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臂丛神经损伤肌电图分析(附76例)

华云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现报告如下, 损伤程度, 神经再生, 神经定位, 客观依据, 肌电图, 复诊
摘要:近年来,臂丛神经损伤越来越多,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CV),是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重要手段.本组76例臂丛神经损伤,分析其首诊和复诊神经损伤、神经再生电生理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神经定位、损伤程度的客观依据.现报告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白芥子泥敷背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白芥子泥敷背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价值.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芥子泥敷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肺部罗音及咳嗽气喘消失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白芥子泥敷背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可靠.

    作者:曹宁丽;宋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观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方法:将胆源性急性胰腺炎34例,非胆源性胰腺炎6例,共40例胰腺炎患者每日将乌司他丁10~20万单位溶于5%葡萄糖中,每日给药1~2次,静滴1~2小时,原则上连续给药1~2周,根据症状和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适当增减,并辅以抗生素为首的其他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手段并用.结果: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有效率为90%.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文峰;欧阳锦盛;谢志军;黄才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臂丛神经损伤肌电图分析(附76例)

    近年来,臂丛神经损伤越来越多,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NCV),是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重要手段.本组76例臂丛神经损伤,分析其首诊和复诊神经损伤、神经再生电生理的变化,为临床提供神经定位、损伤程度的客观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华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如何调整医学生的英语学习

    基于医学生课业相当繁重,专业课程学校复杂,在英语学习上存在不少误区和看点,通过对他们的调查,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助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调整和态度转变.

    作者:赖志强;叶洪河;曾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联合肾盏肾间隔切开并肾盏融合术治疗鹿角型肾结石(附16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鹿角型结石伴中、重度肾积水病人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联合肾盏肾间隔切开并肾盏融合术治疗鹿角型肾结石.结果:本组16例患者全部一次取尽结石,手术时间1.5~2.5h;出血多者300ml,少者100ml.结论:此手术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作者:温晓明;邓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建钢板治疗髋臼骨折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37例病例按照Letoumel分型,进行骨折复位后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按Malta标准:解剖复位26例,满意复位7例,不满意复位3例.结论: 手术前明确骨折分类,掌握手术时机适当,合适的入路和可靠的内固定及满意的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何澄;姬广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关节镜下辅助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12例患者均有膝关失稳,以关节镜辅助,分别用自体髌骨-髌腱-胫骨(B-PT-B),异体(B-PT-B),自体四股肌腱三种取材重建受损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间均进行前抽屉试验(ADT),轴移试验(PST)检查关节稳定性,判断手术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病例术前症状消失,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正常或接近正常,复查X线片示骨道愈合.结论:本组12例应用关节镜下辅助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贵坚;陈仁春;殷圣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ICU护理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后加强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肾功能、胃肠道功能的监护.重视呼吸系统的管理,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胃粘膜保护剂.结果:26例病人,3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例肺部感染,9例心律失常,无护理并发症,病人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风险大,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木娟;王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简易垃圾盒的制作及应用

    耳鼻喉科的病人尤其是手术后的病人,由于疾病部位的特殊,每人每天会产生大量血液、体液污染垃圾,这些污染垃圾如不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将会给病人、医务人员、病人家属等带来严重危害.通过对病人尤其是低文化低素质病人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并采用低成本、低消耗、简便、易行的收集方法,杜绝了污染垃圾丢放在痰盂里外都有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污染垃圾的收集率,从而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于秀春;宋志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38例病因分析

    1995年3月~2005年3月我院收治3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以下简称巨幼贫),现就其病因分析如下.

    作者:杨红;杜香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与家庭护理指导

    颈椎病又称颈椎骨关节病、颈椎综合征,是由颈椎间盘变性、突出及其邻近骨关节与软组织病变累及周围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出现的相应临床表现.这是一种多见于40~60岁中老年人的慢性退行性疾患,男性略多于女性.颈椎慢性劳损、轻微外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先天性畸形等常为此病的重要原因.本文仅对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家庭护理指导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曾玉燕;陈丽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清Hp抗体检测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上消化道疾病中的价值

    目的:通过检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VacA、CagA抗体,探讨其对指导Hp感染的诊断治疗及免疫等方面的价值.方法:经内镜确认为上消化道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250例(均未进行过Hp根除治疗).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中Hp抗体.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相比较,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HPⅠ型阳性亚型占Hp百分率随着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排列次序呈逐渐增高趋势,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与感染Hp的毒力菌株相关,VacA与CagA是致慢性上消化道疾病重要的毒力因素;血清免疫印迹法可以对Hp的菌株毒力进行分型,这对疾病程度的估计、预后及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向东;刘东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采血针连接真空储血管固定方法的体会

