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血栓形成的病例对照研究

李娟;马廉兰;廖跃光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急性脑梗死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为增加脑血栓形成发病率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21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脑梗)患者.同时选取210例非病例组作为对照组,要求年龄性别、吸烟、喝酒、高血压及饮食习惯构成与病例组一对应,分别对两组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急性脑梗死的联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x2值为6 451;比值比(0R)为1.63,0R可信区间为1.12~2.37,不包括1,说明OR值有显著性.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灯盏花素注射液与纳络酮治疗眩晕的比较

    目的:比较灯盏花素注射液与纳络酮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给予5%GS250ml+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静滴1次/日,对照组40例给予5%GS 250ml+纳络酮注射液1 2mg静滴1次/日,两组均治疗两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0%,有效率15%,无效率5%,对照组显效率72.5%,有效率20%,无效率7.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疗效与纳络酮相仿.

    作者:曾庆丰;罗书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手术结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性癌的疗效观察

    卵巢上皮性癌是卵巢恶性肿瘤中为多见的.本院自l997年3月至2000年8月,以手术结合腹腔化疗或腹腔、静脉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性癌共1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朝霞;邹向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高压氧与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目的: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成高压氧与纳洛酮组(治疗组)35例,高压氧组(对照Ⅰ组)33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Ⅱ组)32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无论是患儿在神志恢复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Ⅰ、Ⅱ组,总有效率为97.14%,87.88%和71.87%.三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组预后不良率经统计学处理(P<0.005),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压氧与纳络酮治疗对HIE安全的,疗效肯定,同时强调治疗HIE应采用综合性治疗.

    作者:吴儒香;刘跃梅;李静;杨赟;廖红群;吴惠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30例再发性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再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高血压脑出血2次或2次以上的出血.其临床特点为病情重、意识障碍深、致残率及死亡率高.

    作者:钟俜;洪水翔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脊柱转移癌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总结34例脊柱转移癌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4例均采取手术治疗.肿瘤椎体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19例,单纯肿瘤切除减压9例,减压加内固定6例.手术可分止痛、稳定脊柱和肿瘤切除三大类.结果:34例中,25例(73.52%)疼痛缓解或消失;半数(17/34)术前肢体无力但能行走的病例恢复正常肌力;9例术前不能行走的病例中,6例恢复行走,3例肌力改善;1例术后3天死亡,3个月内死亡率为6%,一年生存率为62%.结论:脊柱转移癌手术目的是消除、缓解疼痛,推迟或避免截瘫,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朱荣海;李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人流术后宫内细菌感染的优势菌及防治对策

    目的:研究人流术后宫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感染途径、感染率及防治措施.方法:对50例门诊人流术72小时后宫颈管内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宫颈分泌物致病菌阳性检出率高达60%,与年龄及人流次数无关,而与人流术前阴道清洁度有关.结论:人流术后宫腔感染的控制强调以加强规范化无菌技术操作,提高认识,重视术前阴道内的清洁处理和术后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闵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简易人子宫内膜细胞培养法及其优点

    本研究介绍一种人子宫内膜细胞培养的简易方法及其优点.该法既节省时间和经费,又能保持子宫内膜细胞间联系;利用细胞爬片能定性、定位且定量检测基因等的表达,为科研及临床工作提供了基础实验方法.

    作者:王小敏;黄海鹏;何福仙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辣椒对豚鼠离体胆囊收缩运动的影响

    目的:研究辣椒对豚鼠离体胆囊条收缩运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离体豚鼠胆囊实验.结果:辣椒能增强豚鼠离体胆囊的收缩运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其作用可被消炎痛明显减弱,但不被阿托品所阻断.结论:辣椒能增强豚鼠离体胆囊的收缩运动.

    作者:滕敏昌;侯奕;李良东;孙庆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血栓形成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为增加脑血栓形成发病率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21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脑梗)患者.同时选取210例非病例组作为对照组,要求年龄性别、吸烟、喝酒、高血压及饮食习惯构成与病例组一对应,分别对两组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急性脑梗死的联系.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x2值为6 451;比值比(0R)为1.63,0R可信区间为1.12~2.37,不包括1,说明OR值有显著性.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发生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娟;马廉兰;廖跃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制作永久性阴道毛滴虫标本染色方法的改进

    阴道毛滴虫永久性标本制作和染色方法的报道很多,染色效果众说纷坛.多年来,我们在制作教学标本的过程中,对阴道滴虫的制作和染色进行了一些改进,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桂凤;苏水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低分子量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目的:观察、比较和评价低分子量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低分子量肝素5000IU,上臂皮下注射,每12小时一次,阿期匹林100mg,每日一次,疗程7天.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两组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67%,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分子量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合理、安全、疗效显著,较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方法优越.

