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薇;李超鹏;王宏伟
舒氨西林是氨苄青霉素钠与舒巴坦以2∶1混合均匀配制而成的广谱抗菌药.本文综合论述了该药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在呼吸系感染、泌尿系感染、腹腔及胆系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
作者:李芹 刊期: 1996年第06期
奥美拉唑(Omeprazole)为1982年瑞典Astra医药公司首先创制推出的H+-K+-ATP酶抑制剂,有明显抑制胃壁细胞分泌酸的作用.作为抗消化性溃疡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仅偶见头痛、腹泻、便秘、恶心、皮疹等.引起心电图类似下壁心肌梗死改变,至今未见报道.我近期于临床遇1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兰;李庆元;张春月 刊期: 1996年第06期
我院自1993-1995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塞患者80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完全达到了治疗目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忠范;孙晓梅;刘达梅;马凤萍 刊期: 1996年第06期
本文对头孢氨苄片崩解不好,通过改进工艺减小片重降低成本,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伟;董娱;连岩 刊期: 1996年第06期
本文论述了中药速效消痛酊的处方组成,制备工艺以及质量标准.
作者:吕子涛;于瑞芳 刊期: 1996年第06期
红伤膏为祖传秘方,由黄连、黄柏等十九味中药经麻油炸制而成.对由于跌打损伤引起的皮肤肌肉创伤出血、刀、枪创伤、手术刀口久不愈合均有较好疗效.我们对此药膏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郝秀丽;王东纯;金贞玉;吕晓红;杨锐 刊期: 1996年第06期
雷诺氏病既肢端动脉痉挛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性疾病.以阵发性四肢肢端对称的间歇发白与紫绀为其临床特点.本人用中药辨证施治,现总结如下:
作者:谭静洲 刊期: 1996年第06期
介绍了目前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口服制剂的研究概况.
作者:张海松;邹晓军 刊期: 1996年第06期
本文就乳酸生和乳酸菌素这两砷制剂的区别,从药物来源、细菌分类.作用机制作用特点等方面作了阐述.从目前看.治疗肠道疾病方面,乳酸菌素优于乳酸生.
作者:孟昭香;胡艳萍;赵慧;崔清武;侯兆柱 刊期: 1996年第06期
大蒜含有多种硫化物及稀有元素,具有抗菌消炎、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肝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作者:王晶华;王志光;郭海民 刊期: 1996年第06期
自1873年Davaine报导碘有杀菌作用以来,很快作为第一代碘制剂--碘酊,用于临床一直沿用至今.因其易挥发,刺激性强等缺点,而使疗效和应用范围受到一定影响;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德国人Karl Herle等发明了第二代碘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即聚维酮碘,通称磺伏,并由BasF公司首先开发应用于临床.现已收入包括我国在内世界上主要国家的药典.
作者:肖艺虹;徐文忠;王维成 刊期: 1996年第06期
氧氟沙星片中加入DST可以提高其溶出度.本实验考查了DST对氧氟沙星的稳定.
作者:杨晓冰;邹丽娟;邹凤玉 刊期: 1996年第06期
本文对7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下颌前牙多个牙齿松动Ⅰ°~Ⅱ°,个别牙齿松动Ⅲ°的保留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常规的口腔卫生宣教,教会患者正确刷牙方法,洁治、刮治、调(牙合),用0.2mm不锈钢丝结扎固定,观察时间长五年,短半年,均完好保留.提出牙周炎患者为保持牙列完整,松动Ⅲ°的牙齿可以保留,扩大了保留牙龄的适应症.
作者:于清华;徐红滨;王太和 刊期: 1996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基因治疗的进展令人瞩目,尤其是对肿瘤疾病及其它一些疑难病的治疗前景可观.本文着重介绍的是基因治疗技术发展现状及其临床展望.
作者:肖明辉;尹际彤;刘利民;闫玉清;张淑芬 刊期: 1996年第06期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清痹灵膏药中樟脑的含量,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8%,RSD=1.83%(n=6),方法简便、准确.
作者:杨瑞琪;戴忠;王瑛 刊期: 1996年第06期
为了提高疗效,保证质量,减少双黄连粉针的不良反应.哈尔滨中药二厂对双黄连粉针的工艺进行了改进,为了考察改进前后工艺的疗效及质量,我们进行了药理学研究,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江蔚新;刘德广;季宇彬 刊期: 1996年第06期
本文采用反相HPLC法对盐酸克林霉素泡腾片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为:YWG-C18色谱柱(4mm×20mm,10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铵溶液-甲醇(80∶90),检测波长为214mm,本法准确、简便、快速.
作者:丁一冰;田秀丽;刘大伟 刊期: 1996年第06期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体内产生自身抗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使之易于破坏所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现收集我院1977年以来的50例AIHA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曲延章;郭珩;张淑英;郑馥兰 刊期: 1996年第06期
格列吡嗪经与辅料混合并制粒后充填胶囊,溶出度有很大提高,其60分钟,累积溶出量达到80%以上,较改进工艺前提高30%.
作者:张丽英;张丽敏;陈志歆 刊期: 1996年第06期
本文对头孢G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水解时加入抗氧剂--焦亚硫酸钠,从而得到了各项指标均符合企业标准的头孢G.
作者:曲宏伟;王国庆 刊期: 199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