    一次性自动静脉采血器应用于临床,避免交叉感染,准确可靠.由于静脉穿刺成功后采血针柄没有妥善的固定方法,导致采血过程中顺利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心情,增加患者的痛苦,造成标本血量不足.针对以上情况,我院门诊抽血室对病人静脉采血针的针柄采用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效果比较,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莲风;周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异丙酚加杜氟辅助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寻找一种更安全有效,能在更大程度上减轻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时的内脏牵拉反应,降低术中知晓率,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方法:随机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分为二组,治疗组开放静脉后先静注杜氟合剂半量,再连接微泵以3~4mg/kg*h的速度输注异丙酚直至关腹.对照组开放静脉后单纯静注杜氟合剂半量,二组进行疗效及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对控制上腹部手术的内脏牵拉反应总有效率达95%,术中无知晓率也达95%;对照组对控制上腹部手术的内脏牵拉反应总有效率仅占70%,对术中情况完全不能回忆仅占20%.两组患者对控制上腹部手术的内脏牵拉反应有效和无效例数以及术中知晓情况,经χ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加杜氟合剂组,对减轻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时的内脏牵拉反应,降低术中知晓率情况明显优于单纯杜氟合剂组,且此方法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黎丹萍;柳重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0.06%林可霉素溶液治疗小儿外阴阴道炎48例临床观察

    我院门诊自2002年3月至2004年8月间,应用0.06%林可霉素溶液治疗小儿外阴阴道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莘芸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伴情感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掌握伴随不同情感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对7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历次住院病历回顾性查阅,分为伴抑郁组、伴躁狂组和无情感症状组,进行三组之间的性别差异、首次发病年龄、总病程、发病次数、每次治疗后症状改善所需时间、合并使用抗抑郁剂的治疗效果差异的比较.结果:无情感症状组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伴抑郁组女性多于男性,伴躁狂组男性多于女性.首次发病年龄以伴躁狂组发病年龄小、伴抑郁组次之,无情感症状组晚.

    作者:匡奕华;刘诏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环孢素A治疗的疗效分析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功能失调的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极低,经常低于10×109/L,可危及生命.环孢素A(CSA)是一种治疗免疫性疾病的新型的免疫抑制剂[1],对重型再障等内科疾病具有一定疗效[2、3],它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报道不一.为进一步观察CSA对该病的疗效,现对我们两院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CSA治疗组和对照组共27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赵雅静;康建华;刘天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抗酸药防治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在防治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随机设立奥美拉唑治疗组和雷尼替丁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在服用NSAIDs的基础上,分别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雷尼替丁0.15g每日两次,均用3个月后,分别统计其出现的胃粘膜副作用及临床症状副作用的例数,比较其反应率.结果:治疗组奥美拉唑组,对照组雷尼替丁组出现的胃粘膜副作用其反应率分别为35%和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出现的临床症状副作用其反应率分别为7.5%和3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奥美拉唑能有效地防治NSAIDs所致的上消化道不良反应.

    作者:金晓华;李坊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缺氧对小鼠肝细胞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测缺氧后小鼠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及肝糖元量的多寡,探讨不同缺氧状态下小鼠肝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用间歇性重复缺氧模型和持续性缺氧模型小鼠,取肝组织作HE染色和PAS法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对肝糖元作定量分析.结果:(1)缺氧组小鼠肝细胞出现混浊肿胀,部分肝细胞核变小;(2)PAS反应显示,持续缺氧小鼠肝细胞糖原颗粒明显减少.结论:缺氧时氧自由基明显增加,肝细胞供能障碍,出现结构损伤,但间歇性重复缺氧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启动内源性的保护机制,从而减轻缺氧造成的损害.

    作者:林卡莉;钟瑞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推拿结合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运用手法推拿结合神经根封闭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推拿以拉腿转腰特殊手法,撕裂瘢痕组织和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因而减轻对脊神经的压力.以醋酸强的松龙在椎旁硬膜外前间隙注药消除神经根周围的充血、水肿,松解神经根周围的粘连,对抗突出髓核周围的无菌性炎症渗出物而止痛.结果:有效率94.5%.结论:推拿结合神经根封闭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简便、见效快之优点.

    作者:马敏宁;徐学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