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胜;葛贻珑;叶军
目的:探讨腹部多发性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多发性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多为机械性损伤,抢救成功治愈23例,入院时即未能测到血压被抢救成功5例,本组再手术4例,病死率14.8%,主要死于失血性休克和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正确掌握救治腹部伤的原则,是治疗腹部多发伤的关键.严重多发伤常致腹内多脏器损伤,应尽量避免遗漏损伤脏器.在处理腹部损伤的同时还应注意颅脑伤,胸部损伤,四肢骨折、骨盆骨折和腰椎骨折的处理,在抢救过程中要密切监护,合理治疗,各方面兼顾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使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作者:徐平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2003年5月至2004年8月,我院采用全厚游离包皮植入尿道成形术治疗后尿道狭窄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彤;吴俊勇;欧忠泉;胡军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并逐渐加重,大多有发热、脑膜刺激征、甚至意识障碍.
作者:洪进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后加强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肾功能、胃肠道功能的监护.重视呼吸系统的管理,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胃粘膜保护剂.结果:26例病人,3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3例肺部感染,9例心律失常,无护理并发症,病人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风险大,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木娟;王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掌握伴随不同情感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对7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历次住院病历回顾性查阅,分为伴抑郁组、伴躁狂组和无情感症状组,进行三组之间的性别差异、首次发病年龄、总病程、发病次数、每次治疗后症状改善所需时间、合并使用抗抑郁剂的治疗效果差异的比较.结果:无情感症状组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伴抑郁组女性多于男性,伴躁狂组男性多于女性.首次发病年龄以伴躁狂组发病年龄小、伴抑郁组次之,无情感症状组晚.
作者:匡奕华;刘诏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部分难治性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患者,传统治疗方法常难于奏效.近年来,无创通气尤其是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用于急性左心衰合并的呼吸功能不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使许多呼衰患者免于气管插管,从而减轻了患者痛苦,改善了预后.2002年2月~2004年12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ACPE患者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以Gullstrand(1号)精密模型眼视光参数为设计基础,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理论参数的精确计算,并以此筛查、分析、探讨LASIK治疗超高度(等效球镜度数>-10.00 D)近视的中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Gullstrand(1号)精密模型眼的生理光学参数为基础,推导出LASIK手术理论参数,并以之为超高度近视LASIK术前筛查指标,结合我院德国SCHWIND ESIRIS准分子激光屈光不正矫治系统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实际手术矫正值,对48例(83只眼)超高度近视行LASIK矫正,患者术前屈光度数-10.00~-21.50 D,平均(-12.48±3.12)D(等效球镜),其中-15.00 D以上9只眼.常规行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ORK分析系统、眼压、A超、角膜测厚、电脑验光、散瞳检影、主观验光等检查.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LASIK单光学区切削矫正屈光不正度(R)、切削半径(r)、切削厚度(T)、切削光学区弦长(L)的理论参数及数理关系是:r=0.346/(R+44.928)=L2/[8(C-T)]+[(C-T)/2];LASIK术后12个月时裸眼视力≥0.5者72只眼(86.75%),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佳矫正视力者69只眼(83.13%),未见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佳矫正视力低于2行以上的眼;屈光度数稳定在±1.00 D以下者59只眼(71.08%),角膜上皮瓣微皱褶1只眼,诉暗视力下降、眩光3例(6只眼).结论: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有效安全.对于屈光度数太高而角膜厚度偏薄者行LASIK应慎重,可考虑应用Epi-LASIK、眼内屈光手术或联合手术矫治.
