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芥子泥敷背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

曹宁丽;宋军

关键词:白芥子, 支气管肺炎
摘要:目的:探讨白芥子泥敷背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价值.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芥子泥敷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肺部罗音及咳嗽气喘消失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白芥子泥敷背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可靠.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叶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叶在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使用抗炎、解痉、化痰,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作对照组;另一组40例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银杏叶片剂,观察两组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 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银杏叶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明显疗效,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作者:高雪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视野青光眼临床探讨

    青光眼是我国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部分患者由于长期高眼压,致视神经萎缩,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形成小视野,这些病人往往难以坚持药物治疗而失明,而手术治疗又有较大的风险.为探索一条既方便又安全的治疗方法,1995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视野青光眼20例26眼,报告如下.

    作者:曾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关节镜清理配合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分析关节镜清理配合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总结钟广玲主任医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方法:将11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1例关节镜清理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53例关节镜清理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优31例,良18例,中10例,差2例;对照组优15例,良21例,中11例,差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利用关节镜清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术后配合中药治疗有利于疗效的提高.

    作者:吴峰;徐志强;叶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右侧附件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文献报道误诊率为4.5%~5.6%[1].将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手术的发生率为10%~30%[2],右侧附件疾病易与阑尾炎混淆,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我院2000年至2005年6月共收治阑尾炎528例,其中12例经手术证实为右侧附件疾病,占2.28%.为提高右侧附件疾病与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水平,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刘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简易床边血液灌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

    我院处于农村、城乡结合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较多,且重度中毒占20%~30%,一般常规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抢救成功率偏低,近年来采用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有机磷中毒,取得良好疗效,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何娇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通过对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称COPD)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患者施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探讨经口气管插管留置时间以及通气策略.

    作者:欧远辉;谢启蔚;袁太文;乐永宏;刘传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信息需求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为了解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专业信息需求,把握其专业思想情况,通过对我校14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在校护理本科生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对护理专业缺乏了解及对护理专业信息教育需求迫切的情况.对此,本文提出从开展护理专业信息教育、加强护本生自身信息素质的培养等方面促使护理本科生加深对护理专业的了解,满足对护理专业信息的迫切需求,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

    作者:孟利敏;毛君晓;李桂英;刘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肿瘤病人上肢静脉置管与颈外静脉置管的比较

    目的:比较上肢静脉置管和颈外静脉置管方法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保留时间.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导管,分别从上肢静脉(A组:108例)和颈外静脉(B组:72例)穿刺置管,同时用同样方法对导管进行维护.结果:A组置管成功率为98.1%,B组置管成功率97.2%,两组置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有9例发生静脉炎,4例导管堵塞,3例脱出,低热1例,拔管后体温正常,B组5例导管脱落,两组总的并发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导管保留时间大于3个月病例的百分比分别为62.96%和19.44%.结论:上肢静脉置管,使用时间较长,并发症高;颈外静脉置管,静脉炎发生率低,导管容易脱落.PICC置管为肿瘤病人提供了一条创伤小的治疗途径.穿刺留置导管后,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否则导管会因各种并发症而拔管,导致留置导管失败.

    作者:黄二妹;徐明珍;万爱萍;刘青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调理减脂针刺法治疗肥胖症86例疗效观察

    从2004年5月至2005年7月,我们运用调理减脂针刺法治疗肥胖症8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霞;戚莎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38例病因分析

    1995年3月~2005年3月我院收治3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以下简称巨幼贫),现就其病因分析如下.

    作者:杨红;杜香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全厚游离包皮植入尿道成形术治疗后尿道狭窄5例报告

    2003年5月至2004年8月,我院采用全厚游离包皮植入尿道成形术治疗后尿道狭窄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彤;吴俊勇;欧忠泉;胡军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建钢板治疗髋臼骨折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37例病例按照Letoumel分型,进行骨折复位后用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按Malta标准:解剖复位26例,满意复位7例,不满意复位3例.结论: 手术前明确骨折分类,掌握手术时机适当,合适的入路和可靠的内固定及满意的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何澄;姬广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临床类型,病情凶险危急,病人心情紧张,情绪稳定性差、暗示性高,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增加病人死亡率.在抢救治疗病人的同时,实施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干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立立;余瑞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异丙酚加杜氟辅助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寻找一种更安全有效,能在更大程度上减轻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时的内脏牵拉反应,降低术中知晓率,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方法:随机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分为二组,治疗组开放静脉后先静注杜氟合剂半量,再连接微泵以3~4mg/kg*h的速度输注异丙酚直至关腹.对照组开放静脉后单纯静注杜氟合剂半量,二组进行疗效及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对控制上腹部手术的内脏牵拉反应总有效率达95%,术中无知晓率也达95%;对照组对控制上腹部手术的内脏牵拉反应总有效率仅占70%,对术中情况完全不能回忆仅占20%.两组患者对控制上腹部手术的内脏牵拉反应有效和无效例数以及术中知晓情况,经χ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酚加杜氟合剂组,对减轻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时的内脏牵拉反应,降低术中知晓率情况明显优于单纯杜氟合剂组,且此方法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接受.

