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处理体会

乔洪潮;任会菊;赵国青;程利华

关键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急诊处理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处理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7~2013-07我院急诊科院前处理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39例,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组成、致伤因素、院前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据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无胸腹及四肢脊柱等合并伤,院前处理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为年轻男性患者,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创伤数量占大半部分.院前通过畅通气道、纠正低氧血症、降颅压、控制活动出血、保护颈椎、骨折固定以及抗体克等处理.平稳转运患者至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处理,结果是伤情得到明显好转的70例、伤情无明显变化44例,伤情进一步恶化20例、现场或转运途中死亡5例.结论:经过积极有效的院前急诊急救处理,多数病人生命得以延续,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时间和机会,大大的降低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死率及伤残率.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T-钙黏蛋白高甲基化与肺癌发生、发展关系探讨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对照组织中CDH13基因及其甲基化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找出其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特异性甲基化PCR (MSP)法.结果:肺癌组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46.67%(21/45),对照组为2.22%(1/45),良性病变组为6.67%(3/45),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H13基因在肺癌中为0.5273±0.0687,在对照组中为0.8345±0.0385、在良性病变组织为0.8632±0.0465,前组与后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肺癌组织的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61.90%(13/21)明显高于Ⅰ+Ⅱ期33.33%(8/24) (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70.59%(12/17)与无转移组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中CDH13基因甲基化阳性组的T-钙黏蛋白阳性率23.81%(5/21)显著低于甲基化阴性组54.17%(13/24) (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T-钙黏蛋白基因含量明显降低,存在着CDH13基因启动子5'CpG岛高甲基化,且CDH13基因的高甲基化水平随着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而增高.

    作者:王凤玲;隋小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tau蛋白表达规律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后Wistar大鼠脊髓组织中tau蛋白动态表达规律及意义.方法:健康Wistar大鼠5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组用改良Allen法制备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即作为手术组(48只);另1组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仅开椎板,不损伤大鼠脊髓组织n=8).分别在12h、1d、3d、5d、7d、10d取出大鼠在T10及部分T9、T11椎板下的损伤脊髓组织制作蜡块并切片.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中tau蛋白的表达.结果:Wistar大鼠在急性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内即出现tau的阳性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tau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逐渐增多;伤后3d阳性表达到达大表达值,10d表达仍呈阳性且高于对照组.结论:损伤大鼠的脊髓组织后,组织中tau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在不同时间点上有一定的变化关系,为急性脊髓损伤后临床的早期干预时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周成福;梁宇;马晓茹;孙海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完善医学专科解剖学实验教学的点滴

    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多、范围广,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该学科属形态学范畴,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操作技能,独立工作思维能力等的发展.在完善解剖学实验课的同时,我们也遇到过许多困难,部分设施还不完善,学生注重理论课对实验课不够重视,忽视实验课的重要性.数年的教学给我们证实了实验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独立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多年以来,我们逐步改善解剖实验教学的规范化,以提高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微创去除鱼尾纹48例

    目的:微创去除鱼尾纹同时提升外跐角的方法与技巧.方法:通过眉下切口去除眉下松弛皮肤,尤其是外侧段皮肤;游离出眼轮匝肌瓣、悬吊眼轮匝肌上外侧于眶上缘外1/3处的骨膜瓣上.结果:临床应用48例,鱼尾纹全部消失45例,3例明显减轻减轻.结论:眉部切口眼轮匝肌辩上提来去除鱼尾纹.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天琦;刘学源;刘金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化学法合成葡萄内酯的研究

    目的:研究葡萄内酯的化学合成方法.方法:以自制的香叶基溴和伞形花内酯为原料,经Williamson反应合成葡萄内酯.结果:结构被确证为葡萄内酯,其收率为36%.结论:此合成方法简单,纯化容易,产品收率较高,适于工业化开发.

