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引导下注射胶原蛋白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秦静

关键词:注射, 胶原蛋白酶,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胶原酶溶解, 小关节内缘, 现报告如下, 准确性, 副反应, 方法
摘要:注射胶原酶溶解突出的椎间盘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为减少注射胶原酶的副反应,提高注射胶原酶的准确性,在CT引导下经小关节内缘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5种中药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

    目的:考察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为糖尿病病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5种中药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的外观,pH值,微粒的变化.结果:配伍后外观,pH值变化不大,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的配伍混合液微粒有少量变化,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的配伍混合液微粒变化显著.结论: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与生理盐水可在急救情况下配伍使用;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与生理盐水好不要配伍使用.

    作者:黄镜娟;龙起权;韩一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黄嘌呤类支气管扩张药--多索茶碱

    多索茶碱(1,3二甲基-7-(1,3-二氧环戊基-2-基)-甲基-3,7-二氢-1H-嘌呤-2,6-二酮)是一种不同于目前茶碱类药物的新型黄嘌呤类支气管扩张药,它的茶碱分子结构的N-7位上增加了一个二氧戊环结构.多索茶碱与其它支气管扩张药相比,没有对心脏的直接刺激作用.

    作者:梁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诊治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的糖尿病和高血压逐年成上升趋势,由此而引发的心血管事件日益增多,特别是当两种病同时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时,危害就更大.有关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中44%的死亡与高血压相关,而高血压死亡者10%患者中有糖尿病[1].因此,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魏江波;李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静泵鲁南欣康治疗高血压急症急性降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鲁南欣康静泵维持治疗高血压急症急性降压作用.方法:对54例高血压急症患者用鲁南欣康20mg加入30ml液中连续静泵入体内,观察用药后5min、10min、15min、30min、60min、120min的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结果:静泵5min后血压开始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0min后血压有显著降低(P<0.01),以10min~30min血压下降显著(P<0.01);各与前次血压下降比较,用药后收缩压10min~30min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1);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为20.09%、19.83%;用药后120min,总有效率为96.30%;心率亦有下降(P<0.01).结论:静泵鲁南欣康是高血压急症急性降压有效药物,适用于高血压性心衰、急性心梗、心绞痛、高血压危象等,且副作用少,但对肾性高血压急症疗效较差.

    作者:胡斌;刘金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持续性枕后位180例临床分析

    持续性枕后位是一种常见的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8月收集的180例持续性枕后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虞海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乙肝病毒P基因siRNA对小鼠体内HBVP基因表达的抑制

    目的:检测乙肝病毒P基因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对小鼠体内HBVP基因在体内的表达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尾静脉高压法把PUC-HBV2质粒和siRNA一同转入动物体内,使用乙肝检测试剂盒检测HBsAg的含量.结果:动物实验表明,4.0μg的siRNA体内抑制率达80%.结论:siRNA能够有效的降低HBVP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郑武;王晴;张绪德;曹翊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利多卡因在终止11~14W疤痕子宫妊娠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疤痕子宫妊娠临床较为常见.我院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利多卡因宫颈注射行钳刮术终止11~14W疤痕子宫妊娠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亮菌甲素注射液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考察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考察亮菌甲素注射液的色泽、PH值和含量等项目,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亮菌甲素注射液的含量.结果:质量稳定无变化.结论:符合法定标准.

    作者:钟桂芳;孟秀丽;张宏;赵洪梅;郑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腋臭切除术与CO2激光治疗疗效对比观察

    1 资料与治疗方法1.1 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治疗组70例,其中女性53例,男性7例,年龄16-36岁,平均26岁,疗程1~14年,平均7.5年,排除曾有激光治疗史及疤痕体质者,对照组30例,女性20例,男性10例,年龄16~38岁,平均29岁,疗程1~10年,平均5.5年,其他条件同治疗组,所有腋臭患者均为中度以上,其治疗组中50例有家族史占71.4%,对照组中21例有家族史占70%.

    作者:吴海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关节病型银屑病的临床X线表现及心理护理

    关节病型银屑病又称银屑病型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其发病原因尚不明,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及精神营养障碍有关,约3~5%银屑病患者发生关节炎[2],本文分析32例关节病型银屑病的临床及X线特征,并实施了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庆霞;吕英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一种简捷提取植物总RNA的方法

    植物总RNA的提取历来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重点及难点.在实验中,我们找到了一种改进的提取植物总RNA的方法.该方法不仅简单、快捷,而且经济、方便,尤其适用于RNA提取困难的豆科植物.

    作者:孙娣;汪洋;张丽娟;闫玉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影响噻二唑合成的相关因素研究

    配料比,时间、温度等相关因素是生产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了相关因素对噻二唑合成收率的影响,通过改变配料、时间、温度等条件使合成收率达55%以上.

    作者:刘莉;孙世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

    本文应用米非司酮替代氨甲蝶呤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30例,取得良好疗效,提高了宫外孕保守治疗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作者:朱效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带在第二产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产程中应用腹带包裹腹部对第二产程的影响及有效性.方法:两组产妇临产后宫口开2cm即指定一名助产士实施导乐陪伴分娩,观察组于宫口开全后给予腹带包裹腹部.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催产素应用率明显减少.结论:腹带在第二产程包裹腹部有利于增加腹压,促进胎儿娩出,避免外力作用于腹部导致子宫外翻,新生儿骨折等意外损伤,降低难产率.

    作者:蔡秋香;张蓉萍;许春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发根农杆菌对药用植物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就发根农杆菌转化药用植物机制,感染植物的方法,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毛状根培养以及获得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等方面作了详细的综述.

    作者:汪洋;孙娣;张丽娟;闫玉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84溶液的稳定性考察试验

    目的:研究影响84溶液稳定性的因素,以确定合理的贮存、使用条件.方法:分别对温度、密合度、光照等因素对84溶液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温度、光照、密合度的变化对84溶液稳定性均有影响,其中温度变化的影响大.结论:84溶液应密闭、避光、阴凉处存放使用.

    作者:刘长征;顾平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分析

    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加,由此引来的术后并发症也日趋增加,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本文就本院2000年2月至2005年3月收住的1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高思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甲硝唑片引起过敏反应2例

    例1:男,20岁,于2004年1月5日因牙痛来我院就诊.诊为冠周炎,给予甲硝唑片0.4g,口服治疗.患者服药后6h,感觉身上有发热,轻微瘙痒.次日瘙痒加重,遍及全身,来我院就诊.查体:患者全身潮红,颌下、颈胸、背部可见数个红色丘疹.考虑因甲硝唑过敏所致,立即停用甲硝唑,嘱患者大量饮水,并给予扑尔敏4mg,维生素C0.1g,口服治疗3d,3d后症状消失.

    作者:蒋陆霞;郑艳;贾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CT引导下注射胶原蛋白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注射胶原酶溶解突出的椎间盘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为减少注射胶原酶的副反应,提高注射胶原酶的准确性,在CT引导下经小关节内缘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包合工艺研究

    目的:探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阿奇霉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优选出的佳制备工艺为阿奇霉素:β-环糊精(摩尔比)为1:1,包合温度为50℃,搅拌时间为2h.结论:按此工艺条件制备包合物,产品的含药量达18.87±0.25%.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