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江波;李涛
目的:对野生与栽培刺五加叶的质量进行评价.方法:以总皂苷为指标,用比色法对野生和栽培刺五加叶中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野生刺五加叶中皂苷的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刺五加叶.结论:说明刺五加叶的质量与其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为刺五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康毅华;王宗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夏枯草,又名花鼓槌、棒头草、散血草,属唇形科植物,药用全草或单用花穗.性寒,味苦、辛,入肝肾二经.具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乳痈、瘿瘤、高血压等.
作者:刘国强;孙岩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据报道,美国每年约有超过100万的患者被诊断为DVT,其中5万-20万患者因DVT并发肺栓塞而死亡[1].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的凝固,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对有高凝状态,既往曾有血栓形成的病史而又接受过手术的高危人群,骨创伤患者更要注意采取预防措施[2].血浆凝血指标及D一二聚体(D-Dimer)可反映体内凝血和纤溶过程的变化.我们对40例DVT患者进行了凝血指标及D-Dimer检测,探讨其在DVT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蓬;杨军;白雪;王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疤痕子宫妊娠临床较为常见.我院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利多卡因宫颈注射行钳刮术终止11~14W疤痕子宫妊娠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全蝎酶解的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酶解液中干浸膏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将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与结论:全蝎酶解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8倍量,酶用量为每次0.4%,酶解两次,每次3小时.
作者:李树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配料比,时间、温度等相关因素是生产2-巯基-5-甲基-1,3,4噻二唑的重要环节.本文研究了相关因素对噻二唑合成收率的影响,通过改变配料、时间、温度等条件使合成收率达55%以上.
作者:刘莉;孙世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新生儿肺出血常并发许多原发性疾病,是新生儿期相对严重的综合症,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若抢救不及时会使新生儿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本院儿科从1996年10月~2003年4月在收治的新生儿中有并发肺出血35例(占收治病人的6.5%),通过加强早期观察,尽早使用呼吸机正压通气及精心护理,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百莲;杨叶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全世界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年上升的幅度为0.2%-8%.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在大中城市患乳腺癌的年龄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由于乳腺癌的发病机理还不清楚,无法做到真正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即早发现,早治疗仍是当今唯一可减少乳腺癌病死率的方法.
作者:徐爱红;王戈;冯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植物总RNA的提取历来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重点及难点.在实验中,我们找到了一种改进的提取植物总RNA的方法.该方法不仅简单、快捷,而且经济、方便,尤其适用于RNA提取困难的豆科植物.
作者:孙娣;汪洋;张丽娟;闫玉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测定是临床上常用的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和常用的凝血因子测定的试验,简称为凝血四项.目前主要应用于手术病人术前常规检测、抗凝和溶栓治疗的监测、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等.本文将对本院凝血四项开展以来在临床各科应用状况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余悦能;龚江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患者,在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或停机48小时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是MV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加强预防是控制VAP的重要策略.现就我科为预防VAP发生所采取的相关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李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新生儿皮下坏疽中的治疗效果.方法:78例患儿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对照组)38例,普通合并高压氧治疗组(观察)40例,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可明显提高新生儿皮下坏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树林;罗爱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多索茶碱(1,3二甲基-7-(1,3-二氧环戊基-2-基)-甲基-3,7-二氢-1H-嘌呤-2,6-二酮)是一种不同于目前茶碱类药物的新型黄嘌呤类支气管扩张药,它的茶碱分子结构的N-7位上增加了一个二氧戊环结构.多索茶碱与其它支气管扩张药相比,没有对心脏的直接刺激作用.
作者:梁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艺科学、规范、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中药新药对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而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在重要新药工艺研究中的应用是中药新药研究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就近年来在中药新药工艺研究中新技术、新方法在药材前处理、提取、分离与纯化、干燥等方面的应用作以综述,以期为中药新药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华曼;王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例1:男,20岁,于2004年1月5日因牙痛来我院就诊.诊为冠周炎,给予甲硝唑片0.4g,口服治疗.患者服药后6h,感觉身上有发热,轻微瘙痒.次日瘙痒加重,遍及全身,来我院就诊.查体:患者全身潮红,颌下、颈胸、背部可见数个红色丘疹.考虑因甲硝唑过敏所致,立即停用甲硝唑,嘱患者大量饮水,并给予扑尔敏4mg,维生素C0.1g,口服治疗3d,3d后症状消失.
作者:蒋陆霞;郑艳;贾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本文结合晶体化学近年来的新研究进展,对晶体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综述.
作者:涂勃曼;张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影响84溶液稳定性的因素,以确定合理的贮存、使用条件.方法:分别对温度、密合度、光照等因素对84溶液稳定性的影响进行测定.结果:温度、光照、密合度的变化对84溶液稳定性均有影响,其中温度变化的影响大.结论:84溶液应密闭、避光、阴凉处存放使用.
作者:刘长征;顾平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关节病型银屑病又称银屑病型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其发病原因尚不明,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及精神营养障碍有关,约3~5%银屑病患者发生关节炎[2],本文分析32例关节病型银屑病的临床及X线特征,并实施了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庆霞;吕英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作为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的糖尿病和高血压逐年成上升趋势,由此而引发的心血管事件日益增多,特别是当两种病同时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时,危害就更大.有关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中44%的死亡与高血压相关,而高血压死亡者10%患者中有糖尿病[1].因此,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魏江波;李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阿奇霉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优选出的佳制备工艺为阿奇霉素:β-环糊精(摩尔比)为1:1,包合温度为50℃,搅拌时间为2h.结论:按此工艺条件制备包合物,产品的含药量达18.87±0.25%.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