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精神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

林平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精神科, 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在我院病房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优质服务组,各包括成员35例,对常规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措施,为后组患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全程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观察满意度情况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常规组满意度较低,优质服务组较高(P<0.05);常规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后组(P<0.05).结论:对于临床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而言,为其提供全面优质护理服务,大部分家属对于临床服务感到满意,且患者生存质量评分较高.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川芎嗪对AD大鼠氧化应激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AD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用DCFH-DA(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荧光包被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总ROS;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MDA 含量.结果:与AD模型组相比,川芎嗪组大鼠海马细胞内总ROS含量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升高(P<0.05)和MDA含量降低(P<0.05)、海马细胞内SOD活性升高(P<0.05)和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川芎嗪可提高AD模型大鼠的抗氧化能力,防止神经元细胞损伤.

    作者:王圣也;伦泽;石俊杰;刘福兴;许梦婷;宋庆娇;张涛;柳朝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大鼠腹主动脉瘤中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检测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mRNA在大鼠腹主动脉瘤(AAA)模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实验组为弹力蛋白酶灌注(20U/mL)1mL,持续30min.分别术前,术后14d测量腹主动脉直径.应用q-PCR方法检测动脉瘤中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mRNA的表达,数据均以±s或者配对t检验进行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实验组动物模型均已达到腹主动脉瘤诊断标准(对照组:1.400±0.033,实照组:2.950±0.171,每组10只,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Egr-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1.026±0.122,实验组:6.177±0.721,P<0.05).结论: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mRNA在大鼠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可能在介导腹主动脉瘤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董海鹏;王石;刘程伟;徐桂超;金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2011~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腹泻人群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该菌引起腹泻的防控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11~2015年腹泻人群粪便标本,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后,利用PCR进行鉴定与分型,然后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9.4%(95/1008);年龄分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4~25岁(11.5%)、25~35岁(11.6%)相对较高.检出类型以ETEC为主,占60.0%(56/95),其次为EPEC(22.1%,21/95)和EAEC(15.8%,15/95).出现较高耐药率的是萘啶酸(69.5%),其次是氨苄西林(40.0%)和四环素(34.7%);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率(MDR)为38.9%,ETEC、EPEC、EAEC多重耐药率分别为25.0%、66.7%、43.8%.结论:深圳市龙岗区五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 ETEC感染率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较严重;提示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白江涛;杨慧;陈应坚;刘渠;金玉娟;甘莉萍;叶珍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淋巴结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与标准化操作方法探讨

    目的:探析淋巴结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与标准化操作方法.方法:对2014-10~2016-05我院收治的83例淋巴结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根据计算机数表法分为2组,即观察组(n=42)、对照组(n=41).观察组患者给予免疫组化染色与标准化淋巴结组织HE片穿刺,对照组患者未给予标准化淋巴结组织HE片穿刺,观察比较2组患者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优良率是95.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染色切片的优良率,为诊断患者病情提供了可靠参考,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

    作者:王雅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10~2016-11收治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2组,对比2组营养指标以及应激指标情况,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实验组前清蛋白(PAB)、转铁蛋白(TRF)、血清清蛋白(ALB)等营养指标均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C3及C4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结直肠癌患者,对其提供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应激反应,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牟洪香;王李鸣;刘大伟;王莉;刘丽秋;辛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仿真模拟教学系统在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前期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仿真模拟教学系统在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前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9-01~2015-10-31于我院接受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实习的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共60例,将学生按照学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各30例,对照组学生在接受实习教学时采用传统授课模式授课,观察组学生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模式授课,对比两组学生实习结束后的教学成果考察成绩.结果:①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处于优良的有45例(88.2%),对照组学生考试成绩处于优良的有43例(84.3%),两组学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优良率经过χ2检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通过统计分析,观察组学生实践部分考试成绩处于优良的有46例(90.2%),对照组学生实践部分考试成绩处于优良的有37例(72.5%),两组学生实践部分考试成绩优良率经过χ2检验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口腔医学科的学生进行牙体牙髓病学临床前期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仿真模拟教学系统下的仿真模拟教学模式授课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口腔医学生的日常授课中大力推广.

