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娟;王艳
青光眼是我国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部分患者由于长期高眼压,致视神经萎缩,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形成小视野,这些病人往往难以坚持药物治疗而失明,而手术治疗又有较大的风险.为探索一条既方便又安全的治疗方法,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视野青光眼20例26眼,报告如下.
作者:曾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以高铁酸钾为水处理剂去除饮用水中的微量甲醛,发现去除效果主要取决于高铁酸钾的用量,佳反应条件:高铁酸钾与甲醛质量比为2,初始pH值为5~6或9~10,反应10min.
作者:朱业晋;尹波;赖闻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胡芦巴多糖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硫代乙酰胺(TAA)、扑热息痛(AAP)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SGPT活性.结果:胡芦巴多糖溶液对四氯化碳、扑热息痛所致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但胡芦巴多糖溶液对硫代乙酰胺所致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无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胡芦巴多糖可明显降低四氯化碳、扑热息痛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血清SGPT活性.而对硫代乙酰胺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血清SGPT活性无明显作用.
作者:黄玉萍;张黎明;江丽霞;申蕊;徐惠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寻求输卵管绝育复通术后妊娠率与手术时年龄、吻合部位、术后输卵管长度和手术后妊娠时间的关系,探讨输卵管绝育复通术佳施行方法.方法:回顾我站100例输卵管绝育后行复通术的妊娠情况,从手术时年龄、吻合部位、术后输卵管长度和手术后妊娠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特别是对输卵管绝育复通术的施行方法对妊娠效果的影响进行重点分析.结果:25~30岁与31~35岁两个年龄组的术后妊娠率无显著差异,36岁以上年龄组与小于35岁的术后妊娠率有显著差异,>36岁年龄组的术后妊娠率极明显低于25~30岁和31~35岁两个年龄组.结扎部位在峡部、壶腹部、峡壶部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伞部及伞部对壶腹部.术后输卵管长度<5cm组的术后妊娠率极显著低于≥5cm组.术后6个月以内妊娠率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以上妊娠率.结论:结扎部位、术后输卵管长度、妊娠时间均影响输卵管复通术后的妊娠率.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10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5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阿斯匹林,硝酸酯类,倍他乐克,ACEI,极化液等治疗).治疗一周,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程度,血液流变改变,及APTT、CT的变化,观察有无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钙控制心绞痛发作,防止急性心肌梗塞(AMI)有良好疗效,总有效率达94%,明显高于对照组70.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及APTT、CT与对照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本身前、后对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除少数局部针眼有淤斑外,无其它任何出血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须监测凝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东明;危小军;廖祥中;陈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且有恶变倾向,在临床较为少见,常无特异性症状及有效检测方法,漏、误诊率高.本文就近年来收治的54例类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卫国;符信清;伍东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曲马多、利多卡因抑制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曲马多50mg组,Ⅲ组为利多卡因1mg/kg组.关腹,停用维持用麻醉药时,Ⅰ组立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Ⅱ组立即静脉注射曲马多50mg.Ⅲ组立即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在围拔管期间,观察血压、呼吸、循环评分、呼吸评分清醒时间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相比,拔管时,拔管后2min.Ⅰ组和Ⅲ组患者血压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在拔管时、拔管后2min血压、循环评分和呼吸评分明显优于Ⅰ组.但在拔管后5min的意识评分和肢动评分,较Ⅰ组低(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 Ⅲ组患者在拔管时,拔管后仅心率的变化较对照组平稳(P<0.05), 而血压的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Ⅱ组清醒时间较其余两组显著延长(P<0.05).Ⅱ组、Ⅲ组拔管时患者的躁动的发生率明显较Ⅰ组的低(P<0.05),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50mg曲马多比1mg/kg利多卡因更适应于全麻拔管期,以抑制拔管反应.
作者:李铨华;陈华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肺癌合并脑转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现,已往属手术禁忌.1997年3月至2005年2月,我们对9例肺癌合并单纯性脑转移病人同期施行肺癌切除和脑转移癌摘除术,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丰文;吉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RP-HPLC外标法测定复方蛇床子洗剂中蛇床子素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m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睛-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2nm.以氯仿萃取制剂中的蛇床子素.结果:蛇床子素在0.04716~0.4716μg的范围内,峰面积(Y)与浓度(X)的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7968.28X+11.652(r=0.9985,n=6).加样回收率是96.45%(RSD=0.85 %,n=5),且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都很好.结论:本方法的专属性、准确性、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魏桂林;彭肇强;刘大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教师大量制作课件用于教学,但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和学校督导组专家反应的情况来看,课件存在许多缺陷(特别是大教室上课).如:画面文字看不清,画面色彩灰暗、模糊不清,有时又很刺眼,缺乏美感,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心理波动等现象.经初步调查分析,主要是教师美术基础、审美能力较差,又缺乏对大学生审美心理的了解,造成课件制作的缺陷.为了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笔者对适用于150~250人的教室使用范围;银幕宽度等于或大2.5m;人群为在校大学生等条件下的教学课件的文字色彩视觉审美效果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为我院2002~2003届本科学生共1236名,其中男796 人、女440人,学生来自江西、四川、陕西等十二省市县,年龄18~23岁.