    作者:冯诗杨;焦淑清;蒋婷婷;杨博文;李岩;尚煜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对特发性脊椎侧凸的临床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成97%以上,无感染并发症发生,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率74%.结论:对支具无法控制的脊柱侧凸,侧凸角度超过40~50°的患者.脊椎侧凸的矫正手术有Harrington手术、Dwyer手术、Luque手术、C-D技术、TSRH技术等.主要是矫正畸形,保持脊柱平衡、稳定,减少脊柱融合范围,尽可能的恢复功能.

    作者:杨广禄;关景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侧俯卧位诱导痰在儿科痰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行侧俯卧位引流诱导排痰法对儿科患儿痰标本采集的效果.方法:将2012-12~2013-06,我科收治的需留取痰标本检查的患儿24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80例.A组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无菌生理盐水5mL,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行常规的气道护理排痰采样;B组采用3%氯化钠溶液5mL,氧气雾化吸入后行常规的气道护理排痰采样;C组采用3%氯化钠溶液5mL,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行侧俯卧位叩背排痰采样.比较3组一次性排痰采样成功率.结果:一次性痰标本采集成功率A组为55%,B组一次性痰标本采集成功率为80%,C组一次性痰标本采集成功率为94%.A组与B组比较,B组高于A组(x2=10.39,P< 0.01)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C组高于B组(x2=6.78,P< 0.01)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C组高于A组(x2=30.12,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渗盐水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加侧俯卧位体位引流进行诱导排痰可明显提高患儿痰标本的一次性排痰采样成功率,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陈梅;马驰;戚晓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MCF-7细胞原位电化学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电化学法检测原位收集获得的MCF-7细胞电化学信号,建立操作简单,快速、敏感、价廉、细胞用量少的原位细胞电化学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原位细胞收集法对电化学信号的影响.结果:采用电化学法检测原位收集获得的MCF-7细胞质,其电化学信号高于传统收集的细胞质电化学信号.结论:原位细胞收集缩短了检测前细胞处理的准备过程,提高了细胞电化学响应强度.

    作者:程冠华;张树萌;陈年丰;武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8例分析

    目的: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8例经验及疗效.结果:28例疼痛完全缓解,治愈率100%.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技巧的改良可以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霁鑫;陈涵坤;仲玉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处理体会

    目的:探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处理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7~2013-07我院急诊科院前处理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39例,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组成、致伤因素、院前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据意识障碍程度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无胸腹及四肢脊柱等合并伤,院前处理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为年轻男性患者,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创伤数量占大半部分.院前通过畅通气道、纠正低氧血症、降颅压、控制活动出血、保护颈椎、骨折固定以及抗体克等处理.平稳转运患者至有条件的医院进一步处理,结果是伤情得到明显好转的70例、伤情无明显变化44例,伤情进一步恶化20例、现场或转运途中死亡5例.结论:经过积极有效的院前急诊急救处理,多数病人生命得以延续,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时间和机会,大大的降低了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死率及伤残率.

    作者:乔洪潮;任会菊;赵国青;程利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EZH2和Bmi-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EZH2和Bmi-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间的联系.方法:收集黑龙江省医院病理科2009~2012年结直肠癌存档蜡块45例,另取正常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图像分析软件检测45例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EZH2和Bmi-1基因的表达及半定量测定,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x2检验及Sperman秩检验做相关性分析.结果:EZH2基因和Bmi-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及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未见相关(P>0.05),与转移及浸润密切相关(P<0.05).两者间在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EZH2基因和Bmi-1基因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密切相关,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包合新;李建国;邢桂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儿嵌顿疝手术治疗后的整体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嵌顿疝手术治疗后的整体护理措施.方法:将2010~2012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小儿嵌顿疝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术后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将患儿康复结果作为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整体护理的患儿的康复状况要好于常规护理的患儿.结论:应积极推行小儿嵌顿疝手术后的整体护理,确保患儿的身体健康.手术后护士应全面掌握病情,做好家长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是小儿腹股沟嵌顿疝术后的护理重点.

