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脑挫裂伤术后临床疗效观察

宋伟波;刘劲睿

关键词:额叶脑挫裂伤, 手术后,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神经恢复
摘要:目的:分析额叶脑挫裂伤术后给予静脉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的临床疗效.方法:把2013-12~2014-12在我院神经外科作了额叶脑挫裂伤手术的患者126例随机划分成63例单唾治疗组和63例没有应用单唾的对照组.治疗组在手术后生命监测下即给予临床相应治疗并且静脉应用单唾,对照组手术后在生命监测下即给予一般相应临床治疗,我们把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时间都设定为14d.治疗组患者手术术后进行NIHSS评分并且记录并且在静脉应用单唾后再进行NIHSS评分并且记录.对照组也做相应NIHSS评分并且记录.通过以上方法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并分析.结果:通过对单唾治疗组和无单唾治疗组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单唾治疗组评分要比无单唾治疗组要高,其有临床有临床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挫裂伤术后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对脑挫裂伤手术后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序列化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通过心理疏导、手术、术后持续镇痛序列化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我们收集了2008-01~2013-01在黑龙江省医院颌面外科就诊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术前心理疏导后在全麻下行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术后静脉输注镇痛药物7~14d)及对照组(常规局麻下行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对比两组治疗后第6个月、12个月疗效.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54.2%;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41.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疼痛对睡眠、精神状态、日常生活、生活兴趣的干扰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序列化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可以临床推广.

    作者:刘琦;冉维志;赵玉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在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应用于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针刺、灸法及肌效贴贴扎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腰椎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应用于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减轻患者腰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党培;李莉;姬鹏博;仵志强;邢国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TOR、p70S6K在子宫腺肌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p70S6K在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在位内膜组织中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索其与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mTOR和p-P70S6K在异位病灶组、在位内膜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细胞中的表达.结果:p-mTOR和p-P70S6K在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中及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异位病灶与在位内膜中二者的表达无差异(P<0.05).异位病灶组中p-mTOR和p-P70S6K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778,P<0.05).结论:mTOR与P70S6K的高表达促进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吴雅冬;李亚君;朱紫薇;冯元元;陈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精神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我院病房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优质服务组,各包括成员35例,对常规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措施,为后组患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全程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观察满意度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常规组满意度较低,优质服务组较高(P<0.05);常规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后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而言,为其提供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大部分家属对于临床服务感到满意,且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较高.

    作者:林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阿那曲唑与格列本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阿那曲唑与格列本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采用人工诱导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实验检测阿那曲唑与格列本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前后病灶部位体积变化及雌性激素合成相关蛋白表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阿那曲唑组与格列本脲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子宫内膜细胞提取体外培养,阿那曲唑与格列本脲不同浓度处理体外培养细胞观察对增殖能力和细胞凋亡影响.运用ONN 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结果:阿那曲唑与格列本脲处理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后,病灶部位减小明显,抑制雌激素相关蛋白表达,影响体外培养细胞增殖能力与周期及凋亡.结论:阿那曲唑比格列本脲对雌激素相关蛋白表达影响大;格列本脲比阿那曲唑对细胞周期影响大.

    作者:孟庆哲;薛宇;韩静嫒;张芮瑞;薛琳;姜婷婷;赵雨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核磁共振成像用于诊断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价值研究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用于诊断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09~2016-10在我院收治的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盆腔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将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行盆腔超声检查诊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与患者经穿刺或手术病理活检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与盆腔超声检查对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在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中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观察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恶性病变诊断结果准确率、良性病变诊断结果准确率与病理活检的结果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在女性盆腔占位病变中,恶性病变以囊实性占位病变为主,T1、T2加权成像显示其大多呈混合信号肿块,DWI信号明显增高,ADC值减低,病变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累及范围较广,边界大多模糊,提示周围组织受侵,囊壁厚薄不均,附壁结节多见,动态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囊壁及附壁结节均可见不同程度强化.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能够准确地对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做出判断,对临床上治疗方案的制订、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娴;张勤;缪丹丹;宋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肝动脉栓塞术与手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效果

    目的:探讨比较肝动脉栓塞术和肝切除术应用于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肝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近、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术应用于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手段.