作者:刘珏琏;郭梅;刘瑷琏;邱毅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从2004年5月至2005年7月,我们运用调理减脂针刺法治疗肥胖症8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霞;戚莎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例1,女,58岁.进行性吞咽困难8个月入院.食管胃钡餐造影示食管下段长约5.0cm狭窄,壁僵硬,粘膜破坏,通过稍受限,胃底扩张度欠满意.电子胃镜示距门齿32~36cm新生物隆起,溃疡形成,质地硬、易出血.病检报告食管鳞状细胞癌.2000年3月在气静麻醉下,经右胸前外侧切口,见食管下段质硬肿物长约4.0cm,肿物下缘距贲门约4.0cm.作上腹正中切口,贲门处一肿物约3.0cm×2.5cm,质较硬,切除中下段食管,贲门及部分胃体胃底,残胃呈管状与食管于右胸顶吻合.术后病理报告:食管下段髓质型高分化鳞癌,癌组织侵及深肌层;贲门溃疡型低分化腺癌,癌组织侵及浆膜外层.各组淋巴结无转移.
作者:林江泉;胡树桥;吴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方法:对32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2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出现失衡综合征255例次,占4.1%;症状性低血压95例次,占1.53%;高血压35例次,占0.56%;肌肉痉挛29例次,占0.47%;管道堵塞6例次,占0.96%.结论:血液透析的并发症较多,正确预防和处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质量及患者生命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余国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上肢静脉置管和颈外静脉置管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保留时间.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分别从上肢静脉(A组:108例)和颈外静脉(B组:72例)穿刺置管,同时用同样方法对导管进行维护.结果:A组置管成功率为98.1%,B组置管成功率97.2%,两组置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9例发生静脉炎,4例导管堵塞,3例脱出,低热1例,拔管后体温正常,B组5例导管脱落,两组总的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导管保留时间大于3个月病例的百分比分别为62.96%和19.44%.结论:上肢静脉置管,使用时间较长,并发症高;颈外静脉置管,静脉炎发生率低,导管容易脱落.PICC置管为肿瘤病人提供了一条创伤小的治疗途径.穿刺留置导管后,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否则导管会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留置导管失败.
作者:黄二妹;徐明珍;万爱萍;刘青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37例病例按照Letoumel分型,进行骨折复位后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按Malta标准:解剖复位26例,满意复位7例,不满意复位3例.结论: 手术前明确骨折分类,掌握手术时机适当,合适的入路和可靠的内固定及满意的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何澄;姬广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叶在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使用抗炎、解痉、化痰,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作对照组;另一组40例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银杏叶片剂,观察两组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 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叶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明显疗效,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作者:高雪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影响心脏骤停的若干因素,提高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成功复苏且存活的心脏骤停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内者18例(占69.2%),发生在心电监护下者12例(占46.1%),复苏开始时间平均3.1±1.5min,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平均为3.8±1.2min,26例均成功复苏存活,无1例使用大剂量或超大剂量肾上腺素.结论:尽快、尽早及有效的心肺脑复苏(CPCR)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重点处理脑复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存活率,减少致残率.
作者:严由锋;钟巧媚;胡中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l)早期美托洛尔治疗对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分为对照组62例(常规治疗:抗凝、抗血小板、调脂、对症等),治疗组66例(常规治疗+美托洛尔),治疗组在入院行心电图检查后即刻口服美托洛尔6.25~50mg;治疗期间二组患者行心电、血压监测,观察二组患者在梗死后24h内,第1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肌梗死后24h内,第一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比例、次数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减少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美托洛尔治疗,能明显减少梗死后24h内、第1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比例、发生次数,并能减少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对心梗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钟一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关节镜下辅助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12例患者均有膝关失稳,以关节镜辅助,分别用自体髌骨-髌腱-胫骨(B-PT-B),异体(B-PT-B),自体四股肌腱三种取材重建受损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间均进行前抽屉试验(ADT),轴移试验(PST)检查关节稳定性,判断手术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病例术前症状消失,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正常或接近正常,复查X线片示骨道愈合.结论:本组12例应用关节镜下辅助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贵坚;陈仁春;殷圣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个较理想的非侵入性检查预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的方法.方法:将181例肝硬化住院病人的胃镜检查结果,分为食道静脉曲张(oesophageal varices, OV)组和无食道静脉曲张(non-oesophageal varices, NOV)组,通过B超测脾脏、抽肘静脉血查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分析.结果:血小板计数(PC)/脾厚度(ST)的分界值为<1888时,95%正确性(Confidence index)为0.939,是一个理想的非侵入性检查预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存在佳的指标 .结论:应用血小板计数(PC)/脾厚度(ST)比值来预测食道静脉曲张的方法,具有操作技术简便,患者依从性、顺从性好,易于推广.
作者:刘杰;张健;范妍;谢起理;李韶今;廖萍;邱荣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