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朝阳;麻春莹;范学财;高丹丹;袁福金;隋少玉
目的:研究针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善情况,为其评价VD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及针灸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纳入实验的116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药物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结果:两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均有效,针灸组优于药物组;治疗后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升高(P<0.05).治疗后针灸组和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对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潘颖华;葛丹;张继泽;魏春杰;姜尧佳;丛玲;董中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内科护理学是高等护理教育的基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在基础护理学及护理学相关理论指导下,具有独特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的重要临床护理专业课程.本文讨论了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及研究性教学在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性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贾佩华;董晓红;姚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电化学法研究金雀异黄素对MCF-7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双信号电化学法.结果:在10×10-6~120×10-6μM的剂量范围内,随着金雀异黄素剂量的增加,MCF-7的两个电化学信号呈现下降趋势.结论:MCF-7的两个电化学信号均具有金雀异黄素剂量依赖性,说明采用双信号电化学法可以很好地反映金雀异黄素对MCF-7细胞的抑制.
作者:曹海鹏;蔺润先;段春雷;武冬梅;李锦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α-硫辛酸(α-LA)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30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α-硫辛酸、辛伐他汀组,高脂饮食16周后,分别给与生理盐水、α-硫辛酸、辛伐他汀灌胃,另取10只G57BL/6J小鼠正常饮食后给与生理盐水灌胃作为正常对照组.8周后处死小鼠,酶法检测血清血脂,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HE染色观察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形态结构,图像分析法测定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与管腔面积比值,胶原Mas-son染色检测斑块部位胶原含量及占斑块面积比值.结果:与高脂模型组比较,α-LA组TG,LDL,ox-LDL均明显降低,HDL明显升高(P<0.01),TC降低(P<0.05).与高脂模型组比较,α-LA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与管腔面积比值缩小(P<0.05).胶原含量及占斑块面积比值增加.结论:α-LA有稳定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决的作用,其作用与降脂,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刘春辉;李奕宏;王琳;刘君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支架植入对早期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 (MIP-1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分为冠脉支架植入组(PCI组)及冠脉造影组(CAG组),于PCI术前1h、术后1h及术后24h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的变化.结果:冠脉支架植入组与冠脉造影组术前血清平均浓度分别为(49.88±4.90)和(50.26±4.92),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冠脉支架植入组术后1h及术后24h MIP-1a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冠脉造影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冠脉支架组及冠脉造影组的组内比较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程度有限.
作者:高山;吴明;于海波;曲红玉;于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干预组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死亡率,值得推荐.
作者:张朝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海昆肾喜胶囊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疗效.方法:选择4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mg/0.8mg一日一次,同时口服海昆肾喜2粒,一日三次.对照组24例只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方法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每日监测血压3次,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UTP)等指标,且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胱抑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且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海昆肾喜胶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残余肾脏功能,有利于延缓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国艳;刘艳姝;牛效清;田宝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MR弥散加权成像(DWI)腮腺弥散系数(ADC)值在味觉刺激前后的改变.方法:对21例舍格伦综合征患者腮腺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及酸刺激后行1.5T MR扫描.结果:静息状态下腮腺的ADC值(0.8±0.05)×10-3mm2/s,酸刺激后的初1~2min内腮腺的ADC值升高,之后的3~9min内ADC值降低较明显,之后ADC值缓慢升高,18min达到高峰,之后同静息状态水平.结论:合格伦综合征患者腮腺弥散加权成像ADC值的测量,对评价舍格伦综合征患者腮腺功能有一定价值.
作者:孙洪言;孟凡荣;刘海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挫伤性视网膜损伤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108眼眼挫伤分别经FFA及O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震荡表现轻,预后较好,而视网膜挫伤表现重预后差.结论:对于眼挫伤都应常规检查眼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要行FFA及OCT检查,他们是评价视网膜损伤的有效客观工具.