    作者:潘井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联合检测血清MMP-7及CA19-9对鉴别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早期鉴别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意义.方法:选取胰腺癌患者27例,慢性胰腺炎患者34例,同期体检正常者3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MMP-7测定采用ELISA法,CA19-9测定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结果:胰腺癌组血清MMP-7水平显著高于慢性胰腺炎组及对照组(P均<0.05).胰腺癌组、慢性胰腺炎组血清CA1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胰腺癌组和慢性胰腺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清MMP-7和CA19-9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和0.668.两者联合诊断对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3%和70.4%.结论:血清MMP-7测定可用于胰腺癌的诊断,联合检测CA19-9可提高胰腺癌的敏感性,同时有助于鉴别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

    作者:王婕;曲义坤;国麟麒;何其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宫外孕血崩急诊手术护理配合

    目的:分析宫外孕血崩急诊手术护理配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04~2015-12我院收治的宫外孕血崩患者13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配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过程进行常规护理配合,配合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配合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7.2%,对照组患者的成功率为82.5%,配合组成功率较高,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配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对照组为14.3%,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外孕血崩患者进行急诊手术中,给予优质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吕雪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Claudin-1及TLR4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组织中Claudin-1及TLR4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自由饮水7d,模型组及其他各组给予自由饮用5%的葡聚糖硫酸钠溶液(DSS)7d以制备UC模型.后各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7d后处死各组大鼠,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改变,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肠组织中Claudin-1及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美沙拉嗪组TLR4的阳性细胞表达率低于模型组,而Claudin-1表达则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Claudin-1及TLR4的阳性细胞表达率与美沙拉嗪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益生菌有抑制TLR4的表达和促进Claudin-1表达的作用,较单独应用美沙拉嗪效果更佳.

    作者:许海英;颜玉;姜威;陈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05~2016-03诊治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中抽取84例作研究对象,根据其年龄段将其分成60~70岁组(n=42)、70~80岁组(n=42),对比2组患者检出率、各瓣膜分布以及病变瓣膜所累及部位.结果:①60~70岁组患者的检出率是78.57%,低于70~80岁组患者的95.24%(P<0.05);②本组84例患者中,其瓣膜病变以AV为主,以心瓣叶基底部为主要病变瓣膜所累及部位;其中,60~70岁组患者的AV、MV病变构成比均高于70~80岁组(P<0.05),而MV+AV、MV+TV+AV的构成比则明显低于70~80岁组(P<0.05),60~70岁组患者与70~80岁组患者在累及瓣叶黏连钙化的构成比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心瓣叶基底部、上瓣叶、瓣叶边缘上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显著,检出率较高,且可清晰显示其各瓣膜分布以及病变瓣膜所累及部位,特别适宜高龄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使用.

    作者:叶长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可替宁的浓度对全麻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清中可替宁浓度不同对全麻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120例,按照血清可替宁浓度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 组),每组为30例.即>20μg /L为A组;20~10μg /L为B组;10~1μg /L为C组;<1μg /L为D组;每组均于麻醉诱导前(T0) 、拔管即刻(T1) 、拔管后3min(T2) 、拔管后10min(T3) 记录SBP、DBP、HR.结果:在同一时间点A、B组的SBP、DBP、HR较C、D组明显升高.结果:(T0)时四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P均>0.05).T1、T2、T3时,在同一时间点上A 组 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与 B组近(P均>0.05),在同一时间点A、B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均显著高于 C、D两组.结论:可替宁含量高的患者麻醉拔管的应激反应更加强烈.

