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视野青光眼临床探讨

曾平

关键词:门脉高压性结肠病, 食管静脉曲张
摘要:青光眼是我国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部分患者由于长期高眼压,致视神经萎缩,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形成小视野,这些病人往往难以坚持药物治疗而失明,而手术治疗又有较大的风险.为探索一条既方便又安全的治疗方法,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视野青光眼20例26眼,报告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双额叶脑挫裂伤突发枕骨大孔疝表现8例临床诊治体会

    双额叶脑挫裂伤早期意识障碍程度相对较轻,常常给予保守治疗,但随后部分病人病情迅速恶化,往往使抢救措手不及,甚至导致严重后果.我科于2000~2005年收治此类患者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汤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通过对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称COPD)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患者施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探讨经口气管插管留置时间以及通气策略.

    作者:欧远辉;谢启蔚;袁太文;乐永宏;刘传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对比研究

    颈丛阻滞具有操作简单,对全身影响小,术中可以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本研究运用0.25%罗哌卡因对甲状腺次全切除病人行颈丛阻滞,并与0.25%布卡比因及1%利多卡因作比较.以评价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的临床效果.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缺氧对小鼠肝细胞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测缺氧后小鼠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及肝糖元量的多寡,探讨不同缺氧状态下小鼠肝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用间歇性重复缺氧模型和持续性缺氧模型小鼠,取肝组织作HE染色和PAS法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对肝糖元作定量分析.结果:(1)缺氧组小鼠肝细胞出现混浊肿胀,部分肝细胞核变小;(2)PAS反应显示,持续缺氧小鼠肝细胞糖原颗粒明显减少.结论:缺氧时氧自由基明显增加,肝细胞供能障碍,出现结构损伤,但间歇性重复缺氧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启动内源性的保护机制,从而减轻缺氧造成的损害.

    作者:林卡莉;钟瑞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机能综合实验设计课的教学组织实践与探索

    本文论述了设计性实验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并对设计性实验的具体实施作了较为详尽阐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改进传授知识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周俐;刘建新;眭荣燕;周青;熊小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COPD、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分析

    收集了2001~2005年4年间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COPD、肺源性心脏病60例,收到显著效果.

    作者:黄伟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与曲马多抑制气管拔管期反应作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曲马多、利多卡因抑制全麻患者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曲马多50mg组,Ⅲ组为利多卡因1mg/kg组.关腹,停用维持用麻醉药时,Ⅰ组立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Ⅱ组立即静脉注射曲马多50mg.Ⅲ组立即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在围拔管期间,观察血压、呼吸、循环评分、呼吸评分清醒时间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相比,拔管时,拔管后2min.Ⅰ组和Ⅲ组患者血压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在拔管时、拔管后2min血压、循环评分和呼吸评分明显优于Ⅰ组.但在拔管后5min的意识评分和肢动评分,较Ⅰ组低(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 Ⅲ组患者在拔管时,拔管后仅心率的变化较对照组平稳(P<0.05), 而血压的变化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Ⅱ组清醒时间较其余两组显著延长(P<0.05).Ⅱ组、Ⅲ组拔管时患者的躁动的发生率明显较Ⅰ组的低(P<0.05),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50mg曲马多比1mg/kg利多卡因更适应于全麻拔管期,以抑制拔管反应.

    作者:李铨华;陈华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儿十二指肠溃疡5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十二指肠溃疡的胃镜特点和临床特征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经胃镜检查确诊的55例小儿十二指肠溃疡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溃疡发生于球部的53例,占96.4%(53/55),球后溃疡2例,占3.6%(2/55).溃疡发生部位与成人相似.HP感染阳性率为65.5%(36/55).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4例占25.5%(14/55).结论:小儿十二指肠溃疡以球部溃疡占多数,与HP感染密切相关,好发于学龄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主要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对提高小儿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治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亚红;乐庆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临床类型,病情凶险危急,病人心情紧张,情绪稳定性差、暗示性高,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增加病人死亡率.在抢救治疗病人的同时,实施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干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立立;余瑞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60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对康复模式的护理

    目的:探讨结对康复模式护理对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60例女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结对康复)和对照组(一般康复),每组各30例.治疗组分二个层次结成对子,一是工作人员带患者,二是患者带患者.康复措施内容包括开放管理;活动小组;行为、技能训练;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药物治疗.按精神病护士观察量表打分,一次/周.结果:治疗组的平均记分和增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T分增分>30%者为22例(75.8%),对照组仅7例(增分25%)>30%,二者差异有极显著性(χ2=8.22,P<0.01).说明本治疗组效果明显.

