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级公立医院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段胜楠;吴媛;曾群芳;董恒进

关键词:医院发展能力, 因子分析
摘要:目的 综合评价二级公立医院2005年到2009年间的发展能力,为医院决策者提供客观的、有效的依据.方法 采用非概率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国范围内抽取13所二级公立医院,收集2005年和2009年的发展指标,利用因子分析进行发展能力综合评价.采用EPIDATA3.1和SAS9.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结果 二级公立医院发展能力的影响因子为工作量发展因子,规模发展因子,人力发展因子和专科发展因子;不同医院发展能力因子得分不同,优劣各异.结论 医院工作量、医院规模、人员结构和素质和医院专科能力对于二级医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应用于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探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医疗机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如何规范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行为,探索和建立医疗服务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是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努力解决的难题之一.量化分级管理是借鉴中国香港地区食品卫生监督领域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监管模式,按照潜在的风险类别进行评估和管理的一种监督管理工具,其理论基础是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1-2].量化分级管理作为一种监督管理的工具被引进后,其核心指导思想是识别风险、量化风险、分级管理、突出重点.这一指导思想与各类公共事务的监督管理思想相契合,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目前,卫生监督部门在食品卫生量化分级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探索医疗机构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王莹莹;战捷;董斯彬;邓小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实践探索及问题分析

    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医疗保险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是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北京市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开展总额预付制试点工作,我院是北京市首批四家试点医院之一.该试点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总额预算、定额管理、基金预付、超额分担”的原则,以2010年下半年试点医院发生的医疗保险应支付职工医疗保险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总额为基数,按平均9%的增量,确定2011年试点医院医保定额管理指标.对于医疗保险费用总金额超过定额管理指标10%以内的,医保基金支付92%,试点医院支付8%;超过定额管理标准10%以上的,医保基金支付85%,试点医院支付15%[1].

    作者:孙树学;魏俊丽;孙晶晶;赵冠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我国医学科技成果社会奖励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现行26种医学科技成果社会奖励的深度分析,从中获取这类奖项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准官方性质导致独立性缺失、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导致经费紧张、尚未分层导致派生待遇问题模糊不清、企业参与度不够导致设立主体单一和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导致国际奖少.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社会奖励的法治化建设以推进设立主体进一步“法人化”、拓宽企业参与社会奖励渠道以推进企业参与进一步“显性化”、控制社会奖励规模与种类以推进奖项发展进一步“品牌化”和加大社会奖励国际合作力度以推进奖项发展进一步“国际化”的优化路径.

    作者:徐顽强;李月;张红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我院护理岗位管理的方法与体会

    介绍了北京友谊医院开展护理岗位管理的方法和体会.通过转变组织结构模式、创新护理岗位设置、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动态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和建立有效的绩效激励机制,激励护理人员自身价值感,有力地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稳定了护理队伍,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张健;郑一宁;刘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肿瘤专科医院手术科室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临床手术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业绩直接影响医院的经营和业务发展.建立有效的临床手术科室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临床手术科室进行科学评价,全面了解临床手术科室综合效益状况,能为进一步提高科室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提供合理建议.

    作者:喻达;刘尚梅;杨慧;夏京辉;李怀成;邱亭林;李德心;田佳;赫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二级公立医院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目的 综合评价二级公立医院2005年到2009年间的发展能力,为医院决策者提供客观的、有效的依据.方法 采用非概率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全国范围内抽取13所二级公立医院,收集2005年和2009年的发展指标,利用因子分析进行发展能力综合评价.采用EPIDATA3.1和SAS9.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结果 二级公立医院发展能力的影响因子为工作量发展因子,规模发展因子,人力发展因子和专科发展因子;不同医院发展能力因子得分不同,优劣各异.结论 医院工作量、医院规模、人员结构和素质和医院专科能力对于二级医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段胜楠;吴媛;曾群芳;董恒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我院健康教育工具的开发及应用

    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临床护士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之一[1].然而,由于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健康教育工具不足、教育方式单一,降低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2].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工具资源,能让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个性化教育时,尊重患者的个体学习需求和学习类型恰当地选择教育工具,更有效地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对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满意率[3].

    作者:杨丽黎;钱颖;俞红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医疗流程改善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医学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医疗救护不再是某个医生的责任,而是在庞大医疗组织体系中,由各专业医疗人员运用多种药物、材料、设备等,按照一定管理流程,协力合作形成的服务体系.医疗过程不可能是一项零错误、零风险的服务,读错检验报告、误诊、药物混淆等在各地医院每天都会发生.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每年发生的几百万件医疗错误中,可以预防的占70%,说明事先使用正确风险管理方法,虽不能完全避免医疗风险,但可将医疗伤害发生降到低[1].

    作者:王冬;张晓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规模和设备配置标准研究

    2008年,卫生部出台了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标准,以规范乡镇卫生院建设.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地区差异显著,不同人群对医疗服务各方面的需求也不同,已出台的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无法满足该地区的发展目标[1].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制订不同的卫生院建设标准.本课题组在明确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的基础上,采用Delphi法确定其建筑规模和设备配置的标准,以达到真正满足当地农村群众的需求.

    作者:王妮妮;王国敬;毛建勋;陈定湾;沈清;王国放;钟要红;范春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大型公立医院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模式探讨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制度,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城市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制度,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型公立医院要端正办医方向,坚持功能定位,同时要把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指导作为公益性的重要体现,为基层培养合格人才,真正实现上下联动和优质资源的纵向流动,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作者:林凯程;王前;田柯;耿仁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我院探索医药分开改革的实践

    医药分开是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2012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1].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将在“十二五”期间理顺补偿机制,全面取消“以药补医”,力争2015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医药分开.由此可见,我国的医疗改革将全面进入深水区.