    作者:马维娜;李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皮瓣移植修复颅骨外露创面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皮瓣移植修复颅骨外露创面的疗效.方法:抽取2010-01~2016-01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颅骨外露创面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别行多个局部头皮瓣转移或双侧旋转皮瓣转移、轴型头皮皮瓣转移结合皮片移植、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术.结果:本次研究共切取皮瓣及肌皮瓣38块,37块皮瓣皮片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半年至3年,患者恢复良好.其中,1例取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额部颅骨暴露创面.术后24h出现血管危象,经血管移植后皮瓣成活.结论:局部头皮瓣转移或双侧旋转皮瓣转移、轴型头皮皮瓣转移结合皮片移植、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是修复颅骨外露创面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大鼠腹主动脉瘤中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检测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mRNA在大鼠腹主动脉瘤(AAA)模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实验组为弹力蛋白酶灌注(20U/mL)1mL,持续30min.分别术前,术后14d测量腹主动脉直径.应用q-PCR方法检测动脉瘤中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mRNA的表达,数据均以±s或者配对t检验进行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实验组动物模型均已达到腹主动脉瘤诊断标准(对照组:1.400±0.033,实照组:2.950±0.171,每组10只,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Egr-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1.026±0.122,实验组:6.177±0.721,P<0.05).结论: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mRNA在大鼠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可能在介导腹主动脉瘤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董海鹏;王石;刘程伟;徐桂超;金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骶管加基础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能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小儿下腹部手术应用骶管加基础麻醉的麻醉效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05~2016-04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儿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麻醉方式对照组行氯胺酮基础麻醉,观察组行骶管加氯胺酮基础麻醉.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及氯胺酮用量及手术前后动平均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动脉压(MAP)变化.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氯胺酮用量分别为(5.2±1.7)min、8.33%、(92.4±16.9)mg,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5.8±2.8)min、93.33%、(128.0±35.5)m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HR、MAP均显著升高,与T1时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对照组HR、MAP与T1时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R、MAP与T1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2时对照组SpO2明显下降,与观察组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联合应用骶管加基础麻醉,可减少氯胺酮的用量和不良反应,有利于小儿更快苏醒,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了手术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浓度,研究其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05~2014-05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确诊为急性脑梗死350例,采用蒙特尔利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估将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患者分为有认知障碍组与无认知障碍组,分别250例,100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根据血浆Hcy浓度,性别,年龄等相关危险因素等进一步分层进行急性脑梗死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相关度的评介.结果:有认知障碍组显著高于无认知障碍组(P<0.05),并且高Hcy浓度的患者比无高Hcy浓度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风险显著增加(P<0.01),相对危险度1.34,95%CI(1.023~1.802),年龄≥65岁与年龄<65岁的患者与血Hcy浓度的相关性,分别为轻度(r=-0.498,P=0.001),中度(r=-0.5123,P=0.003).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伴有高Hcy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高,血浆Hcy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发生认知障碍相关性高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

    作者:王秀萍;马建华;王昆祥;汪静;毕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口内数字化印模系统制作的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2014-04~2015-08共120件需要进行冠修复的牙体,分为口内数字化印模组和传统印模组,每组各包括PFM和二氧化锆全冠30件.分别对比两组PFM和二氧化锆全冠修复效果.结果:数字印模组的各项指标均达A类标准;传统印模组各项指标均达B类标准.分别对比两组PFM和二氧化锆修复体的修复结果,数字印模组均优于传统印模组(P<0.05).结论:口内数字化印模优于传统印模,获得的修复体修复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士军;鲍莉;冯华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川芎嗪对AD大鼠氧化应激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AD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用DCFH-DA(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荧光包被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总ROS;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MDA 含量.结果:与AD模型组相比,川芎嗪组大鼠海马细胞内总ROS含量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升高(P<0.05)和MDA含量降低(P<0.05)、海马细胞内SOD活性升高(P<0.05)和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川芎嗪可提高AD模型大鼠的抗氧化能力,防止神经元细胞损伤.

    作者:王圣也;伦泽;石俊杰;刘福兴;许梦婷;宋庆娇;张涛;柳朝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结肠癌致肠梗阻CT检查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结肠癌致肠梗阻CT检查的诊断作用.方法:选2014-06~2016-06在我院进行就诊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40例,对40例患者均进行X线及CT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CT检查后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患者有36例,诊断准确率为90.0%.而X线检查诊断出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有28例,诊断准确率为70.0%.两种方法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准确率较高,可以准确的判断肠梗阻的病因、部位与病变的程度等,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松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佳木斯市城乡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佳木斯市城乡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佳木斯市城乡地区居民脑卒中的防治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佳木斯市南岗办社区和江口镇乡镇>40岁的6110名进行现况调查,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6110名居民,总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者391名,检测率为 6.40%,脑卒中者374 名,检测率6.12 %,短暂性脑缺血(TIA)者89名,检测率0.90%.其中男性TIA、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为0.90% 、5.66%;女性TIA、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为1.99% 、6.57%,女性TIA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χ2=12.46,P<0.01),男、女脑卒中患病率无明显差异(χ2=2.20,P>0.05);同时也表明男、女脑卒中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高.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房颤、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劲动脉斑块、吸烟、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等危险因暴露率男性为 72.67%、31.06%、9.94%、34.87%、53.42%、22.98%、63.35%、42.24%、29.81%;女性为72.17%、21.30%、8.70%、44.35%、64.35%、30.87%、20.43%、55.65%、30.43%;女性脑卒中高危人群超重或者肥胖,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暴露率明显高于男性(χ2=4.71,P<0.05;χ2=6.82,P<0.01);男性脑卒中高危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危险因素暴露率高于女性(χ2=4.76,P<0.05;χ2=73.97,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房颤、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劲动脉斑块、吸烟、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佳木斯市城乡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整体处于较高水平,血脂异常,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防治和干预,从而有效地控制脑卒中的发病率.

    作者:马建华;王复新;王昆祥;王辰;毕胜;汪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