    作者:黄定萍;黎文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美托洛尔治疗对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l)早期美托洛尔治疗对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分为对照组62例(常规治疗:抗凝、抗血小板、调脂、对症等),治疗组66例(常规治疗+美托洛尔),治疗组在入院行心电图检查后即刻口服美托洛尔6.25~50mg;治疗期间二组患者行心电、血压监测,观察二组患者在梗死后24h内,第1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肌梗死后24h内,第一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比例、次数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减少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美托洛尔治疗,能明显减少梗死后24h内、第1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比例、发生次数,并能减少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对心梗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钟一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0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的护理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近年来药疹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致敏药物的种类几乎涉及各类临床用药[1].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属重症药疹之一,是皮肤科重症,可发生全身80%的表皮松解坏死,伴大面积表皮剥脱,糜烂、渗出,似Ⅱ°烫伤样,眼、耳、消化道、呼吸道粘膜也常受累,且常伴肝肾等内脏器官损害,全身中毒症状重,易合并感染、败血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常因肺部感染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我科自1989年以来共收治10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芳平;毛君晓;刘其文;伍国华;李金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肿瘤病人上肢静脉置管与颈外静脉置管的比较

    目的:比较上肢静脉置管和颈外静脉置管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保留时间.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分别从上肢静脉(A组:108例)和颈外静脉(B组:72例)穿刺置管,同时用同样方法对导管进行维护.结果:A组置管成功率为98.1%,B组置管成功率97.2%,两组置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9例发生静脉炎,4例导管堵塞,3例脱出,低热1例,拔管后体温正常,B组5例导管脱落,两组总的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导管保留时间大于3个月病例的百分比分别为62.96%和19.44%.结论:上肢静脉置管,使用时间较长,并发症高;颈外静脉置管,静脉炎发生率低,导管容易脱落.PICC置管为肿瘤病人提供了一条创伤小的治疗途径.穿刺留置导管后,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否则导管会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留置导管失败.

    作者:黄二妹;徐明珍;万爱萍;刘青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绝育后输卵管复通术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寻求输卵管绝育复通术后妊娠率与手术时年龄、吻合部位、术后输卵管长度和手术后妊娠时间的关系,探讨输卵管绝育复通术佳施行方法.方法:回顾我站100例输卵管绝育后行复通术的妊娠情况,从手术时年龄、吻合部位、术后输卵管长度和手术后妊娠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特别是对输卵管绝育复通术的施行方法对妊娠效果的影响进行重点分析.结果:25~30岁与31~35岁两个年龄组的术后妊娠率无显著差异,36岁以上年龄组与小于35岁的术后妊娠率有显著差异,>36岁年龄组的术后妊娠率极明显低于25~30岁和31~35岁两个年龄组.结扎部位在峡部、壶腹部、峡壶部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伞部及伞部对壶腹部.术后输卵管长度<5cm组的术后妊娠率极显著低于≥5cm组.术后6个月以内妊娠率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以上妊娠率.结论:结扎部位、术后输卵管长度、妊娠时间均影响输卵管复通术后的妊娠率.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等院校教育成本的核算

    一、高校实施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1.进行成本核算有利于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元化,从根本上突破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多年以来高等教育始终由财政统包统揽办学,高校一直运用只计支出不计成本的核算方法.这种看似合理的行为,实际上直接阻断了社会其他资本(如企业资本、个人资本、国外资本等)向高等学校的投入.

    作者:刘立;曾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倍他乐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ST)使β受体阻滞剂成为治疗有症状的良性或可能恶性室性早搏(VPB) 的首选抗心律失常药物[1].我院应用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心脏选择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室性早搏患者5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忠;袁文金;钟琳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Vitapex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临床观察

    乳牙根尖周炎的保存治疗对儿童颌骨的发育、恒牙的正常萌发及正常建都具有重要意义.乳牙根尖周炎大多由牙髓病发展而来,需要根管治疗方可治愈.近年来据文献报道,Vitapex糊剂已被广泛用于根管治疗.

    作者:陈锦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对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中有计划显露喉返神经导致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损伤3例,其中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损伤1例,喉返神经总损伤率为1.61%,永久性损伤率为0.54%.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正确辨认并安全地解剖喉返神经可以预防喉返神经损伤,降低喉返神经的损伤率.

    作者:王勇斌;蓝小林;张相民;蔡联明;叶永强;卢致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38例病因分析

    1995年3月~2005年3月我院收治3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以下简称巨幼贫),现就其病因分析如下.

    作者:杨红;杜香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三尖瓣闭锁的彩色多普勒分析

    三尖瓣闭锁(tricuspid atresia ,TA)是指三尖瓣未发育呈封闭状,右房与右室之间无正常通道的一种少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现将我院近年来彩超检查发现3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肖文胜;葛贻珑;叶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