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秀兰;孙玲;台蓄芳
现代正畸矫治技术,对于边缘病例多采用非拔牙减数的方法进行矫治.我们认为对于边缘病例采用拔除第二双尖牙的矫治方法较为合理,并在临床上取得了稳定、满意的疗效.
作者:赵骏超;胡振梅;王建平 刊期: 1996年第01期
临床上,心电图的运用对于心血管疾病的确诊及病理程度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心电在房室传导系统的多经路现象作以简短论述.
作者:韩英珍 刊期: 1996年第01期
对柱晶白霉素H-2#菌种,发酵过程中的温度、通气PH调节、氮源的选择、配方的调整、丝素粉的诱导作用、种用量以及对种龄的考查进行了研究,采用改进后的工艺,使该菌种在摇瓶和中试放大中的发酵单位大幅度提高.
作者:白秀兰;孙玲;台蓄芳 刊期: 1996年第01期
替告吉宁(Ⅰ)、α-甲基吡啶、醋酐HCl经常压裂解,用CrO3室温氧化水解得烯醇酮(Ⅱ),(Ⅱ)经过肟化反应得烯醇酮肟(Ⅲ),(Ⅲ)、PoCl3、吡啶在苯中重排、水解得表雄酮(Ⅳ).
作者:齐卫东;金锦花 刊期: 1996年第01期
利福霉素S-Na提炼工艺中,收率与质量是生产所需控制的两大指标.收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的增减,质量的优劣与下一步合成利福平的收率息息相关,而氧化中三氯化铁的加量是影响S-Na质量和收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周晓春;王玲;崔嵘;陈光 刊期: 1996年第01期
血液流变性变化直接影响微循环灌注和微血管变性,从而导致缺血,肾衰病人肾缺血与其有密切关系.肾小球疾病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具备高粘滞血症条件,血流阻力增加,又有代谢毒性产物蓄积、高血压、酸中毒等因素,均可加剧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呈高凝状态.现将我院14例慢性肾小球疾病血液流变性改变报道如下.
作者:张佳荣 刊期: 1996年第01期
白内障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原因,约占盲人总数的一半.在各种类型的白内障中,以老年性白内障为多见,在发展中国家,其患病率尤高且发病率也提前.
作者:都双兰 刊期: 1996年第01期
脑梗塞在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高,近年来,我们用藻酸双酯钠治疗脑梗塞56例,并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点治疗病情相近患者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金凤;林来君;赵金英 刊期: 1996年第01期
脑梗塞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为寻求有效的治疗减轻病人的疾苦,通过25例临床患者观察,能使血液粘度及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
作者:刘军;曲永平;张颖 刊期: 1996年第01期
本文针对医院中药炮制数量小,质量不稳定这一特点,通过实践找出远红外烘箱温度与传统炮制中文火、中火、武火之间的关系,使大部分医院常用药材的炮制质量有了统一标准.烘制品的外观质量与传统炮制方法保持一致,但在许多方面优于传统炮制法.
作者:徐滨孚;田宁 刊期: 1996年第01期
本文对产于黑龙江省的五针一束的红松针中挥发油成份进行了分析(1),结果表明,该针中含有34种挥发油成份,挥发油在原药材中含量占0.5%,这一数据为进一步开发丰富的地产资源--红松针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志歆;李萍;金怡 刊期: 1996年第01期
高聚金葡素是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近几年来在临床上应用高聚金葡素增加免疫系统及抗肿瘤作用以及配合化疗、放疗等治疗肿瘤.特别是随着肿瘤病病因学研究的深入,使人们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与宿主的防御系统对肿瘤组织的失控有密切关系,因此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去抵御和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李虹;苑淑莉;解武华;李凌 刊期: 1996年第01期
花皇药物香波是由我所研制,以人参、苦参等组成的药用洗发剂.经临床试用,效果满意.我们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实验观察.
作者:韩慧民;符春艳;张元曦;王伟;张琳;陈波涛;李正军 刊期: 1996年第01期
切口感染为污染性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且其感染率很高,国外文献报道高达77%,国内报道70%.我科自1987年应用庆大霉素纱条引流感染性手术切口,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静萍;赵永国;吴培栋 刊期: 1996年第01期
双嘧达莫片(潘生丁片)我国药典未收载其溶出度测定方法.参照USP XXⅡ版,对双嘧达莫片(潘生丁片)的溶出度进行实验.经过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现采用的生产工艺所生产的潘生丁片其溶出度可达到USP XX Ⅱ版规定的70%以上.
作者:杨春艳;陈晶 刊期: 1996年第01期
我厂的粉针自动线是国内比较先进的自动线,它基本代表了国产自动线的先进水平.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它才能使之处于领先地位.
作者:王彦春;何伟 刊期: 1996年第01期
山莨菪碱(人工合成品,即654-2),过去它代替阿托品用于胃肠道痉挛、疼痛也可用来治疗感染性休克等症,近年来人们发现654-2的药理作用很广,现介绍几种临床新用途.
作者:张玉珍 刊期: 1996年第01期
本文探讨脑立清水丸打光过程中,乙醇浓度,打光时间及药粉细度对水丸光亮度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找到了佳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70%.,打光时间30min,药粉细度100目.
作者:王卫东;赵伟;钱航 刊期: 1996年第01期
患者:赵×,女,63岁,病历号:890958.于1989年8月21日下午突感头晕、头痛、胸闷,家人发现精神萎靡,急来本院.经心电图检查示P I Ⅱ AVF高尖,STⅠ、Ⅱ、Ⅲ、aVR,V4-V5明显压低,STaVR抬高;TⅠ、Ⅱ、Ⅲ、aVR,aVF、V5、V6呈双向诊为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收入心内科监护室.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10余年.
作者:王秀海;米香芹;韩勋 刊期: 1996年第01期
高血压为中老年人常见病,我国高血压成人发病率为2-10%,对于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说,几乎都必须终生服药治疗.因此,如何权衡降压药和利弊,结合病人特点合理配合使用降压药,既达到降压治疗目的,又不致引起药源性合并症就成为医生和病人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就高血压病人慎用或禁用的部分药物作简要介绍.
作者:田凤芹;柳秀杰 刊期: 199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