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海昆肾喜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析

张国艳;刘艳姝;牛效清;田宝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海昆肾喜
摘要: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海昆肾喜胶囊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mg/0.8mg一日一次,同时口服海昆肾喜2粒,一日三次.对照组24例只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方法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每日监测血压3次,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UTP)等指标,且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胱抑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且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海昆肾喜胶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残余肾脏功能,有利于延缓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法舒地尔对NF200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表达的影响

    目的:利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动物模型,检测HIBD脑组织中神经丝蛋白-200 (Neurofilaments Protein-200,NF200)表达的动态变化,观察盐酸法舒地尔(Fasudil Hydrochloride Injection)对大鼠NF200表达的影响及对神经损伤后的保护与修复作用.方法:将新生7d龄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40只),缺氧缺血作用(HIBD组,40只),法舒地尔治疗组40只,每组再分为6h、12h、24h、72h、7d,5个亚组.Sham组只做左颈总动脉分离.HIBD组,法舒地尔组做左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及缺氧处理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法舒地尔(10mg/k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NF200的表达.结果:Sham组:可见NF200有微量表达,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HIBD组:NF200阳性细胞在造模6h出现表达,12h开始下降,24h降到低,此后逐渐升高.与Sham组NF200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法舒地尔治疗组各时间点NF200的表达均高于HI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和法舒地尔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法舒地尔可能通过抑制Rho/Rock通路促进轴突再生和修复进而使NF200的表达增加.

    作者:顾镜月;邵巍;孟庆云;穆国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及CA19-9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和糖类抗原19-9(CA19-9)表达.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OPN和CA19-9含量,数据采用SPSS1 7.0进行分析.结果:胰腺癌患者血清中OPN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且OP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A19-9含量高于正常人和胰腺炎患者,患者血清中CA19-9的含量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无关.结论:血清OPN和CA19-9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确诊率,同时对疾病的进展程度和术后疗效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栾功一;王建杰;罗文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T-钙黏蛋白高甲基化与肺癌发生、发展关系探讨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对照组织中CDH13基因及其甲基化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找出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特异性甲基化PCR (MSP)法.结果:肺癌组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46.67%(21/45),对照组为2.22%(1/45),良性病变组为6.67%(3/45),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H13基因在肺癌中为0.5273±0.0687,在对照组中为0.8345±0.0385、在良性病变组织为0.8632±0.0465,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肺癌组织的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61.90%(13/21)明显高于Ⅰ+Ⅱ期33.33%(8/24) (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70.59%(12/17)与无转移组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组的T-钙黏蛋白阳性率23.81%(5/21)显著低于甲基化阴性组54.17%(13/24) (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T-钙黏蛋白基因含量明显降低,存在着CDH13基因启动子5'CpG岛高甲基化,且CDH13基因的高甲基化水平随着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而增高.

    作者:王凤玲;隋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一种新型即刻义齿前牙区修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即刻义齿修复方法,并对其用于前牙区临时修复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在临床中,选7例前牙区需临时修复的病例,在拔牙后采用新型即刻义齿修复,观察1~3个月,对修复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型即刻义齿在保证了患者永久修复前正常的工作和社交活动的同时,患者拔牙创、牙周情况预后良好,为患者永久性修复做了良好的过渡.结论:新型即刻义齿的临床应用是可行的,这为即刻义齿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修复方法.

    作者:席俊明;徐爱辉;武传君;张桂香;席小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YP3A4*1G与比索洛尔药物代谢及基因导向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药物代谢血药浓度与基因型的相关性以及CYP3A4* 1G与比索洛尔药物代谢及基因导向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从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抽取40例患者进行CYP3A4* 1G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进行基因导向治疗(A组,n=40),基因导向治疗组患者按照CYP3A4* 1G基因分型分为强代谢组(ACC,n=18),中代谢组(ACT,n=14),弱代谢组(ATT,n=0)未检出,此40例患者在导向治疗前嘱其晨起饭后服用比索洛尔(德国默克)5mg,连服3d后,于第4日服药2~3h后采血,采集进餐后静脉血.其余20例进入常规治疗组(B组,n=20),将ACC组、ACT组,分别暂调整为5mg,2.5mg日一次口服,常规比索洛尔治疗组B组给予比索洛尔5mg日一次口服.随访12周,观察降压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CYP3A4*1G三种不同代谢型中,CC型血药浓度低于CT型,TT型未检出,基因导向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6.3%VS44.4%,P<0.05);基因导向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①高血压病患者CYP3A4* 1G的不同基因多态性对比索洛尔血药代谢浓度不同.②药物基因导向治疗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相比,前者在导向治疗下,血压,心率都平稳改善,不良事件的发生也较后者减少.