    作者:李春茹;董波;邵伟然;李鹤佳;李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B7-H4与RRM2在卵巢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B7-H4与RRM2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7-H4与RRM2蛋白在1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8例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以及3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B7-H4与RRM2蛋白在卵巢癌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良性组、交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7-H4的表达与病理分期、组织分化及组织类型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M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细胞分化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B7-H4与RRM2的高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有关;②B7-H4与RRM2对上皮性卵巢癌具有协同性表达作用;③上皮性卵巢癌分期越晚、分化越差,B7H4与RRM2表达越高.

    作者:孙盛梅;牟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肝动脉栓塞术与手术治疗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效果

    目的:探讨比较肝动脉栓塞术和肝切除术应用于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给予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肝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近、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术应用于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手段.

    作者:潘井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37例乳腺癌术后放疗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后放疗期间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3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施以心理干预计划.结果:术后放疗期间通过沟通、观察、问卷了解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所有数据科学统计分析,焦虑、抑郁、恐惧、绝望的发生情况,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期间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作者:马驰;戚晓华;陈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培哚普利对APPswe/PS1dE9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及脑中NOS的影响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APPswe/PS1dE9痴呆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改善及脑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APPswe/PS1dE9 4月龄双转基因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AD组)、培哚普利治疗组、石杉碱甲治疗组.另外选择10只健康4月龄野生雄性小鼠作为正常组.灌药4个月以后,观察小鼠一般状态,Morris 水迷宫观察小鼠行为学,化试剂盒检测小鼠海马中iNOS和nNOS含量.结果:与石杉碱甲治疗组相比,培哚普利治疗组能够明显改善APPswe/PS1dE9痴呆小鼠的认知功能,并且能够降低小鼠海马组织中iNOS、nNOS的含量.结论:培哚普利能够明显提高APPswe/PS1dE9痴呆小鼠的认知能力,同时降低小鼠海马组织中iNOS及nNOS的含量.

    作者:张腾腾;辛华;黄作义;邹春颖;张淑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在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应用于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针刺、灸法及肌效贴贴扎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腰椎活动度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肌效贴应用于急性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减轻患者腰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党培;李莉;姬鹏博;仵志强;邢国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掌指骨开放性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3-09~2015-04收治的31例掌指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患者均可达到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手功能按TAM标准评分得出83.9%的优良率.结论: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掌指骨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愈合好等优点,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高云鹤;解云川;李长德;唐华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川芎嗪阻滞细胞周期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川芎嗪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抗乳腺癌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川芎嗪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I单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川芎嗪作用MCF-7细胞细胞周期分布.结果:不同浓度的川芎嗪作用MCF-7细胞24h、48h和72h可对MCF-7细胞的增殖产生直接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川芎嗪作用MCF-7细胞48h,川芎嗪诱导 MCF-7细胞停滞于G1期,呈量效关系.结论:川芎嗪可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MCF-7细胞增殖.

    作者:宋庆娇;柳朝阳;王迪;王维铭;杨莹;刘璐;张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两种无机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藻酸盐印模材料中添加纳米载银磷酸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后其物理性能的影响.方法:将2%、5%、10%比例的纳米载银磷酸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添加到藻酸盐印模材料中,参照相关标准检测其结固时间,压应变等物理性能的变化.结果:在一定地浓度范围内,载银磷酸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这两种无机抗菌剂对藻酸盐印模材料地物理性能均起到一定地增强作用.在相同质量比下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对藻酸盐印模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优于纳米载银磷酸锆.结论:纳米载银磷酸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的添加量为5%时,对藻酸盐印模材料的性能佳,且在此用量下,对藻酸盐印模材料物理性能的增强作用,四针状氧化锌晶须明显地优于纳米载银磷酸锆.

