱼腥草针剂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冬莲;蓝玉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心脏骤停成功复苏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骤停的若干因素,提高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成功复苏且存活的心脏骤停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内者18例(占69.2%),发生在心电监护下者12例(占46.1%),复苏开始时间平均3.1±1.5min,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平均为3.8±1.2min,26例均成功复苏存活,无1例使用大剂量或超大剂量肾上腺素.结论:尽快、尽早及有效的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重点处理脑复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存活率,减少致残率.

    作者:严由锋;钟巧媚;胡中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5 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包括异位妊娠46例,盆腔炎16例,良性卵巢肿瘤56例,输卵管系膜囊肿21例,多囊卵巢综合症5例,盆腔结核1例.结果:2例中转开腹,143例在镜下完成手术,成功率98.62%,手术并发症1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妇科疾病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韩文玲;罗红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例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并逐渐加重,大多有发热、脑膜刺激征、甚至意识障碍.

    作者:洪进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沐舒坦注射液零化吸入佐治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病,多见于2岁内的婴儿,大多数为6个月以下的幼婴,好发于冬春季节,由于婴幼儿患病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不易咳出,喘憋重,缺氧明显,易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我科在常规抗感染基础上加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兰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清HA、LN和PCⅢ放射免疫测定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采用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放射免疫试剂盒 ,测定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300例血清的HA、LN、PCⅢ含量,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其它指标进行探讨分析,估价其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

    作者:聂宇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食管胃双原发癌同期根治术2例

    例1,女,58岁.进行性吞咽困难8个月入院.食管胃钡餐造影示食管下段长约5.0cm狭窄,壁僵硬,粘膜破坏,通过稍受限,胃底扩张度欠满意.电子胃镜示距门齿32~36cm新生物隆起,溃疡形成,质地硬、易出血.病检报告食管鳞状细胞癌.2000年3月在气静麻醉下,经右胸前外侧切口,见食管下段质硬肿物长约4.0cm,肿物下缘距贲门约4.0cm.作上腹正中切口,贲门处一肿物约3.0cm×2.5cm,质较硬,切除中下段食管,贲门及部分胃体胃底,残胃呈管状与食管于右胸顶吻合.术后病理报告:食管下段髓质型高分化鳞癌,癌组织侵及深肌层;贲门溃疡型低分化腺癌,癌组织侵及浆膜外层.各组淋巴结无转移.

    作者:林江泉;胡树桥;吴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如何调整医学生的英语学习

    基于医学生课业相当繁重,专业课程学校复杂,在英语学习上存在不少误区和看点,通过对他们的调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助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调整和态度转变.

    作者:赖志强;叶洪河;曾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长程顿服激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发病数仅次于急性肾炎,居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第二位的常见病.我院近15年来对32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采用超长程(≥2年)及诱导缓解期采用顿服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世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抗酸药防治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在防治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随机设立奥美拉唑治疗组和雷尼替丁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在服用NSAIDs的基础上,分别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雷尼替丁0.15g每日两次,均用3个月后,分别统计其出现的胃粘膜副作用及临床症状副作用的例数,比较其反应率.结果:治疗组奥美拉唑组,对照组雷尼替丁组出现的胃粘膜副作用其反应率分别为35%和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出现的临床症状副作用其反应率分别为7.5%和3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奥美拉唑能有效地防治NSAIDs所致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

    作者:金晓华;李坊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胰岛素腹部注射部位定位板的制作及应用

    为减轻胰岛素反复皮下注射造成的皮下脂肪萎缩硬化,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利用,导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医护工作者开发了大量的研究.

    作者:范妍;刘泽洪;李韶今;陈英;廖松;吴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铁酸钾去除饮用水中微量甲醛的研究

    以高铁酸钾为水处理剂去除饮用水中的微量甲醛,发现去除效果主要取决于高铁酸钾的用量,佳反应条件:高铁酸钾与甲醛质量比为2,初始pH值为5~6或9~10,反应10min.

    作者:朱业晋;尹波;赖闻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绝育后输卵管复通术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寻求输卵管绝育复通术后妊娠率与手术时年龄、吻合部位、术后输卵管长度和手术后妊娠时间的关系,探讨输卵管绝育复通术佳施行方法.方法:回顾我站100例输卵管绝育后行复通术的妊娠情况,从手术时年龄、吻合部位、术后输卵管长度和手术后妊娠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特别是对输卵管绝育复通术的施行方法对妊娠效果的影响进行重点分析.结果:25~30岁与31~35岁两个年龄组的术后妊娠率无显著差异,36岁以上年龄组与小于35岁的术后妊娠率有显著差异,>36岁年龄组的术后妊娠率极明显低于25~30岁和31~35岁两个年龄组.结扎部位在峡部、壶腹部、峡壶部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伞部及伞部对壶腹部.术后输卵管长度<5cm组的术后妊娠率极显著低于≥5cm组.术后6个月以内妊娠率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以上妊娠率.结论:结扎部位、术后输卵管长度、妊娠时间均影响输卵管复通术后的妊娠率.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发性回肠闭锁并肠旋转不良的治疗

    1临床资料患儿男,胎龄37周,剖宫产,出生体重3400g.出生后腹胀,呕吐,大便未解1天而转我院.

    作者:钟斌;傅忠;刘辉;刘传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肿瘤病人上肢静脉置管与颈外静脉置管的比较

    目的:比较上肢静脉置管和颈外静脉置管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保留时间.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分别从上肢静脉(A组:108例)和颈外静脉(B组:72例)穿刺置管,同时用同样方法对导管进行维护.结果:A组置管成功率为98.1%,B组置管成功率97.2%,两组置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9例发生静脉炎,4例导管堵塞,3例脱出,低热1例,拔管后体温正常,B组5例导管脱落,两组总的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导管保留时间大于3个月病例的百分比分别为62.96%和19.44%.结论:上肢静脉置管,使用时间较长,并发症高;颈外静脉置管,静脉炎发生率低,导管容易脱落.PICC置管为肿瘤病人提供了一条创伤小的治疗途径.穿刺留置导管后,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否则导管会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留置导管失败.

    作者:黄二妹;徐明珍;万爱萍;刘青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肺癌合并脑转移的手术治疗(附9例报告)

    肺癌合并脑转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现,已往属手术禁忌.1997年3月至2005年2月,我们对9例肺癌合并单纯性脑转移病人同期施行肺癌切除和脑转移癌摘除术,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丰文;吉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寰枢椎脱位或不稳定3例报告

    寰椎在颈椎中具有大的活动度,因此也是不稳定的部分.由于解剖上的形态特异容易发生寰枢椎的不稳定或脱位.而该部位毗邻重要神经结构,脱位或不稳定易引起严重发症,故该部位治疗尤为棘手,我科2002年12月~2005年7月治疗寰枢椎脱位病人3人,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游辉;陈荣春;郭来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监护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1年3月开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为46例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置换人工机械瓣膜均获成功,其中二尖瓣32例,主动脉瓣14例,女29例,男17例,大年龄42岁,小15岁,术后均选用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2例女性患者,因在妊娠期害怕华法林致胎儿畸形而中断抗凝治疗引起瓣膜血栓,其它均未发生血栓形成.

    作者:赖福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