    作者:魏晓冬;张峰;李娟;孟祥冬;陈伟达;杨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弥散加权成像评价舍格伦综合征腮腺功能改变研究

    目的:研究MR弥散加权成像(DWI)腮腺弥散系数(ADC)值在味觉刺激前后的改变.方法:对21例舍格伦综合征患者腮腺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及酸刺激后行1.5T MR扫描.结果:静息状态下腮腺的ADC值(0.8±0.05)×10-3mm2/s,酸刺激后的初1~2min内腮腺的ADC值升高,之后的3~9min内ADC值降低较明显,之后ADC值缓慢升高,18min达到高峰,之后同静息状态水平.结论:合格伦综合征患者腮腺弥散加权成像ADC值的测量,对评价舍格伦综合征患者腮腺功能有一定价值.

    作者:孙洪言;孟凡荣;刘海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哮喘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哮喘患者膳食营养素摄入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哮喘患者130例,对照组50例.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哮喘患者及对照组近3个月饮食中14种营养素摄入量并检测肺功能、体重指数、痰液中各细胞比例.分析哮喘患者膳食营养素的摄入与气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结果: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率,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膳食因素中,摄入总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镁、磷、铁、锌、维生素C、视黄醇,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脂肪、纤维、钠、钾,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脂肪与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呈正相关;纤维与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呈负相关.结论:哮喘患者饮食具有高脂肪、高钠、低钾、低纤维的特点.脂肪、纤维与哮喘患者痰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比率有关.纤维对哮喘患者具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李迎晨;张廷鑫;孙平军;杨丽;刘伟;张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环氧化酶-2与骨桥蛋白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 (COX-2)与骨桥蛋白(OPN)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酶联法(ELISA)检测34例初发未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的78份标本,以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OX-2及OP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初发未治组、未缓解组、复发组患者外周血中COX-2及OPN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P<0.05);正常对照组与完全缓解组患者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2及OPN在未治组、未完全缓解组及复发组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每二者之间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及OPN在AML患者中的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COX-2及OPN的高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相关.因此检测COX-2及OPN的表达水平对AML患者的早期诊断、监测疗效、预测复发和评价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于广晴;鲍莹莹;倪蕾;赵悦荣;段翠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鼠TP7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及鉴定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病、遗传性疾病等,目前均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干细胞治疗成为潜在价值较高的治疗方法.但干细胞治疗目前存在较多问题,虽然局灶性脑缺血干细胞移植后可以增强内源性的神经再生、血管再生及轴突出芽及突触的形成[1,2],然而能够替代损伤区凋亡的神经元的比例却很少[2].近年的研究发现P73,P53家族的一员,可以调节神经干细胞微环境,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3~5].P73的表达产物可通过羧基端或氨基端的选择性剪切产生不同的亚型.P73基因有两个启动子结构:p1和p2,可分别转录形成TA和△N异构体,TA和△N异构体各自扮演着肿瘤抑制和致瘤的角色[6].近有研究显示[7],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中,组织特异性表达的P73同型异构体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神经细胞的分化也被证明能影响P73的水平.

    作者:黄玲玲;张云云;王滨;张瑞;万鹤鸣;洪侃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化学法合成葡萄内酯的研究

    目的:研究葡萄内酯的化学合成方法.方法:以自制的香叶基溴和伞形花内酯为原料,经Williamson反应合成葡萄内酯.结果:结构被确证为葡萄内酯,其收率为36%.结论:此合成方法简单,纯化容易,产品收率较高,适于工业化开发.

    作者:冯诗杨;焦淑清;蒋婷婷;杨博文;李岩;尚煜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针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善情况,为其评价VD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及针灸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纳入实验的116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药物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两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均有效,针灸组优于药物组;治疗后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治疗后针灸组和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对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潘颖华;葛丹;张继泽;魏春杰;姜尧佳;丛玲;董中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涎腺肿瘤中的p-AKT蛋白表达与彩色多普勒影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涎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影像表现、病理分级、分型与p-AKT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探讨p-AKT蛋白联合彩色多普勒影像对涎腺肿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25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肿瘤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图像及病理组织,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活检切除的标本进行p-AKT蛋白检测.分析涎腺肿瘤的某些彩色多普勒特征性图与p-AKT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①p-AKT蛋白在涎腺恶性肿瘤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为82%,p-AKT蛋白在良性涎腺肿瘤中的阳性表达为17.5%,1明显低于恶性涎腺肿瘤组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涎腺恶性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各级别中p-AKT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显示随着肿瘤内血流分布的增多,p-AKT蛋白在涎腺肿瘤的表达也随之增高.④从影像上特征性表现的评分来看,分值越低,p-AKT蛋白表达越低;分值越高,p-AKT蛋白表达越高.结论:p-AKT蛋白在涎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阳性表达与涎腺恶性肿瘤的恶性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呈正相关,并且涎腺瘤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性表现与p-AKT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呈正相关.

    作者:温鹏涛;吴绍宇;李荣雪;王英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干预组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荐.