    作者:黎丹萍;柳重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甲状腺肿瘤再手术临床治疗分析

    甲状腺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首次治疗不当,导致患者不可避免的再手术,再次手术患者因解剖关系不清及较重的粘连,易发生医源性损伤,包括术中出血较多、喉返神经损伤比例高及不易切尽病灶和探查颈部中央区淋巴状况等,本文对入住我院的68例再手术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如下.

    作者:徐华;罗文政;周何强;魏运辉;唐亿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缺氧对小鼠肝细胞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测缺氧后小鼠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及肝糖元量的多寡,探讨不同缺氧状态下小鼠肝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用间歇性重复缺氧模型和持续性缺氧模型小鼠,取肝组织作HE染色和PAS法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变化;对肝糖元作定量分析.结果:(1)缺氧组小鼠肝细胞出现混浊肿胀,部分肝细胞核变小;(2)PAS反应显示,持续缺氧小鼠肝细胞糖原颗粒明显减少.结论:缺氧时氧自由基明显增加,肝细胞供能障碍,出现结构损伤,但间歇性重复缺氧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启动内源性的保护机制,从而减轻缺氧造成的损害.

    作者:林卡莉;钟瑞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例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多呈亚急性或慢性,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并逐渐加重,大多有发热、脑膜刺激征、甚至意识障碍.

    作者:洪进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单纯药物治疗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前房形成迟缓的临床观察

    前房形成迟缓是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前房形成迟缓临床上也多见,我院对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前房形成迟缓采取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现将1997~2005年在我院施行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前房形成迟缓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兰;廖莹琳;胡明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对55例OSAHS患者行低温等离子刀辅助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在悬雍垂两侧向上楔形进刀,部分切除软腭及悬雍垂,并根据需要分别行软腭、扁桃体、及舌根部打孔.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并均行多导睡眠监测,治愈8例,显效17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9%.结论:低温等离子刀具有微创、出血少、安全、并发症少等特点.其用于治疗OSAHS效果良好,但选择合适的病例很重要.

    作者:邱永亮;钟纯;杨启明;蓝志德;罗秋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理论参数计算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以Gullstrand(1号)精密模型眼视光参数为设计基础,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理论参数的精确计算,并以此筛查、分析、探讨LASIK治疗超高度(等效球镜度数>-10.00 D)近视的中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Gullstrand(1号)精密模型眼的生理光学参数为基础,推导出LASIK手术理论参数,并以之为超高度近视LASIK术前筛查指标,结合我院德国SCHWIND ESIRIS准分子激光屈光不正矫治系统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实际手术矫正值,对48例(83只眼)超高度近视行LASIK矫正,患者术前屈光度数-10.00~-21.50 D,平均(-12.48±3.12)D(等效球镜),其中-15.00 D以上9只眼.常规行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ORK分析系统、眼压、A超、角膜测厚、电脑验光、散瞳检影、主观验光等检查.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LASIK单光学区切削矫正屈光不正度(R)、切削半径(r)、切削厚度(T)、切削光学区弦长(L)的理论参数及数理关系是:r=0.346/(R+44.928)=L2/[8(C-T)]+[(C-T)/2];LASIK术后12个月时裸眼视力≥0.5者72只眼(86.75%),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佳矫正视力者69只眼(83.13%),未见术后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佳矫正视力低于2行以上的眼;屈光度数稳定在±1.00 D以下者59只眼(71.08%),角膜上皮瓣微皱褶1只眼,诉暗视力下降、眩光3例(6只眼).结论: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有效安全.对于屈光度数太高而角膜厚度偏薄者行LASIK应慎重,可考虑应用Epi-LASIK、眼内屈光手术或联合手术矫治.

    作者:曾祥云;文道源;彭文轩;郭慧;刘觅;胡萍;卢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