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与成效对比

胡扬;张波;都丽萍;梅丹

关键词:抗菌药物, 处方点评, 成效, 临床药师
摘要:介绍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实施方法、工作流程和效果评价,并对2012年1月至6月与2013年1月至6月的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数据成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2012年1月至6月相比,2013年1月至6月门急诊合理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百分率变化幅度分别为2.5%、-4.71%、-1.22、-0.37%.其中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显著.据此,制度化、规范化且卓有成效的处方点评模式已经建立.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4家试点医院医生对“医药分开”政策态度的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医生对试行“医药分开”政策的态度.方法 以北京市试行“医药分开”政策的部分医院为研究现场,随机抽取80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医生对该政策知晓、评价与态度等内容.结果 医生对该政策的知晓和掌握基本情况较好,知晓率为99.5%;72.0%的医生认为改革后“医事服务费”定价合理;大部分医生认为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效果;医生对该政策开展试点的支持率为97.3%,对该政策目前的实施情况满意率为90.8%,对政策在北京市全面实施的支持率为94.0%.结论 试点医院医生对政策的知晓和掌握情况良好,对政策的试点、实施现状和推广持支持态度,并提出有益建议,如应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收费的标准,提高医师薪酬、福利等待遇,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提升医生满意度等.

    作者:宋杰;王亚东;封国生;尹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应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预测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趋势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虽已初步建成,但仍处于发展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内容丰富,影响因素繁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选择科学并且适合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特点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至关重要.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从系统内部结构人手进行建模,同时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它可用于研究高阶次、非线性、多回路的复杂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因此,系统动力学方法适合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进行模拟与预测.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特点,建立内部系统结构流图及仿真方程,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历史发展数据及对系统内部核心因素发展变化的假设,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可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作者:李丽清;卢祖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管理者视角下“先看病后付费”的实施效果及障碍调查

    目的 分析医疗机构管理者视角下“先看病后付费”的实施效果及执行障碍,并提出优化策略.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获取资料,运用雷达图和鱼骨图分析等方法评价分析“先看病后付费”实施效果及障碍因素.结果 “先看病后付费”在县级及以下医院运行较好,实现了群众、医院和政府的多赢.但存在风险专项资金落实不到位、预付周转金不能满足需求、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三级医院推广条件不成熟等问题.结论 积极宣传“先看病后付费”支付方式,加强多部门的协调合作,完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明确“恶意逃费者”评价标准,规范新农合医疗证的办理使用,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稳步推广.

    作者:于倩倩;尹文强;王秋霞;黄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我院药品使用权限的信息化管理实践

    国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几十年的历程,现正处于不断完善、日渐成熟的阶段,它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基本要素,为医院的各项工作提供系统性支撑、基础性支撑和服务性支撑[1].医院药品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且繁杂,离不开信息化管理.其在优化医院药品管理流程的同时,使得药品管理工作更为准确、高效.医院药品的信息化管理涉及药品基本信息管理、药品出入库管理、药品库存管理、药品调剂管理,实现药库、药房、收费处、医生工作站、临床药学室等部门的数据共享[2],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医院药品的供应、经济管理、药学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作者:陈江飞;朱素燕;徐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我国公立中医类医院成本核算现状调查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1].2010年新《医院财务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2],细化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为医疗成本的分摊与核算提供口径一致、可供验证的基础数据奠定了基础,为各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公立中医类医院成本核算开展情况尚不清楚,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越;蒋艳;赵丽颖;徐静晗;程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我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与成效对比

    介绍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实施方法、工作流程和效果评价,并对2012年1月至6月与2013年1月至6月的抗菌药物处方点评数据成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2012年1月至6月相比,2013年1月至6月门急诊合理处方比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百分率变化幅度分别为2.5%、-4.71%、-1.22、-0.37%.其中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显著.据此,制度化、规范化且卓有成效的处方点评模式已经建立.