    作者:史培娜;李凤如;王波;张健;刘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我院实施医药分开前后就医人群调查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医药分开”又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这一措施意在破除我国卫生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药补医”局面,建立起新的医院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模式.根据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卫生局《关于本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药分开有关工作的通知》(京发改[2012]829号),北京友谊医院于2012年7月1日开始取消药品加成,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收取医事服务费.医院的就诊费用由原来的5元、7元、9元、14元的挂号费和诊疗费变为42元、60元、80元、100元的医事服务费,医保患者可以由医保报销40元的医事服务费.这一政策的试行必然会影响患者的就医行为,从而导致患者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医院必须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作者:王波;李凤如;史培娜;刘建;张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JCI手术安全标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自2008年1月1日起,JCI要求所有通过国际标准评审的医院实施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其含义是在患者安全方面做出特别改进.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关注医疗护理中易出问题的领域,并基于循证或专家共识,提出解决方案.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首要特征,护理安全亦是护理质量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国际护理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医疗机构管理的永恒主题是确保对公众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安全、有效并且得以持续改进的[1].我院根据JCI的评审标准对各项医疗服务进行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建立各项手术关键流程,以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现就我院在JCI认证过程中如何提升手术患者安全的做法总结如下.

    作者:王俐稔;蒋红;韦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经济发达地区乡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的界定

    乡镇卫生院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枢纽,在公共卫生事业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新医改文件中,明确规定了乡镇卫生院的职责: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1].因此,必须明确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和范围,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卫生院.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需要符合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适应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要具有一定前瞻性,同时要紧扣我国新医改精神.

    作者:范春红;王国敬;毛建勋;王国放;陈定湾;曲彤薇;钟要红;王妮妮;尹口;沈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基于卡诺模型的某公立医院服务质量改进研究

    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患者生命健康,它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基,也是现阶段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外医疗服务质量研究的热点聚焦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测评及其指标体系的开发[1].然而,应用相关质量工具科学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的定量研究仍相对匮乏,不利于指导医院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卡诺(Kano)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定量分析技术,能够简单易行地识别服务属性,从而为服务质量的改进提供技术支持[2].因此,本研究在深入调查医院服务质量要素的基础上,应用Kano技术对某公立医院服务质量的属性进行分类,计算出各质量要素的患者满意系数,从而为医院服务质量改进提供决策依据和方法学的参考.

    作者:熊伟;张群祥;奉小斌;姜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大型公立医院“预存诊疗一次付费”的实践

    2010年,卫生部《关于改进公立医院服务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医疗收费管理与医保结算服务管理,其中重要一项就是“逐步实现患者先诊疗后结算”,同时在相关文件中,对“先诊疗后结算”做出解释,即患者在门急诊诊疗时,可先预缴押金,不必在接受每项诊疗服务时单独缴费,待本次所有诊疗过程结束后再统一结算[1].目前,探索“先诊疗后付费”这种就医模式的医院已有很多,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操作方式,如有些医院利用就诊卡进行支付,有些医院与银行合作建立一张新的卡或者直接用银行卡来结算等.县及县以下医院因为新农合的普遍推行,在“先诊疗后付费”模式上已经走得比较顺畅,与之相对应的各大型医院,尤其是大型三甲医院,推行起来难度却很大[2].

    作者:吉建伟;陈炳锡;陶德志;陈敏亚;储梁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复述方法在降低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中的运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科技的进步,护理的内涵在不断扩大,护理队伍的不断扩充导致护理人员日趋年轻化.如何保证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安全,使低年资护士尽快掌握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减少差错的发生,成为护理管理之重点.有关研究表明: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的护理缺陷发生率达54%,属高危人群[1].为此对低年资护士应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培养其规范操作意识,并促使其形成习惯,可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升护理安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我病房从2010年起将复述(Read Back)的定义扩大化,将其运用于低年资护士的临床带教中,并将采用Read Back方法带教前后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Read Back方法带教有效降低了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临床护理质量取得显著提高.

    作者:张静;陆蓓娜;朱茉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建立突发事件标准作业流程以提高医院应急能力

    医院是社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医疗卫生机构.面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医院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满足应急的需求是目前医院管理部门亟待研究的课题.为了保证医院在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时,医院调配的大规模参与救援人员、应急救援床、设备等物资,能够在现场迅速定位,有序清晰地进行调配,保障紧急救护的及时性、有效性,提高抢救成功率.鉴于我国缺乏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培训、应急评价和可操作性的标准,我院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指导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准备标准作业流程”.

    作者:陈水红;杨小娜;王千米;杨丹丹;陈正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初步探索

    复习了法人治理结构的有关概念,据此提出北京朝阳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做法,阐述了北京朝阳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主要特点,对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

    作者:封国生;闫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医学院校分子影像学研究测试平台建设的初步探索

    按照我校资源整合和学科发展的规划,2005年学校在原有实验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实验与测试中心,集中管理全校大型仪器设备,实现面向全校、乃至社会的资源共享[1].这些大型仪器设备按照功能分为9个校级研究测试室,其中分子影像学研究测试室是一个完全新建设的平台.自从2009年学校发文正式成立该平台以来,实验室软硬件正在逐步建设,力争用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为我校本部、附属医院和社会提供一流的服务,以充分发挥国有资产投资效益.

    作者:赵媛媛;张进禄;陈大兴;焦汝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