作者:曾祥云;文道源;彭文轩;郭慧;刘觅;胡萍;卢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甲状腺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首次治疗不当,导致患者不可避免的再手术,再次手术患者因解剖关系不清及较重的粘连,易发生医源性损伤,包括术中出血较多、喉返神经损伤比例高及不易切尽病灶和探查颈部中央区淋巴状况等,本文对入住我院的68例再手术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作者:徐华;罗文政;周何强;魏运辉;唐亿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三尖瓣闭锁(tricuspid atresia ,TA)是指三尖瓣未发育呈封闭状,右房与右室之间无正常通道的一种少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现将我院近年来彩超检查发现3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肖文胜;葛贻珑;叶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磷-32敷贴治疗寻常疣、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126个)寻常疣(其中甲周疣31个)、20例(97个)跖疣(其中镶嵌疣18个)患者给予自制磷-32敷贴器不间断敷贴3天,每7天观察1次,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疣体经一次治疗后全部脱落,3例(5个)轻度色素减退,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磷-32敷贴治疗寻常疣、跖疣安全有效.
作者:万春雷;宋久于;孙传寿;张文平;熊清华;林儒斌;曾招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开展健康教育,可以培养人群健康行为,降低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健康水平.为评价分析我区不同行业人群的卫生行为形成率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探求开展行业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措施,我区在不同行业人群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万兴旺;徐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颈椎病又称颈椎骨关节病、颈椎综合征,是由颈椎间盘变性、突出及其邻近骨关节与软组织病变累及周围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出现的相应临床表现.这是一种多见于40~60岁中老年人的慢性退行性疾患,男性略多于女性.颈椎慢性劳损、轻微外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先天性畸形等常为此病的重要原因.本文仅对颈椎病的康复治疗、家庭护理指导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曾玉燕;陈丽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995年3月~2005年3月我院收治3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以下简称巨幼贫),现就其病因分析如下.
作者:杨红;杜香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喉癌为常见肿瘤之一,对于不适宜手术者,可采用放射治疗,口腔反应是较常见的副反应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进食,严重时可造成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甚至中断治疗,也易并发上呼吸道/肺部感染.我科自2002年始,采用自制的漱口液对喉癌放射治疗后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有效地防治了口腔粘膜反应.
作者:王小军;肖震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10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5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阿斯匹林,硝酸酯类,倍他乐克,ACEI,极化液等治疗).治疗一周,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程度,血液流变改变,及APTT、CT的变化,观察有无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钙控制心绞痛发作,防止急性心肌梗塞(AMI)有良好疗效,总有效率达94%,明显高于对照组70.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及APTT、CT与对照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本身前、后对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除少数局部针眼有淤斑外,无其它任何出血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UAP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无须监测凝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东明;危小军;廖祥中;陈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l)早期美托洛尔治疗对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分为对照组62例(常规治疗:抗凝、抗血小板、调脂、对症等),治疗组66例(常规治疗+美托洛尔),治疗组在入院行心电图检查后即刻口服美托洛尔6.25~50mg;治疗期间二组患者行心电、血压监测,观察二组患者在梗死后24h内,第1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肌梗死后24h内,第一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比例、次数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减少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美托洛尔治疗,能明显减少梗死后24h内、第1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比例、发生次数,并能减少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对心梗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钟一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生,病情轻重不一,有较高的死亡率和病残率.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方法.本文应用更昔洛韦对我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进行了疗效观察和临床分析.
作者:谢鸿翔;彭绪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信息需求,把握其专业思想情况,通过对我校14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在校护理本科生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对护理专业缺乏了解及对护理专业信息教育需求迫切的情况.对此,本文提出从开展护理专业信息教育、加强护本生自身信息素质的培养等方面促使护理本科生加深对护理专业的了解,满足对护理专业信息的迫切需求,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
作者:孟利敏;毛君晓;李桂英;刘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患者24岁,因停经38+4周,发现右卵巢囊肿2月于2004年2月18日入院.末次月经2003年5月21日,停经7+月外院B超检查提示:妊娠合并右卵巢囊肿.近10天感上腹部胀痛,进食后加剧.既往身体健康,月经规律,G1P0.入院体检未见异常.
作者:陈伟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颅内巨大血肿80ml以上者,死亡率在90%以上[1].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此类患者5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利群;曹力勤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