    作者:胡扬;张波;都丽萍;梅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我院住院医师职业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根据国家医改方案总体要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下,在建立统一培训标准、要求和考核的新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基础上,提升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医师整体素质,已经成为现阶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

    作者:陈玮;项彦聪;费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级别医院医生对“先看病后付费”效果及推广条件的评价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是政策运行的中心环节,政策执行者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感受、对政策执行环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反馈等对于帮助政策制定者及时发现政策运行中的问题,适时做出必要调整,避免政策失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葵;尹文强;王秋霞;黄冬梅;于倩倩;赵延奎;胡金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于病种的县级医院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的界定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人民提供[1].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有其比较明确的界定,而基本医疗服务却缺乏明确的服务范围与实施路径.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2].县级医院应为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在公立医院改革中也提出“90%的病能够在县医院解决”[3].县级医院门急诊及住院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的确定对于明确各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程兆辉;陶红兵;熊光练;沈晓;李绍华;张文斌;乐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社区医生激励机制路径分析

    目的 识别出基本药物制度背景下对社区医生产生激励作用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生工作积极性、促进基本药物制度在社区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ERG需求层次理论为支撑,通过路径分析法梳理出对社区医生产生激励作用的个人生存、人际社交、自身发展三大因素.结果 对社区医生产生激励机制的因素主要是社交因素,得分为0.549,生存因素与发展因素不是直接影响因素,但是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同时对社交因素产生作用力,影响系数分别为0.320和0.402.结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对社区医生工作积极性作用大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社交方面,包括患者满意度等多个环节,以此为切入点着力提高社区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为基本药物制度在社区顺利推行提供保障.

    作者:崔雪丹;尹文强;陈钟鸣;范海平;管晖;魏艳;马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我院与某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医疗合作的实践

    近10年,国外学者从多角度描述医疗整合的概念,概括起来为在现代医学模式条件下医院采取行政调控手段(合并、调配等),对人才(群体)、技术和设备实施优化重组,以达到建设和发展专科技术优势、满足医疗需求的目的[1-2].按整合对象的相对地位,医疗资源整合可以分为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2类[3].纵向整合指根据各卫生机构的规模、水平以确定不同的医疗服务任务而组建区域医疗救助网,为就医对象提供不同层次、相互补充的服务,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大作用.

    作者:阮芝芳;李俊伟;陆洪品;宁玉梅;娄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微信在社区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利用即时通讯——微信这一便捷的信息手段,可以构建良好的医患互动平台,有效地推进“小病时的朋友、大病时的参谋、重病时的亲人、康复时的助手、健康时的顾问”这一社区卫生服务目标.本研究根据当前慢性病管理的现况,结合微信这一信息技术的背景、特点和优势,探讨微信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贾楠楠;王亚东;杨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国外两种医院药事管理评价体系的比较与启示

    评审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1].澳大利亚卫生服务标准委员会(Australia Council on Healthcare Standards,ACHS)和美国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Intemational,JCI)的医疗机构评审在国际上被广泛承认和采用.在这2种医疗机构质量评价体系中,药事管理的质量评审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其评审目标、标准及要素、评审过程和检查方法、评审结果等各方面又有特点,分析其异同可对我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作者:沈丽蓉;许美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工作量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工作量现状,为进一步完善服务模式提供建议.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向上海17个区县的4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放调查问卷,对机构家庭病床主要收治患者基本情况及2010年至2012年家庭病床工作量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41家机构家庭病床在床患者60岁以上老年患者占到总数的95.07%,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51.00%;3年建床率分别为4.45‰、5.09‰和5.51‰;3年家庭病床查床间隔分别为6.26天、6.08天和5.84天;医保每月每人平均费用2010年平均为441.86元、2011年平均为433.41元、2012年平均为401.26元;疾病构成:心血管系统患者占总数的51.16%、脑卒中患者占31.02%、老慢支患者占4.81%、肿瘤患者占1.10%;撤床患者的转归中,治愈、稳定加好转的患者比例为86.54%.结论 在家庭病床服务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提供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家庭病床服务能力;注重内涵建设,持续提升家庭病床社会效益.