    作者:廖伟;廖永玲;阳贻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鼻内窥镜下筛前神经切断治疗过敏性鼻炎

    筛前神经在筛窦顶壁横行进入颅前窝,位置较恒定,我们利用鼻内窥镜下前筛开放暴露筛前动脉管,近心端予银夹夹扎后予电离子切断,经临床观察认为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明福;张克辉;刘衍球;张小安;王富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人工饲养家蝇蛆和蛹提取几丁质的研究

    目的:提取蝇蛆表皮和蛹壳的几丁质.方法:在实验室内人工饲养家蝇48天,传代饲养3代,用人工竹筛分离收集蝇蛆和蛹,并用清洗、脱钙、脱脂、漂白、脱乙酰基、干燥的方法初步提取了几丁质.结果:获得蝇蛆表皮几丁质0.8g和蛹壳几丁质2g.结论:用人工饲养家蝇所得到的家蝇蛆表皮和蛹壳的几丁质含量分别为60%~70%.

    作者:苏水莲;李娟;胡雅琼;谢学斌;廖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妊高征合并HELLP昏迷5小时抢救成功一例

    患者31岁,因停经35+4周,浮肿气促2月,头痛3天,昏迷5h于2001年11月15日由某院转入.末次月经2001年3月9日停经后有早孕反应,孕4+月有胎动感,但未行产检.

    作者:胡志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和睑痉挛的临床研究

    我院自1999年10月~2001年5月运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挛30例、睑痉挛8例,获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曾祥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复方倍他米松肌注与下鼻甲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比较下鼻甲注射与肌肉注射在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复发情况等方面的疗效差别.方法:对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下鼻甲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除注射部位不同外,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结果:二组病人治疗后在症状控制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二组病人在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复发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且肌肉注射与下鼻甲注射在治疗效果、维持时间、复发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使用此药时,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建议采用肌肉注射.

    作者:曾护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颈内静脉哼鸣性耳鸣3例报告

    颈内静脉哼鸣性耳鸣是血管搏动性耳鸣的一种.静脉杂音引起的耳鸣往往不为耳科医师注意,1999~200O年我院收治颈内静脉哼鸣性耳鸣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志莹;刘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佛甲草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佛甲草提取液对小鼠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脏损伤,测定生化指标及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佛甲草提取液明显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佛甲草提取液明显减轻肝细胞的损伤.结论:佛甲草提取液对小鼠四氯化碳导致的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青;赵海燕;汪秀荣;杨庆春;张文忠;周俐;许桂发;刘建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羊膜建库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制备与保存羊膜(Amniotic membrane,AM),为临床移植治疗眼表泪液(Ocular sur-face&Tear disease,OSTD)提供新鲜羊膜(Fresh amniotic membrane,FSAM)、冻干羊膜(Frozen am-niotic membrane,FZAM)并观察其眼表重建的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羊膜制备与保存方法,制备FSAM、FZAM并进行保存研究,经组织染色和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保存羊膜的形态及其活性;并将FSAM、FZAM应用于12例OSTD患者,行患眼FSAM或FZAM移植术.通过术后印迹细胞学追踪观察移植后AM上皮细胞存活与移行、替代时间,评估AM移植重建眼表的临床疗效.结果:FSAM、FZAM在光镜和电镜下均与正常球结膜组织结构相近,主要结构为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12例OSTD患者行羊膜移植术(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AMT)后均未见明显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2周可见少量新生血管长入片,AMT后印迹细胞学追踪检查,术后3个月为阴性,4个月出现阳性反应.所有患者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11个月,AM在术后4~9个月逐渐溶解、消失,移植区眼表的色泽与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FSAM、FZAM是目前理想的结膜替代材料并可有效地用于重建角、结膜表面,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纤维组织增生,防止病变复发.充分清除眼表病变组织和熟练掌握羊膜植片缝合、固定显微技术,是AMT重建眼表获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文道源;李舒梅;曾祥云;王辉;钟瑞冲;熊跃玲;叶金花;罗晓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出生三天内母乳不足新生儿喂养方法的研究

    日的:研究出生3天内母乳不足新生儿喂养措施.方法:对118例住院分娩产妇及新生儿随机分组.实验组58例,护理措施同爱婴医院要求,但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补授牛乳.对照组60例,护理措施同爱婴医院要求,不论母乳多少,坚持纯母乳母喂养,不补授任何食品.动态监测新生儿生理状况指标:小便次数、体重的变化、血糖水平及母亲泌乳状况.结果:两组间新生儿生理状况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母新泌乳状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出生3天内新生儿母乳不足时,仍应早吸吮、勤吸吮,但在吸吮母乳后应补授牛乳.

    作者:钟冬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