    作者:张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7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01-01~2012-12-31的7例CPF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58~84岁,中位年龄65岁,6例有吸烟史,7例均有呼吸困难,咳嗽和双下肺爆裂音.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示双上肺为主的肺气肿及双下叶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肺功能结果[中位数(范围)]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为74%(71%~89%),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FVC为49%(31%~68%),FEV1占预计值为38%(25%~8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为22%(14%~42%).结论:CPFE综合征患者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呼吸困难,体征是肺底闻及爆裂音.HRCT为上叶肺气肿和下叶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肺功能的重要特点为弥散功能的显著降低而肺客积相对正常,其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传文;夏德刚;魏庆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重症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儿家长对护士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处理体会

    目的:探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处理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7~2013-07我院急诊科院前处理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39例,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组成、致伤因素、院前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据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无胸腹及四肢脊柱等合并伤,院前处理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为年轻男性患者,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创伤数量占大半部分.院前通过畅通气道、纠正低氧血症、降颅压、控制活动出血、保护颈椎、骨折固定以及抗体克等处理.平稳转运患者至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处理,结果是伤情得到明显好转的70例、伤情无明显变化44例,伤情进一步恶化20例、现场或转运途中死亡5例.结论:经过积极有效的院前急诊急救处理,多数病人生命得以延续,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时间和机会,大大的降低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死率及伤残率.

    作者:乔洪潮;任会菊;赵国青;程利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广州市白云区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疾病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内白云区农村妇女生殖道疾病患病情况,为当地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广东省白云区农村18~49岁已婚育龄妇女为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健康体检,汇总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广东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各年龄段间有显著性差异.②我区妇女患生殖道较高,患病率依次为宫颈糜烂(35.7%),宫颈肥大(23.3%),宫颈腺囊肿(24.6%),细菌性阴道病(15.4%),宫颈息肉(6.3%),卵巢囊肿(5.1%),盆腔炎(9.7%),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27.1%),滴虫阴道炎(3.9%),子宫肌瘤为(1.6%).结论:加强我区农村妇女的健康宣教,提高大龄及低文化程度妇女的受检率,合理引导农村妇女生殖疾病的就诊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吴述芬;陈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共刺激分子CD30/CD30L介导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免疫机制的研究

    目的:①探讨共刺激分子CD30和CD30L介导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EC)的发生机制;②研究分析共刺激分子CD30和CD30L的表达对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EC)的影响.方法:以RW进行免疫处理,A1、A2、A3组在第0,2,4,6,8天分别向小鼠腹腔内注射正常鼠抗体IgG,抗CD30抗体,抗CD30L抗体,每只小鼠注射剂量均为200μg,在第10天对这些小鼠以RW与磷酸盐缓冲液(PBS)混合液点眼处理,24h后取结膜,脾,和血液进行相关分析.免疫组小鼠免疫后不经任何抗体腹腔注射,在第10天取其脾细胞,并在体外与RW一起培养,然后将此脾细胞过继性转移到同源基因的幼稚型小鼠体内,在第2,4天向小鼠腹腔内分别注射正常鼠抗体IgG,抗CD30抗体,抗CD30L抗体,每只小鼠注射剂量均为200μg,在第4天注射后2h进行RW混合液点眼,24h后取结膜组织进行组织分析及嗜酸性粒细胞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法对诱导组小鼠血液内的IgE进行定量分析,另外,经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膜组织中CD4+T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A2组小鼠结膜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比A1组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A3组小鼠结膜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比A1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A2组IgE的水平比A1组升高,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而A3组IgE水平比A1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B2组结膜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数高于B1、B3组,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D2组小鼠结膜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D1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D3与D1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IHC)法结果显示:实验组F1与对照组F2相比,前者小鼠结膜内有大量的CD+T细胞浸润.结论:①共刺激分子CD30通过CD+T细胞的激活发生免疫应答来促进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交的发生,发展;②共刺激分子CD30L的表达能够抑制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发展.

    作者:周萍萍;王玉清;王冬兰;福岛敦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8例分析

    目的: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8例经验及疗效.结果:28例疼痛完全缓解,治愈率100%.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技巧的改良可以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霁鑫;陈涵坤;仲玉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脊髓半横断大鼠损伤组织中髓鞘碱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细胞移植脊髓半横断大鼠脊髓损伤区域后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胫骨及股骨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建立大鼠脊髓右半横断模型,造模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于模型建立成功后7d,14d,21d,28d手术的大鼠进行BBB评分从而评估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利用RT-PCR观察MB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BBB评分逐渐增加,14、21、28d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BBB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PT-PCR测试各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和模型组大鼠脊髓中MBP mRNA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且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骨髓单个细胞移植可提高脊髓组织中MBP的表达,有助于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赵中男;杨建华;王莹;张富运;热吉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