    作者:蔡巧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心舒宝片对冠脉造影提示稳定性斑块患者实际效用影响

    目的:分析心舒宝片治疗冠脉造影提示稳定性斑块患者实际效用,并探讨其可能潜在机制.方法:选择“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介于50%~65%、稳定性斑块,且中医辩证属心血瘀阻证”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实验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舒宝片口服治疗.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2.50%,心电图总有效率达85.50%,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舒宝片正确中医辩证施治联合规范化西药治疗,能更有效控制解剖分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减轻心脏急性缺血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冬荣;林志典;林庚海;吴怡萍;蔡少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α-硫辛酸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α-硫辛酸(α-LA)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30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α-硫辛酸、辛伐他汀组,高脂饮食16周后,分别给与生理盐水、α-硫辛酸、辛伐他汀灌胃,另取10只G57BL/6J小鼠正常饮食后给与生理盐水灌胃作为正常对照组.8周后处死小鼠,酶法检测血清血脂,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HE染色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形态结构,图像分析法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与管腔面积比值,胶原Mas-son染色检测斑块部位胶原含量及占斑块面积比值.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α-LA组TG,LDL,ox-LDL均明显降低,HDL明显升高(P<0.01),TC降低(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α-LA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与管腔面积比值缩小(P<0.05).胶原含量及占斑块面积比值增加.结论:α-LA有稳定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决的作用,其作用与降脂,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刘春辉;李奕宏;王琳;刘君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术式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08~2013-01于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甲状腺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手术成功完成,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对照组为9.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方法能获得满意的成功率,而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应用效果更佳,应作为临床首选的手术方案.

    作者: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7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01-01~2012-12-31的7例CPF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58~84岁,中位年龄65岁,6例有吸烟史,7例均有呼吸困难,咳嗽和双下肺爆裂音.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示双上肺为主的肺气肿及双下叶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肺功能结果[中位数(范围)]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为74%(71%~89%),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FVC为49%(31%~68%),FEV1占预计值为38%(25%~8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为22%(14%~42%).结论:CPFE综合征患者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呼吸困难,体征是肺底闻及爆裂音.HRCT为上叶肺气肿和下叶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肺功能的重要特点为弥散功能的显著降低而肺客积相对正常,其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传文;夏德刚;魏庆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淫羊藿苷/固邦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固邦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淫羊藿苷与固邦人工骨复合,植入兔下颌骨的缺损区.分别在术后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现察、X线检测、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以及新骨的形成观察.结果:时间点大体观察、X线、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及新骨的形成,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淫羊藿苷/固邦人工骨具有明显加速颜面部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作者:李善昌;宁尚波;姜炳华;闫磊;董兴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风险与对策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风险与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血液透析科常规护理常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同时加强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徐孟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前后早期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对早期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 (MIP-1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分为冠脉支架植入组(PCI组)及冠脉造影组(CAG组),于PCI术前1h、术后1h及术后24h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的变化.结果:冠脉支架植入组与冠脉造影组术前血清平均浓度分别为(49.88±4.90)和(50.26±4.92),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冠脉支架植入组术后1h及术后24h MIP-1a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冠脉造影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冠脉支架组及冠脉造影组的组内比较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程度有限.

    作者:高山;吴明;于海波;曲红玉;于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内皮素-1、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探讨其在ACS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选的ACS患者87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组27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组25例以及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其ET-1、CRP水平.结果:ET-1、CRP在ACS患者体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患者血浆ET-1、CRP水平高于UA组,且ACS患者血浆ET-1、CR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ET-1和CR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提示内皮素-1、CRP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进一步证实,ACS的发病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以及炎症反应的参与.

    作者:孔繁和;杨光远;高伟勤;董天崴;赵晓辉;张磊艺;韩晓红;杨建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