    作者:王丹;丁元欣;尉荣翠;王冬霞;侯范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浓度,研究其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05~2014-05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确诊为急性脑梗死350例,采用蒙特尔利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估将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患者分为有认知障碍组与无认知障碍组,分别250例,100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根据血浆Hcy浓度,性别,年龄等相关危险因素等进一步分层进行急性脑梗死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相关度的评介.结果:有认知障碍组显著高于无认知障碍组(P<0.05),并且高Hcy浓度的患者比无高Hcy浓度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风险显著增加(P<0.01),相对危险度1.34,95%CI(1.023~1.802),年龄≥65岁与年龄<65岁的患者与血Hcy浓度的相关性,分别为轻度(r=-0.498,P=0.001),中度(r=-0.5123,P=0.003).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伴有高Hcy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高,血浆Hcy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发生认知障碍相关性高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

    作者:王秀萍;马建华;王昆祥;汪静;毕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可替宁的浓度对全麻拔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清中可替宁浓度不同对全麻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120例,按照血清可替宁浓度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 组),每组为30例.即>20μg /L为A组;20~10μg /L为B组;10~1μg /L为C组;<1μg /L为D组;每组均于麻醉诱导前(T0) 、拔管即刻(T1) 、拔管后3min(T2) 、拔管后10min(T3) 记录SBP、DBP、HR.结果:在同一时间点A、B组的SBP、DBP、HR较C、D组明显升高.结果:(T0)时四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P均>0.05).T1、T2、T3时,在同一时间点上A 组 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与 B组近(P均>0.05),在同一时间点A、B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 均显著高于 C、D两组.结论:可替宁含量高的患者麻醉拔管的应激反应更加强烈.

    作者:马维娜;李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松弛素在大鼠放射性肺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

    目的:探讨松弛素在不同剂量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分别建立高、中、低三个剂量的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照射后1天、7、天、14天、28天肺组织中松弛素mRNA的表达量,行H-E染色后观察镜下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高剂量组肺组织松弛素mRNA表达量多,中剂量组其次,小剂量组少,三组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14天达到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弛素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且肺损伤程度越重,其作用越强.

    作者:王晓茜;鲍文华;钟铨;马雪梅;文锐;孙云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CDH8基因启动子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甲基化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PCDH8基因启动子在前列腺癌细胞PC3、DU145、LNCap及组织中的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SP)检测42例前列腺癌组织,3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前列腺癌细胞PC3、DU145、LNCap,人正常前列腺细胞RWPE-1、WPMY-1中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并分析临床资料.结果:甲基化存在于19例(19/42)前列腺癌患者组织以及全部3株前列腺癌细胞(3/3)中,而不存在于35例前列腺增生组织及2株正常前列腺细胞中(0/2);并且甲基化与较高的Gleason评分,较高的术前PSA以及较高的病理分期相关.结论:前列腺癌中常出现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且与预后不良及更强的转移能力相关,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生物标记物.测定肿瘤组织中的PCDH8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可以有助于确定需要积极临床干预的患者来改善预后.

    作者:齐文千;牛文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口内数字化印模系统制作的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口腔病防治院2014-04~2015-08共120件需要进行冠修复的牙体,分为口内数字化印模组和传统印模组,每组各包括PFM和二氧化锆全冠30件.分别对比两组PFM和二氧化锆全冠修复效果.结果:数字印模组的各项指标均达A类标准;传统印模组各项指标均达B类标准.分别对比两组PFM和二氧化锆修复体的修复结果,数字印模组均优于传统印模组(P<0.05).结论:口内数字化印模优于传统印模,获得的修复体修复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士军;鲍莉;冯华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骶管加基础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能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小儿下腹部手术应用骶管加基础麻醉的麻醉效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05~2016-04在我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儿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麻醉方式对照组行氯胺酮基础麻醉,观察组行骶管加氯胺酮基础麻醉.统计并对比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及氯胺酮用量及手术前后动平均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动脉压(MAP)变化.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氯胺酮用量分别为(5.2±1.7)min、8.33%、(92.4±16.9)mg,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5.8±2.8)min、93.33%、(128.0±35.5)m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HR、MAP均显著升高,与T1时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对照组HR、MAP与T1时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R、MAP与T1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2时对照组SpO2明显下降,与观察组相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联合应用骶管加基础麻醉,可减少氯胺酮的用量和不良反应,有利于小儿更快苏醒,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了手术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