    作者:潘毅慧;曹海涛;刘登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济宁市“先看病后付费”医疗服务改革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 评估分析“先看病后付费”实施效果,提供规避风险有关方案建议.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分析,对医疗机构按实施“先看病后付费”前后监测数据进行对照.结果 实施“先看病后付费”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效率、费用等关键要素均发生明显变化,有效释放患者就医需求,使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负荷、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平均住院日、药占比均得到有效控制,医保住院患者总费用得到合理控制,患者自付就医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结论 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先看病后付费”可以让患者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应继续完善配套措施予以规避.

    作者:唐长冬;周成超;徐凌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SIDCER国际认证与我国复核检查的比较分析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世界各国涉及人体的药物临床试验相继展开,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旨在保护受试者尊严及合法权益的新组织——伦理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Ethics Committee,IRB/EC)应运而生.IRB/EC能否切实肩负起规范临床试验、保护受试者的重任,离不开对其审查职能认证监管的建立和执行.认证监管通常是国家由上自下对IRB/EC的宏观管理,在规范各地区IRB/EC工作制度、操作标准及运作状况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J].本研究将以国际发展伦理委员会审查能力的战略行动(strategic initiative for developing capacity in ethical review,SIDCER,以下简称“SIDCER认证”)和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复核检查(以下简称“复核检查”)为例,从历史沿革、实施现状、评价标准和现场考察等方面比较中外伦理认证监管的异同,为持续提升我国IRB/EC评审工作提出建议和思考.

    作者:张卓然;王香平;李晓玲;崔洋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家庭病床服务项目的意向分析

    家庭病床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方式,由于其投资少、医疗成本低和医疗费用低,可大大方便患者及其家属,一直深受居民欢迎.上海市自2010年起实施上海市地方标准《家庭病床服务规范》,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各社区家庭病床设施配置、人员水平、经费投入等因素,目前开展的家庭病床服务项目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制约了家庭病床的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家庭病床服务项目,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降低医疗风险,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家庭病床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床专委会”)对上海市4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毅慧;刘登;朱晓健;曹海涛;沈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我院门诊使用虚拟挂号系统的实践与建议

    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挂号收费排队等候时间长是一种普遍现象[1].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增加了各门诊护士站护士挂号服务,但不发生现金交易,即虚拟挂号,旨在把早高峰大量排队挂号的患者快速分流.虚拟挂号服务与2009年9月卫生部提出的“先看病后付费”[2]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去除了预存费用环节,无需办银行卡,通过信用制度确保收费.

    作者:顾跃英;徐雪珍;陈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基于病种的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界定探析

    目的 探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范围,为基本医疗服务相关目录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6省市541家基层医疗机构关于门急诊和住院服务内容的调研,利用病种综合值框定基本医疗病种.结果 2010年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门急诊病种41个,覆盖人次占门急诊总人次的82%; 2010年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住院病种24个,覆盖人次占住院总人次的82.53%,覆盖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79.20%.结论 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是保障我国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卫生服务机构,利用病种综合值框定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病种,能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的确定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肖婷;陶红兵;熊光练;沈晓;李绍华;张文斌;乐虹;程兆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贵阳市969名高血压患者用药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贵阳市2013年高血压患者药物使用现状和基本药物使用影响因素,评价贵阳市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实施后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的影响.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贵阳市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69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高血压患者人均使用1.4种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的基本药物数占药物总数的39.8%.基本药物使用率在年龄、性别、家庭收入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64岁年龄组和65~74岁年龄组非基本药物使用率是75岁以上年龄组非基本药物使用率的3.48倍和0.47倍,低收入和中收入家庭的高血压患者,其使用非基本药物的概率是高收入家庭的2.05倍和2.87倍.结论 贵阳市社区高血压患者基本药物使用比例较低,影响使用基本药物的因素是年龄因素和家庭收入水平.建议针对65~74岁人群和低收入家庭进行重点干预,提高该人群基本药物使用率.

    作者:童雪涛;熊巨洋;董坤;魏威;姚岚;杨大刚;刘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