作者:徐瑶;顾灵玲;田虹;袁士仿;黎国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提高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8例经验及疗效.结果:28例疼痛完全缓解,治愈率100%.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技巧的改良可以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郑霁鑫;陈涵坤;仲玉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的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HT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高频探头对42例已经被临床证实的HT患者检查,分析并总结HT的声像图特征,对声像图进行分类、对比研究.结果:HT超声声像图特征为甲状腺回声弥漫性不均、减低者占67%(其中包括回声弥漫性不均并夹杂条索样强回声),甲状腺回声局限性减低者占10%,甲状腺回声弥漫性不均合并结节者占26%,42例 HT患者甲状腺内径均有不同程度增大,以峡部的增厚为特征性表现;彩色多普勒均表现为弥漫性不均的实质内血流信号丰富,可呈“火海”样表现.结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具有较为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能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秦丽微;郑春梅;曹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细胞移植脊髓半横断大鼠脊髓损伤区域后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胫骨及股骨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建立大鼠脊髓右半横断模型,造模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于模型建立成功后7d,14d,21d,28d手术的大鼠进行BBB评分从而评估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利用RT-PCR观察MBP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BBB评分均明显高于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P<0.05);术后随时间延长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模型组BBB评分逐渐增加,14、21、28d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BBB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PT-PCR测试各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和模型组大鼠脊髓中MBP mRNA的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且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骨髓单个细胞移植可提高脊髓组织中MBP的表达,有助于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赵中男;杨建华;王莹;张富运;热吉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01-01~2012-12-31的7例CPF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58~84岁,中位年龄65岁,6例有吸烟史,7例均有呼吸困难,咳嗽和双下肺爆裂音.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示双上肺为主的肺气肿及双下叶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肺功能结果[中位数(范围)]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为74%(71%~89%),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FVC为49%(31%~68%),FEV1占预计值为38%(25%~81%),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为22%(14%~42%).结论:CPFE综合征患者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呼吸困难,体征是肺底闻及爆裂音.HRCT为上叶肺气肿和下叶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肺功能的重要特点为弥散功能的显著降低而肺客积相对正常,其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传文;夏德刚;魏庆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在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NSCLC患者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对照组中,SDF-1的表达率为10%;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为62.3%,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越高,则SDF-1表达率越高,与性别、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MVD在NSCLC中计数为36.74±11.708,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与性别、病理类型无相关性.癌组织中,SDF与MVD正相关.结论:在NSCLC癌组织中,SDF-1和MVD呈现高表达,说明SDF-1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而参与肺癌的浸润转移,是肺癌血管形成的正性因子,为临床有效评估肺癌浸润转移程度及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阎红娥;王帅;鲍文华;孙云晖;王春玲;刘甡;李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学科,其内容多、范围广,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该学科属形态学范畴,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操作技能,独立工作思维能力等的发展.在完善解剖学实验课的同时,我们也遇到过许多困难,部分设施还不完善,学生注重理论课对实验课不够重视,忽视实验课的重要性.数年的教学给我们证实了实验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独立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多年以来,我们逐步改善解剖实验教学的规范化,以提高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药物代谢血药浓度与基因型的相关性以及CYP3A4* 1G与比索洛尔药物代谢及基因导向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从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抽取40例患者进行CYP3A4* 1G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进行基因导向治疗(A组,n=40),基因导向治疗组患者按照CYP3A4* 1G基因分型分为强代谢组(ACC,n=18),中代谢组(ACT,n=14),弱代谢组(ATT,n=0)未检出,此40例患者在导向治疗前嘱其晨起饭后服用比索洛尔(德国默克)5mg,连服3d后,于第4日服药2~3h后采血,采集进餐后静脉血.其余20例进入常规治疗组(B组,n=20),将ACC组、ACT组,分别暂调整为5mg,2.5mg日一次口服,常规比索洛尔治疗组B组给予比索洛尔5mg日一次口服.随访12周,观察降压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CYP3A4*1G三种不同代谢型中,CC型血药浓度低于CT型,TT型未检出,基因导向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6.3%VS44.4%,P<0.05);基因导向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①高血压病患者CYP3A4* 1G的不同基因多态性对比索洛尔血药代谢浓度不同.②药物基因导向治疗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相比,前者在导向治疗下,血压,心率都平稳改善,不良事件的发生也较后者减少.
作者:魏晓冬;张峰;李娟;孟祥冬;陈伟达;杨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 (COX-2)与骨桥蛋白(OPN)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酶联法(ELISA)检测34例初发未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不同时期的78份标本,以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COX-2及OP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初发未治组、未缓解组、复发组患者外周血中COX-2及OPN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P<0.05);正常对照组与完全缓解组患者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COX-2及OPN在未治组、未完全缓解组及复发组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每二者之间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及OPN在AML患者中的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COX-2及OPN的高表达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相关.因此检测COX-2及OPN的表达水平对AML患者的早期诊断、监测疗效、预测复发和评价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于广晴;鲍莹莹;倪蕾;赵悦荣;段翠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瘫痪恢复及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以80例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急性期及恢复期给予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观察研究各组患者的瘫痪恢复状况及抑郁心理改善情况.结果:青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瘫痪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明显改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青年脑卒中抑郁心理的改善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患者瘫痪肢体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蕴博;刘玉荣;刘国辉;隋佳彬;周英;毕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不同术式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08~2013-01于我院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甲状腺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手术成功完成,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对照组为9.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方法能获得满意的成功率,而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应用效果更佳,应作为临床首选的手术方案.
作者: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高脂血症是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总脂等血脂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标准,高脂血症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为探讨血脂异常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本文就22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脂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作者:万佳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